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8 16:38: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本课语文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从关键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学习词语了解几个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并能自主选择图画仿写一段话。积累和理解《卜算子·咏梅》,重点练习写句子和片段。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3.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1.与同学交流语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难点】

  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并仿写句子。

  【教学策略】

  1.教学“交流平台”时,结合本单元课文,先总结语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再在实际中运用。

  2.“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由积累到运用;第二题主要先让学生读熟句子,在语境中体会描写田园生活的手法,再仿照例句写句子。

  3.教学“日积月累”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词句读正确,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背诵这首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与同学交流从课文词句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想法。

  2.积累与城市或乡村生活有关的词句,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1.师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相机出示《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些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将在“语文园地”中揭开其中的奥秘!大家准备好了吗?(板书:语文园地)

  2.交流平台。

  (1)师过渡:首先我们来学习“交流平台”这一栏目的内容。让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栏目里,几位同学要告诉我们什么秘诀吧!

  (2)师: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3)生交流后师小结。(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l

  r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l

  r课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l

  r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3.师指名结合课文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4.师: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示例1:“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示例2:“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谈感受的方法,增强对“从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素养的理解,加深印象,并运用到阅读中。

  板块二

  认读词语,体会不同

  师过渡:语文园地还藏着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句段运用”吧!

  1.指名认读,发现规律。(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词语。

  (2)师指名读词语,重点指导认读“璀、璨、煌、沃、谧、炊、袅、犬”。

  (3)发现词语规律。

  ①师引导生找一找:这两组词语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示例:第一行词语是描写城市生活的,第二行词语是描写乡村生活的。

  ②师引导:你知道这些词语的含义吗?(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③师: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中,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繁华、热闹。

  (课件出示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城市灯火辉煌的图片)

  示例2:从“依山傍水、静谧、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中,我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

  (课件出示乡村依山傍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图片)

  (4)生交流体会到的乡村生活或城市生活。示例: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一片繁华。高楼林立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闪烁着璀璨的灯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绽放着灿烂光华的鲜花。

  (5)师再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读出词语中蕴含的感情,读出对它们的理解。

  2.师小结: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了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刚刚学的词语中。大家读出来的词语也有了感情、有了温度,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这一板块的教学,我先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找一找有什么规律,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含义,想一想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适时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呈现了词语给我们带来的画面感,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力求识用结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2.积累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仿写句子,描绘画面

  1.师导入:上节课大家发现了词语的秘密,那么句子中又藏着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词句段运用”的奥秘。

  2.师指名读题目。

  3.生自由练读课本中的例句。(出示课件)

  (1)师指名回答:你体会到了什么?

  示例1: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示例2:排比、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2)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3幅插图。

  (1)仔细观察图中画了些什么,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选择其中的一幅图,四人一组讨论、练习,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3)仿写练习。

  师引导: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将这些句子写下来吧,看谁写的句子最精彩。

  (4)师指名交流。

  示例: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高耸的雪峰、奔驰的骏马、静立不动的羊群,它们和碧绿的草地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草原风光图。

  5.师小结:同学们,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画面描绘出来,语言文字真奇妙!

  【设计意图】仿写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四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仿写进而有所感悟,逐渐有自己的收获。为了让学生了解怎样仿写,我先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熟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再将说和写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板块二

  诵读诗句,积累经典

  1.师过渡:又到了“日积月累”栏目,在这里我们读过不少名言警句,诵过无数诗词佳作,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赶快去看看,这次“日积月累”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出示课件)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音频。

  3.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正音。

  4.简介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5.师:再读整首词,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全班交流。

  示例1:这是一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示例2:我读懂了“犹”是“还,依然,仍然”的意思,“俏”是“俊俏,美好的样子”的意思,“烂漫”是“颜色鲜明而美丽、坦率自然”的意思。

  7.师指名读,引导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引导生背诵。

  8.师总结:同学们,“语文园地”指引着我们发现了许多学习语文的奥秘,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文化宝藏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此板块的设计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对语言的体验和领悟。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训练中,我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了3位同学的读书方法后,还启发学生回顾自己平时的一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获得阅读技能。同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词句段运用”与“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从语句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词句段运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理解“感受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进行语言表达。另外,还适度地把学生引到“语文园地”外,仿写句子,表现不同画面所呈现的美丽风光。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2

