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3-04-12 10:13: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幸福读后感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读后感13篇

  幸福读后感 篇1

  幸福是什么?曾经网络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当看到这样的字眼,我想幸福是内在的、是淡淡的、是沉浸其中的。在暖阳中,手捧一本《转角遇见幸福》,阳光照在书上,同时也温暖着我的心。

  曾记得多年前的报道中有关于城市幸福感的调查数据,不难发现社会的节奏、工作的脚步逐渐削弱了我们的幸福感。而此时,庆幸着自己是一名老师,是一名音乐老师,更是一名幸福快乐、富有活力、传递喜悦的音乐老师。

  生活中,有亲爱的父母关爱十分,有相爱的爱人呵护有加,有亲密的同事相伴左右,有美妙的音乐与生活相随,有活泼可爱的孩子围绕身旁,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呢?

  点滴遇见幸福,感悟生活,时常被生活感动。在生活中,被父母的关怀充溢、被爱人的关爱萦绕;在学校里,被孩子们的童真感动,被孩子们的歌声感动。无论何时,总是被幸福充斥着,于是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更多的时间,在学校中行走着,走着走着,就与幸福相遇了,喜欢上了学校里的孩子,在孩子中间与幸福擦出了火花。喜欢书里的一句话:幸福就是从内心感受到愉悦,有节制地享受快乐,从容地应对当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书中写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美梦,那些奇妙、瑰丽的梦想,指引我们走向未来,走向幸福。虽然很多时候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然而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幸福的想法就能够变成幸福的未来。

  一天,是阴雨蒙蒙的天。看到车子的副驾驶座上放着一本书,这书是准备着送给分校的学生的。那是因为之前的某一天,一个孩子跑来说,“老师,我可以把以前的`礼物都还给你,然后换一个我自己喜欢的礼物吗?”听到这话,十分惊讶,十分好奇她会想要什么礼物。我面带微笑说:“那你想要什么礼物呢?”她仰着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

  这事过了好一段时间,有一次音乐课下课,她跑来说:“老师,我想好了,我想要一本书。”“嗯,好的。”

  当时的对话显得很平静,没有一丝停顿或者是惊讶的表情,但在下课后,当我从音乐教室走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感叹道:有时,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渴望,可能远远不及一个孩子。

  也许一本书便是她短时的梦想,便是她幸福的源头,在我们看来力所能及的事,确给这位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也许从这一刻,她会爱上书籍、爱上阅读。喜欢这一刻,喜欢与孩子一同分享幸福的瞬间。

  书中写道: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情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习惯也随之改变,时间长了,性格也会发生改变,人生的道路因此发生改变。就像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心中培植感恩,就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带来很多很多的幸福。

  一天的音乐课后,学生告诉我说地上有很多花生壳,是某位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吃的。立马叫学生将他拉回音乐教室,严厉的说着:“这是你在上课吃的吗?马上捡起来!”于是他就弯下腰,一脸委屈地说,“老师,不是我吃的。”我说都是在你的座位旁边,还不承认。

  当他捡起来之后,花生壳握了满满的一双手,我顺手拿起手机,告诉他要把照片拍起来发给班主任。学生十分害怕,于是,我停顿了下,我想,也许我发给班主任,他会被班主任重重地批评,学生肯定很伤心。如果我只是将这件事默默的帮忙保密,他心里会有愧疚感。我将手机收起来,教育了一番,告诉他把花生壳扔到垃圾桶去。看到他面带微笑,放心地去吃饭了。我也会心一笑,心想,教育能细水长流,如花儿般绽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希望他能每天都收获幸福。这一次的宽容,也许是他成长路上一次学习的机会,也许他能借着这次慢慢学会感恩!

  幸福其实无处不在,只有学会发现身边的幸福,才能拥有幸福。在教书育人中,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道理,更需要传递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2

  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寒假里,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呈正比关系。近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不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的100%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

  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写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但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3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这样做,教师会更幸福》一书,本书深刻剖析了如何让老师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让老师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会在思想工作效果不显着之际自嘲“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怎样的教育才会不让孩子们心存拒绝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常怀一颗孩子的心。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年轻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无需过分的严肃,怀着一颗质朴的真诚的童心吧,试着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你一定会吸引他们的目光,你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你也会发现沟通原来如此简单!

