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人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并且会受益终身。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家乡,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色的对联贴在门框上,因此来辞旧迎新,增添了节目的喜庆氛。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古书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春联之所以仍被称对“桃符”是因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春节的时候,在我的家乡都会做一些好吃的摆成一桌,一桌上什么都有,各种各样,让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家人有喝有笑,热闹极了!在打开电视看看春晚,真是安逸极了!
在外面工作的人们,每当春节来临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最后吃饱喝足了,有条件的还可以到楼下放放烟花、鞭炮,你看那烟花五颜六色的绽放开多美啊!你看那鞭炮一个个“裂开自己的大肚子”多壮观啊!你看那。……再回到家里又听得外面鞭炮和烟花声接连不断的又响起来。
接下来的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环节了,就是发压岁钱了!小朋友们收了压岁钱就可以买新衣服和玩具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俗,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才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
春节,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这片中华的大土地上,14亿的人都在过着不同的节日,也就是这些不同的节日才制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传统节日的精华。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能出去上班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把花生、核桃、芝麻,还有红糖混合碾碎,包进糯米团,下锅,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在锅里翻滚,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去,犹如一个小精灵在水中嬉戏。此情此景,谁能不馋得流下口水呢?
每年元宵节这天,奶奶都会煮一大锅汤圆。正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忙着包汤圆了。奶奶先用煮的滚烫的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揉面,揉到有弹性还不粘手,才算和好。随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揉成圆形,压扁,包上美味的馅儿。一会儿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列队呈现在案板上,像等侯检阅的仪仗队。我看到这里,也忍不住动手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大小不一,形状怪异,但奶奶还是表扬了我。
水开了,我们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没过多久,锅中传出浓郁的香味,掀开锅盖,汤圆全都浮在水面上,好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汤圆,心里甭提有多甜了!奶奶乐呵呵地说:“元宵节吃汤圆,我们的日子永远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孩子们都要多吃些!”在奶奶的招呼下,我们一个个都把肚子吃成了大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平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随着端午节的渐渐临近,商场、小摊上已摆满琳琅满目的各色的粽子。大街小巷都飘满了粽子淡淡的甜香。有点忙的都遗忘了啊!又是端午!
爷爷住院已经已经有半个月了,这几日几乎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若不是看到超市里各色的粽子,几乎忘却了端午节的来临。
爷爷在家的`时节,此时家里已经是粽香满屋,到处是年幼的孩子的欢声笑语,一起等待那美味的粽子。粽子在锅中翻腾够了,拿到桌上的那一刻,粽子们热气腾腾。我迫不及待地扯下缠绕在粽叶上的丝线,剔除美味的最后保护,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进嘴中,呼出一口热腾腾的蒸气。闭上眼睛,品味着那浓浓的粽香,粽子从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着,那叫一个美啊!
爷爷一直说我手笨,怎么也学不会包粽子,学了那么久,一直不得要领。如今爷爷不在家,就只能靠妈妈一个人了。拿起放着的粽叶,看着妈妈熟练地摆弄着,不一会一个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摆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紧就是包不住。妈妈看不下去了及时喝住了我,将我赶到了一边。
妈妈的白发又增多了,这一阵由于爷爷生病,妈妈越发操心,白发越发多了起来。如今我们家端午节倒是讲究不多,无非就是包个粽子,家门口插上几株艾香罢了。
家乡的端午节倒是热闹非凡,赛龙舟、挂菖蒲、艾草、饮英雄黄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一列举。唉,好久没有回去了。
看着母亲包完粽子煮在锅里,才匆匆离去做自己的事。厨房里,锅内的水唱着淡淡的歌。
傍晚时分,“砰砰”的敲门响起。打开门一看,原来是爷爷。他手里提着一兜的粽子,没说几句话就走了。望着那粽子,眼泪几乎夺眶而出,久久无法平静。那一个个粽子,就是浓浓的爱意,浓浓的深情!那一粒粒米粒,那一颗颗跳动的心,是一片片不舍之情啊!
