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说课稿

时间:2022-11-21 13:21:0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摇篮》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摇篮》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摇篮》说课稿

《摇篮》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大海摇篮》,我对本课进行如下分析:

  教材分析

  “蓝蓝的海水,静静地沙滩,海滨是我童年的摇篮”。正如歌中所唱到的一样,大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海边的孩子把大海比作做母亲,对大海有着深深地眷恋。本课以“大海”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演唱大海的歌曲,听大海的乐曲,意在让海边生长的孩子能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现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生活情景,让不是在海边生长的孩子能通过演唱大海的歌曲,听赏大海的乐曲来感受海的气息,体验“海娃”的生活情趣。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听赏与跟唱歌曲《大海摇篮》,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音乐活动“破译密码”。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能学会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积极用身势动作参与表现歌曲。

  在歌曲学唱中认识升记号,知道“#4”和“4”的音高区别,并能在演唱歌曲时准确运用。

  能认真听赏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体验乐曲意境。

  能随乐哼唱歌曲《大海摇篮》。

  能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结合歌曲进行表演。

  难点:认识升记号“#”,并能唱准“#4”的音高。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本课创设了“清晨欢乐的海”、“黄昏宁静的海”、“深夜神秘的海”三个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与游戏。

  1、在“清晨欢乐的海”中学习歌曲《海娃的歌》。首先进行“抓尾巴”的音乐游戏。整个游戏都用《海娃的歌》的旋律做音乐背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熟悉歌曲旋律,一边感受乐句终止音。紧接着进行“浪花飞起来”的音乐游戏,聆听完整的歌曲。根据歌曲乐句的变化,作出身体的动作变化,并唱好歌曲后,为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活动,鼓励和启发学生在“清晨欢乐的海”中积极探索,大胆参与身势造型的表演。

  2、在“黄昏宁静的海”中,进行听赏游戏——《大海摇篮》,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

  3、最后,在“深夜神秘的海”中,安排学生聆听《天方夜谭》第一乐章选段《大海和辛巴特的船》,让学生在情境中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感受音乐情绪,用语言描述音乐的情绪。

  一、激情引趣

  课件播放《海娃的歌》,学生随歌进入教室后随老师一起做律动(参看教材P19的身势节奏。此时学生不一定能跟得上,主要是引发学生兴趣和熟悉歌曲的情绪、节奏型等,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海娃的歌》,学生认真聆听。

  2、随老师按歌曲节奏念歌词(先熟悉歌词能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歌曲情绪)。

  3、老师带唱一遍歌谱后学生随老师的声音与伴奏跟唱一遍(提示学生注意歌中变化音的出现)。

  4、随歌曲录音跟唱全歌。

  5、由学生说出难点乐句后老师帮助突破。

  6、全体随伴奏通唱全歌。

  三、参与表现

  1、身势节奏练习(参看教材P19的两组固定身势节奏)。

  2、学生自由练习(先让学生猜猜身势节奏为什么要用黄、蓝两种颜色来标记,怎么用?)

  3、全体按要求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四、乐曲听赏

  1、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学生初步聆听。

  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

  3、整体复听,感受乐曲的情绪。

  五、课堂尾声

  1、师生梳理全课内容,学生谈体会。

  2、师小结: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转而又神秘莫测。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海娃的歌》,而且还用身势参与了歌曲表现……

《摇篮》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

  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现从教法、学法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学生

  二年级,全盲3人、低视生5人,由于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对音乐的理解知识水平不同,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学生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强,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强的学生。

  2、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歌曲的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

  3、对音乐感悟能力较弱,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较弱的学生。

  音乐欣赏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解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进一步体验摇篮曲宁静舒缓的音乐特点,用深情﹑轻柔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

  (3)德育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三、说设计理念

  一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把音乐审美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教学领域中,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二是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音乐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三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尽可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个性发展,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四、说教法

  这是一首摇篮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教学。

  对音乐感悟能力弱,对音乐理解程度弱的学生,通过儿歌形式,使其理解音乐内容。

  对音乐感悟能力一般,对音乐理解程度一般的学生,通过故事点缀,引导学生集体研究歌曲所表达的内涵,从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全盲生,通过分段欣赏和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来理解歌曲。

