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

时间:2024-06-20 17:51:55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荐]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4能正确搭配词语。

  5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声母辨析、字词训练。

  教学难点:

  熟字组词、扩展词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辨别形状和读音上容易混淆的声母;

  2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

  3用“办、石、友、用”扩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3,希望小朋友学会正确辨析声母,能把结构相同的字分类和能用熟字扩词。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

  二导练第一题

  1认读声母卡片,全班认读,开火车认读

  2出示小黑板,区别下列声母有什么特点?

  b ——d p——q b——p m——n(顺口溜记)

  l——r n——h f——t n ——l(识记)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明读,及时正音,齐读

  3出示sh——r zh——z ch——c sh——s 又有什么特点?

  指名认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4集体认读

  5小结

  三导练第2题

  1联系旧知提问:小朋友已学过哪几种结构的字形?

  2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卡片.

  3学生尝试练习

  4指名板演

  5校对,订正

  左右结构:渴,许

  上下结构:吴,声,它

  半包围结构:送,近

  四导练第3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口头组词比赛

  3交流,讨论,评比

  4书面完成作业

  5老师出示提板,读词语

  办——办法,办公,办事

  友——朋友,好友,有用

  用——用心,有用,好用

  石——石头,石块,石子

  6你还有另外的组词吗?

  7质疑,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五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六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题2,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搭配词语。

  2能辨别本单元学过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读出问号、句号不同的语气,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说话,明确任务。

  二导练第4题

  1读一读范例:山——高

  2照样子把第一行的词和第二行词连起来,读一读。

  3集体交流,教师出示

  山高 水长 鸟语 花香

  4教师:山高和水长合起来是个成语,把鸟语花香合起来也是一个成语。

  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5听写这两个词。

  三导练第5题

  1读题明题意

  2尝试练习

  先比一比两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点,再想一想字义,最后填空。

  3反馈,纠错

  4教给顺口溜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5读句子。体会字意。

  四导练第6题

  1复习句号和问号的名称。

  板书: ? 。 问;这是什么号?

  2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联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问号,引导学生说出表示疑问的意思。

  3出示句子: 你看过大海吗?

  指导读,读出问的语气,句末语调上扬。

  范读——指名读——齐读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大海。

  指导读,语气较平淡。

  为什么用句号呢?

  5同桌一问一答说这两句话。

  分组读

  6出示后两句话,自己轻声练读。

  同桌读——指名读——分组读

  7看图说话练习:请小朋友说说大海边的景色。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2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所提供词语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编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编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媒体

  [课前热身]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先后出示小鸟,小猴子,狐狸,老虎的画面,相机提问:看到小鸟,你能想到什么?看到小猴子呢?看到狐狸和老虎你又能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来。

  出示三组词语

  铅笔,橡皮,小刀

  小溪,河流,大海

  眼睛,耳朵,鼻子,嘴

  引导学生说出看到这三组词语发现了什么?

  创设问题情境:由这三组词语,你能想到什么?能不能编出一个故事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组来试一试,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编出了什么故事?

  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

  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通过以上三组词语编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用提供的词语,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编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师:现在,就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

  总结: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

  自由词语,归纳出这三组词语分别属于文具类,自然界中的水,人体的.器官。

  独立思考,尝试选择一组词语,根据其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提供好方法。

  同桌互相讲编出的故事。

  学生独立习作。

  讲 评 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出了许多有趣儿的故事,真称得上是故事大王了。现在,咱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编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习作写得好?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张推荐卡,你们先在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讨论讨论,选出一篇或两篇比较好的,再由一个同学执笔,把大家对这篇习作的想法,看法,填在推荐卡内,一会儿,让全班同学欣赏。

  好了,现在小组同学开始合作吧!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各小组同学来汇报学习成果。

  生汇报。

  师:刚才,大家一起分享了各组推荐的好故事。我觉得你们编的故事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儿,老师在读你们习作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篇写得挺有情趣,挺有创意的故事,我们请小作者来读一读。

  生读习作《才艺大赛》。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对这篇习作的看法?

