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24-02-05 10:57:02 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

  当代大学生就业是社会长久关注的一个话题,每年各大高校就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让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勇敢的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呢?!当然,作为大一的我们就要未雨绸缪,我们要了解社会进入社会体验社会,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总结经验,最后不断提高自身,做一名有优秀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为社会服务,在就业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我于xx年1月20日至xx年1月30 日在美的制冷公司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就业实践活动,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以下便是我在美的实践期间收集的一些照片以作参考。

  目录

  1、xx年1月19日经中国大工作人员我那个介绍我与美的取得联系。

  2、xx年1 月20日参加实践活动及过程。

  3、xx年1月30日实践活动结束及总结。

  4、通过实践根据自身提出要求。

  正文:

  校方要求我们在寒假期间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并且交上实践报告,由于我参加了中国大,从那里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美的公司可以提供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场地,因此19日下午我们取得联系。

  我于20日上午9点到达美的,工作人员按公司章程严格的对我们进行登记,并且签订了一份短期试用合同声明书。在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并且态度诚恳热心,让我体会到一个企业的实力。她在任何一个细节工作上都是认真负责的。最后宿舍管理人员将我带领到宿管中心进行入住登记,奔波了一天直到下午3点才正式入住宿舍,此时我已十分的疲惫,那时我睡在床上想“还没工作就这样累了,如果正式工作了那要多累啊!”

  下午5点钟我来到工厂,我的王班长是负责我的工作的,他把我分配到柜机分厂,但不幸的是我是上夜班的!天啊,我知道我要面临怎样的挑战,而我必须咬牙坚持,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一定要顺利完成工作。

  当天晚上八点我就来到我的工作岗位,班长说由于我只是短期试用因此把我安排到一个件轻松的岗位上。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用机器将流水线上装配完毕的美的空调搬运下来。我想如此简单的工作对我来说几乎没有挑战嘛,可是最后我发现是我我想错了、、、、、、、、、、、、、、一切不是那么的简单顺利!

  当天晚上我和另一个大学生一起用机器搬运空调的,夜间工厂里灯火通明,机械发出巨大的工作响身,我和他一边聊一边工作,感觉十分轻松毫无压力。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淌,到了晚间12点50分工厂全体工作人员休息……休息之后我们继续工作,这已经是下半夜了,冬天的夜晚是寒冷的,一股股寒风从大门吹进来,此刻我的搭档说:“这就是最痛苦的时候了,可要坚持啊,哈哈。”我咬牙坚持着,盼望着天亮,但却是越来越冷,为了抵抗寒冷我就不断活动着,不让身体变冷,终于太阳照亮了大地,没想到第一次等待天明是如此的艰辛。次日6点我下班了,外面格外的寒冷,回到宿舍就倒在床上了,腿酸死了,眼又睁不开,没想到夜班是如此的'累人。

  当我醒来时就是下午3点了,我整理了内务不一会天又黑了,我想又要上班了,吃饭之后我乘车来到工厂。没想到这一夜我是如此的悲惨!!!

  刚开始工作一切照旧顺利,可是后来流水线上的冰箱越来越多,我们的搬运随度有限导致有许多空调在流水线上堆积,为了缓解搬运压力我们只好用人力进行搬运,一台空调有70多公斤,我们累得满头大汗,刚当我们要搬完的时候又出现了不同的型号空调d331(我们原先搬运的是d335),我们赶快腾出地方放下d331型号机,此时我可谓脚忙手乱,不知如何是好,颇有经验的搭档告诉我千万不要慌张,要做到井然有序不慌不乱就好。果然我们划分好不同的区域放不同型号的空调,最终化解了危机!