  对音乐感悟能力强的低视生,让他们用肢体语言来深刻理解歌曲内容。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录音机播放音乐,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听、说、演、等活动,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对摇篮曲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六、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用设疑激趣的方法。

  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房子里有个住着一个小宝宝和他的妈妈,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2、新课讲解:

  (1)展示课件,讲述故事。

  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小故事,勾起学生对童年时的回忆。然后通过教师充当妈妈与孩子一起在音乐声中回忆童年时的感觉,通过互动,开打孩子们的心门,以此稳定他们的情绪,为后面的学唱歌曲﹑体验亲情作好准备。

  (2)根据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中有哪些角色。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检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3)分辨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融合的运用能力。在学生总结出以后,然后师生共同再来理解一遍,低视生通过看课件,全盲生通过教师讲解重新感受歌曲,使学生加深印象。

  (4)演一演

  视障生由于生理缺陷,在他们的头脑中很难形成动作形体概念,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要求他们不一定按歌曲要求的动作表现,只需要他们把那种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边听音乐边表演。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能力,同时能大胆发挥想象,做自己对音乐理解的动作,通过动作使其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对于低视生让他们通过看课件及对歌曲的理解,创遍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其与歌曲的情节相融合,更深刻的体味歌曲内涵。

  (5)复听歌曲一遍

  让学生仔细的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给的独特感受,让他们融入到乐曲中,展开想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七、课堂小结

  感谢从小养育我们的父母;感谢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父母;感谢为我们而操劳的父母……要感谢的太多太多了,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报答我们的父母吧!

《摇篮》说课稿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锻炼、积累、提高的机会,我执教的是第五册第五课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体现出夜晚的宁静,给人恬静、温柔的感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情感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在整体设计上,我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摇篮曲的导入——学唱歌曲——拓展激情——结束延续,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会爱与被爱,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回忆摇篮曲、示范唱妈妈的歌、欣赏《母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就连课的结束我也选择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愉快地走出教室,围绕课题而展开,学生也始终保持一种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和练习法。比如,歌曲教学我采用听唱法为主学习歌曲。运用和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开始部分借助播放MTV《妈妈格桑拉》,用一幅温馨、甜蜜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通过回忆摇篮曲,说摇篮曲的特点,唱摇篮曲,从视觉、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感受这种温馨与甜蜜,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并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童年和妈妈的回忆,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自然地走入本课的学习环境。在难点节奏的解决上,我避免了生硬枯燥的引导,而是采用设问,在宁静的、静悄悄的气氛中很自然地出示切分节奏,读一读,拍一拍,这样做,既解决了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又为歌曲的演唱做了铺垫。我还特别注重教师的范唱。范唱了歌曲旋律,直接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切分节奏,我的表现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在最后的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有关妈妈的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起以往仅仅播放音乐带要生动形象的多,这样对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帮助。在拓展环节,我给学生介绍并范唱了4首关于“唱给妈妈的歌”,不仅丰富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歌曲的信息量。在欣赏了《母亲》这首歌,我看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感情也特别真挚,他们在深深的回忆中体会妈妈的爱,让音乐将这份爱扩大、升华,把整节课推向了一个情感高潮。

  我感觉遗憾的是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比如学唱环节,学生唱得时间可以多一点,唱的形式多样丰富一点;还有创编活动教师引导的教学语言可以再优化一点,表演可以更到位点,这样效果会更好。

  古人云:“学而常思之,行而长践之,之所以进步也”。我想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做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以上是我的点滴反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摇篮》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摇篮》说课稿6

  说活动材料

  “摇篮曲”和“进行曲”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乐曲,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根据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特设计本次活动内容,让幼儿学习对比性欣赏,并选择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欣赏水平。

  教材选用了勃拉姆斯优美抒情的《摇篮曲》和英国作曲家爱尔加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进行对比性欣赏。通过欣赏,让幼儿了解这两种不同性质乐曲的特点,以提高幼儿对乐曲的理解和鉴别能力。