  第二、宽容,别样的美丽。

  刚教书时,年轻气盛。见到孩子们稍有违纪的事情,就发火训斥,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僵,我为此一度陷入苦恼和消极之中。后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同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无论处理什么事,都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批评并不是教育的目的!”

  批评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唤醒、是完善、是发展。当我们仅仅是把批评当作教育的归宿时,教育也就变得盲目、粗暴、肤浅、势利,失去了其应有的内涵和意义。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尊重、博爱之心为孩子们开辟一处自由、平等的人性绿洲,那么,我们老师的生活也就轻松、自然而幸福了。

  如果我们不再简单地把批评当作教育目的,教育就会变得丰富而神奇!教育的成功,就在于给孩子一个梦;只有在宽容的天空下,梦想才能够自由地飞翔!

  有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酷爱兰花。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可弟子们偏偏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窗外。当弟子忐忑不安,准备领受责罚时,禅师泰然自若,神态那样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就这一句话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大彻大悟。

  是啊!如禅师那样将一株快乐的兰花种于心田,我们就拥有了兰心慧质,心境就一定会温馨美丽:那么,将一个宽容的博爱的胸怀送给人生,我们就有了太阳般的魔力,就会使许多人因此而变得灿烂幸福!

  第三、巧用爱心和智慧

  每个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总会有少数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落在后面,成为令老师痛心、揪心的小群体。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气得七窍生烟大可不必,因为这样既影响健康,又伤害师生情谊;简单地打着爱的旗帜的包容,则又成了纵容。那么,怎样巧用爱心和智慧。帮助他们呢?

  著名的教育专家黄友芹老师建议有两种方法:

  1.唱歌。因为许多歌词都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

  2.期待。因为期待让人奋进,已为无数的教育者所认同。不论家长还是老师,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次温暖的微笑,也许都能使孩子天性中最美的东西发挥到极致。但歌词中的“心愿和天一样高”又过于沉重,它警示我们:期待要有尺度,超过学生能力的过高的心愿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期待不应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和遥不可及的梦,而应如同放在他身边的一个苹果,可嗅其香,可见其形,稍作努力便触手可及。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他们的实际能力设立不同的奋斗目标,从最小的期待和赞美开始,他们做对一道题,写工整一次作业,举过一次手……哪怕是老师随意的一声“好”,也比冷漠的目光强上百倍!科学地在学困孩子及成长目标间设立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拾阶而上,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不断进步!

  做老师的目的不是得到学生的感激,但孩子们的终生难忘,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快乐以“德”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幸福以“爱”为主,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因为这样做,你我会更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4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想用“直击心灵的魔法书”来概括我对《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的总体感觉,更对这本书的作者毕淑敏油生喜爱和敬佩之意。虽说也喜欢过一些作家,但对毕淑敏的喜欢更加上了敬佩之情。她把探究生命和幸福这么深奥的问题以细腻平实的语言展示给读者,以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感染着读者。相比挥笔泼墨的大气我更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柔和与心灵的轻抚碰触。毕淑敏本人在藏北雪原的工作经历使她体验过生命所能给予的最大苦难,同时也让她置身于博大高山和浩渺星空从而感受着生命的渺小。正是这种人生体验,她才能把生命和幸福看得如此透彻。从她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流缓缓流入人的心田,不愧被读者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读完她的这本书中,我思绪万千。我想即使我们可能不会经历生命有时的脆弱与渺小,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生命的可贵,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中的.幸福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刻意去追逐幸福,幸福反而会如流沙一般逝于掌心。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当你积极乐观时,你便能更多的感受幸福。可当你悲观失望时,幸福便会悄悄地远离你。所以当你幸福时,你要珍惜,千万不要再追加欲望,否则会适得其反。当你感觉不幸福时,你要乐观,因为有时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幸福的最高层境界。人生之路如此漫长,对待幸福需要且行且珍惜!

  幸福,这两个字引出了我无数的联想。幸福要怎样才能被称之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毕淑敏则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回答了我们的这个问题。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处。我们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时幸福却过了头。

  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则是毕淑敏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他曾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恰到好处,是一种哲学和艺术的结晶体。它代表的豁达和淡然,是幸福门前的长廊。轻轻走过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而我觉得幸福要恰到好处才是真的幸福。书中也有写过:“酒精的浓度不能太高,过了那个最佳值,结果就适得其反。幸福也一样,切不要贪得无厌。”

  恰到好处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这里面,不就已经有幸福了吗!

