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后感

时间:2024-11-03 23:32: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父与子》读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与子》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通用15篇)

《父与子》读后感1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游览了新、老北川。

  20xx年XX月XX日大地震,死伤无数,房屋倒塌,我们幸存,但一个人两条命的,1、2个月的婴儿都死在了这场地震中,在这几日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在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这里所有的房子倒塌,成了片片废墟,有的甚至是拿铁架支撑着的!唯独几座坚硬的楼房没有倒塌,但玻璃已被震碎。

  接着,我们又按照进去的路返回在停车场,在那里有一个特大的`房子。姐姐说:“走,我们去那里看看。”在这个房子的上方,“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走进纪念馆,“山川永纪”四个大字下面是地震时人被压在势头下的照片。一张图片让我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一位妇女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受保护着婴儿的头,一位男人右手放在那位妇女的头上,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手臂上。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是真爱没错了。

  还有一张图时在地震的近几天,一位志愿者独自一人背着巨大的墙板,迈出艰难的步伐,把墙板一块一块地往外搬,救出了几位幸存者,真是了不起!

  在这里面还有许多地震时的捐款箱、志愿者穿过的衣服、幸存者用的吊瓶以及幸存者和志愿者的签名……

《父与子》读后感2

  书是以前借的的,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这两父子真是可爱,太好玩了。

  漫画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可以让你完全地轻松下来,什么都不想,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或是感动,或是感叹,或是欣喜万分,或是,,,从而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简简单单的事物同样会让你感受到一股清心的`气体涌上心头。我喜欢氛围比较轻松能愉悦身心的漫画,像丰子恺等大师们的作品,能强烈地感受他们纯洁的童心和阔达的襟怀。

  这本《父与子全集》通过两父子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日常生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那感天动地的父子情,而最让我想不到这本漫画集作于20世纪的30年代,作者为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这本漫画前言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到德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后果,希特勒当权后,德国成了及其恐怖的人间地狱,个人安全根本没有保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卜劳恩创作出了这本风靡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父与子》,

  身处乱世而临危不惧并能保持一颗童心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啊!能这本漫画表达的浓浓父子情又多么让人难以割舍啊!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欢乐和新鲜的,无忧无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父与子》跟咱们的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样都在告诉全世界父母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关爱孩子和孩子多做互动,互相了解理解,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父与子》读后感3

  看到最后我哭了,为庆多,为绿,也为良多。谁是父亲,谁是儿子重要吗?反正都是第一次!父与子,血与亲,原本不可分割,然而一场事故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后,血缘和亲情哪个重要?还有人说得清吗?两个不同的父亲,用不同的方式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从良多的两个孩子都要,到雄大的两个孩子都能包容,微妙的变化,更让读者发起深思!雄大的魅力,由佳里不曾对任何人说起,他确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教育着,包容着身边人!

  书中设置了许多对立面,工作与家庭,财富与平凡,父与子,即父即子!让我不禁想多了中国的人情。人们通常都是想着等一切都好了再怎样怎样,现在苦着没关系,将来会好的。现在分离是为了未来更好的重聚!然而,后来我们发现,我们错过了孩子最好的童年,我们错过了父母最好的年纪,甚至我们还要经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我们永远无法跳脱出血缘和亲情的束缚,因为我们重来没有想过血缘和亲情会被冰冷的分开来谈!也希望不会有家庭发生这样的事,那些重组的家庭也能真心对待彼此,就像那个唤醒良多的孩子那样。

《父与子》读后感4

  一间屋子里住着一家三口,分别是:爸爸、妈妈、儿子。

  有一天,午饭时间到了,妈妈做好了饭菜,爸爸坐下一会儿,发现快开饭了,儿子却还没来,爸爸着急了,连忙问妈妈:“咦?儿子怎么还没来,平时他总是第一个来吃饭。”妈妈回答:“他今天上午吃完早餐之后一直在他的小屋里,叫他他也不搭理,你去看看吧。”妈妈刚说完,爸爸就起身去交儿子。爸爸打开门一看,儿子爬在地上看书,爸爸马上情切的说道:“儿子,别看了,该吃饭了。”儿子撒娇般的说:“不嘛,就再看一会。”“好了好了,饭菜凉了就不好吃了。”儿子这才不情愿的`里去。但爸爸很好奇儿子在看什么书看的这么入迷,便看了看。这边,儿子和妈妈在板凳上坐了有一会,妈妈终于不耐烦了,让儿子去叫爸爸,儿子找遍整个屋子,结果在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了爸爸,爸爸在他的房间里看着他的书,却不让自己看,儿子生气了,说道:“爸爸,我不看了去吃饭,你却自己看起来了!”爸爸这才从书中醒来,坐到饭桌前吃饭。