  生集体评议。

  师:老师还想让大家看一篇习作,(出示习作)这个故事很完整,也很有意义,但是读起来干巴巴,没趣,我们一起来帮他改一改,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评议。

  师:组织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哪处做了修改,这样改的好处。

  师:修改了作文后,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师: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修改习作。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3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2、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

  3、知道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部首查字法,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难点: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部首查字法

  教学难点:据词定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1题

  (1)读题目,明确本题的要求:先读准拼音,再写字。

  (2)学生书写

  (3)校对:新型 峡谷 街景 自豪 牧场 便宜 旅游 浑身

  2、学习第2题

  (1)复习单元提示中讲的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2)师生共同查洲字

  (3)学生独立完成其余的字

  (4)校对

  (5)巩固补充练习

  要查的字查什么部首部首有几画除部首外还有几画字的意思

  自豪

  悠闲

  速度

  发展

  3、学习第3题

  (1)读例题,懂得齐声后面跟动词,增添后面跟名词

  (2)口答后书面完成

  (3)补充练习

  发展 总结 利用

  板书设计:作业题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

  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

  二、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

  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

  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

  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读指导

  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

  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

  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

  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

  四、课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

  【教学教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有几位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同学们真热情,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主人!那老师提议我们朗诵一首儿歌表示一下我们的热情好不好?

  生:好!

  师(屏幕显示)这是我们前面学的一首儿歌《秋叶飘飘》,我们一起美美地读给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听吧。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秋天)

  除了秋天,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呢?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就称它们为——四季。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化妆师,它装扮出了美丽的四季,有个作家用神笔写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读一遍课题(学生读题)。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1、温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儿歌的生字,大家喜爱的喜羊羊想要和大家做摘苹果游戏考考大家学得怎样,你们敢吗?(课件显示生字)

  老师指到哪个苹果,你读对了,苹果就会被摘下。

  2、激趣学习:大家表现得真棒,喜羊羊没有难倒大家。它想带大家认识文中的四位新朋友,你们同意吗?大家先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注音的词语):草芽、荷叶、谷穗、雪人。A、自由读:让我们自由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B、个别带读:然后请四位小朋友带大家亲切地和它们打招呼。C、全班齐读:我们一起和它们打声招呼。(注意:草、穗是平舌音)

  3、感知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四位朋友,看看它们长得怎样呢?(生:想。)师:那好,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出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图片。看着图片说说四位朋友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重点理解草芽是刚长出来得嫩芽,它太嫩了,需要我们保护它。谷穗是谷类植物的果实,谷穗弯弯说明它成熟了,它弯着腰欢迎人们去收割呢。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一挺”的动作,雪人真是太顽皮了。)

  4、学习词组:在学生的.回答中,课件相机出示注音的词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全班同学自由拼读词组,个别读、全班齐读,可以做做动作。

  5、猜词说因:说说这四位朋友分别喜欢哪个季节,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词语卡片贴出板书。(草芽春天、荷叶夏天、谷穗秋天、雪人冬天)

  三、细读课文,感知特征

  回归课文: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学习第一节,感知春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草芽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春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红红,它对______说:“我是春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春天印象。(花红柳绿,是个美丽的季节,也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2、学习第二节,感知夏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荷叶说什么了;它对谁说得,它会怎样对它说,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夏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圆圆,它对______说:“我是夏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夏天印象。(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3、学习第三节,感知秋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谷穗说什么了;鞠着躬说明它有礼貌,再来读一读。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秋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飘飘,它_____说:“我是秋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秋天印象。(秋天果实累累,是个收获的季节。)

  4、学习第四节,感知冬天:a、读:读读这一节,想想雪人说什么了;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顽皮。b、问:还有哪些事物喜欢冬天?(出示课件)c、编:谁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句话。________呼呼,它_____说:“我是冬天。”d、说: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对冬天印象。(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

  四、美读课文,抒发感情

  1、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把你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听,要读出喜欢的语气。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喜欢春天的同学站起来读,依次夏天、秋天、冬天)

  2、分角色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真是太棒了。那大家还想再读吗?(生:想)大家都想读,那好,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表现的机会,让大家来表演。(分配小朋友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两行老师读。第三行分别由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小朋友读。每个演员都要尽情发挥,表演起来。

  3、背诵课文。最后,我们来齐背课文,每个同学可以尽情表演。

  五、趣味作业,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一年四季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留在身边呢?

