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暑期实践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暑期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一、练就一套专业技能,以扎实的技术立足社会
一是调整、优化专业发展方向。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入手,学院秉持“立足信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针,根据自身实际,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开设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截至目前,学院新增了航空服务、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生化制药技术等8个专业方向,专业总数达到44个。学院的专业发展紧跟地方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紧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学院坚持“三进三出”和“五合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实践活动的规范性、持续性出发,力争每个专业要有几个与行业、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时间。学院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130多个,有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人民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多个。学院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本着社会与学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服务社会的原则,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基地,确保基地作用持续发挥。近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培育两项基本素养,以全优的形象展示自我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强化人文关怀。学院秉承“厚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结合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现在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上,加强办学思想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创造性地汲取符合时代特色的养分,依此促进科学教育的人文化,使学生不仅掌握科学本身,而且还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怎样合理地运用科学造福人类。
二是改革教育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学院积极探索和建立集素质培养、技能训练、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艺术装潢设计专业和护理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2个专业成为省级教改专业;医学检验技术、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学前教育4个专业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新设置、调整、整合的课程,学院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革,突出“科学性”和“人文性”。此外,学院还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公共选修课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三是营造育人环境,提倡实践精神。学院努力完善各种实验设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在实践中充分体现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纳入素质教育和学院的整体规划中。学院还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审美,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曾多次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生联合会评为河南省“三下乡”和“四个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两项基本素养的培育,对学院毕业生出国深造和就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至今已有上百人出国就业,他们品学兼优,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树立国人形象增光添彩。
三、提升三种职业精神,以卓越的操守赢得认可
一是重视素质培养,提升爱岗敬业精神。对入校后的新生,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让学生明白爱岗敬业是从业者生存的需要,是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从业者事业成功的关键。学院时常组织优秀毕业生代表为新生作报告,利用学校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专业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本专业的热爱,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切身体会爱岗敬业精神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思想基础;使学生拥有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把理论和技能结合起来、把规范和要求体现出来,做到人和工作合二为一、技能和情感合二为一、个人和集体合二为一。学院先后为新县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信阳鸡公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旅游企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50多名。
【护理暑期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3-15
暑期的实践报告02-24
[精选]暑期实践报告07-09
暑期实践报告09-21
护理的实践报告12-24
护理实践报告02-24
暑期实践寒假实践报告02-08
护理专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4篇12-17
有关暑期的实践报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