《父与子》读后感5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许多人都在四分钟内受到了不同的伤害。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充去他儿子的学校。到那里一看,那个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位父亲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了起来。突然,又想起自己跟儿子说的话,便坚定的来到了一层楼的左后角,就在他挖的时候,有一些人拉住他,就说太晚了,以经没有希望了,可是那位父亲却问到,有没有人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回答,就这样,那位父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一定在等着我。8小时,12小时,24小时,他满脸是灰土,双眼布满红红的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非常的高兴,这对父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文章读到这里我被感动的哭了,因为父亲经常对儿子说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位父亲遵守自己的诺言,对儿子不离不弃!儿子也因为坚信父亲的承诺,坚决的等待父亲来救自己!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文中的父亲的责任感,充分的表现出了崇高的父爱,同时儿子对父亲的诺言也是深信不疑,表达出儿子对父亲是多么的信赖啊!

《父与子》读后感6

  我看过很多的书,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是《父与子》。这是一本幽默风趣的连环画,是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创作的。书里面一个个幽默、感人的小故事,就是卜劳恩和他儿子真实生活的写照。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向我们展现了亲密、深厚的父子情。

  父爱是伟大的'。书中有一则故事:愿做孺子牛。讲的是儿子哭着喊着想要去骑大马。父亲灵机一动,就趴在地上来当大马,让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太好喽,大马,赶快走!”儿子高兴的叫着。父亲驮着儿子来到大街上,不顾行人异样的眼光,吃力的向前爬去。突然,街上窜出一条狗汪汪大叫,吓得儿子目瞪口呆,浑身发抖。父亲立刻“汪汪汪”学狗叫,把狗吓得跑开了。

  父亲也是儿子的玩伴、朋友。书里的父亲和儿子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他们坐在两端,起起落落开心极了。但是这个跷跷板上写着“儿童专用”,这时候管理员来了,父亲看到立刻蹲着走,变得和儿子一样高,太搞笑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的爸爸。父爱如山,他每天为我们的生活辛苦忙碌。虽然不能时刻陪伴我,但他只要一有空,就会亲自接送我上下学,陪我快乐的玩闹。我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优秀,来回报父亲深厚的爱!文/尹子文

《父与子》读后感7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说明了书的重要作用。什么是“最爱”?就是在我最疲倦的时候给我力量!在我最悲伤的时候给我无穷的欢乐!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信心!我找啊找啊,终于给我找到了,那就是《父与子》。这本漫画书虽然很少有文字,但我们可以从题目中看出漫画的主题,一对快乐的父子,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

  放学回家,本想冲进门就去看书,就听见妈妈说:“抓紧时间,快去写作业”。听到这句话我就很烦,就因为这句话,看书计划泡汤了。这时候我想起《父与子》里儿子和爸爸之间搞笑和斗志斗勇的故事,灵机一动,“这些小障碍是难不倒我---‘张大侠’的想看书的想法的。我可以在学校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先把作业写完,等完成学习了计划,这样不就可以安心地开始我的阅读之旅了吗?”我太聪明了!

  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和朋友、父母之间闹矛盾,看着这本书就像一位隐形人,把力量带给我,让我忘记烦恼和忧愁,让我变得开心和幽默,开启聪明的大脑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小难题。

《父与子》读后感8

  我逐渐深刻体会到一个现象:每个地方都有她自己独有的特色,韵味;正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映射到在那里被哺育的人们,当地人也就形成了他们独有的气质。正如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勇于探索,草原上长大的孩子胸怀宽广。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想要流芳百世的巨著,大概都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在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运中让读者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此为格局。

  日本则不然,没有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在大格局下探索人生的地理格局,没有可以任由糟蹋的自然资源。令人惊喜的是,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再聚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精耕细作。

  《如父如子》就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一帆风顺的男主人公,在儿子六岁时发现当初被医院抱错了孩子。面对日夜相伴的亲情与血缘链接,主人公骄傲又脆弱的内心摇摆不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

  也许,比在别人的世界里过度浏览太久徜徉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呆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然后精耕细作。

