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6 12:44: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秒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葛晓静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

  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

  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观察的亲身

  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秒钟的

  动画,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

  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

  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

  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

  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1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分钟的体验。

  3、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睡觉大约8(时),100米赛跑的时间大约是30(秒)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2

  《秒的认识》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1秒时间,建立1秒、几秒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就利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舟七号”发射的录像,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知道秒是比更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习材料来源于沸腾的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本节课开始由“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录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又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秒,通过回忆、说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和理解。练习中,评一评跑步比赛谁第一及选择适当的时间单位填空等,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习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由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秒,树起有意义学习的意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3、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

  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长短,我做了如下尝试:1,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听秒针走的声音,再用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在学会认识秒的过程中,提出从几到几经过了几秒,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认识秒的方法。

  4、通过欣赏1秒钟能做哪些事情及有关时间的格言,让学生感悟1秒虽短但不能忽视,一定要珍惜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1、学生带来的小闹钟没有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学生胡乱的摆弄小闹钟。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4.学生课堂的参与还有待加强,说明我对学生的鼓励还不够,今后还有待提高。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3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情境的创设。本节课安排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收看,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2、自主探索。“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习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

  3、加强体验。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习、做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估计几秒,如估画画的时间,估广告的时间及小闹钟。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4、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观察的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秒钟的动画,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1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分钟的体验。

  3、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小明睡觉大约8(时),100米赛跑的时间大约是30(秒)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这节课的学习速度有些快,知识点抽象,理解有些困难。

  2、在学习“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重新设计,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聆听这一环节的探索新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想、说、做。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5

  大家都是用下面这样的方式来导入的,我也这样设计了(见下面的教学流程,呵呵,落入了俗套),但中间加了问题:为什么用秒作单位呢?可与时、分作比较,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是如何学习“时”的时间概念的?那么今天我们想想怎样来研究“秒”,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方法。

  如果不这样去引入,那么又可以怎样去教呢?可以从哪里去入手?突破口在哪里??

  想到的切入点:

  出示下面的信息:

  (1)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2)火车每秒约行55米

  (3)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4)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5)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6)装配一台海信电视节约1秒钟,整个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时间短、效率高、创造的价值高!

  师:秒表示时间短,你说说怎么个短法呢?

  继而展开.......

  三上《秒的认识》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来等待神七的.发射。春节联欢晚会…10、9、8…这里表示多少时间呢?为什么用秒做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二、探知

  (一)感知1秒

  1.关于秒,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出示钟表,认识秒针

  3.感知1秒,1小格为1秒。

  感知1秒能干些什么?

  (1)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2)火车每秒约行55米

  (3)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4)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5)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6)装配一台海信电视节约1秒钟,整个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500万元。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时间是1秒1秒累积起来的,我们要珍惜每1分,每1秒。

  (二)感知几秒

  1.1大格为5秒。2走到3走了几秒?5走到8呢?

  2.感知15秒、30秒。

  3.从教室这头走到那一头大约要几秒?系一条红领巾大约要几秒?

  (三)认识1分=60秒

  1.观察秒针走60小格,分针走多少?1分=60秒

  2.感知1分钟能做什么?举例

  3.时间格言

  三、练习

  1.估算1分的活动

  学生把头趴在桌子上,老师说开始,大家心里估计1分钟的长度,觉得时间到了,就没有声音坐直。

  看钟表秒针走动,拍手数数,感知1分钟。

  2.我会填。

  我们上一节课要40()。

  小明跑50米用9()。

  妈妈每天工作8()。

  3.我会转化。

  60秒=( )分 4分=()秒

  70秒=()分()秒 90秒=()分()秒

  10分=( )秒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6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

  一、成功之处

  (1)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新年倒计时……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引出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在体验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自己讲一些一秒能完成的动作:我能拍一下手、我能眨一下眼、我能合一下书……然后展示搜集的`有关“一秒能做的事情”的图片,如计算机能计算4万亿次等,让学生感受一秒的“神奇”。

  (3)、在探究“1分=60秒”时,我让学生观察视频,体验一分钟的过程,秒针每走一格,同时滴答一响,让学生亲眼盯着钟面上的秒针转动了一圈,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二、问题反思

  1、讲课语速稍慢,同时应注意节奏变化

  2、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应照顾到每个同学“这节课还有谁没回答问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比如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大多数人都能回答。

  3、问题不够深入、准备内容略少,总是担心讲不完课,以至于在备课时删去一些内容导致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

  4、在让学生体验一秒钟后,应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5秒针,如5秒钟能写多少个汉字等

  5、让学生体验60秒时,设计的活动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该设计一些更具体容易实施的:跳绳多少次?写几首古诗?跑几圈?