  上完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部分后,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口语交际”一部分,让学生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到哪儿秋游,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说的很完整,很通顺。“我建议大家到……因为……”“我想让大家到……因为……”。不光学生的语言组织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在进行作业展示时,由于星期天给学生布置了做树叶贴画的作业,学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纷呈,有用树叶粘贴成小兔子的,有用树叶粘贴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树叶粘贴成各种各样植物的样子……我问学生是自己做的,还是和家长共同完成的。有的'说是自己做的,有的说是和家长一起完成的。总之,这一堂课学生学得自由,教师教得轻松。

  【反思】

  1、放手让学生自己充分的说:

  口语交际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给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后,教师指导到位,应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说。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小组说,全班交流说。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毫无目的的重复说。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我们要经常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学会合作。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

  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表达”的习惯、“支持”与“扩充”的习惯、“求助”与“帮助”的习惯、“建议”与“接纳”的习惯。学生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3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注重了学生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做到了以“游戏”“创新思维”的智力开发为主,拓宽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度,为学生掌握“难音字”提供了巧记的捷径。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的容量过大,还可精简一些,让课程的'知识紧跟“难音字积累”的主题,从而,让学生以此方法,去自学《语文园地六》的前四项内容。如这样改进后,本课的教学会在学生“积累难音字”能力方面,有较高的突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灵活运用,去发现和寻找“难音字”,教学效果会更好。

  《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最大的难点就是查字典这一部分,学生程度较好的,能基本掌握查字典的方法。这需要在课下多加练习巩固。尤其是在26个大小写字母上面,出现回生现象。要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台部分,更大的激发了学生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4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是孩子们进校以来的第一个复习课,内容很丰富,它是第一单元识字、阅读、积累、交际的延伸,是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既是学生合作、竞争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以前教学“我会读”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比赛读,在比赛中学生基本能够很好的读出词语来,我一直比较满意。而在今天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变换了方法,要求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比如“带学生读,自己读,带四人小组读,带女生全体读”,还有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挑战读了“挑战小组,挑战个人,”他们的'方法比我想到的要多。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做教师的能不能真的放开了,有没有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的平台。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5

  【教学案例】

  伴着铃声,我走进教室,这节课准备给孩子们上语文园地一中的“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附“日积月累”附内容:“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由于这几天忙于教室的布置,我并没有精心设计,凭着原有的经验将“日积月累”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阅读四组对联,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在朗读中去发现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在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积累。整个教学过程在我的“掌控”下一步一步地进行,学生们也逐渐明白了上下联的意思及对偶关系,基本上也会背诵了。正当我准备检测学生背诵并就此结束“日积月累”的教学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我本以为他是主动示意要背诵这四则对联,于是就高兴地请他起来。“老师,读第一则回文联让我想起了我和爸爸去花果山水帘洞旅游,在那里我也见过一则回文联: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这名学生站起来并不是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对联,他的发言不仅让我为之一震,也让其他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的兴趣不再是背诵四则对联,转而“研究”起了对联。是继续按既定目标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我犹豫了几秒钟,还是决定改变教学计划,趁着学生对对联的热情未减,引导学生“痛痛快快”地走进对联,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话匣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学生将自己平时收集的回文联大声地念给大家听;有的学生根据“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这首对联的形式,仿改了一首“书山本无路,勤奋可攀登;学海原无涯,刻苦能到达”;有的学生由“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这首对联想到了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还有的学生决定将对联的内容画成一幅画,并配上一段景物描写……

  在充分交流后,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吟诵等方式让学生再次感受对联语言的节律美、意境美,学生个个读得趣味盎然。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意外,学生竟然有这么浓烈的兴趣,产生了这么多令人称奇的想法及智慧,这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惊喜不已。多么可爱的孩子,我庆幸自己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才有了如此的精彩!