  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环境保护的小卫士。

  大自然中除了儿歌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课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下次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板书设计

  四季

  春天草芽(尖尖)

  夏天荷叶(圆圆)

  秋天谷穗(弯弯)

  冬天雪人(大肚子一挺)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5

  教材分析:

  《一次体验活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例文的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例文《护蛋》,是柳倩影小朋友的一篇习作。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学生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交流。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2、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此次习作的内容是一个人的亲身经历也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呢?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和感受。

  3、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4、那么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这叫“首尾呼应”。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的内容,完成习作

  1、交流课前进行的体验?有什么感受呢?

  2、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师巡视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析。

  4、完成书面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七 记一次体验活动 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6

  经过紧张激烈的一番准备,《慈母情深》终于结束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说紧张是因为我的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帝王高的学习,由表及里的理解。说激烈是因为我们百利语文团队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讨论着……课后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颇多。

  1、朗读指导

  朗读的重要我在这里勿需多言,没了朗读的课堂算不得真正的语文课,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朗读的指导。本节课具有指导性的朗读有两处:一处是母子的对话,一处是别人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先说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学生读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导读出前面的提示语“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一个“喊”字给了学生提示。此时学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喊,并没有喊出情感,(上课时没有想到啊)学生只有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态度这样坚决的时候,对喊才能明白,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母子的对话,教师先是误读,把孩子的语气读得理直气壮,学生马上判定老师读法的错误,又对文字的内容和标点符号重新考虑,从而知道怎样来读,也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矛盾。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与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个句子都值得一说,真是不舍得放弃哪一个。如果不舍,一节课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个?留哪个?经过语文团队的讨论,把能够与前后文联系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前一句能够把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家庭条件的艰苦联系到一起体会,感受母亲为儿子,为一家人生活的操劳。后一句能够把母子的对话和女人的阻止联系到一起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学的起点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明显的牵的痕迹,这也是我思想一直斗争的地方。怎样的切入才是从学生的实际切入?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呢?阅读与阅读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时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阅读教学却是教师该做的事情。如果教师只是阅读,那对学生就缺乏阅读指导层面的东西。我的思想还在斗争着,我也还在斗争着……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识字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风筝代表着“我们”理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人们最喜欢做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都见过什么样式的风筝?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里也介绍了很多风筝,想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式的风筝吗?赶快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

  [通过和学生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生字都认识了?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强调:翅膀翩舞勺的读音及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声字读音和字形。]

  3、这些生字都回到课文里了,你们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先用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我们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生字读音读准了吗?

  5、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同学们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默读课文,画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寻答案。]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师随机板书。

  3、小伙伴们扎出这么多的风筝,咦?为什么他们扎出的风筝不一样呢?你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吗?课件出示:“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4、那么你们知道这四位小朋友的理想是什么吗?快速略读课文,找出答案。教师板书。

  [帮助学生找出二至六自然段的重点句。也为下面学生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四、读中感悟。

  老师知道咱班肯定有小朋友和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样,那么挑选你喜欢的段落,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1、老师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教师评价:你表演的真像。

  2、我们班王雨薇和“薇薇”的薇一样。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运用表演、想像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薇”字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和同学的距离。]

  过渡:芳芳没有想好,于是就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老师想知道你们的理想是什么?谁来说?

  3、如果让你们来放风筝你想放什么样的风筝?

  [将学生的理想和风筝联系起来,为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作铺垫。]

  过渡:下面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天空中飞着的都是象征着你们理想的风筝,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就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朗读下面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教师发现学生朗读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师生共同合作朗读。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

  4、是啊,理想的翅膀就是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教师板书)。

  小结:同学们,这些风筝就代表我们的理想,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五、课外延伸。

  同学们,要想让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现在应该怎样做呢?

  [让学生明白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现在开始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理想。]

  六、总结。

  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扎一个象征你理想的风筝,到户外去放一放。老师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8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禾”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禾”和“火”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太阳)喜欢吗?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与我们学习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丰富学生知识。

  二、出示图片,认识事物

  (一)教师出示课本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事物。

  (二)小组交流这些事物在那里离,你见过吗?