《父与子》读后感9

  我曾经看过《父与子》这一则漫画,画中的父亲与儿子表达了各式各样的。

  《父与子》是一本书,也是一则漫画,表达了一位父亲与一位儿子之间的爱。有人觉得它是一本搞笑的漫画,也有人觉得它深深的体现了父与子的爱,我也试过品尝过这一则漫画,里面的内容:当儿子每一次有困难的时候,父亲也会不顾一切的帮助自己的儿子。还有,他们会把得到的东西一起分享。他们父与子不会求之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则漫画让我回想我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在别人的`劝阻之下没有停下来,不顾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儿子。这位儿子体现了先人后己的行为在废墟底下,鼓励自己身边的同学,告诉他们:“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同学们听到他的话之后,重新的振作,同学们也会想着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两部书和漫画同时表现了父与子的爱!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一次,我在共工汽车上,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妇女让座给一位上了一把年纪的老奶奶。

  父与子之间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父与子》读后感10

  我姐姐有一本书叫《父与子》,其中一段儿子在为作业发愁,结果他爸爸帮他完成了作业。我觉得他爸爸做的不对,家长们是不能帮小孩做作业的。

  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发觉这作业是他见过最糟糕的。儿子便告诉老师是他爸爸帮写的,儿子把老师带回家里,老师把爸爸打了一顿。我感觉老师不该打爸爸,应该把爸爸叫到办公室教育一下。

  还有一段是说一个壮汉要打儿子,爸爸站在儿子前面,把刚刚种上的树给拔了出来,把壮汉吓跑了。这就证明爸爸非常爱他,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自己儿子。还有……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是:爸爸对儿子的爱无处不在,用时间陪伴着儿子快乐成长。可我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偶尔带我出去吃饭看看电影。不能像《父与子》里面的爸爸那样,希望我们生活中,父母都能多陪陪自己的`孩子。

  暑假里我会到爸爸店里陪陪爸爸,在店里帮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偶尔和爸爸一起玩玩手机游戏,爸爸说:“这是劳逸结合,不能沉迷游戏。”下班了,我和爸爸一起跑步回家,我的生活有了爸爸的陪伴而更加快乐。

《父与子》读后感11

  我读了[德]埃·奥·卜劳恩亲手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漫画,让我特别欣赏这位父亲的勇敢和信念。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早已被那充满想象力的封面给吸引住,父亲的烟斗冒着如同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样大的`烟圈,儿子就在那烟圈中跳来跳去,而烟圈的烟却没有散开,你们说说看,这想象力多丰富呀!还不止这些,背面封面还有趣一些,一个很大很大的鸽子,把父与子俩个人给叼走了,就是这个时候才告别了朋友们,有人肯定会问为什么不反抗鸽子呢?因为父与子被好多人嘲笑和辱骂,所以才告别了大家。故事讲述的是父与子一生的事。

  我特别喜欢这一本书,有时在梦里也能梦见父与子。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是:一天家里突然失火,儿子一人在家,父亲得知家中失火后,飞快回家,看火中的儿子,胆小的父亲勇敢地冲进火中救出儿子。我读玩了这个片段,非常敬佩这位父亲的勇敢、救儿子的信念,不抛弃爱子,愿付出。

  有一次梦,我梦见了父与子,跟他们一起踢足球、做潜艇、海上玩,参观父与子博物馆和父与子花园……这个梦很短暂,一下子就过去了,我期望再在梦里和父与子见面。

《父与子》读后感1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今中外,赞颂母爱的诗篇很多,但是赞颂父爱却其少。其实父爱如母爱一样伟大而无私,而且,他比母爱更深沉。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络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为副请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事。这位儿子为什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耐心地等待爸爸来救他?这有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父子这么坚强?这样想着想着,眼前便出现一幅悲伤的画面:一位父亲在黑沉沉的`夜晚用双手挖开眼睛的障碍物,舍命救儿子,而在的地层底下的儿子却告诉自己的同伴爸爸回来就他们,没有丝毫害怕的样子''''''这一切别人都未能做到的事,而这对斧子却能够耐心坚持的做下去。表达了这为父亲一种“不放弃‘“责任感‘的人,而这为儿子是一个对爸爸充满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就不时想起过去我和爸爸之间的事。记得去年的时候,爸爸从老师那得知我的作文水平下降了,就马上到邮局订购一年的xx给我看,我却只看笑话而那优美的文章我也只不过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罢了,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中心是什么。当爸爸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的乱说一气,使爸爸非常伤心。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着篇课文,我真是受益匪浅。是它让我明白了父爱的伟大而无私,今后,我要认真的学习,以优异成绩来报答爸爸对我的爱。