  这一夜可是惊心动魄啊,我们累死了,汗水湿了衣裳。可是这一次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危机时一定要用心考虑,计划好,分配好,不慌忙要沉着应对,才能获得胜利!!!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让思考着一个问题,这样劳累的实践活动我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呢?!我想回家。最后还是做了决定:既来之,则安之。

  第三天的夜晚我还是出现在工作岗位上,这一晚又要出现什么状况呢?我们拭目以待、、、、、、、、

  这一晚令大家失望喽,一切正常。就算有再多不同型号的空调出现我们也可以轻松解决。可是我还是学到了东西哦。在搬运空调之前每个包装箱上都要盖章,在我们闲暇时候,搭档告诉我去提前在包装箱上盖章,他说我们要有危机感,如果有出现空调累积状况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盖章,这样出场的空调是不合格的。我想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拥有危机感是至关重要的,要早早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日子这样平静的过着,我也已经适应了夜间劳累的工作,可是我每天白天上班,夜间工作,可谓是不见天日,因此我十分讨厌这样的生活,脑子里充满了放弃的思想,虽然我不是一个正式的员工可我也体会到做为一个员工要受到工厂种种的约束是多么的不舒服,可他们毫无怨言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而对于美的来说我只是一个过客,为什么不留给美的也留给我自己一段难忘那干的记忆呢?问我要做的就是默默坚持着,直到离开的那一天………

  其实,当我咬牙坚持着过完每一天的同时我发现我喜欢了这里的生活,这里有许多许多我在学校里永远学不到的东西,一切只有我经历了,感受了,才知道要珍惜了。我老累着同时快乐着,因为我感觉我为这个工厂做出了贡献。

  日子很快,专转眼间我就要离开了。我感谢美的给了我一个舞台让我去认识自己,让我去看见社会,让我看见了我未来的道路,路是曲折的但永远光明的。

  离开了美的我想了很久,怎样做一位优秀的当代大学毕业生呢?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我要不断进取,学好专业课,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根据社会发展动态来要求自身,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并且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似乎呈现了越来越来难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以及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也为滞后就业提供了难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2014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3届(2479元)增长了287元;2014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并且蓝皮书指出,从总体就业分布上来看,2014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有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的人准备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由于就业不易,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选择读研而不是参加工作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为608.2万人,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大学专业的不断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求职大军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毕业生要在人才辈出、高手如云的求职队伍中激烈竞争,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我在网上和周围做了一个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附报告后)。

  二、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设置了15题,其中,有13题是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最后一题是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问卷题型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设置的以下是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问卷作出的详细分析和相关的就业现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在:

  1、通过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还是有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要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通过问卷也发现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对各专业的了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现在部分学校“跟风”扩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关,大学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这些本来在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因为专业饱和渐渐地在毕业时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专业,而一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难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选择了这个专业,当你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自己的这个专业,很多大学生都会说这个专业好就业啊!可是他们选的专业到毕业时真的好就业吗?我拜访我家乡的一位已经毕业工作了的大学生,她现在从事教师职业,她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她的家人说当教师很舒服很干净适合女孩子,其实她自己并没有多爱这个职业,高考结束后,学生填报志愿时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或学生们在讨论:要么当老师要么当医生,这两个职业永远不下岗。

  2、专业不对口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普遍且对就业造成了困难,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显示:专业不对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企业需求的职业,而这个职业可能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联系,他们大多都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等社会需求量大、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型技术知识、重视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人脉关系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断跳槽的现象,专业不对口让工作寿命非常短暂,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对工资的期许值蛮高的,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四个选项中最高的,而且在他们所认为的就业难的原因中,个人因素只有四个人选,遇到不满意的工作环境重新找工作的占了一大部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心高气傲的,他们可能会把初次选择的企业当跳板,接着就跳槽了,但根据资料显示,跳槽越频繁工资就越低,工作过的雇主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根据调查,为5个以上雇主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低因为频繁跳槽会让老板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试问怎么会有老板愿意培养一个随时会跳槽的员工。