  我们要学会真诚地面对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问过,幸福有几种颜色?毕淑敏说有无数种,数不清。也有人说仅仅只有七种。但我相比起来更喜前一种说法。不同的人在面对幸福的同时,觉得幸福的颜色也不一定会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觉到幸福仅仅只有七种颜色。

  有些人根本就误解了“恰到好处”这四个字的含义。因为某种机缘看到了好房子,就设想以后能在这屋结婚生子。看到了豪车,就设想能开豪车,知道寿星活到90岁,就发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岁……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违背了“恰到好处”这一原则。

  我们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标,我们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么?只不过需要我们适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过好自己想要的却也并不过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贪得无厌。

  走过恰到好处这一条不寻常的长廊,你就已经走到幸福的门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门环,就可以得到你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

  读了毕淑敏的这本《恰到好处的幸福》,使我对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不像以前那样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处,才能称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别让它从我们的身边偷偷地溜走。

  幸福读后感 篇5

  一直想做个幸福的教师,假期让女儿从网上邮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教师》。拿到书的这一刻,立刻被封面上陶老师的笑容打动了: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平和、淡定、超然、幸福。读完此书,我发现有此笑容的陶老师是真正幸福的教师,也只有真正幸福的教师才会写出这样好的书。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读书成为生命成长的必需。两年来《学校管理参考》每本第一篇文章都是陶继新老师访名校的访谈录,每次读时都钦佩陶老师的文采。看了《做一个幸福教师》的第一章,我豁然释怀。他说:“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想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而且他主张“取法乎上”的读书,“上”就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是那些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对于古今中外的经典不仅要读,还要背诵。陶老师49岁的时候,就从《论语》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背诵之后,对以前很多不理解的内容方才有所感悟。更重要的事,背诵几乎改变了陶老师的人生,不单单改变了他的话语方式、思维走向,而且还提了他的思想境界,使他进入一种心灵安适的境界之中。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年代所能找到的连环画、小人书、评书、小说等等,无论是武打、言情、破案等等,我都能读得茶饭不思,夜不思寐。和陶老师的“取法乎上”来比,我顿觉憾颜。虽所读之书不在少数,但感觉自己精进甚微,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一直对学术类的书籍不感兴趣,更不喜欢看四诗五经,总觉得太累,太费功夫。今年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论语》,我只是看了其中的故事,有些难的句子连读都没有读,对一些熟知的句子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理解水水平上,更别提背诵。而陶老师将《论语》视为珍宝,不但自己背诵,还让自己的大女儿,二女儿背诵,背会了还有几千元的`重奖。煞费苦心。“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陶老师的身上处处显现着这道绚丽的风景。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心态。“从心所欲,不逾矩”。在别人眼中我一直是个心态非常好的人,但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压力,思想上一直背着很重的包袱,总感觉心很累。陶老师豁达乐观、宠辱不惊、宽容大度、有舍方有得,让我深有感悟。“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事事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选择不了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把这首诗送给了自己,以此改变自己,争取“从心所欲,不逾矩”。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才认识到:读书更能培养人的自信。当班主任时我面对学生,我很有自信,我可以侃侃面谈;当教导主任面对教师时我不敢讲话,总担心自己出错。去年后备干部培训演讲时,在这些教育界精英面前,我更是从未有过的紧张。不自信源于我自身学问的不足,多读书才能充实自己,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资本的教师,才能充满自信,那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老师与孔子的对话也一次次在耳畔响起:“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更是不断飞跃的”。这给我一个重要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于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生命的不断飞跃。

  有位专家说过:“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阅读史。”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飞跃,永无终点;幸福,没有终止。让我们在多学习,多读书,读经典中实现飞跃,去追求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6

