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读后感

时间:2024-08-21 13:51:12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麦克白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麦克白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麦克白的读后感

麦克白的读后感1

  自19世纪开始,莎士比亚的四部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公认为是经典之作。

  剧中,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为国家平叛的麦克白将军在途中遇到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了他的王位并告诉他没有后代继承宝座,取而代之的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麦克白是个充满雄心的英雄,在夫人的慫恿下,他杀了邓肯并成为了国王。为了掩盖事实,防止他人夺位,他逐渐杀死了邓肯的仆从、班柯、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孩子。恐惧和猜疑让麦克白变得越来越鬼魅和残忍。麦克白的妻子由于精神失常而自杀,这一事件对他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在家破人亡之际,麦克白面临着邓肯的儿子和英格兰援军的围攻,最终落得惨死的结局。

  《麦克白》(1605)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洋溢着一种阴暗可怕的气息。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残忍暴君的描写,批判了野心对人的良知的'剥夺作用。由于女巫的诱导和夫人的影响,麦克白想成就大业的善良本质被野心所替代,这种野心驱使他犯下一连串的罪行,最终导致了倒行逆施和必然的死亡。在神秘、罪恶、恐怖的气氛中,作者让罪犯深思、反省、自我剖析,麦克白夫妇在杀害邓肯前后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层次分明,这进一步加深了悲剧的深度。

麦克白的读后感2

  重温了《麦克白》,联想到“女巫预言”和《俄狄浦斯王》中巫师预言的比较。古代人(东方或者西方)似乎挺喜欢在预言上面做文章。两者的主人公的行为都受到了预言的影响,最终都没有逃出预言的魔咒。但是《俄狄浦斯王》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违抗神的.意志时,再刚强的个体也可能被摧毁。俄狄浦斯王犯下的罪行是无妄之灾,很难去避免。

  而《麦克白》中,麦克白登上王位也选择不相信预言中的“森林移动之日是僭主被杀之时”,最后预言应验。但是这并没有让人感到神力的强大和不可逆转,只能说这一切都是他的个人意志一手造成的。没有无力感,麦克白在此前对自己命运有很强的掌控感,有因必有果。这也反应了文艺复兴时期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即人的命运追根溯源都是他的行为造成的后果。

  有什么样的意志,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也是一种对神性的去魅。人可以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掌控权在自己手里。这个观点就和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再加上近几个世纪的全球化过程,我们已经分不清人性的哪一部分是文艺复兴塑造的,但确信自己也在其中。《俄狄浦斯王》的魅力在于古典时代赋予人神秘和不可解释的命运,《麦克白》的魅力在于它拥有现代人高贵的理性精神。

麦克白的读后感3

  自19世纪起,《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即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人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麦克白》(1605)是莎士比亚戏剧中心理描写的佳作。全剧弥漫着一种阴鸷可怕的气氛。莎士比亚通过对曾经屡建奇勋的英雄麦克白变成一个残忍暴君的过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对良知的侵蚀作用。由于女巫的蛊惑和夫人的影响,不乏善良本性的麦克白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蜕变成野心,而野心实现又导致了一连串新的犯罪,结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恶、恐怖的氛围里,作者不时让他笔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内心,麦克白夫妇弑君前后的心理变化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更加增大了悲剧的深度。

麦克白的读后感4

  在暑期生活中,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这本书讲述了苏格兰军中大将麦克白和同伴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听闻三位女巫的话,认为自己将成为苏格兰新的君主,在夫人的怂恿下杀了原苏格兰国王邓肯,从而夜夜不得安宁的故事。

  在整个故事中麦克白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从这一刻起,人生已经失去他的严肃的意义,一切都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渣宰当作酒窖里的珍宝。”

  确实,在麦克白杀死国王邓肯的时候,他就打破了一种秩序,一种属于君臣的秩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种强烈的篡位的欲望,使得他丧失了内心最后的一丝善良,同时也破坏了他自身健康的秩序,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麦克白夫妇整日惊慌失措,没有安宁,失眠成为常态。