  3、工资薪酬会很大地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在问卷调查中选择3000以上的工资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实薪酬低就业难与我国的经济体制也有很大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当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我国的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根据资料显示: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但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以及质量都有待提高,其实近年来国家的确有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为我国的GDP也作出了不小贡献,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当然不如国有企业,在问卷中,不少人认为国家促进就业的.措施对就业是有一定帮助的,这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其实也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措施,但也是受到经济体制的限制,扶持中小企业也是有限制的。大学生对薪酬期许很高,但并未考虑到自身能否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在问卷中,很多人认为就业难是企业不愿以培养新人,的确培养一个新人需要耗费企业很大的资源,而且在问卷中问卷中40%的人没有实习过,缺乏工作和实习经验,大部分人认为现在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其次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滞后,一味追求稳定,择业上偏向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那些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认为没发展没前途。这些滞后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不过在就业环境差或经济不景气、自身觉得欠缺一些就业素质时,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就业素质也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在问卷中,毕业后就求职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想要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就出现了低就业的现象,根据资料调查: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14%处于低就业的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13.3%处于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为14.6%。在问卷中,对于自主创业这个选择的人很少,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只一味的学习在校期间学校所教的知识,他们认定了这些知识只针对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和低就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可能IQ很高,但EQ却相反,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问卷中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劳也造成就业难,另外大学生学历比其他就业人群要高,会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些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大学生缺乏一部分就业素质。

  三、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我认为各高校应该调控专业供应量不能盲目扩招,大学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我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而专业不对口现象出现时,我们应该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层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学习、 3、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要频繁跳槽,就业时先满足生活需求,累积经验,等到稳定和有能力时再考虑自己喜欢的工作

  4、国家政策。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且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推动就业机制改革,加强对大学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5、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么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

  6、企业科学用人。一些企业用人单位应该科学用人,要懂得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人才,选人标准要合理,选人程序要科学,鼓励就业者提出建议,勇于创新。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3

  调查目的:“90后”的大学生如何让将自身所学充分运用于实践,以便更好的就业,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已引起充分关注。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希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就业的形势的看法,只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形象,通过对其调查,更好的调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的职业,为同学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形式:于2017年3月至4月,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职业期望状况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择己所爱,该专业能否在将来帮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欢的工作。调查发现,有21.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满意,有66.6%的大学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学生比较不满意,有2.4%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不满意,各专业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对专业不满意的直接表现是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或毕业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与自身了解的缺乏,可能是导致只有2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持满意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对五花八门的专业的不了解,抱有神秘感,从而选了一个自己以后不喜欢的专业。另外,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个同学对考古学很有兴趣,但社会需求相对比较少,此时可能会产生心理冲突,也许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但赚钱的专业,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从而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专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取向,如果对本专业不满意或态度模糊,势必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择业。

  二、对自我认识程度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只有6.7%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各面能力,兴趣等持含糊态度,41.0%的被调查者完全不了解自己;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较多的大学生未能很好地关注自身特点,发现自身问题,促进自身发展。那么,这里便牵涉到了大学生就业生涯目标的问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4.5%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没显著性差异,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就有显著性差异,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在调查中了解,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表示一直关注就业信息,而大部分则都是偶尔关注一下,在看到是留意一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所选职业所作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工作的担心实际生活中却缺少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园里,舒适、闲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绝对经济支持,使很多大学生忘却或暂时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很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有些学生的确是每天都只是读书,缺乏对就业的准确和认识。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调查中,发现有73.5%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够,需要更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将薪水高低、发展空间、城市位置、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见下图),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试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的被试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广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广州市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广州市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广州市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

  对就业形势的关注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棋王还是表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政策,这就需要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就业需求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位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互适应的,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应当给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素质,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会使自己的人生更顺利。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4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浅谈大学生“就业难”(英语0511的BLOG)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的症结何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查和了解,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特征。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就业的收入差异大,个人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差异大;体制内与体制外二元结构———体制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等)就业与体制外(民企、私企、个体户)就业,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性差异大。这样的二元结构,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大量涌向城市、涌向体制内,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形成过度竞争,造成了人才积压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客观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是职介市场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就业岗位与劳动者互相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匹配成功率降低。2007年上半年全国劳动力市场平均月最大岗位匹配率仅为0.6%,平均月最大求职成功率为0.74,这就意味着30000的岗位因找不到合适人选匹配,有约四分之一的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由此可以看出,职介市场存在着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在50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的“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必须经过数十年才能得到逐步缓解。正是由于人口多,基数大,每年新增的劳动力也多,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很高的客观事实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当代大学生在这种就业大环境下,其就业形势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