  近代学习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熟悉程度过低的刺激,不易激发起主动探究、操作的行为。因此,在本次活动的选材和设计上,都努力确保幼儿对乐曲有充分的冗余度(熟悉程度)。《摇篮曲》是幼儿所熟悉的,小班时也欣赏过与本次活动选用的教材所类似的摇篮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乐曲采用大调式,3/4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形象,非常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速度较快,是大调式2/4拍。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进行曲”音乐形象鲜明,节奏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有精神饱满地列队、踏步、做操、开运动会等的体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音乐的经验,遵循以幼儿经验为基本出发点。

  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根据音乐欣赏分类目标,以及中班年龄段音乐教学目标,同时注重考虑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和可接纳性,我制定了本次音乐欣赏活动的具体目标:

  (1)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

  2.活动重点:

  通过对比性欣赏《摇篮曲》和《威风凛凛进行曲》,让幼儿在倾听、感受基础上,了解两种乐曲的不同特点,并能区别出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及节奏特点。

  [分析]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乐曲的欣赏,幼儿只能借助于专注的倾听来理解作品内容。中班幼儿注意力开始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引导幼儿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乐曲产生共鸣。

  3.活动难点:

  能够自主、即兴地创作与别人不同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

  [分析]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同时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说活动准备

  1.软件上的准备:

  教师熟悉两首对比欣赏的乐曲,了解两首乐曲的背景、曲作者。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所用。在CAI课件中,抒情柔美的《摇篮曲》配以宁静、祥和的风光与亲情摄影、绘画作品。节奏坚定的《威风凛凛进行曲》,画面配以世纪大阅兵队列行进的图片,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性质。

  2.硬件上的准备:

  录音机和两首乐曲磁带,森林场景,装有信和磁带的信封一个。

  说设计特色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视、动相结合的方法。

  1.从“听”入手。

  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

  (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比如在导人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森林”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欣赏。

  (2)在重复对比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2.从“视”入手。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人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

  3.从“动”入手。

  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音乐,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赋予音乐作品更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说课稿7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这首诗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温馨、宁静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材分析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谈话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温馨、宁静的意境,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诗歌仿编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教学的难点是: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二、教学准备:

  四幅大图片和一些小宝宝的图片。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讲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

  第二方面是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呀飘,飘到蓝天上。”通过动作模仿来理解“飘、吹、翻”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送小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怎么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第四段“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宝宝的家在哪里?”“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空间,针对老师的提问一一回答。

  第二个环节、完整欣赏。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们看它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面说了些什么?”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的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 “谁是小宝宝的摇篮?” “谁在哄小宝宝睡觉啊?”通过这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了解诗歌中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

  第三个环节、分段跟诵。

  首先,幼儿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然后教师再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过渡到第四环节———有感情的完整进行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

  第五个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

  利用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么哄?”让幼儿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仿编,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宝宝们是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仿编诗歌后的成功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的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各科教学的整合性。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不当之处请老师们给与批评与指正,谢谢!

《摇篮》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五课的《摇篮曲》。这首歌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温暖亲切、贴近孩子生活,充分体现了妈妈爱孩子的那种亲切情感。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用轻柔、平稳、亲切的情绪去演唱歌曲并了解摇篮曲的风格。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方法

  音乐课标中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同时在过程与方法中指出要为学生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音乐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应该引导学生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方法,以模拟情景与想象情景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觉性

  四、教学思路

  第一部分我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开头,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俗话说:触景生情。我创设了夏夜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歌曲所需的意境中去,运用这一真切的感受,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形象感。

  第二部分是听赏歌曲,考虑到这是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以“听”为主线,让学生边听边感受。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从“听”入课,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增加了学习兴趣,渲染了情景的`气氛。

  首先是我自己的范唱,让他们听后完整地了解歌曲,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唱歌的欲望。

  然后在听歌曲,哼唱律动进一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带来的那种安静气氛。

  最后,跟唱歌曲,完整的感受整首旋律。

  第三部分音乐表演,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自己创设情景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美国的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第四部分

  感恩的心,我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让学生自由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唱歌曲的同时,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母爱”。

  本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在我创设的“孩子睡着了,请安静”的情景中有秩序的离开教室。

《摇篮》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五册第五课表演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了解歌曲内容及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正确的速度,柔美圆润的声音,完整、准确、深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歌曲宁静的气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情景表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旋律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并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心中有爱”的人。