  其实,拥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是获得甜蜜的睡眠,而不是享有荣华富贵,万人之上的地位。这代表了正常、宁静的.秩序,那也是社会和谐的秩序。可是麦克白一错再错,赶尽杀绝,心中原有的美好全都落空————他杀死了自己的睡眠。

  是的,“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

麦克白的读后感5

  读完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麦克白片面听信女巫的所谓预言,利益熏心,残忍地将国王杀死,到头来他自己也走上了断头台。

  起初的麦克白,他并不是一个人人唾弃、禽兽不如的逆贼,而是一个勇士,一个为国打了胜仗的英雄。是什么使他走向了这条不归路?莎士比亚在剧中说麦克白遇见三个女巫,女巫预言他会当上国王。麦克白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他看到比他强大的人都意外的死去,加上他的利欲熏心,盲目地听从妻子谗言,谋杀了国王,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成为暴君。麦克白到后来成为了波涛汹涌的海上的一叶孤舟,若不能随波逐流,就只能被无情地掀翻。当他获得权力之后,胡作非为,失去民心,百姓把他看成“夏桀、商纣、杨广”之类的昏君。

  麦克白丧心病狂的举动如其说是不得已,倒不如说是多年利欲熏心而所为。不可否认巫婆这个外因,才促使了内因——麦克白夫人对她丈夫的怂恿。如果麦克白的妻子并没有出现在主人公麦克白的'生活中,如果麦克白并没有听取妻子的谬论,我们的主人公可能在凯旋归来的时刻被晋封为考特爵士,然后顺理成章地继承帝业,最后安然地度晚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利益熏心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双刃剑。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必须学会加强自身修养。

麦克白的读后感6

  冰冷的匕首深深地插进国王的胸膛,埋藏于心底的野心终于迸发出来。

  他,暗杀了国王邓肯,扫除了同僚班柯;他,有着膨胀的欲望,偏执和野心。这样一位叛逆者,原来却是苏格兰的一位大将。他,就是麦克白。

  他,轻信了三个女巫的预言:战功分爵,身登大宝;而班柯身亡,子孙世袭王位。两人起初不相信,但不久后预言开始灵验。麦克白遂起篡弑之心。在其夫人的`恶毒贪欲刺激下,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血泊,涉血而行,攀上了权势的高峰。此后,鬼魂与阴谋迭出,暗杀与复仇交织。一幕幕权力与贪婪的卑劣行径不断上演,最终身败名裂。

  再来看看此剧,全剧以贪欲始终,这正是人性之大敌,尤以对权力为然。

  静静地合上书。麦克白,这个战功累累的将军,罪有应得的恶魔。他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越过贪婪这个线,堕落之路便再无回头,走上自我毁灭的悲惨绝境。也许很多人认为麦克白的灭亡罪有应得,但这种罪有应得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命运人性。

  而从这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中,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的人性的吞噬。

  毫无疑问,这是精神的泯灭!莎士比亚揭示出:在生命结束之前,麦克白对人生意义的新年已经崩溃。

麦克白的读后感7

  “如果生活是一部喜剧,你应该有趣地完成它,不要失去喜剧的情感和乐趣。如果生活是一场悲剧,你也应该有声地表演它,不要失去悲剧的乐趣和壮丽。”——标题

  “在闪电雷鸣的急雨中,我什么时候再见面,直到硝烟消失,沙场成败见雌雄,残阳依然挂在西空,想见的人:麦克白。“三女巫的开场词总是给人一种梦幻但奇怪的感觉,就像麦克白一样,它生动地诠释了噪音和不安、欺骗和谋杀。在故事的开头,主人公麦克白是一位取得巨大成就的爱国主义者。在一场胜利之后,他受到了三个女巫预言的鼓励。在欲望和权力的鼓励下,麦克白杀死了正直的国王、前战友和许多无辜的人的'生命,最终遭受了不良后果。人情与人性同时交织在这部作品中。在麦克白的命运悲剧中,让麦克白一步步毁灭的不仅是他自己的意志和气质问题,还有命运,正如赫卡蒂在希腊神话中所说,“命运让各种虚伪的幻影扰乱了他的本性”。