  【我的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教师要从生命的高度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主张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不断相互碰撞,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师生才能感到生命活力的涌动。因此,倡导课堂“生成”就是眷注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我们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一、“生成”需要预设

  我们强调课堂中的动态生成,那么是否就可以淡化课前的预设呢?不,我们需要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结合,这是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反映教育目的性和人本性的统一。预设是重要的,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保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了它的重要性:“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虽然生成可以是偶发事件的智慧处理,但绝不要误以为生成就是随意的。生成既在偶然中又在必然中,精彩是可以预设的。预设的目的是为了生成,如果为预设而预设,教学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将严重约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预设重在引导,正如杜威所说:“虽然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迫使它饮水”。

  预设体现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为教学设计一幅蓝图。同时预设必须是弹性的、灵动的,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态生成的时间。在实施教学时,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经验积累,充分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虽然没有充分地预设,精心地设计,但在课堂出现“生成资源”时,教师并没有继续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教学,而是牢牢地把握住动态生成,使这堂课充满了活力与精彩。

  二、“生成”需要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最活跃的。当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加以遏止,要珍视学生,对他们的这种敢于表现自我,积极思考的行为要加以认可甚至鼓励,从而使他们敢说、会说、乐说,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才会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本案例中,教师本是请一位学生背诵并即将结束“日积月累”的教学,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非所问”。试想:如果教师此时不顾学生的感受与兴趣,继续下环节的教学,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这节课之所以迸发出如此令人惊喜的火花,还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对学情的把握,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讨论、交流,课堂才会这样因动态生成而变得绚丽多姿。

  三、“生成”需要引领

  教学生成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随意的、自发需要的满足。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源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学习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

  生成不是偶然、不是随意,也不是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果真是那样,教学就不叫教学,课程也就不叫课程了。”尼莫早就这样说过。也许有人会问,动态生成不是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吗?不是强调要为学生的需要服务吗?是的!生成的确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兴趣、需要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有效地学习,教育者必须关注学习者,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实践的价值性。教学毕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价值性是教学工作永远抹不掉的特征。因此,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教学工作的价值要求;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学生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健康地发展,那么,对教学生成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跟从,而没有把握其实质。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6

  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的《语文园地五》的“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其中,“我的发现”包含了:我会认、我会读。“日积月累”包含了读读背背、我会读。由于考虑到此次读读背背中的《汉语拼音字母歌》比较难学,而展示台内容较少,所以把“日积月累”中的我会读和展示台放在了另外一个课时。我认为这样安排很合理,做到了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灵活安排、处理教材,做到了以生为本。

  当我拿到教材,看了内容以后,就想着怎么把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的内容流畅地上下来。还要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上一节生动有趣却有扎实有效的课。我想到了设计闯关的游戏,有三个主要内容,就设计为三个关卡。平时孩子们很喜欢挑选神秘礼物,也就把这一设计带进来,闯关成功还能奖励神秘礼物呢!为更加吸引孩子,我还设计了动物世界的情景,每个关卡都有一个动物在站岗呢!事实证明,几次的试教下来,这种上课模式是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的,课堂气氛活跃又易于调控。

  但我还是啃到了三块硬骨头。两块是小的,一块是大的。

  小硬骨头A:“我的发现”中,是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利用反义词学新字。第一次试教,我就没有让学生去用学过的方法来认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猜谜、想象等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它们的形。有听课的老师建议:我会认中,除了会读,还要记住形,要用其他的方法记汉字。而我的困惑是:这节课的时间很紧,特别是后面还有新的字母歌要会读会认,这里花多时间认字,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我认为,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识字方法,就是用反义词学新的生字,不用再用其他识字方法来混淆孩子的思维了。小硬骨头A咔在我的喉咙,咳不出去,吞不下来。

  小硬骨头B:“我会读”中,我开始是设置了几种打的解释给孩子们选。孩子们看得一头雾水,有的还不能理解解释的字,更别说选择了。

  大硬骨头:这块骨头,受之无愧的肯定是《汉语拼音字母表》了。我第一次试教时,让学生反复读,没有利用各种形式和各种游戏来贯穿,学生掌握得很不牢固。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困惑:我们一定要教本音吗?可不可以就按照第一学期的汉语拼音那样读?教这个不就是为了查字典,知道他们的顺序和会认大小写就行了,要老师教得这么辛苦、学生学得这么辛苦吗?这大硬骨头不是一般的难啃。因为谁到不知道该如何教这个。一直以来,每一位的低年级的老师都没有统一过该如何教、到底如何教才是正确的?