  (三)读一读这些事物的字音。

  (四)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三、学习生字

  (一)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二)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四、了解字义。

  (一)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一)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二)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三)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四)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五)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教师指导“水”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书写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二)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一)导语: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同学们描的笔顺真好!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二)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三)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1.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2.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3.学生评议。

  4.出示带田格的“日、月、水、火”字,请学生说说占格位置,提醒学生在书写时应注意:如:“日”字和“火”字写时注意书写的笔顺,强调汉字的占格。

  5.学生书写“日、月、火”三个字。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7.如果学生对“火”书写有困难,教师可做范写。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四、课后练习

  学生自己做猜一猜,连一连,教师订正。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日月水火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9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称赞”是什么意思吗?对了,“称赞”就是“表扬”的意思,小朋友们都喜欢得到称赞,那么,你们称赞过别人吗?可别小看一句称赞的话语,能够起很大的作用呢!不信,我们就来瞧瞧看。

  板书课题:18、称赞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让生自读生字。

  3、同桌交流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不对的要及时指出纠正。(注意:刺、糙是平舌音,板、但是前鼻韵,凳、傍是后鼻韵。

  5、开火车巩固认读所教生字。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读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7、小组交流怎样认识这些生字:

  可用熟字加偏旁:板、糙、但、椅、傍

  比一比:凳──登 傍──旁

  8、全班交流认识生字。

  9、给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猥、獾糙不要求组词。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小朋友们,请你们用铅笔标出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再教一教有几幅插图(10个自然段,4幅图)。

  2、观察每一幅图,说说分别画了谁,在干什么?

  3、让生自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文中的生字连词用铅笔勾出来,读一读。

  4、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提示:

  找出文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谁?(小刺猬和小獾),分别说说小刺猬和小獾在干什么?它们又互相对对方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 同桌再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全班交流。

  5、质疑,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教师起引导作用。

  如:学生不理解粗糙、泄气的意思。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语气停顿。

  2、分小组合作朗读,体会。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进行评价。

  五、创作表演

  请生自由选择伙伴,三人为一组,一人扮刺猬,一人扮小獾,一人读旁白。三人合作表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创台词,自由发挥,自编动作。

  1、合作准备3分钟。

  2、上台表演,生评议。

  3、评出最假导演,最佳演员、最佳旁白、最佳创意、最佳评议、最佳观众奖。

  六、小结

  从刺猬和小獾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称赞可以给人信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消除疲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

  1、生齐读所要写的生字。注意:采是平舌音,傍、清是后鼻韵。

  2、抽生读,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

  4、说记字方法(本课生字都可用加一加的方法。)

  5、扩词训练。

  6、让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用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找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关键笔画,给予指出。

  (师指出本课所要书写的生字有2个是上下结构,6个是左右结构,6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消字右上方是小字头,不是三点。)

  7、生描红,独立书写两个生字,师巡视检查,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在本子上书写生字和组词。

  2、完成课后的读读写写(直接做在书上)。

  看了看 舔了舔 望了望 听了听等

  一次比一次好 一颗比一颗亮 一条比一条粗等

  3、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4、思考:

  学了课文以后,你将怎么做?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会学生认识各种车辆的名称,从中认识8个生字。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大致了解各种车的用途。

  情感目标:教师学生受到交通安全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知道各种特殊车辆的用途。

  教学措施:通过了解获得车的途径,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有关的不同的车。

  教学策略:学生接触时可能会对车辆较陌生,让学生在课前多参观、观看一些不同的车。

  教学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搜集有关车辆的摸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想一想,江南的水乡什么多?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家乡雨水相比有什么多?