浓浓端午节,浓浓粽香情!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在依山傍水的温汤小镇,大名鼎鼎的温汤佬松花皮蛋从街头到巷尾,正等着您去选购和品尝呢。
温汤佬松花皮蛋的产地不同一般,得天独厚。这里有人间仙境明月山,处处是冬暖夏凉的山泉,空气十分纯净。至于温汤佬松花皮蛋的制作就更是讲究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食材—新鲜鸭蛋。把鸭蛋洗净,晾干水分,再从灶里取出草木灰,把草木灰和事先预备好的面碱、茶叶、盐、石灰、谷壳放在一旁备用。
然后,将滚烫的茶水密闭15分钟,再把香气扑鼻的浓茶倒进盆里,往盆里继续倒入石灰、茶水、面碱、草木灰、盐,搅拌搅拌。
待冷却后,将鸭蛋均匀地滚上灰浆,一定要均匀哦。滚完后,还要给它细细地裹上一层谷壳,让它变得更漂亮些。
最后,把它们放进口袋,扎紧密封15天,15天后拿出来,在外面晾30~50天后,将外壳敲开,露出松花皮蛋美丽的真容。如果里面有肆意怒放的“松花”,这就一定是上品了。
松花皮蛋的`得名,缘于那雪花般的“松花”镶嵌于晶莹透明的蛋白。而“温汤佬松花皮蛋”的独特在于它富含硒,这可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的微量元素。因此,这“温汤佬松花皮蛋“也便成了温汤游客必备的伴手礼了。
温汤佬松花皮蛋不仅好看,也非常好吃。蛋白含入嘴中,Q弹Q弹的。里面的圆头圆脑的蛋黄,轻轻掰开,浓稠的蛋液在上边缓缓地流淌,慢慢地荡漾,舌头触碰上去的一刹那间,只有幸福的感觉。吃完了,还要舔舔嘴,回味那唇齿间的留香。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 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来了,上菜喽!”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春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的春节。
清晨,外面雨刚停,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深深地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来到厨房。“来来来,快给灶王拜一下!”我走过去,没错,绍兴就要拜灶王。绍兴不仅拜灶王,还要拜车头王,希望来年继续保护我们的车。
中午,家中来了客人,外婆开始上菜,我抬头一看,谁这么调皮,往水里放了金桔?外公看出了我的不解,哈哈大笑,解释道:“水里放金桔是这里的习俗,寓意我们来年万事如意。”“哦,原来是这样!”
“来,吃饭了!”外公端上菜招呼我们,饭桌上菜品十分丰富,有切开的红膏炝蟹,经过冷藏味道鲜美,入口即化,“红膏”鲜美无比!还有绍兴的梅干菜扣肉与扎肉,肥而不腻,十分美味!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了扎肉上的线,一口咬下去,肥肉与精肉相互碰撞,那浓厚的肉香在我舌尖扩散开去,令人停不住。此时,鲤鱼上来了,这鲤鱼是现抓现做,这也是我们这的风俗,从后面鱼塘捕上了鲤鱼现做,味道鲜美,肉质绵绵的。
晚上,我们走在鲁迅故里的街上,从书中读的`故事映在我的脑海: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我点了一碗臭豆腐,一边吃一边走,不忘回头看看鲁迅故里……
绍兴的春节是严肃的,是美味的,更是怀念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很多城市人专门坐高铁到各地去感受春节的味道。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竹乡春节的独特味道吧,希望大家经过广宁站时来感受一下。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目,俗称“过年”。“新年”。每逢此时,在外打工的都会回到家里过年。而最具家乡“年味”的风俗就是——“舂白糍”。一般到了腊月二十四,人们就把石磨。柱子搬出来洗干净。到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就开始“舂白糍”。首先,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在一个大木桶里,并插上一根“通气竹”,作用是把大木桶里的蒸汽排出来;然后把大木桶放进准备好的大铁锅里蒸。大概一小时后,糯米的香气就扑鼻而来了。大人们就用盆子装着糯米饭,倒在石磨里。年轻人就拿起大概直径10厘米的木柱子,站在石磨两边有节奏地“舂”,“噗通噗通”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小曲。有些年轻人为了营造气氛,还唱歌。敲锣。打鼓助威;有的老人家就坐在椅子上唱老歌;也有的几户人家进行“舂白糍”比赛呢。赢了比赛的人家获赠8个白糍,输了的人家就当场吃8个白糍,场面十分热闹。
十几分钟后,一粒粒的糯米饭就开始稀巴烂了。这时候,人们就会在石磨边放几圈“蜜腊”。十分钟后,一声吆喝“上盆”,两根柱子卷起糊状的糍粑,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趴”在盆子里了。这时,女的就开始忙个不停了,四五个围着桌子旁,一两个用手巧妙地捋出苹果大小的糍粑,其他的把它按成圆圆的,然后放在竹筛上。妈妈说:“底层的最大,最高一层最小,一个叠着一个,寓意‘步步高升。财源滚滚来。团团圆圆。’”
大人们忙乱,孩子们也欢喜。我们到东家要一块糯米粑粑,到西家吃一碗腊味糯米饭。那是孩子们觉得最香的味道了。
春节期间,我们广宁还有很多活动,例如:龙狮大巡游。舞山狮。唱山歌……这些活动都具有竹乡特色。