  6、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

  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重视“经历”、“体验”、“探索”这个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我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7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导入新课,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学生在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中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还用到时间单位 “秒”?学生纷纷举手说,如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上跳动的数、“神舟十号”上天。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情景,播放给学生看,并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鼓励学生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有关“秒”的知识。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例如:在体会1秒的长短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通过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活动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1秒”的价值,我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如飞机每秒约行250米,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同学们在吃惊中自发的呐喊要珍惜每一秒钟。

  我仍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8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首先,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我在教学生“秒的认识”时,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钟声即将敲响倒计时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感受数学

  数学来自生活,又为生活所用。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或用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将“秒的认识”放置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就会倍感亲切。本节课开始由“欣赏钟表店的一角”的引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借用“红绿灯”等用秒计时的场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能激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秒的体验:体会1秒是一段时间而不是时刻,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提供给了孩子们不同的计时工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起“秒”这一时间观念。而且在活动中还发现了分与秒的关系,感受了秒的长短。另外,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为同学们收集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交通工具1秒钟行驶的路程为同学们播放,这一切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1秒钟蕴藏着的巨大的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利用孩子们的特长,让他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写数字、画画、跳绳、踢口袋等。在紧张的学习中渡过了短暂的一分钟,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体验到了1分钟的`价值,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了时间的重要性,而且明白了: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我设计了同桌互相观察分针和秒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知道:1分=60秒。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在有以上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这节课中存在着的不足:我的数学语言不精练,提问时不严密,导致学生回答不精。这也是本课的缺憾之一。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9

  “秒的认识”是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本节课我拟定了四个学习目标 :

  1、学生观察钟面,认识钟表的结构,及较小的时间单位秒,通过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知道1分=60秒。

  2、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一分和一秒的长短。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互相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

  4、通过“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

  根据这四个学习目标,我设计了6个环节:

  1、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时倒计

  时的场景,学生知道在计量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2、通过观察钟面,让学生认识秒针,知道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相互拨动钟面上的秒针,明确秒针从一

  个数到下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时间,知道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

  4、通过学生熟悉的“红灯停”“绿灯行”的活动学生亲自经

  历估算时间的过程,进一步体会1秒的长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5、学生在“老师计时学生做动作”的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

  长短,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学生谈收获,自由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重现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

  2、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紧凑。

  3、和学生交流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4、在学习“1分=60秒”这个环节中虽然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但是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依然坚持精心备好每节课,认真写反思,多听课,多向老师们请教,还要不断地加强语言组织能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多多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注重梳理,引领回顾。

  本人认为整理与复习课的重点首先在于整理,知识的梳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本领域的知识点相对较少,我还是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去回顾整理学过的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在梳理回顾中,引领学生对时、分、秒这部分知识两个方面的回忆(这是在新授时不少学生认识模糊的):一是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二是认读与计算。

  2、层次分明,引领探索。

  在整理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练习。整理与复习课上,学生不应是进行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因此,在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自主探索。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在综合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帮明明计算路程进一步理解时刻的认读方法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在拓展练习中进一步面对优等生设计了写数学日记的'题目,在动手活动中初步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在层次分明的练习中,继续引领学生的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不越位,学的到位。

  学生的关于时分秒的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得到的,教师的总结概括宽、泛而到位,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知识与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1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时间有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探索。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所以,我让学生从身边找一找在哪里见过“秒”?使学生对各种钟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增大探究空间。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因此,我们应该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全心全意的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把能计量“秒”的钟表拿回去之后,我设计了同桌互相介绍“好朋友”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猜测,进一步认识秒表、电子表、有秒针的钟表都是怎样计量“秒”的。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有秒针的钟表有哪些“小秘密”?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从而得出1分钟=60秒。以及“秒针走得最快,时针走得最慢”……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4、让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而自己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

  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猜测1秒钟你可能会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5、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变革教学方式,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这应成为今天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2

  《认识秒》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的认读以及对几时几分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引导学生对钟面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通过引导学生听时钟工作的声音掌握秒针走一小格的持续时间是一秒。这个环节同学们观察得比较仔细,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取得这样的效果,得益于导入时是以学生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入手,很快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眼球,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

  教学分与秒的关系时,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钟表学具,以及仔细的观察得出秒针走完一圈走了60个小格,是60秒,秒针走完一圈的同时分针刚好走了一小格,也就是一分,所以1分等于60秒。通过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分与秒的关系,秒与分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认识电子钟面上的时间时,首先是出示一个电子钟面上的`时间,然后让2/3名同学说出电子钟面上的时间,再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针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如果没有错误就给予肯定,从而教会学生认识电子钟面上的时间的方法。练习是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必不可少的,没有练习的教学就如同饭才煮熟了一半,因此,本节课我还设计了一些关于秒的认识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达到学懂会用的效果。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3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一些没有生机的数字和图形的堆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刘翔夺冠的资料,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4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时、分、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要用到,课前我先把前面学过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习,如:

  1、钟面有( )根针,有( )个数字,有( )个大格?

  2、一个大格有( )个小格,钟面有(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走了( )小时,分针走( )小格就是1分钟,1时=( )分。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是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时、分、秒的知识,在教学中,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新知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智能的提高。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习“秒”之前,已复习了时和分,在练习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15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 1 分、 1 秒的时间观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时间单位又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

  作者。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点头、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同时,教师在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秒的认识后,还引导学生通过做课件感受5秒、10秒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估计较短时间的常用方法,加深了对1秒的体验。

  4、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在学习“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让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8-29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09-03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09-13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6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1-12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12-21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5-30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