  后来经过几次的磨课,也经过了自己个人的思考,特别是经过梁雪菊老师、鲍玉英老师、整个语文科组的建议和指导,终于把这几块硬骨头化解成了棉花糖,软软的甜在心里。

  之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学生接受的不好。教学效果是检测教学设计的最好银针。特别是选择解释的词语和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那儿,从学生反馈来看出,学生也咽不下那几块硬骨头。后来,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一字多义,在语文园地也首次出现这种题型。因此,这次设计降低难度,注意了循序渐进和多种感官结合感知词义。首先出示打字,让学生明白打的本意;其次出现打字的其他词语,通过做动作、换词理解、造句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容易接受,易学、乐学,也显得此环节生动有趣,听课者也觉得兴趣盎然。

  字母歌是重难点。为弄清到底要教孩子读哪种读音,还特地请教了前市教研室的鲍玉英老师和市教研室的梁雪菊老师。她们都肯定了我这种读音的教法,认为这种本音还是应该要让学生知道。也认为在一节课的十几分钟的时间里要掌握本音的读法还有认形,不仅靠课堂内的指导,还要靠平时的巩固和强化。但在课堂的有限的时间里,老师要想尽办法充分利用时间降低难度帮助孩子学习。因此,我先把和英语一样的'音先独立学,降低难度,剩下的再逐个学,各个攻破。读的时候也注意了技巧,先单个读,再短句读,长句读,整首读,再由读到唱,拍手读拍手唱,最后的熟能成诵,填空背诵。难度呈阶梯性层层递进,且形式多样,学生容易接受。而记住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字形,也注意了难度的阶梯性递进。先是找一样的,再找相似的,最后就剩下完全不一样的字母。分类记忆,会让记忆更高效更牢固。因此,在课堂内,学生还是比较好的初步掌握了读音和认形。但要真正完全巩固,还要课后不断强化。

  立足于以生为本,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这一次精品课程的打造更加明确了我追求的这一目标不仅有用,还是高效的。因此,我还会让这目标引领着我,让它真正地融润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成为我教学生命的一部分。

  《语文园地五》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本教学设计曾在我校一年级四个班分别试教过,总体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情况有所变化,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识也各有参差。我在设计第一关的时候,出示横线前面的生字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并且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反义词的积累,知道什么是意思相反的字。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知识的准备,才能顺利进行第一关。

  2.这节课教学的环节相对较多,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每个环节牢记心间,上课时顺手拈来,呈现出较为明快的节奏、活泼开朗的风格。

  3.相信有相当部分教师对《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字母读音都还不会或者不熟,这节课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字母都要达到即点即说的程度。如果你还不熟,可以对照着字母表,听着视频的录音自己先来学习。直到自己学会了、学准了再教学生。

  4.《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要求是读读背背,还要求要记住它们大小写之间的形状。但在作为一节课中的其中一部分,时间有限,而且难度也不低。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马上就达到熟练的程度,只能说是初步掌握。所以学完以后,课堂的后续工作不能丢,你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三分钟、午读或者其他时间,要让孩子及时复习、经常读、背、记,反复巩固才能做到烂熟于心。特别是记形这一块,测试时会出连线题考学生的。接下来的第六单元语文园地部分就要运用到它来教孩子查字典了。也建议你不要偷懒,只教孩子读第一学期教的拼音,毕竟学会了这种读法以后,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和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5.要注意关注后进生,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毕竟是一年级的孩子,此课的节奏较快,当孩子跟不上你的节奏时,可以适当放慢脚步等等他,或者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他,或者用你巧妙的语言抚慰他。切不可露出不耐烦的语气表情,这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6.你还可以这么做:用其他识字方法来记要认的生字;可以让孩子说出除了打之外,还有哪些字交上了不同的朋友会有不同的意思?或者老师直接给出一些字,例如花,花朵,刮花,花钱,让学生说说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我为了节省时间而没有进行的环节。另外,让学生读生字、读字母表时,也可根据你的情况灵活运用其他读的形式、方法。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7

  前天宋主任跟我说 第二天第三节课会过来听课。 听完心里怕怕的啊——还没有把这群小屁孩的行为习惯整好啊,不能保证他们会乖乖听课,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啊。最担心的是那几个捣蛋王会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可是,宋主任说 如果一开始就做得很好了,那还需要导师干嘛。别怕出错,我们观摩以后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是好事。听完这一席话,想想也对啊,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包袱呢,做好自己就好。