  四是与大学生领先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知识层次比较,大学生目前的就业观念整体仍相对落后。虽然高校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理念的前沿阵地,但在大学生中“一次性择业”、“稳定性第一”、面子问题等传统观念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到大城市去、到体制内单位去、就业岗位要令人羡慕等等,仍是现今大学生就业的追求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是否能够用其所长就不再被考虑了,这也造成了学不致用、才不所专等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外部因状,切实缩小二元差距。现在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是加强劳动市场的建设,使之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用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活化”市场。三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引导,使之提高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位转化能力,并大力促进“灵活就业”和“储备型就业”。而从内部因素来说,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摒除“一次性择业”的观念,不要总希望“一步到位”。假设大学生选择的是一次性就业,那么大城市的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必然首选,但做出这一选择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残酷的竞争。而大学生如果选择“多次就业”,打破传统的观念壁垒,先到竞争较弱的小城镇小单位就业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后再向更高层次迈进,成功概率一定会更大。笔者就很提倡这种“边就业边择业”的思路。许多大学生常抱怨大多数用人单位总是在招聘时加上一条“有相关工作经验”,使他们应聘无门。这固然是一种人为障碍,但是这种“多次就业”的思路显然要比“一次性择业”更易跨过这道障碍。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以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共同努力,按照“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政府指导就业”的正确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5

  多的是经验,社会实践给予我们更多思考与感悟,同时也极大锻炼我们的本事。

  本次毛概课社会实践我们调查的是大一新生入学前后的心理落差,现如今的我们已经大二,我们也以往有过大一时候的迷茫与不知所措,我们期望经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存在的心理落差以及原因,期望以此契机提出一些我们关于解决大一学生心理落差的提议与意见,让大一的同学更好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确立了调查主题我们就着手研究调查方式,经讨论我们一致决定采取调查问卷跟现场访谈的调查方式。同时我们开始准备调查问卷的资料,我们小组采用的是没人写一份然后集思广益取大家公认不错的题目组成一份适宜的调查问卷。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得出一份较为完善的调查问卷,个人认为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值得学习借鉴,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随即开始的就是我们大家一齐去调查了,我们除了在本校调查还走访了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在调查访谈中我们遇到了不少挫折困难,例如有些同学警惕性比较强怀疑我们是骗子,可是在经过我们的耐心解释下大多同学都理解了我们的调查访谈。在调查过程中让我清楚的认识到自我与人交流的`本事还待加强,有时候我解释一两遍被调查的同学还是没能听明白,这值得我反思,我应当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本事。同时我也清楚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调查时候我们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团队合作中除了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与协作本事吧。在未来社会工作中,同样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的合作,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锻炼提高团队精神与协作本事是必须的。

  紧随着我们开始调查结果分析,经过调查结果分析,我发现调查对象中的很多同学感觉到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着心理落差,同时他们也会有着这方面那方面的烦恼,对大学生活的未能完全融入让他们时常会怀念起高中的生活时光。在我看来,大一新生应当进取融入大学生活,真诚交友,多参加自我感兴趣的各项活动,遇到问题事情能够多向学长学姐以及辅导员寻求帮忙,努力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合理安排各项事情的时间。期望我们的调查分析能为解决大一新生心理落差的问题以及适应性问题供给一些可行合理的意见与提议。由于调查范围较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本事不足,可能我们的调查分析不是很到位,但我们都在努力,努力让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更为完美。