  当第一次拿到这本绿色的书,我特别激动,是因为这本书太有意义了。我深深地被它的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文字所吸引了,迫不及待的从第一页看到了最后一页。因为这是由四叶草班级五十个孩子共同创造的一本书,它展现出孩子们这两年多来的优秀之作、它绽放出孩子们这两年来的幸福之花、它呈现出西湖花园小学最美的人和景、它赋予了孩子们更多的希望和向往。绿色代表了希望,绿色是四叶草健康的颜色,那一个个有个性的签名、那一句句有信仰的座右铭、那一幅幅幸福的图片、那一张张快乐的脸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打开这本书,犹如进入了西湖校园、进入了四叶草班级一样。

  首先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它同样是出自班级的孩子之手。如此鲜亮的绿色,加上纯真的女孩,融进了大自然,是人与自然最美的结合。这样的创意,值得让人称赞。

  接下来是孩子们的个性签名,五十个孩子,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风格,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名字打扮的多姿多彩——有的像云朵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的漂浮着;有的像阶梯一样,希望自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希望自己快快乐乐成长,等等,虽然签名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拥有同一间教室,拥有同一本书,拥有同一个温馨的家。

  翻过孩子们的签名,看到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倩影,同时还有送给孩子们的祝福语和对孩子们的肯定和希望,那是四叶草们辛勤的园丁,所有培育着并陪伴着他们的老师。特别是校长老师的序,给了孩子们的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校园的自然美和园丁的人性美。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学校教育的主题,是他们的博爱滋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在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紧跟着后面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犹如千锤百炼的文字,展现出西湖校园的自然美和文化美,描述出四叶草班级的每一个闪光点,记载着孩子们一件件有意义的活动,包括春游、秋游、植树、放风筝等等,活动内容丰富,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家长们也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辛勤的园丁最值得让人敬佩,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孩子传授知识,还尽己所能地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这是需要多少心血和勇气啊!

  图片后的精彩就是文字了,那是每一个孩子们的亲手之作,虽然透着幼稚,但那是多么纯真;一二年级的孩子竟然能有如此优美的语言,这是需要老师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呀。那一篇篇作品,就像一个个孩子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文章,从描写小动物到自作小诗歌,从描写大自然到活动有感,记载着课堂内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将会给每个孩子留下最值得珍贵的回忆。

  数十篇文章后,是四叶草班级的班主任撰写的《编后记》,详细了描写了这本的诞生,呈现出这本书的所有的亮点,给予了孩子们更高的期望。这本书犹如一场生动的电影,它映放了这两年多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这本书将成为孩子们最珍贵的财富,等他们长大成人后,当他们再次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他会发现,他们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他们的小学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他们有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这么多培养他们的好老师,他们是最幸运的宠儿。

  最后映入眼前的是孩子们的座右铭,那是他们内心最珍贵的一句话。有的志向远大,想成为栋梁之才;有的诚恳踏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的坚持习惯,让优秀成为习惯;有的珍惜现在,好好过每一天,好好写每一笔。

  这就是由孩子们自己创造的一本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从封面设计到文章内容,从签名到座右铭,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创造的,自己收集、核对、整理。也许现在是一本书,但我想,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现在,未来更有价值,这将会伴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着,我相信孩子们会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跟老师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跟同学们结下更深的友谊,他们还会有更多的佳作等待着他们。

  我喜欢这本书,我更喜欢这些孩子和老师们!

  幸福读后感 篇7

  当我手捧《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时,室友张凡名很真诚地说:“你就是最幸福的老师呀!”是的,无论班级事务多么琐碎,不管脚步多么匆忙,我都从未对教师职业有倦怠感。我的确是一名幸福感爆棚的老师。

  我幸福,因为我对教师职业充满敬畏。我的爷爷是老师,我的父亲也是老师,而且都是乡里有名望的好老师。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小我就看着他站在三尺讲台,笑容满面地教他的学生认字、读书、写文章……他总有办法把一个个陌生的拼音字母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熟悉的音节;总有办法叫那些方块字排成队,“书写”动听的儿歌,“讲”有趣的故事;总有办法化解学生心中的烦忧,让沮丧的神情挂上甜美的悦色。他灯下批阅作业的身影成了我生命中最鲜亮的记忆。父亲是我的偶像,当教师成了我的梦想。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不假思索,郑重地写下了“师范学校”,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望。