  要学习新课《语文园地一》。按照以前的教学,语文园地的内容我是不怎么讲的`,比如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都是明确学习任务然后下放到小组讨论中完成,最后带着他们做总结顺带点拨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考虑到还没有给这里的小屁孩进行分组学习,所以明天的课还是需要自己带着他们一起学习。

  看着刘老师的课件,结合教参,觉得“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大板块主要要求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根据这一想法确定课上主要让他们发言,让他们读。总体来说上课纪律比前几天要好,估计是小屁孩们知道领导要来听课,哈哈哈哈,小小变色龙,可爱ing。

  前半节课小屁孩会因为小组竞赛保持比较高的注意力,但后半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课堂氛围比较沉闷。

  听了宋老师的点评后,把一些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记录在这,希望能警醒以后的自己。

  1.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除了男女互读,还可以增加 同桌对读,师生读,小组读等增加趣味性;

  2.“我的发现”板块中,对形声字和偏旁部首的总结不够明显、到位,学生可能没有领会到老师的意思;

  3.值得发扬的是讲 月 部时有涉及到古义,让学生知道字的意思;但后面的“艹”、“木”部不能因为你觉得简单就略略带过,对你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就是难点;

  4.要强调书写,强调写字姿势;

  5.预习指令要非常明确,预习到位的要及时表扬;

  6.学生出错了要及时指正,教师要适当范读

  除了上面宋老师提出的建议外,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方面也该重点抓:

  1.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着力组建好得力班干队伍;

  2.强制培养小屁孩的行为习惯(坐姿、排队、上课和课间纪律)

  3.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尤其注意轻音和儿化音),做到不唱读、不扯嗓子、不添字漏字,逐渐培养情感朗读;

  4.加强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8

  优点:

  1.本次练习课认识了数量词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词,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了《春晓》。

  2.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9

  三年级的孩子对“作文”二字感到很陌生,一听说写"作文"好像觉得遥不可及,不是他们能够做得到的事似的.我告诉孩子们,作文不是今天才会写的,以前我们写的话都是作文,今后我们积累更多、经历更多、感受更多,我们的作文就会写得更好。学生兴趣高涨,都想伸手试一试。

  第一课时讲了作文宗旨:用自己的口说自己的事,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情。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作文材料从哪儿来?从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一花一木皆入文。2作文中好词句哪来的?无字词典与有字词典中的,就是积累。3作文中的感情哪来的?心中所感,抒发胸意.之后孩子们饶有兴致地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看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很好,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很有意义.接着分析了例文《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抓住了兄弟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把他俩在草地上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景写得有童趣。《槐乡的孩子》一文,抓住槐乡的孩子劳动的愉快场景,写出了孩子们劳动的快乐。《爬天都峰》一文中也体现了孩子们去野外登山,战胜困难后的那种快感。

  接下来的第二课时,我用来给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交流后要求孩子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出参加课余生活后的感受.并指导修改。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这算是开了个好头,有兴趣就要保护,今后如何保护这种兴趣,是我作文教学的关键。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0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中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物。

  上课之前,我就已经布置了学生先在家里好好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要说的内容,准备第二天上课时好和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天上课时,我满怀信心的走进教室,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口语交际,介绍家乡的景物。说完我叫学生翻开书,了解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先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我就依次对每个小组巡视,了解学生在小组交际的情况。我在每个小组里听了一下,发现学生介绍的家乡的景物非常有限,好多学生几乎是简单的几句话就算是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了。

  在每个小组说完后,我又听了听小组代表的交流内容,发现他们所介绍的家乡景物不仅非常普通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特点。在学生都说完后,我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也指出了他们这次口语交际的不足,那就是他们口中的家乡景物特点不明显,而且没有值得让人留念的地方。