  二、教材分析: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2/4拍,徵调式,歌词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歌曲通过“八度大跳”、“切分节奏”的运用,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气氛,“MU”音的运用更是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使人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深情的演唱来表现对妈妈的爱;

  2、教学难点: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深蓝色窗帘,竖笛。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亲爱的孩子们,请伸出你的双手,和老师一起捧起一颗“感恩的心”(教师演唱并带领学生做手语。

  设计意图:这里的律动《感恩的心》高潮部分为整个的教学做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进行深情的道白:“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人间?是谁,用爱把我们温暖?是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是谁,给了我们温馨的家园?”学生会答:“是妈妈”。紧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妈妈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下来进入对话:“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妈妈为我们做过的太多太多,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在这里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那有一个给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她又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导入这一部分,我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唤起学生对妈妈的爱,我想,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应该是最好的“激情”方式,而谈话法的运用又巧妙地为聆听设下了伏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看一看为妈妈唱摇篮曲的孩子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吧!”课件出示《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并在欣赏前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把听到的看到的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生动吧!”(初听后让学生来讲一讲歌曲讲述的故事,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歌曲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复听:“多么美好的故事,多么动人的旋律,请听老师来演唱歌曲,感受一下老师是用怎样的速度、节拍来表现歌曲的轻柔和宁静的吧!请大家用身体的律动来配合老师!”

  设计意图: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教师的演唱和学生的律动更能使师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哼唱旋律:“那下面就让老师带着大家轻轻地走进妈妈的房间,用最轻柔的声音来为妈妈哼唱摇篮曲吧!嘘,可别吵醒了妈妈啊!”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的情境主要是控制学生哼唱的音量与情绪的把握,歌曲情绪的把握应该从一开始接触唱就注意引导情绪的处理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单纯是放在歌曲处理的部分来完成的`。)

  4、歌词朗诵:“我们把最动听的曲子唱给了妈妈,那让我们把最动情的朗诵也送给送给妈妈吧!”教师带着学生在伴奏下按节奏朗诵歌词。

  设计意图: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是为了情感的延续,也是为下面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5、填词演唱:“下面就让我们把心中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吧!”(学生随琴填词演唱,学唱的过程学生是主人,在这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可以在需要指导的部分加上提示的动作或符号、

  6、完整演唱:音乐起,教师加入独白:“妈妈,我想您一定很累很累,不然为什么睡得如此香甜,夜已深,我要为您唱首摇篮曲!”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加入的一段深情的独白,一下子就会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自然地进行深情的演唱,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整个的歌曲学唱的部分,从感知歌曲到感受旋律,再到演唱,一个“爱”字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被爱感动,为爱歌唱!

  (四)情景表演:

  “孩子们,夜深了,听,妈妈的房间好静好静,(小声地呼唤)妈妈,妈妈……(做推门的动作)

  设计意图:歌曲唱会以后,我为学生安排的是情景表演活动,为避免孩子对同龄人扮演妈妈产生不认同感,妈妈就由老师一个人来扮演,孩子分成若干组,进行排练,然后再一组组地进行表演,这里用深蓝色粘有银色月亮和星星的窗帘来渲染气氛,每一组表演的时候由其它小组来伴唱,这样不仅巩固了歌曲的演唱,最主要的是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比较难的即兴创编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加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个小秘密,今天老师为天下所有的妈妈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演奏竖笛)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妈妈呢?(学生汇报,选取在课堂可以完成的展示给大家,其余的作为课外延伸课下完成)

  (五)拓展延伸:“亲爱的孩子们,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拓展,是学生对妈妈的爱得到一种升华,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回报,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六)结束全课:

  做《感恩的心》手语离开教室。

《摇篮》说课稿10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诗歌《摇篮》,这首诗选自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教材。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宁静优美的气氛.我依据孩子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孩子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创设情景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孩子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孩子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第一部分运用了小游戏开火车,组织孩子入座。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视觉感官,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朗诵的时候我加上了音乐,这就强烈地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效果。,使孩子能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感官。孩子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处于积极的学习中。第三种方法是情景创设法,在配乐朗诵时,创造了优美的背景图,让孩子在听的同时,入境如情,因为形象的图片很容易在孩子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所以,在活动区域有特别铺设了四个活动场景,使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诗歌中的语句,理解诗歌中的语句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孩子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引导孩子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孩子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孩子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言。根据纲要中让孩子"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场景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为孩子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孩子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孩子通过探索尝试,敢于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环节主要体现着孩子贴了宝宝们以后,很兴奋,很想表达,所以,我就让孩子自己把诗歌说出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给予鼓励,这就符合新纲要指出的: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孩子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摇篮》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识别音乐作品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干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自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生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示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示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干使幼儿与歌曲发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和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越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发生情感体验和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和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协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坚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恬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沛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示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发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示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婴幼儿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比方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婴幼儿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身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发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示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典范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婴幼儿的爱传送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小朋友恬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摇篮》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孩子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孩子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孩子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孩子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孩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孩子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是摇篮 摇着()宝宝 怎么摇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

《摇篮》说课稿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有机会进入到说课这一环节,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我的说课。

  一、定点

  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在政治史中处于核心地位,而现在高中历史的另外两个专题经济和文化史专题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学好高中历史的一个关键点。本课课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在围绕以课标为核心,教材为辅助的观念指导下。我认为本课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希腊公民的素质等基础知识。

  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对于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古希腊的早期文明也是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历史作用。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涉及民主政治的内容有很多,特别是有关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民主政治的确立。虽然学习的很多,但学生学的大多是近代民主,对于民主制的发展过程并不了解,对于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的差异也不理解。所以本课的难点是西方的民主政治滥觞于古希腊的历史条件。

  最后通过对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认识,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的含义,认识世界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培养开放和包容的文化心态。

  二、定位

  只有了解课文在本学科本学段所处的一个位置,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关键。《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是人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的第一课内容。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过程。与学生在政治史中所学的另一专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呈现给我们另一番灿烂的政治画卷。本课在政治史有着开启全篇的作用,是两大政治体制之一。又间接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因而为了学好以后的知识需要在此打下一个基础。

  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1.本课所授对象是高一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九年级上册历史时已经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有所涉及。但是初中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高中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在本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分析,训练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判断性、灵活性等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也应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渗透,树立正确的评价方法。

  2.高一学生刚从初中升上来,整个历史知识体系还没建构起来。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都还没有形成,知识储备也不足。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学生主动地构建本课的教学体系,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

  3.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尽量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一个班学生的成绩总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我在提问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在处理教材时主要立足以史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线索为载体。配合多媒体,采用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材整合

  华东师大教授聂幼犁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但是,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整合教材内容,贯穿前后章节,综合处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导入环节,美国纽约的标志性建筑自由的女神像,在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问学生假如他们是评委,评选自由的女神像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往往会想到它象征着自由、独立、民主……通过这个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自由民主已经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受到人们推崇,提高对民主政治的重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埋下伏笔。接下来再追根溯源,探讨自由民主的起源。引出课题。

  在教授新课过程中,因为这节课的牵涉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内容比较枯燥,所以我以分组讨论即考察团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板块:希腊的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公民素质。这三个板块是相互融合贯穿的,首先给学生分析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山地为主,地形破碎;然后破碎的地形导致城邦的小国寡民;最后城邦的文化繁荣导致具有高素质的优秀公民产生。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地理环境与政治的联系太过松散,我选择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首先,面对希腊以山地为主的环境造成粮食不足的困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他们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可能会怎么做。这样很自然的就得出结论:古希腊是个以商业为主的社会。然后,提示学生用他们的生活常识回答商业活动有什么特征。现在的学生往往会对周围的社会很感兴趣。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考验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我再分析商业社会的平等、互利和重视契约的精神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本课的难点是西方的民主政治滥觞于古希腊的历史条件。首先,避免学生陷入唯地理论,我用罗伯特路威的一段话来说明,“地理并不创造技艺和习俗,它只是给你机会或者不给你机会。”。其次,提出城邦的发展和优秀公民的素质为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和人文条件。特别是在讲解城邦的小国寡民为直接民主提供了方便这一段时,设计一个情景再现环节。让学生扮演希腊公民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表决。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对直接民主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感性认识,通过对比也认识到希腊的直接民主影响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但又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处理完课程内容之后,再进行教材的拓展延伸。在这一部分我给出提示让学生对比同一时期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和以古中国为代表的大河文明的差异。有对比才有认识。我将我的课堂向课后延伸,构成一个历史教学的大课堂。学生完成这样的对比之后,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又对以前学过的专制制度作一次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文明有不一样的精彩。

