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4-17 18:44: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是达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具体地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一、没有抓住时机激活课堂。

  1、第一个实验应利用反应生成氨气这一问题,我在把制取氨气的烧杯拿出教室时,应向学生说明“同学们氨气不仅有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我现在把它拿出去,不要毒到大家。”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轻松课堂气氛。

  2、小组活动时没有组织好。其实我校的小组活动是执行地很好的,只要把平时的方式用上就可以了,因为很少上这样的公开课,当时大脑很紧的感觉,怕让人感觉会不会是做秀。现在想来我应当抓住这一机会激活课堂,比如在第一活动时,我应当“让学生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全体起立、躬身向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1分钟”。这样不是把整个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吗。

  二、在实验的操作上想得不够透。

  本只是想让学生获得冰冷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所以没有仔细安排。现在想来还是应当快速的在教室走上一圈,让大部分同学都能闻到氨味,然后,再找一个学生示范闻气味的方法,然后,再找两三个学生摸烧杯壁,体会烧杯壁的'冰冷要好一些。

  三、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可能性预见性不够。

  特别是关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谁大是吸热反应,谁小是放热反应的问题”,我在进行设计时是要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的,但在走进教室时,我改变了主意,我想对清镇一中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有浓度的问题,应该不需要讨论就能够马上想得到。可事实是,有一个女同学回答了相反的意见,这让我在这里为了解决她的问题,越讲越搅。

  总的来说,自己还是应该顾忌少一些,觉得问题在哪,就讲到哪,而不应当去想听课的老师会怎么想,不应当是上给听课老师听。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2

  本节课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反应探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在前面所学的化学键的基础上讨论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的关系,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自学活动最终掌握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3

  本堂课首先以两个实验开始,让学生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有初步认识,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放热?带着这个疑问,首先以水的'运动为例,从宏观角度比较反应物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确定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引出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除了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再以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为例,从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角度(微观),以具体的数据计算来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由此引出能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实验2未演示,通过视频播放的。这样学生无法近距离感受温度的变化,无法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另外这堂课在时间安排方面有些失误,没有多余时间做课堂小结。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4

  3月份我们高一年段所教的内容为必修2专题1的内容主要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这些内容都是属于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难学,这是学生的普遍现象,但这一专题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一个专题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晶体)结构,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都属于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概括地说属于物质结构知识。没有物质结构,化学就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一盘散沙”。在化学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为本专题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还能将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实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IA族元素,氢氧化锂为碱,氢氧化钠为强碱,那么氢氧化铯也一定为强碱。又如ⅦA族,氟气为浅绿色,氯气为绿色,单质溴为深红棕色,单质碘为紫黑色,那么单质砹的颜色和状态呢?根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知,单质砹一定为固体且颜色较深,不可能为无色或白色。这样能为下一步学习有关选修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以物质结构的理论为指导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物质,探讨、研究新的化学物质指明方向。

  本专题教法上,可采用对比分析各重要概念,如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共价键与离子键、离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上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明确区别与联系,掌握其概念实质。人们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故应该以实验为手段,探索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来演绎,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同时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充分回忆、复习必修1知识的基础上穿插应用这些元素来化合物知识,并注意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总之要学好本专题,对学生来讲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同时还要注意与必修1的知识相结合,多做练习,而且要把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理解清楚,才能把化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5

  一、成功之处

  1、研究学情,剖析教材,整合内容

  本次教学中考虑到高一学生现阶段未学习化学键等抽象概念,学生如何从微粒观、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去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质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把握好必修与选修内容和教学难度差异就成为了本节课设计中始终贯彻的思想。为了突破重难点,本次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设引入,激起兴趣,导出主题

  课程设计中利用“铝热反应”的教师演示实验,将非常直观、富有刺激性的现象——火花四溅,红热的固体,带给学生“化学反应中伴随着光能和热能的产生”的观念。同时引入本节课主旨,并抛出疑问:“化学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吗?”学生思考实验观察的现象是否都符合所有的化学反应的规律,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 望。

  3、知线明晰,符合认知,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程并未按照教材编排,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内容,将课程主线进行了整合

  (1)巧用对比实验,让学生思考发问

  选取镁条与盐酸反应,学生在“火热与冰凉”两重天中感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建立感性认知,自然而然发出疑问:“为何有些化学反应放热,有些化学反应吸热?”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问题解决中体验快乐学习。

  (2)利用微观动画,降低抽象理解门槛

  如何让未学习过化学键知识的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从断键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的角度解释反应放热或吸热的原因,动画模拟就成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断键与成键,并了解其中存在吸收能量和放出能量两过程。同时与初中学习的《分子与原子》知识相结合,既联系了原有的知识,降低了抽象概念理解的门槛,又提升了认知维度和深度。

  (3)利用柱状图宏观分析,建立能量转化观,能量守恒观

  建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和能量守恒理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先前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水能势能图学生能解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守恒关系。利用柱状图的设计补差块,可以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到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和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既可能有能量的释放又可能有能量的储存,进而从能量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化学反应过程。