  然后我又向学生列举了我们周围的许多风景,并告诉学生这些景物代表了家乡的特点,值得向他人介绍。接着我问学生,为什么家乡有这么多好的风景,大家不好好的介绍呢?说完后,就有学生地我说:“周老师,您刚才说的这些景物,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也没有去过,根本不知道怎么说?”听了学生的这番话,我停了一会问他们,那你们的爸爸妈妈休息时就不带你们出去走走看看吗?有学生说:“爸爸妈妈从来就不带我们去玩,有时我们要他们带我们出去玩,他们就说忙,要不就是不去。”我问学生:“你们想去玩吗?喜欢看风景吗?”学生都说想去,也喜欢看风景。

  下课后,我在想,记得我在教学生学习《黄山奇石》和《爬天都峰》时,我象导游一样向学生介绍了我旅游时看到的黄山奇石和我爬天都峰时的感受,学生听得非常入迷,而且他们在我的介绍下受到启发,学习起来很感兴趣,课上完后我要他们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时,他们说得非常清楚有序。那是因为他们把课文内容理解深深得记在了脑海,所以有话可说。

  而这节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去看过家乡的这些景物,要他们拿什么来说呢?这不是闭门造车吗?同时我也在想,我们的家长是不是应该多抽一点时间带自己的孩子出去走走,去了解一下家乡的风土人情呢?那样,我们的孩子对家乡的了解会多一点,孩子的视野也会开阔些,他们描绘家乡的语言就会更丰富。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1

  《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7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2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5个版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以字族文识字形式呈现,“饱、泡、跑、抱、袍、炮”6个形声字,左边偏旁表意,右边部件“包”表音,让学生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的同时,感受字族文的有趣。

  “我的发现”是三组根据偏旁归类的形声字,旁边有学习伙伴的提示:“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让学生在偏旁归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形声字同一偏旁往往表示同一类的内容。

  “字词句运用”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选一选,填一填”,要求学生能辨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第二项是查字典的练习,让学生继续巩固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四句歇后语,学生在积累歇后语的同时,感受这种特殊的传统语言形式的生动、有趣。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狐狸和乌鸦》,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明白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

  一、教学效果

  1、正确、有节奏地读字族文,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字族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熟读之后,利用“定位联想法”,认识“饭、能、小大茶、轻、鞭、饱、泡、炮”8个生字。在认识“饱、泡、炮”时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再联系句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字族文中其他含有“包”这个部件的字,也可以让学生说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我的发现”版块,使学生正确朗读每一行生字,像旁边小朋友那样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能够适度拓展。拓展延伸时,引导学生翻翻识字表,说出一组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的字、月字旁的字,再请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字词句运用”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使用。能用提高速度用音序查字法查询生字。

  4、“日积月累”熟读成诵,初步了解歇后语这种传统语言形式的特点,对积累其他歇后语有一定兴趣。教师讲解:这样的句子叫做“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义,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课外搜集自己喜欢的歇后语,在课堂上交流。

  5、和大人一起阅读寓言,了解了寓言的内容,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分享阅读的收获,感受出共读的乐趣。

  二、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青蛙》和《猜字谜》中的第二则,都是关于“青”的字族文。还可以拓展其他的字族文让学生读一读。

  2、歇后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本来就对此有一定的好奇心。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好奇心,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了歇后语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

  三、不足之处

  “字词句运用”版块中,只是和学生一起探究两个字的区别,未能引导学生能在句子、词语等语境中理解字义,从而辨析填空。如,“青山”是指绿绿的山,应选择表示颜色的青色的“青”;“清泉”与水有关,应选择三点水的“清”。在教室门口的“在”表示在哪里,与“再见”的“再”是不同的。也没有进项适当的拓展,可以补充“请、情”“巴、把”“做、作”。致使学生学得很机械。

  四、改进措施

  1、本次语文园地,应该根据版块内容按顺序教学,也可以对相关栏目进行整合。如“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都包含了形声字构字的规律,但角度又有所不同。在教学完两个板块后可以总结:相同的部件“包”加了不同的偏旁,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说明形声字的'偏旁有表意的作用,但是这些字的读音比较接近,说明“包”有表音的作用。从同偏旁的一组字中,我们又发现相同偏旁的形声字,往往指的是同类的内容。

  2、栏目里出现的字词只是举例,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过的内容,适当拓展。如“识字加油站”只列举了“包”这个字加偏旁后的不同意思的字,还可以让学生复习“青”加上不同偏旁后,偏旁的表意作用。如“我的发现”栏目只列举了三组同偏旁的字,可以让学生翻翻识字表,找找其他同偏旁的字,如“虫字旁”的字,本单元就有6个“蜻、蜓、蚂、蚁、蜘、蛛”,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3

