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时间:2023-11-08 13:20: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后感常用[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常用[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三字经》。开始我一直读不懂,只觉得读起来有节奏,很有趣。后来经过妈妈一句一句的分析,我渐渐弄懂了其中的意思,越读越有滋味,还熟练地背了下来。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做人要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努力学习,礼貌待人……

  “涛涛,帮奶奶把脸盆拿过来。”“你自己去拿吧,我要玩游戏呢!”啊!不行,《三字经》不是教育我们要孝敬老人吗?“奶奶,等一等,我马上把脸盆拿过来。”奶奶笑得眯起了双眼。

  “我最喜欢吃苹果了,大的那个给我吃,小的`那个给你吃。”正当我跟弟弟分苹果时,妈妈向我眨了眨眼睛。哦,“融四岁,能让梨。”孔融四岁就懂得礼让,而我已经八岁了,怎么会做不到呢?我马上把大的那个苹果让给了弟弟。

  自从读了《三字经》,奶奶夸我长大了,妈妈夸我懂事了。读书让我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读书真快乐,以后我一定会读更多有益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2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3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是中国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了《三字经》的文化地位何其重要,同时为了让刚入学的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又一个熏陶,为了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我认认真真抽空读了这本书,虽然没有读完,但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琅琅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能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读后感4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5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亲子阅读了《三字经》里面的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还一起阅读了《黄香温席》和《药圣孙思邈》这两个故事,《三字经》我很早就会背诵里面的内容,但并没有理解里面的'意思,这次阅读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视孝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还能干成什么事情呢?

  我一定要学习他们,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爱相处,我原来有的时候会不听父母的话,让他们生气,还经常和弟弟发生争执,不懂得让着他,我觉得这样很不应该,我要改正过来,做一个尊老爱幼,懂得孝顺的好孩子。

  到市镇上,孟子便整天学着模仿商人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了学堂旁,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三字经》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好好学习,友爱兄弟姐妹,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

三字经读后感6

  我对《三字经》非常感兴趣,看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用文字精辟地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7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他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专心的读了一本书。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边,见多了出殡的,孟轲就模仿着做丧事,孟母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孟轲的学习,就搬到集市上,于一家屠夫为邻,可孟轲又模仿起杀牛宰羊来。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学习礼仪,学业不断长进。孟母认为这里的'环境对儿子的成长有利,便长期定居下来。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这些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你如果还没有读过这本三字经,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

三字经读后感8

  说实话,我对《三字经》这本书小学就接触过了,但却没有仔细去理解。现在大学的我,有些迷茫和不知所措,于是便拿起了《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示,最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三字经读后感9

  我国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我最喜欢三字经,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它的'意思是指后天环境对学习、成长很重要,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做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心根本就没在学习上,而是早就远走高飞了,我用手支着头,望着窗外发呆了20多分钟才开始写字,还没写到一半,我又开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几分钟,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作业我竟用了两个小时,不但字没写好,而且错了好几道,还受到了妈妈一顿批评。

  还有一次,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在认真给我们讲课,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课怎么和小朋友玩,正在这时,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说:王子晗,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回过神来,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来,自然我这一堂课的知识也没学会。

  所以,在今后,我会牢记这段话,专心学习,把这国学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0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背诵《三字经》的作业,刚开始背诵时我觉得特别的难,而且特别枯燥乏味。妈妈告诉我,不要着急背诵,先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再读一读后面相应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它竟然像魔法一样特别的吸引我。

  《三字经》简洁明了,每句只有三个字,却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来璀璨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故事到古今圣贤,从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三字经》中有太多经典的小故事值得我们去学习,像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古人好学的故事。“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温舒小时候家境贫寒,放羊时就割沼泽中的蒲草编成“简”,抄写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尚书》。另一个叫公孙弘的人,也因为买不起书,就在竹林间削竹简抄写《春秋》。他们都因为贫穷买不起书,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废学业,一直勤奋苦读着。读到这时,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现在的教室宽敞明亮,我的老师和蔼可亲,我有漂亮的课本和丰富的课外书,我有这么优越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三字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它启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学习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11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展读背《三字经》课程。据说《三字经》已经流传千年之久,这本书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传统的文化。

  《三字经》里有历史典故、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一精一华。例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说明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年轻时不刻苦学习的`话,到老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我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小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还有一句让我铭记在心:“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其次是见多识广,学会计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娇,现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师及年长的人。

  学习《三字经》后,不仅教会我们怎样作人,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陶冶情一操一,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激发我们学习兴趣,使我们可以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三字经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心里深有感悟。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才九岁的小黄香顾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劲地扇着枕席,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凉快点;我仿佛看见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冬天,小黄香没有妈妈,家里又没有火炉,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暖被窝,让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于亲,所当执。”孝敬父母,理所当然,今年10岁的我比黄香还大1岁,竟然没好好孝敬过妈妈,心想不行,我得给妈妈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妈妈又回到家准备给家人做饭,“妈妈今天就让我来为您帮大家煮一次饭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兴地说。妈妈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饭。一会儿,妈妈看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心疼地说:“你去休息,还是我来做饭吧!”我劝了妈妈许久终于答应让我来,但是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还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边看边教我,不一会儿饭菜就出炉了,妈妈直夸我长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天天为我忙东忙西,不辞辛苦,我们也应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也放个假!

  《三字经》不仅让我学会了怎么样孝敬父母,而且学会了许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13

  如今已经刮起了全民的国学热,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对《三字经》等著作倒背如流。《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用简单朗朗上口的语音,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三字经》里边的诗句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读后感14

  春假在家休息的日子,回味着三字经带给我的无穷快乐,让我受益无穷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时就学会了尊敬长辈,把大的梨给自己的哥哥吃,把小的留给自己吃。孔融就是我们的榜样,有些人会和长辈抢东西,而有些人则会尊敬长辈。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而我们却一定要父母监督才会读书。孙敬和苏秦为了读书竟会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孙敬和苏秦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捉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照明读书;晋朝的孙康,没有灯,就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虽然家境贫寒,但都没有停止学习。而我们却时常不想学习,不想读书。车胤和孙康那里没有灯,还是那么努力学习。

  三字经,你只要去细细体会它,就能懂得许多道理。不仅是三字经,还有论语、孟子、后汉书、礼记都很值得你一看哦!让我们一起在国学的道路上行走吧!

三字经读后感15

  今天我被《一本低碳生活三字经》的书吸引注了,这本书主要向人们讲述了地球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健康生活家园。阅读此书后我从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因为极端气候变化引发的各种不同的重大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促使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给人类发出了警告的信息。目前各种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危害地球生态平衡重要关键因数之一,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日益成为全球人类关注的热点话题,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和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三字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介绍低碳生活的理念与知识,涵盖了日常生活,交往的各个领域,并以日常事例、趣闻逸事、历史典故、先哲事迹、重要文献等,把科学性、思想性、实践相结合,积极向人们倡导低碳文明健康生活的重要,教育人们如何从各方面实际性进行低碳健康生活理念和方式。

  这本书使我增长了很多健康生活知识,并且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自然环境,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做好环保。不是口头上说,而是要从最基本的'饮食、衣着、起居等日常生活做起,不是一个人就可以了,而是要靠每个人的努力。我会自我做起,做好自我的低碳健康生活,为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自然环境而尽一份力,成为一名时尚的低碳生活小使者。

【三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后感12-17

《三字经》读后感04-22

三字经读后感03-16

《三字经》读后感03-24

(荐)《三字经》读后感09-20

三字经读后感15篇03-18

《三字经》读后感15篇03-25

三字经读后感18篇06-14

《三字经》读书心得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