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15 09:59:4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1

  在一个眩晕的瞬间,我陡然明白生命和人类的经历本身都是如此脆弱。我们从小就知道死亡是什么。任何人都会被卡车或者巴士撞到,生命随之在刹那间消失。如果没有某种宗教荥阳,我们会认为这样的死亡是毫无意义也不公正的对生命的剥夺。但我们也知道,大多数人都尊重生命和死亡的过程。如果你被一辆巴士装撞了,也许有人会乘你受伤的时候偷走你的钱包,但更多的人会来帮你,抢救你宝贵的生命。有人会拨急救电话,有人会奔跑到街上叫当班的警察,还有人会脱下大衣,叠起来垫在你的脑后。这样,即使这是你生命的最后时刻,你也能从这些很小却很温暖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人的关心。挂在普库提诺墙上的照片却展示了千千万万的生命会因他人的狂妄念头而遭到毁灭,而这种死亡在第二天就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那些带来死亡的人竟还羞辱受难者,逼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痛苦和耻辱中死去。这样对死亡的残忍的不敬,这样人类社会过程的倒退,将只会缩成历史的一个脚注。除非有人迫使这个世界去记住它,否则它就像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无害的小错,也许会,又也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想到这里,我感到一阵心悸。

  回顾千年历史,使人清楚的是,没有一个种族或一种文化在战争的`残酷性方便占有垄断权。文明的外衣看起来是太薄了——以致人们能够很容易就把它撕去,特别是在战争的压力下。

  尽管中国俘虏的人数大大超过要杀死他们的日本人,而且有可能战胜他们,但却没有一个人行动,每个人都畏怯的顺从。可悲的是,在这个大坑周围的所有人当中,唐记得只有这位孕妇表现出一点点勇气。

  我们应以慎重的天都看待南京的暴行——它阐明了人是多么容易被鼓励让十几岁的孩子泯灭天性,成为可怕的杀人机器。

  只要罪恶离我们远得不足以对个人形成威胁,人性中一些扭曲的东西,社会会使得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2

  六朝繁华,还携带着秦淮烟雨,金陵旧梦的倩影,在那年都沉淀在刀光枪炮中,黎明的天际一片血红。

  1937年和冬天,当杀掠的气息悄然袭来,南京——原本钟录神秀的天堂一下变成了充满血腥与恐怖的地狱。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最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杀中,被集体射杀并毁灭迹的同胞达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被慈善团体裁掩埋的达15万多人。

  夜深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望着夜色中的天花板,我的耳畔似乎还回荡着30多万冤魂的声声怨怒,那位妇女的呼喊依然清晰可辨,可怜的孩子摇晃着母亲冰凉的身体,哭泣声响彻去霄,传遍了五十年后的天……

  日本人离开后留下的断壁残垣,满目荒凉,是何等的.不堪啊!"万户萧疏鬼唱歌"南京似乎用它那凄楚的目光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是可恶的,侵华战争更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广明古国,我们不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曾经的屈辱与不幸。

  铭记南京,勿忘国耻,呼唤和平,让血腥与杀戮远离,让未来更加灿烂美好!把握现在才能创造明天,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怀着强国之梦,去开创未来,建设祖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3

  本书详细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在南京发生了哪些暴行、拉贝等人对难民的救援、对历史的反思及检讨。作为一个沉重的故事,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被翻译成15种文字,让许多普通人知道了这件事。

  看了知乎的问题,说这本书作为史料存在一些事实错误,成为日本“虚构派”和“中间派”攻击的对象,甚至抓住其中错误大做文章,使得我们在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既不能不提,又不能讲太多,免得自相矛盾……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要把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事件写出来而没有错误,是很难的。一位老师曾经说,源流辨析就是要说清楚盐是怎么咸的。这话乍一听很矛盾,细想之下又确实是这样。许多学者在说清楚上,搞了大量备注和前言后绪,写了许多普通人读起来很吃力的书,这些书不存在事实错误,可是读到的人很少,影响力也就小。所以,私以为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普通读者了解这一事件,尤其作者用英语写作,让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普通人了解该事件,这也是许多学术论文达不到的。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思考,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辩证的看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4