  我幸福,因为顽劣学生的心田被我理解宽容的犁耕耘妥当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成年人来说,犯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对于那些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就更是情有可原了。”我十分认同作者的看法。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总会有差异,存在所谓的“后进生”。面对这个群体,教师的态度不同,方法不同,收效就不同。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顽劣孩子更需要我们用爱去触摸,用爱去感化。记得曾经教过的一个刘姓学生,他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双腿自膝盖以下截肢。因为缺失监护加上自卑,他十分顽劣,班里的恶作剧几乎都是他一人“包揽”:考试时不会做题便一把抓过同桌的试卷撕得粉碎,饭菜不合口味便把饭碗倒扣在同学头上……我强压怒火,暗暗告诫自己: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点冲动。孩子虽顽劣,但也有自尊心,他这样做是在找存在感,想得到同学的关注,引起老师的重视。每次他“耍泼”的时候,我都冷处理。几次下来,他居然有了一些改变。有一次,我发现他与一位同学相遇在狭窄的过道,居然主动退让了。我马上给他送去一张小纸条:“你真有礼貌!”得到我的肯定,他一天天在变化,课堂上不再干扰别人了,这时候我会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他连续一个星期按时上交作业了,我送他一套《成语故事》。爱可以包容一切,爱可以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爱是催开生命之花的源泉。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这样看重我,我不能对不起老师。”现在他正在长沙一家证券公司上班,每年春节,不管多忙他都会到家里来看望我。

  我幸福,因为我珍惜拥有。教师节这天,我收到了几乎全班学生送来的鲜花。看着五彩斑斓的花束,心里满是甜蜜。在欣赏这些礼物时,一张皱巴巴的自制贺卡很显眼地跳入了我的眼帘,打开一看,是一幅稚气的`水彩画,上面画着莫名的花和杂乱的草,右上角歪歪斜斜写着“老师,节日快乐!”,这粗糙得近乎丑陋的“礼物”我有点不屑,随手扔进了垃圾桶。但我立马后悔了,是谁送的?我丢掉的是孩子的真心啊!我连忙又拾起这张贺卡,把它和鲜花一起捧回了办公室。放学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老师,你看到我的贺卡了吗?那是我自己做的,花、草是我自己画的,字是照着哥哥的写上去的。”我微笑着听她说完,心里一阵紧张……这个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显然,家境并不宽裕。望着一脸虔诚的她,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多么懂感恩的学生,我差点把最宝贵的心给弄“丢”了。回到办公室,我把这张贺卡抽出来放在了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并在画的右下方写下了“让鲜花和小草都享受教育的阳光”。孩子给了我一颗滚烫的爱心,也给了我教书育人的激情。

  窗外秋风瑟瑟,心底热流涌动。正因为我有了桃李满天下的繁华,正因为我选择当了老师,才有了“洒播阳光耀心灵”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8

  说到教师的幸福感,说实话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确真真切切地感受过,但是当工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之后,整个人都觉得倦怠了。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遇上活动多的时候甚至备课都要带回家去做。人都忙的啥都顾不上了,怎么可能还有回味幸福的心情?

  可是读《做幸福的老师》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实实在在的说,刚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有些矛盾,在人们的传统的思维里教师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清苦,意味着劳累。好像跟幸福是不沾边的没有交集的。特别是小学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面对林林总总的各种检查,面对各种比也比不完的比赛,面对付出与收入的不成正比。幸福好像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带着强烈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我的想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王三阳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

  书中的很多案例令人感动。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是一名职业教师,我的职业道德中要求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这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可是细细想想吧,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就比如面对问题学生,您自己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一些表现出色、成绩优秀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经常捣乱的同学的火冒三丈。反观自己,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书中还说到要学会欣赏你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这一条,我深有体会,假期受朋友的委托帮他们单位排几个新年联欢的节目,起初认为没有什么难的,但真正的开始排练后才觉得并不像想的那样简单的,完全都是没有基础的刚大学毕业的孩子,好发表自己的主见,好挑舞蹈动作的毛病,但是舞蹈动作确是极差劲。刚开始我还有耐心,但是演出的时间一天天逼近,还没有起色,我就急了,天天板着脸大呼小叫的。但是这样一来,非但没有起作用,反而使他们更加的不配合了,于是我就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到位。晚上睡前读书的时候正好读到这一段,“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我突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看这几个孩子呢?第二天再排练的时候,我就运用了书里讲到的方法,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比如乐感不好的可以夸奖他表情到位,动作不协调的可以夸奖他的力度很好等等,结果真的如书上所说,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自信心和动力,练习的格外卖力,演出也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发现,阅读对于我的帮助和改变是很大的,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思考,锤炼我们的教育智慧。