  你们听,这是什么车的声音?(随着学生的回答,师出示此类车的挂图。依次出现:消防车、救护车、卡车、摩托车、马车、自行车。)

  2、导课,板书:车的世界

  二、新授

  1、小组活动。将自己搜集的模型、图片拿出来,写上标签,互相说一说车上的颜色、标志。

  2、(挂出小黑板上的车名)认识车名,说一说各类车的用途。

  3、(师板书生字)认读:

  共 汽 无 轨 辆 行 卡 拖

  4、教师抽生自卡片,强化记忆生字。(照顾差生)

  三、课外延伸

  你还看到过什么车?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让家长把课文A、B种的词语写一写,自己认一认。

  板书设计:

  车的世界

  共 汽 无 轨 辆 行 卡 拖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走出去,认识在“工作”中的车辆,巩固上堂课上认识的生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交通意识,受到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自觉的观察意识的培养。

  措施:

  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观察的情况,利用生字卡互查互帮。

  教学措施:提前按排,周日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

  教学过程:

  一、图文连线,认识汽车的各部分。

  1、教师出示教材L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相关部位的名称。

  学生在书上连一连。

  小组内交流。

  二、简单回顾以前观察活动的体会。

  三、提出这次活动的目的要求。

  1、观察的对象是什么?(观察各种车辆、交通标志和站牌等)

  2、观察的要求:仔细观察注意发现新奇有趣的东西,认识更多的字。

  3、乘坐公共汽车时,仔细观察车上有什么,认一认车里有什么的字。

  4、注意收集车票或有关的'图片资料。

  5、注意交通安全。

  板书设计:

  车辆、交通标志和站牌等

  观察要求 认识更多的字

  收集车票、图片

  注意交通安全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教材D种的名称,认识生字19个。

  能力目标:能独立的正确使用交通标志。

  情感目标: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意义;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5个生字,识别和如何使用用交通标志。

  教学措施:

  (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交通标志。

  (2)让学生合作学习生字,一人读一人听纠正错误。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情。

  1、交流自己收集的车票及有关的图片资料。

  2、复习教材A中的词语。(指中、差生读一读)

  3、对第二课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小结并导课。

  二、认识D中的词语

  1、学生资助学习,借助拼一认读生字。教师板书P54—55A中没有地词语。

  2、请小老师领读黑板上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生字卡互查互帮,共同学习生字。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5、指导学生自由质疑,解答疑难。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教师出示“红绿灯”、“人行横道”、“站牌”挂图,让学生读一读相应的名称。

  2、说一说他们的用途。

  3、演一演,在以上环境下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四、说一说:这节课我有学到了 。

  五、作业布置:把今天学的词语读给爸、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汽车 三轮车 消防车

  交通警察 司机 售票员 行人 乘客

  车轮 车辆 车站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本课9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9个生字组词,造句。

  情感目标:团结协作,学习他人之长。

  教学重点、难点:按笔顺写好9个生字,并且间架结构合理。

  措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利用生字卡互查互帮。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学生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教具准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指名读P56页的D、E中的词语,师生共评。

  2、指名认读生字,集体评议。

  二、学写生字

  1、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2、用生字口头组词读或者用组的词语练习口头说话。

  3、教师重点指导写“行、轮、司”三个字。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小组合作学习其他6个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间架结构、笔画笔顺)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7、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相互评价。

  三、课堂小结:谈一谈这一节课自己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

  在田字个中写三遍生字,再组词写一遍。

  板书设计:

  行 轮 司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一描,写一写,复习带车字旁的字。

  2、表演乘坐公共汽车,在表演中练习口语交际。

  3、仔细观察车上有什么,认一认车里的字。

  4、图文炼线,认识汽车里的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观察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带车字旁的字和认识车里的字;在表演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措施:通过表演乘坐公共汽车活动,考察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利用表演的方法来考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指明读并口头组词。师生互评。

  2、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说一说“车”字和车字旁的笔顺是怎样的。

  3、学生描写“车、轮”同桌互评。

  (二)看一看,填一填,复习带车字旁的字。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想一想,填一填。

  3、小组内交流。

  4、学生独立填写偏旁表。集体订正。

  (三)表演乘坐公共汽车。

  1、教师挂出写有几个“情境”的小黑板,之名学生读一读。

  2、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情境”排练。

  3、安组次表演。

  4、师生共评。表扬使用了文明用语,且表演认真有创意的小组。

  (四)认一认车内的字。

  1、你要仔细观察车上有什么,认一认车上的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问:除了这些字,你还认识了哪些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你有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车各部分的名称

  方向盘 车窗

  车灯 车门

  座位 车轮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1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初读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选我。

  2、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1、“我”是谁?

  2、他选自己做什么?