  历史,历经了沧桑的岁月,经受了风雨的冲洗,被亿万人传颂。它是见证友好、罪恶、繁荣、衰落的“目击者”。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一段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开始了全城大扫荡,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他们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砍头、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两个令人发指的残酷的画面:一日寇为实施奸污将一位中国妇女的婴儿毫不手软地狠狠地扔到地上,刹那间,婴儿的哭声全无,留下的是中国妇女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和日本野兽的奸笑声……另一个灭绝人性的日寇,由于奸污未成,端起刺刀,向一位中国孕妇的肚子刺去,把还未完全成形的胎儿从母亲肚子里挑出,挂在刺刀上,鲜血溅满了整个屏幕。

  这是中国人的血耻,是中国人的仇恨。

  纵观人类文明史,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其手段之残忍、残酷、灭绝人性,实属罕见,无数的生命痛苦地消失在日本侵略野心的`枪口和刀口下。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和平的挑战,是对世界的挑战,全世界遭受了痛苦和死亡。发动侵略战争的罪犯应该得到严惩!但是,当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们仍不悔改,妄图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南京大屠杀就像一根又粗又长的铁棍,给了我狠狠的一击!中国人蒙受了太多的耻辱!中国必须发展,必须自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可辱!血债要用血来还!我们将永远牢记着这笔血债!!”

  大屠杀就是抹不去的铁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还有如山的铁证!我要大声疾呼:“牢记血耻,勿忘国仇!”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5

  六朝古都南京是座美丽的城市,但是这美丽的背后又曾经有过怎样的辛酸往事呢?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一下车,我就被震撼了:背着老母亲逃难的男子;冻死在母亲血泊中的婴儿。一座座按照真实场景创作的雕塑让人心痛不已。

  跟随着参观的人流,我们走进了纪念馆。逼真的情景再现、详细的历史资料、被害人的讲述、还有那层层堆积的白骨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1937年12月13日起的长达6个星期暗无天日的日子。

  日本兵像一群放纵的野兽“极尽所能”地污辱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们三五成群地游荡在南京街头,肆意烧、杀、抢、掠。面对百姓无助乞求的眼神,“野兽”们亮出黑洞般的枪口和雪亮的刺刀。他们竟然以杀人取乐,进行令人发指的杀人比赛。成千上万的百姓被押到集体屠杀的地方,没有人反抗,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30万中国军民就这样去了。

  看到这儿,我心中的悲痛和同情渐渐化作了愤怒和疑惑。为什么日寇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祖国,杀戮着我们的亲人,没有人站起来反抗,哪怕只是振臂一呼,哪怕只是绝望的冲锋。中华儿女的勇气哪儿去了?这难道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宿命吗?为了祖的未来,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牢记历史,开创未来,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不再遭受这样的屈辱!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6

  10月1日国庆节是全国庆祝的日子。我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祖国经历过的悲惨历史。接受过不少惨痛的教训。就像我第一次读《南京大屠杀》一样,那个血淋淋的事实深深动摇了我的灵魂。我不能相信现在我们繁荣稳定的祖国经历了这么屈辱的历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祖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外国列强的眼里,我们中国人的生命就像稻草人。他们想烧就烧,想破坏就破坏!他们相信杨总杨炮,侵略我国,对我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有多少中国同胞死在他们的手下!无数中国人民的妻子离子散,家破人亡,最终流落他乡。

  “贫穷的家庭孝子,国家混乱的.显忠信。单击无数壮烈牺牲的革命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构筑了保卫国家的防线,与侵略者战斗到底。但是在那种丙黄马乱的年月里,中国人之间不屈不挠,奋起反抗,但有些爱国,热爱人民的人,大部分老百姓却成了盘里的鱼,被宰杀了。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短短6周就疯狂屠杀了我们中国同胞!超过30万人死于血腥的部下!他们就像狠毒的野兽,我们中国人眼睁睁地被欺负!这是多么耻辱啊!

  7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改变了面貌,独立、强大、更加繁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过去的历史。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自己能看到自己,外国人就不会害怕怎么贬低我们中国人。直到将来的某一天,中国一定能洗刷过去的耻辱!我们仍然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中国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欺负的国家!有能力像我们中国人一样做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坚定的毅力,为祖国增光的决心。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再次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国!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09-02

飘读书笔记09-16

伤逝读书笔记09-12

必备读书笔记09-08

童年读书笔记09-07

史记读书笔记09-25

《论语》读书笔记09-22

学生读书笔记09-23

《背影》读书笔记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