  这次我上的是《语文园地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就感觉有很多问题存在,后来和学校其他老师讨论后,终于有所顿悟,希望自己能从这节课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问题。

  首先,自己上课的声音要调整,要慢慢学会有轻重缓急、有抑扬顿挫。老师的语言、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都能感染孩子,有时甚至还能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能引起孩子对问题的思考和重视等等。在这方面,自己不仅要在以后的上课中时刻注意,时刻提醒自己,更要向别的老师多学习,去体会去感受,看别的老师是如何让课堂变的更雅、更美,在雅中、在美中透露出活泼轻松的一面。

  其次,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让孩子写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这样确实是在加大孩子的难度。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积累主要是读,而读也是有多种方式的,可以自由读,小老师教读等等,还可以在图片中感受着读,我想可能这样的方式应该是更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积累方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失败安排,就提醒自己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年段特征,要做对孩子事倍功半的事情。

  第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识字写字是重点,是需要用多种方式来做到真正的'落实。但在这堂课中,写字显得尤其不落实,主要就表现在我指导的很不细致。在孩子之前的学习写字过程中,一直都是以写字为主,写词语都很少,但这次是写句子,这就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指导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条:读通读准;边读边想对应的字;写好(字要摆正,注意关键笔画;字的大小要均匀),课师生共同提醒,在提醒中回想字该如何写;提醒一定要打句号。应该让孩子在第一次完整地看拼音写话时就有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所以我想在以后的看拼音写话时,再重新来一次。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4

  《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四》紧扣动物主线,安排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日积月累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因日积月累板块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运用。趣味语文板块是个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学时重点抓住有趣的`对联,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师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为了能使身边的动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采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能使句子变得更生动形象。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实例中总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励学生成长

  在学习日积月累时,我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这些成语中都含有动物名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成语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些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设计了考考你环节,继续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他成语,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5

  首先,从教学目标的实施看,我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

  1、通过对汉语拼音的认读,是学生巩固了汉语拼音,区别了声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

  2、通过举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反义词,通过游戏,使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反义词知识,加强了语言积累;

  3、通过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认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从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授来看,我基本上在这节课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分类,同时通过与生活联系,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了反义词。

  第三,从教学过程的实施看,既有“微笑”,也有“眼泪”。导入方面,我采用激情导入法。通过“一起去语文乐园中玩几个有趣的游戏吧”的谈话,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从学生的回答——我最喜欢玩游戏了——可以得到体现。然后导入学习内容。第一个内容是“我会写”,通过边认读边摆拼音卡片的方式,将卡片摆成S形状,然后在黑板上出示两座房子,让学生将玩累的拼音宝宝送回家。这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基本能区分声母和韵母,也能准确地将声韵母进行分类。第二个内容是反义词的学习。我通过一句“送完拼音宝宝回家,我们去看望一下生字宝宝吧”导入这个环节。然后边出示课本上已有的反义词卡片,边让学生认读生字。接着通过“出”和“入”的举例对比,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反义词;进而再配以口头练习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对字”游戏和一张练习卷,让学生基本掌握反义词。但由于我的考虑不够周全,使练习卷出现了不符合学生实际程度的.难认字,致使学生个别不会做;另外由于调控课堂不够稳当,使得学生与家长交流过多。第三个内容是“我会连”。在这一环节中,我从问话“那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那些地方认识汉字呢”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认字的兴趣,导入第三环节的教学。然后出示课本已出现的词条,让学生认读;接着出示图片,请学生用刚读过的词条进行说名;最后通过“我点你读”的游戏,让学生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字。但这一环节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读完词条后,本应该出示图片,让学生用词说名的,但由于思维的短路,使得这个步骤与接下的课外延伸出现了交*现象,致使后面“我点你读”的游戏有些重复。

  总体而言,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说又是一次重要的锻炼,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从这节课中,我收获了经验,认识到了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得到了改进,使自身得到了成长。因此,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一切一切!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04-20

《语文园地》教学反思11-13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04-03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05-07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01-21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04-06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04-12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6-09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