  那么,就让我们幸福的阅读吧,不去为了写读书笔记而阅读,不去想着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创造都是需要代价的,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今天,我把自己浅浅的想法讲出来,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大家的思考与遐想——哪怕是一点点,我都觉得心满意足了,都会让我觉得幸福。谢谢,谢谢你们分享我的认识和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9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感觉自己对幸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我们的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幸福是帮助人们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有时甚至觉得是枯燥的,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平淡中,有时会觉得幸福与我们总是擦肩而过。如果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就能感觉到快乐和幸福,那样的人生会是多么有意义的啊!

  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师德就应如同这阳光,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更应是幸福的行业,如果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心残身弱”,哪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么学生的幸福又在何处?做个幸福的教师,既是教师个体生命的必需,也是教育事业的必需。那么,作为教师到底如何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陶继新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和人格的事业,作为老师,大量地诵读经典,大量地读书充实自己,就会使自己的心灵平静,陶老师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文化一旦在心灵里安顿,就成为人一生的幸福的储备。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你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你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特别是读一些经典书籍,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位,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会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阅读,向大师们汲取智慧与思想,甚至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久而久之,便会向大师靠近,那种真善美的东西就会走进你的心灵。

  在陶先生的书里,他倡导一种“取法乎上”的读书走向。他用“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一些人看书虽多,但由于理。陶先生说,“要学会取舍,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嘛!我们舍弃的.是那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的是思想与语言俱佳的作品。”,今后我必须要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认真的思考和谨慎的选择了。开卷未必有益,一定要有选择地阅读。

  做一名不读经典之作,在时间一久,便将低级的艺术当成了艺术的最高标准,将自己的思维搞得很平庸,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一个名堂来。仔细想想,确实有道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

  我想,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幸福读后感 篇10

  《教育与幸福生活》是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新视界丛书》系列书的一本小书。作者王君老师说:“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她热爱学生,衷情教育,她在教育的红尘中执著追寻诗意教育,在现实的教育困惑中思索教育理想,她带学生去疯去闹去批判,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因此她和她的孩子们感到:每一天都是金子!

  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是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因为对孩子的信念,她因此获得对生活的信念和对自己的信念。由于爱孩子尊重孩子,她更爱自己更爱生活,她因此被源源不断地灌注着创造生活的力量。她在幸福别人的同时也幸福了自己。------“教育,乃是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我十分欣赏王君老师的观点:教育的幸福,还体现于教育细节的幸福。这些幸福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微笑,泪水,叮咛,抚慰……它们也许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班级流动红旗,带来很高的升学率,带来领导的表扬进而获得显赫的荣誉,但无数的幸福的细节便构成了校园生活全部的美丽和教育生命的所有的魅力。

  做教师是一个既累人又很累心的工作,但同时又有不少快乐。其中一种重要的快乐就是在班上,我都会遇到我特别崇拜的学生和特别调皮的学生。回想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过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学生太让人失望,就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想想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说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才能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现在我的教育座右铭中又加上了一个词语,那就是“幸福”——“教育是一种生活,自然的、健康的、睿智的、诗意的、幸福的生活。”

  幸福读后感 篇11

  “前面我从各种角度说明图画书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希望母亲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先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看图画书时的心情,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乐趣。

  如果小时候没有看过图画书,那么想想小学时的读书经验也可以。如果连这种印象也没有,那就回想一下所读过的最有趣的书,想想您在这本书中获得了多大的乐趣、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当时的喜悦到现在还忘不了。因为在思考图画书和孩子的关系,或如何教孩子看书等问题上,母亲的亲身体验能提供最重要的线索。”