  3、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前面两个问题谁能解决,愿意来告诉大家?

  用──选──当──的句式回答。

  2、让我们带着第三个问题再仔细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2、自读2、3自然段,找出课文中关于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回答,师出示重点句子:

  ⑴ 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理解“静悄悄”。这句话说明了同学们对这件事很认真,我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⑵ 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自信、勇敢)

  想想王宁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读出相应的语气。生评价那种语气最好,为什么?

  ⑶ 大家都愣住了。

  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大家想到选自己

  ⑷ 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自读这一句话,讨论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师生交流明确要懂得为别人服务。

  4、读第四自然段:

  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的句式表达各自的理解。我选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你喜欢王宁吗?为什么?(自信、勇敢、为别人服务)

  四、分角色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讨论。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2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生活于沙俄专制时代,他在作品中一方面无情揭露沙俄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一方面宣传恶势力的不抵抗。其中《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长篇小说的三个里程碑,对世界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穷人》这篇小说如实的反映了这段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崇尚品德。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特别指出易读错的字“作”、“梧”。

  2.随机理解下列词语:忐忑不安、倾听、抱怨、自作自受、宁静、搁板、顾惜。

  3.“揍”的右边。

  4.同桌检查朗读课文。

  5.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6.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整理。

  三、整体感知,初步读懂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理清文章脉络。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

  2.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我改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能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准确的评价人物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鉴课文9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片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体会穷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写一段心理活动片段。

  教学设计:

  围绕桑娜的情感变化体会她的人物品质,向学生渗透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写作方法,让学生编写结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想象力,使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穷人?而文中的穷人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深入课文 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回答上一个问题。

  2.引:在如此的困境中,桑娜又做着怎样的事呢?

  3.默读课文,画下有关的句子,从中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三、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

  2.汇报

  3.从第9节中,你体会到了哪几种感情?(怕丈夫埋怨、害怕、自己愿付出代价、希望平安归来等)

  1)文中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复杂心情?讨论。

  2)学生体会读,师指导读。

  3)再读体会人物心理及写法。

  4)指导写作。

  4.丈夫知道后,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

  5.分角色朗读。

  四、课后延伸 意在创新:看图片,听音乐

  导:在窘迫的日子里,桑娜又收留了两个孩子,他们是多么善良呀。可是,他们今后的日子又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试想一下,给课文编写结尾。

  学生回答

  五、作业:仿照课文第9节的写法,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板书:

  穷人

  桑娜 又收留了两个孩子 今后日子?

  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3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生字。

  2、认识“口”部的生字,并理解带“口”部的字与什么有关。

  3、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积累谚语。

  5、学编童话故事。

  学习重难点:

  1、识字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编童话故事。

  学前准备:

  1、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2、相关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我来编童话)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什么体裁的文章?(童话)

  2、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这些童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动、植物,把它们赋予了人的情感、动作、语言,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有趣,你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吗?

  二、学生交流。

  1、课件出示文中一些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一幅什么画面呢?你想到了什么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故事内容。

  3、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三、指导习作。

  1、确定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可以从上面找一个或几个,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发生的?

  3、他们在那儿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四、学生习作。

  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编写童话故事,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

  二、出示习作范文。

  龙公主

  从前,国王生了一个女儿,长得美若天仙。到了待嫁的年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王子前来求婚。国王一时不知如何选择,便告诉他们,城堡对面的山顶上住着一条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它的胸前有一颗发光的火石,谁能把那条龙胸前的火石取下来,谁就可以娶公主为妻。

  于是,三位王子带着武器便上山了,在山顶,他们找到了那条巨龙,通体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鼻子上还有一条斜长的伤疤。三位王子与巨龙展开了搏斗,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最终巨龙被斩杀。但三位王子只有一位活了下来,活下来的王子取下巨龙胸前的火石,火石的亮光瞬间熄灭,他将火石做成项链献给了公主,并如愿以偿地娶了公主。

  晚上,公主开心地将火石项链戴在胸前,这时,火石开始渐渐变亮,突然,在一阵强光中,公主变成了一头巨龙,通身漆黑,头生双角,胸前闪着一颗发着蓝光的火石。卫兵和王子听到响声后赶过来,发现公主不见了,一条巨龙蜷缩在房间。