  对于麦克白性格的描写,莎士比亚毫不犹豫地使用了大量的叙述、心理活动、侧面描述、戏剧冲突,展示了麦克白的内心风暴。(例如,当马尔康被授予亲王称号时,麦克白说:“星星,收起你的火焰!不要让光照进我黑暗的欲望!“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白内心的第一次风暴在于他对他人权力提升的不安和嫉妒。”麦克白有一个双重悲剧,在于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这与莎士比亚作品的人文主义色彩是一致的。

  这部作品也给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非常推荐大家去看。

麦克白的读后感8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代表悲剧作品之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如同宁静化为了聒噪,活力化作了死寂,日月星辰永远熠熠生辉,然而整个世界却在美丽与丑陋的两极循环往复。向来喜欢看喜剧的我无意间看到了这个悲剧,读完有无限感慨。我翻开了《麦克白》。

  在这个故事中麦克白的性格出现过三次重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他在立功归来听信三个女巫的预言,第一个预言是麦克白将会当上考特爵士,并当上国王,但是后来会被班柯代替,并且班柯会成为更强大的`国王。在一次战胜回国以后,国王真的将考特爵士给了他。后来第二个预言也成真,在麦克白的妻子的怂恿下,麦克白潜入皇宫,几刀下去就杀了国王,麦克白成为了国王。

  第二个转变是在麦克白大开杀戒中发生的。登上王位的麦克白极度恐惧于弑君的丑闻会败露,他不得以将罪行加在了前国王的侍卫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身上。他又恐惧于女巫预言中关于班柯的部分会实现,于是派人刺杀了班柯。

  第三个转变是在麦克白再遇女巫以及最终走向灭亡中实现的。女巫预言麦克白将是不可战胜的,他再次相信了,但是这将是不可能的事实。然而最后前国王的儿子带领军队冲过来杀死了麦克白。

  读完这个悲剧故事我感到莎士比亚的天才般的才华,我认为《麦克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是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向人们展示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畸形发展必然导致罪恶、导致毁灭。

麦克白的读后感9

  每个人的想法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但只有在处理事务时保持理性,才经得起世俗的考验。

  这周我读的这本书——《麦克白》,就讲述了一位名将麦克白没能经得住名利的诱惑,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的故事。麦克白是苏格兰的贵族,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原本立功无数,忠心耿耿为国王邓肯效力。但是对于名利贪婪的渴望其实他听信了三个女巫的“预言”。女巫们说他会加冕称王,但最终却不会有个好下场。他没有经得住诱惑,暗杀了邓肯,夺取了王位,但最后却被平叛军剿灭。

  这何尝不是生活的影射呢?有人为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有人盲目听信他人的`话,而丢失了冷静与理性;有人鼓动他人,别人垫背,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丑恶的现象不都在《麦克白》里被莎翁放大体现了吗?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对人民的势力是不被推翻的,可还是有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去谋取私利,搜刮油水。我认为,我们要做的是看透长远的利益,为群体服务,而不是只贪图自己的一点小便宜。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做到“四海皆兄弟”的境界,才可以摆脱一己私利的诱惑,做到理性对待。

  人心是可畏的,但我们要真诚,要理智,不可以像麦克白一般昧着良心干坏事,最终只能自食恶果,受到良心的折磨!