  在此处社会实践调查中,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的各方面本事,同时也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做事方面,需要把各种因素研究进去,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提高做事效率。组织方面,合理安排各项事务,同时要有领导力和说服力,同时作为优秀的团队领导亲和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与人交流方面,不卑不亢,坚持着礼貌随和,同时需要言语清晰,言简意赅,说服力与亲和力和威严同时存在是最好的,不怒自威,不言自信。

  毛概课的社会实践调查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仍然要坚持着关注社会,善于发现社会相关问题,进取融入社会,为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好相关的准备。同时进取锻炼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个人的实力,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6

  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就业问题更是在这个炎热的七月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面对现今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信心,在这个炎热的暑假,我们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社会实践团成立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团走访部分自主创业机构的方式,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激励大学生积极参见有关的创业项目,开展见习和实践活动,为我院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团此次走访了我市佳音英语培训学校、华清奥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深入其内部,通过调研、见习等方式,切切实实进入工作岗位,了解其机构的运作状况、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等,真实的感受到了,一个在校大学生,要真正的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需要经历的种种考验和困难。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加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由于各种原因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新问题。目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如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总量;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择业观念;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等。而这其中,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追其根源,我们可以发现,客观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变挑战为机遇,是当前大学生成功谋求职业,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而要做到这些,首先这就需要我们每位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划。

  很多人来到大学时,每一位学生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将来会怎样?我将如何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会睁大自己的眼睛审视现实的大学和专业。关于大学生活规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英语佳音学校的以为任课老师说:我认为在大学中,把学习搞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学好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积累社会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他们学校的负责人则说:“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多看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大脑知识储备库。在大学期间,争取多考些证书,为以后找工作多一块敲门砖。再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多打打工找份兼职,为以后找工作积累经验。”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大学规划的侧重点是什么,但多围绕着学习专业知识、搞好人际关系、为工作积累经验等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的。

  究竟如何作好大学生活规划,从以上的观点不难我们看出,在校大学生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另外,大学生活规划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一学期的或是一学年的,长期目标可以是整个大学期间

  的。制订了目标后,要有拟定计划配合实现目标,还有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大学生最忌浮躁,而这似乎也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所以要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方向,不要盲目,要有能力去做各项工作。对大学里的各种活动要多去尝试参与,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在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下,新时代的大学生,已不能再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才”,更需要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为自己在社会上创造立足之地的机会。

  其次,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在时间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许多老师都抱着一个“先就业后择业”、“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观点,虽然刚开始工作不是很难好做,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慢慢的他们已经融入自己的行业中,慢慢的也成为了学校的骨干。他们说,在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好多学生都抱着要进公办学校、要去国有企业的心态,但最后,也没几个人进去了。另外,自己也要准确的定位自己,看看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只有合理的定位自己,才能确定自己的求职方向,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转变观念,认清自我,把握自己才是成功就业的关键。

  再次,要做好提前上岗,提前实习。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我们随然匆忙的流走于各个岗位之间,但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个单位、机构都需要业务熟练,且特别了解行业流程毕业生,这样他们就可以减少对毕业生的岗前培训、教育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入职时间。在华清奥校,相关的负责人告

  诉我们,他们这里在招聘老师的时候,特别注重毕业生的实习过程,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熟练相关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由此可见,提前上岗,注重学生毕业前实习也是成功实现就业的关键。

  在谈到他们的创业问题时,相关负责人更是滔滔不绝,从最初的设想开始一直谈到挣到第一笔钱,的确,自主创业是一项非常艰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每位创业者都必须具备学习、观察、创造、组织等能力。而且,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的大学生而言更是困难重重。心态问题、资金问题、知识限制、经验限制等等都是阻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绊脚石。在心态问题方面,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和失败的必要准备。而创业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一座山,许多家庭都不是非常富裕,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传统途径外,资金的筹备的的确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难题。

  在经验方面,受年龄和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很多人只会纸上谈兵,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的误区。创业过程中,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知识,也就无法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面对这种种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虽困难重重,但只要你拥有一颗创业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相信每个人都会成功。