我觉得竹乡春节的味道是浓郁的淳朴的独特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最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
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我的老家在泉州,每逢春节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一家人一起团圆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重要的民间年俗活动之一,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赶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在我们家,一吃完晚饭我便激动了起来,连忙把电视频道切换成中央一套,对我来说春节晚会开始了,守岁才真正开始,守岁开始了,新的一年才真正降临了。
八点整大家围坐在客厅茶几旁,茶几上摆满了坚果、蚕豆和其他各色各样的小零食,这时候谁也不会觉得春晚主持人的'开场过于长,而是津津有味地听着,除了一些贪嘴的小猴子,眼睛不禁瞟向桌上的花花绿绿、多种多样的零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溢着笑容。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的声音,“啪啪啪……”,客厅里也响起了一阵热烈的鼓掌声,连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都伸出细嫩白皙的小胖手,认真地鼓起掌来,全家上下都沉浸在新年到来的热烈与喜悦中。
爆竹的响声络绎不绝,可是人人都没有觉得吵闹,反而还很享受这种热闹的氛围,烟花在天边炸开,爆竹噼里啪啦地响着,我们一家观看着热闹春晚,吃着美味的坚果,听着喜庆的音乐,还不时转头欣赏着在窗外炸开的美丽绚烂的烟火,我不仅感到:“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地团聚在一起,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
守岁,不只是熬夜跨年,它不只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都驱赶走,也象征着:只要家人陪伴,有家人鼓励,一切的“邪瘟病疫”和所有的困难都能够成功破解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大年初一可谓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的家乡晋城是怎样过大年初一的。
在几十年前,孩子们凌晨四五点就要被家长叫起来喝“头脑”,它是由粉条、豆腐、豆芽等诸多食材做成的。此外,人们在早上还会吃拉面,寓意全家互相拉紧点儿,不要丢了一个。
人们在早上起床后,会先打开房门,并放上三个雷炮,也就是爆竹,美其名曰“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
这“开门炮”要放得越响越好,并且三个都必须响,如果你不幸遇到哑炮,要马上说一句“闷声发财”,然后再补放一个。
在农村,放过“开门炮”后便是烘“正火”,这是每年大年初一的保留节目,是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盼望的。人们会提前把干柴垒成塔状,在中间塞一些柴禾,初一早上一点就着,并在上面蒙一些柏叶,不但会有一些火星飞迸,单是那浓浓的`香味也十分醉人。
烘完正火,紧接着便是摆献供,人们会给不同的神献不同的东西,比如通常会献给山神爷面蒸的猪或羊,也有的人会献一只鸡,而给门神则要献刺猬。
此外,不同职业的人还会给不同的神献供,如木匠会给鲁班献供,读书人会给孔夫子献供,而像门神、社爷、财神爷这些神则是家家都要献供,供品的多少,要看家境。祖先和神不能一起受享,等献完神,人们才会献给祖先供品。
然后便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一些压岁钱,钱可能并不是很多,但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爱与关心。
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些禁忌,大年初一也不例外,这天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也不能动剪刀,否则接下来的一整年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当然,这是迷信,但如果只把它当做一个风俗来看的话,其实也蛮有趣的。
这就是我家乡——晋城的大年初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就连不同的地区也有些风俗是不同的。如:清明节有些地方吃青团子,有些地方吃粽子。在我们这边一提到吃汤圆,猜灯谜,我立马就想到了元宵节。
每到元宵节,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我站在中间,由爸爸和妈妈向我提问:“两对父子去吃饭,为什么只上了三双碗筷”“因为是祖孙三代,儿子,爸爸和爷爷。”
“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猜三个字。”
“是木、林和森!”我脱口而出了两个问题,可是第三个也是最后的.,最难的一个问题却把我难住了。
“一辆公交车来一个小时,去两个小时,是为什么?”“呃……是因为……”
“哼哼想不出来了吧,这可是我想了很久才想到的!”妈妈得意地说。
“哎呀!别吵,我就快想到了。”我挠着头,十分着急,“是……哦!我知道了!因为去是两个半小时,加起来就是一个小时!”
