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说课稿

时间:2024-06-25 10:10: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

《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是作者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与民同乐的思想。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

  1、 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 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为了发避免复习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防止学生的厌学心理,提高复习的效果。本堂课主要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碰到疑难,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采用必答题的形式,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进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采取学生分组互相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设计的问题,老师事先提出要求:

  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两道。(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2道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本节复习课的重难点确立为:

  重点为: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二 、说教法

  本课主要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结合小组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把文言文的复习落到实处,避免花架子。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及补充。最后再辅以一套紧扣中考试题走向的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说学生

  初三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但是系统复习还需要教师归纳整理、比较探究,学生才能有章可循。另外,初三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同样至关重要,这也是课标中所说的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取小组之间的竞赛进行,辅以“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还有比较法,对于相同文体进行类比归纳。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

  (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二) 出示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

  2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习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二)复习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组:作者生平简介,文体常识、写作背景。

  第二组: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

  第三组:第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

  第四组:第四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语句的翻译、主要内容的讲解。主题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这一轮为必答题。答对者不扣分,答错者扣五分。学生分组抽签后上黑板交流15分钟)

  (三)深入研读文本

  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情况,自主出题,然后学生在组内汇总,每组出三道题。要求为:

  1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1道。(这里重点是对文章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2围绕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理解的问题1道

  3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的题1道。(这里主要是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自主复习时自己按要求出三道题,然后学生课上在组内汇总。选出三道题全班交流。2分,交流时以抢答题的形式进行,每答对一道题加5分。答错者不扣分。10分钟,师这里可以适当的补充习题。)

  (四)拓展延伸:进行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不少通过写景抒情来含蓄地表达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图排解郁闷的情感的文章。请你回顾一下都有哪些?我们就来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①《小石潭记》中景物描写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②《岳阳楼记》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写 “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情景交融,为后文张本,引出议论,阐述作者抱负。

  ③ 《醉翁亭记》中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景中处处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讨论探究3分,然后全班交流5,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篇文章的比较,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特点,而且通过不同文人面临被贬的遭遇不同的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堂小结

  (由作品体现的忧国忧民思想,乐观豁达的胸襟作总结,然后由名人的相关名言作总结,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学们,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值得我们后人钦佩。最后老师送同学们几句名言: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六)课堂测试 (测试的内容为2007年吉林省中考试题。目的是紧扣中考试题走向,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而且试题由浅入深,达到分层检测的目的。5分钟)

  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1)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

  (1)泻出于两峰之间( ) (2)游人去而禽鸟乐( )

  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七)作业

  ①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提示:如《桃花源记》中“桃源之美”,《三峡》中的山美、水美,《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作业的布置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八)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与民同乐

  (简明扼要的展示出文章的主题。)

《醉翁亭记》说课稿范文2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一、背诵课文,检测词义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既检测了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又完成了“评价手册”上的练习)

  二、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这又是一篇极好的的散文,是学生模仿写作的范文。因此采用逐段学习的方式具体落实,进而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的主题和写法。当然四段并非平均着墨,重点放在第二节的讲解,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在各段学习中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我想突出的是本环节有这样几个亮点设计:

  1、每段均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较好的创设了情境,再现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加速背诵突破教学重点。

  2、对文中成语的理解和归纳落实的较实,成语往往就是于古诗文,这样的归纳整理更便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水平的提高达下了基础。

  3、让学生分别说出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这既能加深对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当堂交流练笔培养了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学以致用尝试片段写作,再在课堂中大声的朗读,不仅较好的将读写说的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了一起,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欲望,增强了自信心。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得到了突破。

  三、把握主旨、小结全文

  理解主题,紧扣一“乐”字。这是教学目标二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再通过板书加以归纳明确,体现了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的思想。

  对联是初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较多的语言运用题。因此我设计了“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对联这一知识点,还将本课和《岳阳楼记》做了比较阅读,使得本单元的学习成为了一个整体。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江湖,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比如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范仲淹,忧时伤世,倡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区分词和散文的不同写法,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3.比较《醉翁亭记》《岳阳楼记》两篇古文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1

音乐说课稿11-05

关于说课稿11-03

《观潮》说课稿01-18

猫的说课稿01-16

《春酒》说课稿10-27

散步说课稿03-30

《雷雨》说课稿07-25

《所见》说课稿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