  王子以为公主被巨龙吃了,愤怒地举起剑向巨龙砍去,变成龙的公主想向王子解释,可是刚靠近便被王子的'剑击中了鼻子,一条斜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巨龙疼痛地吼了一起,撞破墙壁,踉踉跄跄地飞出了城堡,飞向了远处的山顶,房间里留下惊惶失措的卫兵和伤心痛哭的王子。

  习作评析: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小作者通过“人杀龙,人变龙,人再杀龙”的故事结构展现了一幅“巨龙复仇”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构思奇妙,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若不善待动物,最后终将得到惩罚的道理。

  三、老师指导同学们评议。

  1、故事里有哪些角色?时间、地点是什么?

  2、故事情节是否清晰?

  3、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习作,交流点评。

  五、课堂小结。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童话故事。故事要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小组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2、指名学生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比一比。

  横线右边的字是左边字的一部分。(减一减的方法识字)

  2、认一认横线右边的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我发现

  1、认识带“口”部的字,并归类。

  第一类:和嘴巴有关的动词:咬、叼、嚼、啃、咽、吞、含

  第二类:表示叫的动作:叫、喊、嚷、吼、啼、吵、唤

  第三类:表示声音的词:吱、呜、嘀、嗡、嘟、啪、哗

  2、学生认读这些字。

  (二)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认识修改符号

  表示改正

  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四、日积月累。

  1、自读谚语。

  2、简单理解谚语的意思。

  3、积累谚语。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4

  《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观潮》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四、教具准备

  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

  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师引生答。

  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

  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

  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

  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

  (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

  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

  (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

  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

  (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

  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

  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

  镜头之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

  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

  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

  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

  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

  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

  学生从时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

  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

  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

  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师生归纳板书。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和语言积累运用上。

  一、让“读”占“鳌头”

  语文教学大多是通过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把潮水的声势浩大读出来。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1、加强指导:

  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2、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应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进行。

  3、保护学生自尊心:

  学生朗读后,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判,要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该生朗读的优缺点,不仅注重横向的比较,更要注重纵向的比较,对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激发竞争心理:

  开展朗读比赛,教师给学生诚恳的评价,并给学生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励变成学生内在的竞争动力。

  5、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朗读的情境,如表演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朗读的乐趣,视朗读为一件乐事。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还比如学习新词,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都愿意领读,那为何不能让他们当老师,教师来作学生呢这种角色的转换,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二、注重积累和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对课文中的新词,我们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教师教学词义时就要有这种意识,尽可能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认读课后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我”与小鸟建立的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信赖是人与人、人与物交往中最重要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难点】

  感受“我”与小鸟之间的友谊,明白信赖是人与人、人与物交往中最重要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小宠物?你与他们一开始是怎么建立信任感的?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珍珠鸟模型)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珍珠鸟么?和它交朋友可不容易,因为

  它及其怕人,不过咱们作者却得到了要领,同学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么?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感知

  ⑴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前为大家发放的导学案画出生字新词,同桌间交流。

  ⑵自由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后左右四人一小组比拼,教师正音。

  (二)研读

  ⑴“我”是怎样逐步得到珍珠鸟信赖的.?

  为它搭建舒适的巢,不打扰——添水加食小心翼翼——不做管束(给它自由)——不伤害、用手抚摸——停笔不惊扰它

  ⑵对应的,小鸟对于我无微不至的呵护有什么回应?

  伸出脑袋——从笼中钻出——在屋里飞来飞去——站在窗框上不飞走——落在书桌上——啄我的笔尖——在我肩上熟睡

  通过以上的梳理,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同桌交流分享。让我们将视角定格在这永恒美丽的画面,相信——(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环节三:巩固提升

  举办交流会,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咱们接下来开展一个交流会,结合生活实际,前后左右四人一组互相交流对“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体会,评选出“小小达人”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并请家长检查背诵效果。

  2.可以把巩固交流的成果写下来,150字左右。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02-04

初中作文:我的老师09-12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06-07

[热门]我的老师初中作文01-29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06-20

我最喜欢的老师初中作文08-03

我的老师初中记叙文10-10

初中的我作文12-27

初中的老师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