麦克白的读后感10

  “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那种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胜利感,《麦克白》的结局我觉得不算悲,不过套用小鱼一句话,悲剧故事里,到底怎样的两个人,最后也是悲剧收场。就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连感情都很难培养,就是性格天差地别,似乎也不尽然。最后双双殒命)身上。

  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李尔王》中的法兰西国王和科迪莉亚(善的相似,他们太清楚对方的弱点和缺陷,他们的感情更好、相处更合得来,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夫人商量,在故事最初,怎样的夫妻能够更长久更幸福,是否在这对夫妻的身上,但他们其实是相似的,应该是一类人,大概如是而已。在道德的.约束下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野心,做人要有野心,用了错误的方法、罪恶的手段去达成野心,通过正确的方式达成野心,却是有善恶对错之分的。野心本身无罪,而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麦克白本身就已经够尊贵、拥有的够多了,《麦克白》这个故事,所追寻的永远都是中庸,而太没有野心的人则不会有什么成就——又应了中庸的道理,适度的野心让人发奋,只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了这样的东西,所以野心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野心换个字眼其实就是梦想,感想就不是那么深刻吧。平庸又没有野心,应该是这样。

麦克白的读后感11

  麦克白是一位苏格兰将军,在得胜归来的途中,他与班柯将军遇见了三个奇怪的女巫。第一个女巫向麦克白致敬,称他作“葛莱密斯爵士”。第二个称麦克白为“考特爵士”。第三个对麦克白说“万岁,未来的王。”然后,她们转过身对班柯宣布说:“你虽做不成国王,可是他的子子孙孙要成为苏格兰的国王。”说完这话,她们不顾麦克白一连声的追问,化作一溜烟消失了。这时,两位将军才意识到她们是女巫。麦克白虽然是英雄,但他的心中有欲望,这种欲望被女巫的预言一触即发。但他的'本性十分胆小懦弱,所以还不成气候。可他的妻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想与自己的丈夫日日夜夜永远掌握君临万民的无上权威。于是,她怂恿丈夫利用国王邓肯到麦克白家里拜访的这个机会把国王杀掉。

  麦克白成为国王后,变得十分残暴。而原国王邓肯之子获得英格兰国王的帮助,最终打败麦克白,麦克白夫妇最终也命丧黄泉。

  读完了《麦克白》,心中的各种感触都涌上了我的心头。本来,麦克白是一个为国打了胜仗的英雄。然而巫师的预言、夫人的怂恿、自己的野心,使他不择手段当上了苏格兰的国王,开始了他的暴政生涯。

  人的贪欲,总会让人走上不归的道路。

麦克白的读后感12

  这部书是四大悲剧里最短的,同样,也是最没有知名度的。

  麦克白斯和他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凯旋归来,途中遇上了一位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可以当上国王,那位朋友的后代可以当上国王。回到国内,麦克白在家中设宴宴请国王。受自己妻子的怂恿,麦克白轼君自立,验证了预言。同时他又担心自己的那位朋友,于是找个借口也把他给杀了。后麦克白德暴行激起各路人马的反抗。麦克白不得不去镇压义军,途中又遇到了女巫,女巫说,除非某某森林(森林怎么可能会自己移动?)移动,麦克白的政权才会灭亡。又说,没有女人所生的人(难道世上还有男人所生的人?)能杀死麦克白。

  为了掩人耳目,义军把某某森林的树枝砍下来拿在手上作伪装,远远看上去就像某某森林移动了一样。被义军逼得节节败退,最后陷入绝境的麦克白遇到了墨脱客,墨脱客说自己要杀了麦克白,麦克白说,没有女人所生的'人能杀死我。墨脱客说,那就是天意了,你的死期到了,我并不是正常分娩生的,而是剖腹产生的。结果麦克白就被自己的贪念和欲望弄得身败名裂,并且死不瞑目。其实本来麦克白还是一个好人,不过麦克白夫人确实心如蛇蝎,看来不少的人都是被枕边风吹坏的。最后那个被麦克白杀了的朋友的后代当了国王。预言一一实现,带来的却是灾祸。

麦克白的读后感13

  《麦克白》一书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麦克白的错误在于盲目相信女巫的所谓预言,并被利欲所蒙蔽,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也走上了断头台。

