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10-16 10:02: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

  一年之内,他们过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一年之内,一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热闹隆重的节日。这些节日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单调和僵化。

  呼兰河这个小镇的生活并非没有声音和色彩。在街上,每一个茅舍,每一排矮篱笆的后面,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唠叨、争吵、哭泣和笑声,一年四季依靠那些灯笼,依次来到节日,在灰色的日常生活背景下,呈现出厚厚的红色和绿色的原始色彩。

  呼兰河的人当然是善良的。他们按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思考,生活可能会麻木,但也会敏感琐碎。只有芝麻大的时候,他们会议论或者吵架三天三夜,不休息。他们有时显得无知和傲慢,但他们真的没有陷害别人或自己的意思。他们以最合理的方式生活。

  在《呼兰河传》一书中,萧红没有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讲述了小镇的各种事情,如涓涓细流。

  初一提笔,萧红就写呼兰河荒凉。通过对老人、司机、豆腐、馒头等人物的描述,突出了寒冷的'天气。萧红在介绍呼兰河时,首先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一点一点地详细介绍。小镇上的人们,每天都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每当一块小石头打破沉默的水面,就会引起注意。人们对那些不经常发生的事情感到兴奋,不管那些事情是好是坏。透过平淡的话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萧红在同情,在哭泣,为那些呼兰河人的生存状态的无奈和悲哀。所有的残忍,在小镇上都被认为是最平淡的事情。

  萧红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一个人的生命。生与死的意义在这里没有颜色。人,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似乎是为了有一天无声地回到尘土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想出去散步,感受更多的阳光、草和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笑脸。萧红,一个内心敏感、外表坚强的女人,在写完《呼兰河传》后逐渐无望地熄灭了。

  但丁说:“生活在欲望中,没有希望,是生活中最大的悲伤和衰落。”我经历了萧红心中被称为“呼兰河传记”的悲伤:寒冷深入骨髓,笼罩着作家的后半生,然后她滑入黑暗,无边无际。

  萧红以家乡的经历进入写作,这与童年深刻而独特的记忆有关。萧红有着真实的乡村经历,他的作品充满了原始的气息。这种原始的.血气构成了另一种审美美感。

  她的文字是生活的体验,在作品中渗透着粗糙的生活体验,充满了苦难,她的文字很少被文学修辞和粉饰。这种作品风格在5月4日以来的启蒙和小资产阶级作品中找不到。

  我以为这本书一点也不好看,但看起来很好看。我读完了第一章的第一章。这是作者的家乡呼兰河。作者家乡最著名的是十字街。十字街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药店等。那里药店的招牌是以医生的名字为标题的,那里的人不用看招牌,也很清楚是谁开的。

  还有东二街和西二街。东二街有一个泥坑,一下雨就变成河,太阳出来就变成泥坑。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株洲。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沿江的风景带,风景优美,小沙坑,像连绵不断的山。抬头一看,夜空就像一条非常宽的毯子,一轮明月挂在明亮的月光下,河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银沙。

  家乡就像一个鸡蛋,把我们放在里面长大。当我们长大后,我们会飞向一个更好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爱我们的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经典语录12-19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2-2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1-06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06-10

《呼兰河传》读后感09-14

呼兰河传读后感08-16

呼兰河传读后感(经典)08-09

呼兰河传的读书心得11-29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