猜完了灯谜,我们就在一起包汤圆。
先在盆中倒入一些面粉和一些糯米粉,加入热水,揉一揉,面就和好了。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成圆球,再用手指戳个洞,放进自己爱吃的馅,我喜欢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都是甜的,最后再封个口就好了。
做好了便放进锅中。一个个汤圆跌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个个晶莹剔透的,好看极了。吃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十分香甜可口。
汤圆不仅好吃,还有着团圆的寓意。
这个元宵节,我不仅吃到了好吃的汤圆,还猜了灯谜,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说起家乡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每年的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完小年春节的脚步声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春节里我们的风俗可以装上一箩筐,每年三十的晚上,在外辛苦工作的叔叔回来了,在外上学的哥哥回来了,还有一年不见的亲人们不远千里都回来了,都是为了年三十吃上一顿团圆饭。吃团圆饭时一家人都要到场,长辈们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长辈对晚辈的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除夕看春晚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节目: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悦耳的歌曲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魔术表演让我们鼓掌叫好;辛勤的劳动标兵和可爱的边防战士让我们感动……大家边看电视边期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
给“压岁钱”也是其中之一。听爷爷说从前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深夜可怕的野兽“岁”出来了,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直流口水,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人们知道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象征着“喜庆团圆”,饺子要煮的多务必有余。一旦煮烂饺子,就不可说破了要改说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期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有包硬币、枣、栗子等。吃到枣就意味着新一年能早起干活,勤劳致富;迟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就意味着能发财。不管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的祝贺。如果小孩子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兴奋,除了奖励以外,还要赏钱表示祝贺。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习俗,让我收到了很多红包,也让远在四方的家人朋友聚集在一起,彼此间的亲情更加浓重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我的家乡北京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比如:逛庙会、吃元宵、吃月饼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过除夕这一天的习俗。
贴对联是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的事情,对联是用红纸做的',人们相信红色可以降妖除魔。门上还贴了“福”字,“福”是倒着贴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除夕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寓意是人丁兴旺。而不同的饺子馅也代表着各种寓意。比如:韭菜馅饺子代表着长长久久,白菜馅饺子代表以后会发财,吃饺子充满了节日欢乐气氛。在我们的家乡,人们会在饺子里包枣、花生米、杏仁等。吃到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不管谁吃到其中哪一种,大家都衷心的祝贺。
除夕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那些烟花可漂亮了,紧接着“砰砰”几声,烟花直冲夜空!烟花炸时,犹如一个个正要降落凡间的仙女,在半空中绽放出最美的身姿,像活泼的舞蹈演员,在天上翻跟头,还有的像鲜红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像深紫的葡萄,你拥我挤的……它们是五颜六色的星星,把夜空装扮得绚丽多彩。
我想除夕不只是吃饺子、贴对联、看烟花,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六年级作文02-17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2-05
六年级家乡风俗作文12-2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09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09-27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2-06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篇02-23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常用[15篇]05-22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