  课后留下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现在中国可以实行民主政治。让学生在课下继续他们的思考。

  我的板书采用提纲式,主板书分3块,分别为三个子目

  (一)古希腊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殖民、商业——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城邦特点社会条件民主政治

  小国寡民——直接民主

  (三)公民素质人文条件

  优秀公民——民主保障

  在内容讲完之后,再作一个小结。另两边留有副板书,拥有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以及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如商业活动的特点,可以围绕这些特点分析问题。

  教学反思

  一方面在讲课时缺乏激情,另一方面高估学生,学生反应不够积极,跟预想的效果有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完毕。

《摇篮》说课稿14

  本课选自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星光亮”,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摇篮》和为歌曲创编歌词。教学目标有三个:1、通过复听歌曲《蓝猫淘气三千问》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创编简单动作,表现出蓝猫的可爱形象。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摇篮曲优美、宁静的情绪3、指导学生用甜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3通过为歌曲创编歌词,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其中2和3两个教学目标是教学重点,目标4就是教学难点。

  我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学唱歌曲《摇篮》;创编歌词。

  第一个环节:复听《蓝猫淘气三千问》

  这是一个情景创设过程,也是导入新课的环节,和学生简短的交流后放《蓝猫淘气三千问》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生动、明快、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表现出蓝猫爱想、爱文、爱动脑的.探究精神。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

  首先,我请学生用“m”哼唱旋律,在他们熟唱旋律后,再让他们自己选择发声方法进行哼唱,比如说lu、u等,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让他们唱准音高和节奏。接下来就是学唱歌曲的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中包括让学生欣赏歌曲、朗读歌词、学唱歌词、律动几个部分,都是为了让学生用良好的咬字、吐字,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第三个环节:创编歌词

  我用课件导入创编歌词教学环节,请学生帮助花宝宝、鱼宝宝和身边的事物找找他们的摇篮,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不拘于图画,只要合理即可,再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节课我力求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歌曲学习动、演、创、赏等各个环节,均由听而起,同时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在歌曲的学唱、编歌词部分都注重学生自身的感受与伙伴间的合作参与,并以此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摇篮》说课稿15

  第五单元:音乐家舒伯特

  演唱:摇篮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摇篮曲》,这是一节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将能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音乐家舒伯特》当中的演唱歌曲《摇篮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曲调温柔,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深沉、纯真的母爱。能够用悠长的气息,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妈妈对孩子无限的爱。

  2、感受音乐文化差异,体会音乐来源于生活,一样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对比聆听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辨旋律和分析旋律的能力。

  2、采用聆听、视唱、比较、判断的方法学唱歌曲旋律,初步感受倚音在旋律表现中的作用。

  3、运用模唱、聆听、对比、小组合作的方法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了解歌曲体裁;体会装饰音在刻画形象抒发情感中的作用。

  2、从谱面上感知旋律,体会歌曲旋律特点,在理性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对比聆听,体会同一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并能进行分析。

  2、在演唱歌曲时,用悠长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圆润、柔美、深情的歌声演唱摇篮曲,感受妈妈对孩子真挚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倚音的唱法,感受装饰音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在唱好歌曲的同时能比较分析作品,掌握分析作品的能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音乐欣赏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

  ——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一、激情导入: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二、寓教于乐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家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讨论如何回报妈妈对自己的爱。

  师:通过你们的欣赏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妈妈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在爱心小卡片上写下对妈妈的祝福。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3—5分钟)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总结摇篮曲的风格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摇篮曲》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摇篮曲》的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摇篮》说课稿】相关文章:

成长的摇篮初中作文(通用3篇)04-27

匆匆说课稿07-14

送行说课稿07-19

《过秦论》说课稿07-18

《前后》说课稿07-19

体育说课稿11-17

冰花说课稿11-11

雷雨说课稿11-14

太阳说课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