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供应链管理实践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供应链管理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部分企业已经受到各种来自政府和环境的压力,有动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但实践水平普遍很低,更没有获得明显的环境、经济效益。”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记者发现,虽然目前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
“绿”的程度,企业说了算“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期利益,企业的高层必须积极地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恰如其分地同供应链联系在一起,从而减少产品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业内专家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属于超前的环境战略,它的实践带来的是环境长期效益,短期效益并不明显,企业的环保意识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企业表现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多数企业都明白一个道理,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而绿色供应链的实施,不仅是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绿色供应链可以减少污染,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对扩大产品市场有推动作用。
“这种预期是乐观的,是针对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并严格遵循环保标准的企业而言的。”业内专家向记者指出,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绿”(环保)与“金”(利润)被认为是一种零和游戏。它们分别处于跷跷板的两端,在环保的投入即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
据了解,目前我国仅天津、上海、东莞、深圳等城市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探索,已经产生一些环境效益,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如深圳环保部门指导的华为公司绿色供应链管理直接推动上游几百家电子制造业供给企业的环境守法、节能减排和绿色化改造进程。上海在绿色供应链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了绿色供应链‘链动一百’行动计划,推动上百家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实践。”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迫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少地方的企业都处于疲倦应对短期的经济压力状态,导致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此前也曾有媒体报道指出,许多国际品牌在庞大的采购链条和网络当中,或者不动声色地延续对污染企业的采购,或者以鞭长莫及为由,称难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完整监控。“在经济面前,企业环保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最终能否打造出一条完美的绿色产业链。”深圳市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企业虽然注意到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企业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国际上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没有成形。“不管是否参与其中,企业都应具备绿色的经营理念,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愿景及使命宣言当中。”
此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也是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开展的原因所在。据业内人士介绍,全球现行的法规中,只涉及到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并不涉及对供应链的管理。而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也不会过多地进入到供应链中,只能是发现违规再进行处罚。
目前,环保政策法规只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主体进行惩罚,缺少对一些积极环境行为的奖励,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东莞市虽然承诺每个参与绿色供应链工作的企业,达到相应标准后,将奖励10到20万元的奖励,但这对于整条生产线的改造、运营来说,杯水车薪。”东莞市某企业坦言,未雨绸缪地进行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层面,但是最终的实施效果还要看企业的重视程度。
成本增加,积极性受挫“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涉及供应链的各个主体,而这个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和用户等,与此前的模式相比较,复杂很多。”东莞市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供应链管理只强调供应链整体的优化和协调,并不考虑其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则将环保意识融入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供应链管理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始末,这给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提出了一个很高的环保要求。“不仅是一些关键点的企业要制定和严格实施相关的环境管理标准,而且上、下游的厂商也必须遵守同样的环境管理标准。”据了解,实施绿色供应链后,企业经营成本会增加。企业要对原来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改造,包括对设计、供应、生产、物流、营销,回收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
“在人力、资产、信息等方面会增加成本,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时往往会犹豫,积极性受到挫伤。”东莞市某企业对记者说,以其中初始环节设计为例,这个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原材料选择、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等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其中原材料的选择就会大大的增加成本,这要求原材料既具备良好的功能,又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原材料供应商是整个供应链的起点,对整个供应链的中下游企业在成本、资源利用和环保设计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大公司可以采取对供应商进行培训、邀请参与前期设计、研发过程等办法来提高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转变其中简单的供求关系,达到以服务为中心的目的。“这是一道难题,这就要求大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仅要考虑对方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而且要重点考虑该公司的积极环境管理指标。”
采访过程中,有企业人员向记者坦言,如果采购原材料数量不够多,原材料供应商一般都不会配合进行筛选。“坐地起价“也是常有的事情。许多老板习惯性将环境保护和成本增加划上等号。
据了解,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加大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供应商之间各自独立,他们和企业之间也只是一种合同关系。企业对供应商并不具备绝对的约束力。因此,虽然有些品牌企业有绿色环保承诺,但在实践中,却无法强制供应商实施环保要求,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影响作用。
【供应链管理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仓库管理实践报告02-19
学生管理实践报告02-23
酒店管理实践报告12-08
企业管理的实践报告06-20
行政管理实践报告03-01
经济管理实践报告11-26
工商管理实践报告01-13
物业管理实践报告11-14
工程管理实践报告范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