《父与子》读后感13

  假期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漫画《父与子》,我一看到书里父亲和儿子的样子就很可笑。书里有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长着大胡子、善良、又经常被人嘲笑的父亲,爸爸和儿子发生的每一个故事,看后都使我哈哈大笑。

  比如说,爸爸会把梦与现实搞混,爸爸梦见儿子在拔小天使的羽毛,等他醒来后,发现儿子真的在玩羽毛,就打了他,其实儿子是在玩普通的羽毛。一天儿子回家,发现家里窗户不停地冒烟,以为着火了。

  于是二话不说就冲了一桶水进去,爸爸成了落汤鸡。其实,是爸爸在抽烟。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讲的是儿子和父亲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父亲的船模,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生气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得把儿子的船模放进水里的`时候,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林成了落汤鸡,爸爸灰心丧气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兴高采烈的把爸爸的船模一个又一个的扔进水里,书里的儿子是多么聪明呀!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完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想起了我跟爸爸一些有趣的事。虽然他们两个都有缺点,但爸爸和儿子感情深厚,善良,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我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父与子》读后感14

  阅读始终,时常倦怠,曾丢掉了它的字里行间,脑子也飞到了九宵云外。有时即使装模作样的朗读,心思却给了另一件事情,会不由自主的端起厚厚的它打瞌睡……读闭,本人阅历与这名著不搭之感。

  我简单告知:“儿,《父与子》我看完了!”

  儿无表情也无回话,或许他会想:“老妈还真坚持下来了!”

  想着想着,我竟能快乐起来!书里两个有理想、善良的年轻男人,家境不同、性格不同,只是回家乡与父亲团聚,其中讲述的.富有、贫寒、恋爱、死亡的故事而已。

  约300页的书,“父与子”在我看来只有其中的20页中描写到了,这20页的精华也由于我的倦怠而有些古板。虽总会有小小的一段并不起眼的精彩,也遗憾于这本书里父与子占有极小的量。

  感慨于当代现实的父与子才好相处,而永远不可能改变的相同之处,自然都是父与子之间发自内心的关爱。无数天坚持阅读此书,书的最后十几页终于震撼了我,其中那个有着另类性格的年轻男人因为救人而传染,最终在父母的陪伴下悲惨死去,太出乎意料了!

  结束了此书,虽增添种种无奈的心态,却依旧可以让自己成长而变得心满意足!就知道我这个人太爱知足,也美称这种知足对于我是最好不过的事。正如我倔强的把“父与子”看完,更是为了衬托儿子期末考试的结束,这两种都是一个过程的结尾。

  要知道我们都一样,都是一种坚持吧!

《父与子》读后感15

  《父与子》这本漫画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自从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之后,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百看不厌。书里的漫画故事如救火、失败的音乐会和会走的箱子等等,每次看到都能让我喜不自禁,开怀大笑。

  救火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儿子放学回来,看到从家里的窗户里冒出滚滚黑烟,以为家里着火了,就赶紧去打来一桶水从窗户里泼了进去,想把火扑灭,谁知道一桶水下去,黑烟没有了,却看到爸爸浑身湿乎乎的、像个落汤鸡一样拿着他的烟斗从窗户里怒气冲冲地探出头来。原来那滚滚黑烟是爸爸在家里抽烟抽出来的,儿子的这一桶水全浇到了爸爸的身上。哈哈哈哈!真是太好笑了!

  书里诸如此类的幽默漫画一篇接着一篇,笑的我肚子都疼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除了它的.幽默之外,关键是书中父亲和儿子的善良、乐观、遇到困难从不绝望的品质感动着我,他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温馨而快乐生活,表现出了人类最无私的亲情。我喜欢这本书,但我更喜欢书里的父亲和儿子!

【《父与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父与子读书笔记10-31

《父与子》读后感03-23

父与子读后感03-24

[优秀]《父与子》读后感08-25

父与子的英语读后感01-07

《父与子》读书心得03-02

父与子读后感15篇10-29

《父与子》读后感(15篇)03-25

《父与子》读后感15篇03-24

《父与子》读后感(汇编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