  (4)精编习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小结和练习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涵盖本节课所学,强调了微观断键、成键理论分析和宏观能量相对大小这两个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

  4、环节紧凑,讲练结合

  教学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有致。在微观化学键角度分析和宏观物质能量角度分析上都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之上增加一道例题。在微观分析中,通过计算,既能加深对微观动画的理解,又能提供数据支持,逐层铺设小台阶,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都分别回归两个探究实验,每次回归都是对理论分析的升华,加深对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本质原因的理解,也形成对能量守恒观的多次强调和应用,利于学生建立守恒观念。

  5、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化学课程不仅教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例如引入实验“铝热反应”和两个实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描述,实验记录,展示实验报告等环节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看,听,说,写”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描述氨气气味时,学生错误地描述为“臭”,这也是学生化学现象描述不规范的常见错误,我抓住此次教学时机给与及时纠正,规范学生化学术语。在探究实验中会产生大量氨气,污染教学环境,我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既能将实验产生的氨气进行收集,也能使学生观察到气球微胀,导出生成物氨气。改进的实验装置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也传递给学生科学创新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6、板书设计条理清晰

  王校长曾说过:“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非主要教学方式,不能只用多媒体,不写板书,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板书设计中钱晓英老师给与了我很多修改意见。最后设计出的板书保留了完整的教学重难点内容,层次分明,利于学生回顾所学。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讲授略多,放手不足。部分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并独立说出,但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教学经验还不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还不够信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2、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对学生展示实验报告中出现写法上的错误,并没有及时纠正,这也是我本次授课最遗憾的地方。也说明了我在课堂教学把控以及对学生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参赛,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仍然有不足之处,认识到作为教师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分析到位,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6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高。

  初高中衔接要做好教材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本文谈谈自己在高、初中教学衔接方面的想法及做法。

  一、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做到心中有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在通览教材、大纲的同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

  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迷”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片、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3.善用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在高一对学生铺设的问题台阶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要使他们能上得去,以防发生两极分化。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教会学生从比较中学习,发现相似,寻求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以上有关高一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教师要做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7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以备在执教类似课型时进行调整完善。这样不仅使自身知识结构得以完善,也丰富了自身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粗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节成功的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师生默契,课堂活跃。学生收获了学习的过程,老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精彩应及时总结以便优化课堂,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教育教学走入庸俗化的轨道。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初涉讲台的青年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不管你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一节课下来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都有进一步推敲和提高的空间。有时候是语言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而对化学课来说,有时还会遇到实验演示失败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是我们作为教师最不想看到了,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就要跟学生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

  二、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都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采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

  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我们应仔细分析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坚持让学生自己阅读,可改变他们只做题而不看书的不良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精选提问时机、提高提问艺术

  一节成功的课,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高提问的艺术。

  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含金量,让问题的切入点直截了当,让问题的思考点多维统一,让问题的'兴趣点贴近学生,让问题的制高点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纸上谈兵的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不断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留心阅读自己的课堂笔记,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性和悟性,在教学过程中求新求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合理安排课时,正确对待得失

  教学课时太少。我了解到很多学科都存在这个问题。有人会问,是不是你自己加入了一些不该加的东西呢?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成,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如何使学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识,培养相关能力”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

  学无止境,工作给我带来了发展机会,但是这个领域的博大精深,要求我不断探索下去,不能浅尝则止。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8

  上学期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模块教学 , 下面我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必修模块的教学。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本模块的教学之初,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是很深刻,只是凭主观上的认识对传统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其他目标的实现,所以感觉新课标教材很不好用。

  然而,当我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课程标准的研究之后,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才有了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新的认识,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在后续的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有了理论指导。

  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 :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1、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传统教学的实施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即课堂教学的重心更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学。然而,新课程提倡的却是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教的引导,二者之间属于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系。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能学得自由,学得有创新,有成就感,有动力。

  在模块一的教学里,我努力朝上述方向努力,可能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的完善在本学期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在必修二的模块里,我将采取有效的方式更进一步地实现师生课堂地位平等化。

  2、运用多样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以教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任何方法都有它实现最佳效果的界定条件,都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所涉及的知识板块、知识结构各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就要寻找能够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能起到最优效果的方法。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最优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几种方法可同时并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方法的特殊性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心理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 以教法的改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实践中,我认为学案导学的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听课的.转变。

  新课程赋予了我们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积极寻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全面发展的标准又是什么?要寻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首先要弄明白上述问题。对此,我深感困惑,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最主要的指挥棒,对于理科生来说,必修模块的学习是他们进行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必修课的定位是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实施中不能只抓知识传授和训练。在教学目标上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创造条件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必须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现实;在教学方式上,必须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实验探究,第二环节就是知识目标的完成。在不同的知识板块上,我们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实现这个中心来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以上是我在必修一模块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将要进行的必修二模块教学奠定了基础。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0-27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优秀09-07

化学教学反思04-02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03-02

高一教学反思02-05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5-19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4-29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04-18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