  我从小爱看书,父亲在我还没上小学时就给我订了一本图画书杂志叫做《看图说话》。在我印象中,《看图说话》类似连环画,一格又一格的图片,配着文字。当时我还认不得所有的字,就会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猜测字的意思。每个星期还是每天,父亲都要求我写一篇文字,可以是自己写的日记,也可以是抄《看图说话》上的故事。那时感觉写故事是一个负担,但是还是非常开心地接到父亲带回来的那本带着车间机油味道的图画书。上小学了,小学一楼小图书室外面的玻璃窗和栏杆之间会压几本打开的图画书。我也很喜欢去看,也是很多字不认识,但是基本会猜出来什么意思。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小学几年级的时候,借同学肖静的世界名著连环画看,读后感《幸福的种子读后感》。A4的纸,黑白的图画,一页排2张。分亚洲、欧洲、美洲等不同卷,我全部都看了,还看了好几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我的心情跟着主人公跌宕起伏,泪水经常不自觉地涌出。后来都分别找了原著细细看过。现在想来,那时看过的不多的图画书,其实对我意义重大。帮我认识了世界,奠定了自己最初的价值观。

  因此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就开始关注孩子读的图画书,现在已经买了上百本了。宝宝现在15个月,能看懂的不多,但是儿时图画书给我带来的感动和充实让我记忆深刻,我也要让孩子享受到这种感动,因此对于买书从不吝惜。

  幸福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该追求什么?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念书给孩子听,也就是为了传达这些观念。

  孩于们长大以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当时我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语言讲了这么多故事的意义在哪里。我也发现,通过念这些书,我已经在他们小时候,把一个做父亲的想对孩子们说的话说完了。

  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得一清二楚了。

  这就是书。

  书里清楚地记载了什么是幸福。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自己的声音,告诉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这比起让孩子自己看更有意义。

  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带给别人快乐。只有父母,才能带给孩子快乐,使孩子幸福,而这样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年人。

  用好的图画书,通过父母给孩子读书,从小让孩子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般,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人先亲身体验图画书的乐趣,会更清楚地知道它能带给孩子多大的快乐,这是了解幼儿与图画书的关系的最好方法。"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这个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现在的我急功近利比较多,做一件事都会考虑投入产出。这样就会陷入很多误区。比如逼迫孩子读书,带着极强的目的性,干扰他读书的过程等等。要记住念书时要给他带来快乐和享受,而不是带有学东西等目的。

  幸福读后感 篇12

  《童年》,演绎着一个孩子真实的童年,那个孩子叫“阿廖沙”——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乳名。

  《童年》,再现了这个孩子四岁便丧父,之后随母亲与外婆去了开染坊的外公家生活,直至母亲饱受人间痛苦去世后,在外公的劝说下,十一岁的他便去了人世间谋生的故事。

  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童年是非常悲惨的,但我却认为他的童年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如一个三层的大蛋糕,它诠释着三种不同的幸福。

  蛋糕最顶上的那块是最小的,但它所在的位置却是最高的,因为它是被下面两层托到那种高度,这是“泡在蜜罐子里”的幸福;中间的那一层,虽说平常,但承上启下,也很重要,这是平淡的幸福;最底层,托起了两层,如撑起了一片蓝天,这是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幸福。

  所谓“泡在蜜罐子里的幸福”在我看来,它根本就和幸福不沾边,而是一种无形的莫名的痛;而平淡的幸福是简简单单的,很容易拥有的,是属于芸芸众生的。只有从艰苦的生活中还能感受到幸福的人,他的精神高度才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我认为,阿廖沙的童年,就是由别种的幸福酿造的。

  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是在外公家度过的,但外公家根本就不像一个家,而像一个复杂的社会。在这里,他每天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敌意,相互敌视的气氛像可怕的毒气一样弥漫着,毒害着是非不分的大人,也影响着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阿廖沙小小年纪,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就等于在一个模拟的社会上艰难地生存。这让许多人都会觉得:这样的话,孩子肯定会被不良风气所影响。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反而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他学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总是坚强地面对一切……这些不都是在真实社会上生存的必要条件吗?在外公家的生活,使他提早体验了、懂得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以后在真正的社会上立足会容易的多。这是幸福的。与之相反,在这同样的环境下,阿廖沙的母亲却不能忍受,生活的.折磨使她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饱受许多痛苦的她最后离开了人间。看吧,同样的生活,对不同的人来说,幸福与不幸福完全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然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污浊的环境里,但也有另一种人,也就是所谓这“社会”上的好人吧:乐观淳朴的小茨冈宁愿自己被毒打也要帮阿廖沙挡住外公的毒打;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教导着阿廖沙;优秀的知识分子“好事情”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还有他的外婆,慈祥善良且热爱生活,她常给阿廖沙讲那些正义光明的故事……他们的举动都温暖着阿廖沙那颗年幼的心,使他感到很快乐,这是幸福的。