  麦克白的开始并不是一个人人唾弃、禽兽不如的逆贼,而是一个为国打了胜仗的勇士。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向了这条不归路呢?莎士比亚在剧中提到麦克白遇到了三个女巫,他们预言说麦克白将成为国王。麦克白一开始还有些犹豫,但是他看到比他强大的人意外地死去,所以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盲目地听从了妻子的谗言,谋杀了国王,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国王,成为了暴君。而后,麦克白像波涛汹涌的海上的一叶孤舟,若不能随波逐流,就会被无情地掀翻。当他获得权力之后,胡作非为,失去了民心和信任,百姓纷纷把他看成“夏桀、商纣、杨广”之类的'昏君。

  麦克白疯狂的行为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多年的利欲熏心的结果。尽管不可否认巫婆是外因,但是内因则是麦克白夫人对他的怂恿。如果麦克白的妻子没有出现在他的人生中,如果麦克白没有听取妻子的谬论,我们的主人公可能在凯旋归来的时刻被晋封为考特爵士,然后顺理成章地继承帝业,最终安度晚年。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利欲熏心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双刃剑。为了避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必须学会加强自身修养。

麦克白的读后感14

  读完这本《麦克白》,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来表白。

  麦克白,一个老皇帝得的弟弟,他出兵打仗,立下了大功,取下敌人的头示众,因此获得了奖赏,在回去的'路上听信了三个巫婆的话,刺杀了哥哥,自己当上了皇帝。但他有一个下属,他当时也被其中一个巫婆说到,因为那巫婆说他儿子能当上皇帝,便以吃饭为幌子,杀死了他,但他儿子却逃了。

  两个小皇子知道了真相,逃过了追杀,并出了国,寻求了帮助,。而麦克白又找到了那个巫师帮他语言。后来两个王子和麦克白的属下的儿子打败了麦克白,并割下他的头示众。

  像麦克白这种人,杀了那么多的人,手上沾满了那么多的鲜血,却不知悔改,再去杀人,哪怕千刀万剐也死不足惜。

  他没有一点人情味,连自己的哥哥都杀,简直连禽兽都不如。

  在现在的这种生活里,也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欲而去杀人,连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真是可耻。

  希望不会再有这种人危害社会了,让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明天。

麦克白的读后感15

  一个冰冷的匕首深深地插进了国王邓肯的胸膛,埋藏在他心底的野心终于迸发出来。

  这个暗杀国王邓肯并将同僚班柯扫除的叛逆者,以膨胀的欲望、偏执和野心著称,却是苏格兰的一位大将,他就是麦克白。

  他轻信了三个女巫的预言,即战功会带来分爵和大量财富,而班柯则会身亡,子孙将世袭王位。起初两人并未相信这些话,但不久之后预言却开始显灵,麦克白也被占据篡弑之心。在妻子邪恶的慾望的刺激下,麦克白义无返顾地走向了血泊。权势和贪婪的卑劣行径不断上演,鬼魂和阴谋不断涌现,暗杀和复仇相互交织。最终,他身败名裂。

  从整部剧来看,贪欲是主题,这正是人性最大的敌人,尤其是对于权力的贪恋。

  我静静合上书,麦克白这个长期在战场上拥有荣誉的将军,成为了罪有应得的恶魔,他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一旦越过了贪欲的线,堕落之路便不可回头,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悲惨终结。或许许多人认为,麦克白应该受到罪有应得的惩罚,但这种罪有应得只是命运中人性的体现。

  从这个气势磅礴的英雄坠入祸国殃民的暴君中,深刻地揭示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这是精神的消失!莎士比亚揭示出,麦克白在生命结束之前,对人生的意义已经崩溃了。

【麦克白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克白读后感09-23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15篇【精选】06-16

自律读后感06-11

《赢》读后感06-08

爱莲说读后感06-12

《简爱》 读后感07-27

《醒来》读后感06-22

经典常谈读后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