  在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之后,外公天天都“劝”阿廖沙去外边靠自己养活自己。于是,年仅十一岁的他独自一人去人间谋生。这可以使他更早地学会独立,同时也磨炼了他的意志,这也是幸福的。

  我们的社会不也有这样的例子吗?8岁的孟佩杰可以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但她却从不抱怨生活的苦,反而会从中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的幸福根源是她瘫痪在病床上的养母,因为她曾说过:“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而我们呢?大多都是属于第一种或第二种幸福。我属于第二种幸福,不愁吃喝,克服小困难的日子,总是平淡无奇,想体会却体会不到艰苦中的幸福。现在步入新社会,孩子想体会吃苦中的幸福也很难。其实,即使我们不能拥有第三种幸福也没有关系,只要好好把握住第二种幸福,人生也就没有悲惨可言。

  与其想着去改变生活不如想着去改变自己与自己的“幸福观”。生活不能改变,幸福可以改变,改变一下自己的幸福,你也可以用别种的幸福酿造出别样的人生!

  幸福读后感 篇13

  最近在读《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深深体会到建设幸福的中国是多么不容易,需要克服很多艰巨的困难。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从“翻身做主”到“富起来”再到“幸福起来”,又经历了多少一代又一代人地努力、奋斗和拼搏,他们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光辉伟业,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十一五”的成就,以及“十二五”的规划。中国逐渐地从“东亚病夫”渐渐地变成一个“东方巨人”,令许多的国家刮目相看。

  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篇章中,我了解到国家实施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所有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青少年都有学上。特别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国家每年资助近1。8亿学生,20xx年资助经费达510多亿元。在我的老家,我姑爹重病瘫痪在床,没有收入生活得不到保障,家中一贫如洗,幸好有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他的三个孩子才得以重返校园,每个学期还有生活补助。现在,他的三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两个上初中,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好的教育,姑姑说“免费上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在我的学校,新建了两栋五层高的.教学楼,还新添了多媒体室、实验室、书法室等等,班级里也新添了书柜,里面放满了课外书。在带有书香味的校园里,我们愉快地学习着。

  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两个篇章里,介绍了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国家社保基金规模也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也显著提高。让我感到祖国对人民的关怀,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倍感幸福。我的亲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买了医疗和养老保险。特别是生活在农村老家的爷爷、奶奶,现在生病后也舍得去看医生了。身体好,心情自然就好,家庭也十分和睦。

  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这个篇章,着重讲述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增长了8倍。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服务目标,解决了农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和收听广播难这四大难点。推进了文化科学发展体制,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在我的家乡———柳州,人民广场每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播放几场电影。不用花钱就能增长见识,一举两得,一到周末我就奔向广场去,连家里的人也被带动起来,每周如此,乐此不疲。所有的公园也全部都免费开放,每天都有许多人在各个公园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柳江上还建设了号称“亚洲第一”的水上喷泉和水上大舞台,每个晚上市民都可以观看到华丽的表演,丰富了我们业余生活。

  在“困难家庭住上新房“篇章中,我知道了国家以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国家为此专项补助资金1336亿元,使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上了新房。我的家乡柳州,街道、马路变宽了,道路变干净了,许多低矮破烂的房屋拆除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新社区。一个小区就像一个公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里面的设施一应俱全。越来越多的家庭用起了太阳能热水器,人们的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越来越强,天更蓝了,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柳州从重工业污染城市变成了宜居城市,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夸的那样“柳州,山青,水秀,地干净!”我为生活在柳州而感到自豪。

  作为中国的公民,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谐与幸福,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我要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幸福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读后感04-18

提醒幸福读后感04-10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04-18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7-08

《提醒幸福》读后感04-29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4-30

提醒幸福读后感04-30

《幸福的鸭子》读后感04-30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07-10

《拥抱幸福的小熊》读后感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