  另外,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让他们在社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创业经验。而目前,举办的创业大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提升自主创业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参与面小,参与人数少,导致这些创业大赛没有太大影响,和一般学生活动无差别。因此,大学生创业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可以把第二课堂延伸到企业、机构等场所,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也可以举办创业培训,让学生接受专业指导,积累创业知识,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7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麦可思公司连续两年调查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描述。调查发现,虽然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较低,但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明显上升。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企业或单位接受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不同,不同专业、职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不同。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率 工资水平

  高校扩招后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一. 大学生就业率

  (1)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2)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

  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 元以上的有8 个,2500 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 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xx 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xx 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 元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3)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10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10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平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平。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10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10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 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

  (1)薪资水平与预期。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为32.4%;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为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平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949

  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282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34.1%。

  (2) 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月薪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月薪水平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反映出了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的月薪差异。

  三. 总结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的就业率较低,但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就业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不应该只针对在校的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和就业促进机构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应该延续至大学生离开校院之后,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次的一个发现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人数有所不同,以及各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不符合本专业的工作的比例和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各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有所差距,如果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确定更多考虑市场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的可能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发现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其薪资水平预期已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低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平均工资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期待过高工资而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说法不完全成立,目前这一因素已不是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得现象,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很大,金融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和其它一些新兴技术行业的新就业者收入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同时又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新就业者的收入则偏低。比如,在基础教育行业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行业的新就业者的薪资明显低于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而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并不低,较资深的教师和医生可称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对新进入者采取低工资的策略,有可能会降低这类行业未来的人才素质。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8

  作为一名即将走入毕业的大学生,我认识到这一严重的问题后,决定亲自进入这一市场进行调查。今年寒假我随高邮市高璐宝食品的有关人员去人才市场进行招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必定会对我明年的就业有所帮助。以下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

  首先,大学生在择业时会考虑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大学生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根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时机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开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表达。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局部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适宜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开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开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开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开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此外,大局部人都热衷于名牌企业或者外企,认为比拟有面子。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外乡的中小企业也很有开展潜力,不一定要局限于外企,给别的国家的人打工,这样才更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开展。

  以上就是我在大学生就业观社会实践调查总结出的几点结论,希望对大家的求职应聘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9

  一、和谐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古人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激烈竞争的社会,企业的发展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和谐离不开发展,企业发展了,才有能力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升企业文明程度。才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实现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一致的步调和统一的思想。而和谐正是引领发展方向,克服矛盾的指针。因此用和谐的氛围去推动发展是何等的重要。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和谐缺一不可,企业内部和谐就能团结一致,克服外部环境的困难,最终达到内外部的统一,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否则即是外部环境再好,企业也无法快速发展。我所实践的企业,无论是老总还是员工,他们都平易近人,和谐相处。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难处大家共同商量,有困难大家相互帮助,有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如有一次有位设计师将一个项目设计完毕,请领导过目,领导看后马上叫其他设计师都过来一起学习、探讨。我觉得企业这种团结互助、克难攻坚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正因为企业这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得企业蒸蒸日上,前来应聘的人才源源不断。

  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人才就像种子或树苗,种子是由企业自己播种培养的,树苗则是由外购买的,这些种子或树苗是否能够在土壤上扎根生长,关键因素就是土壤,而土壤就是企业。我实践的企业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设计师们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他们都有一技之长,业务精通,操作熟练,设计项目时个个都得心应手。对于领导分配的工作,大家都坚决服从,从不讨价还价。并且有强烈的事业心,对设计的项目都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老板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业务能力很强,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大家都很佩服。由此得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学历再高,领悟的程度、运用的能力,实践的经验不够,作用然仍发挥不了。因此,作为企业,人才的选择、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储备是从重之重。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是一堂必修课。

  三、学习是创新的动力

  学习是全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勤奋好学是责任,是发展实践的呼唤。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只有勤奋好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勤奋学习、认真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是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创新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创新是人类最高级的增值资源,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在全球化经济与知识竞争的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工作的重要主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才能获取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

  1.作为企业首先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分门别类的进行培训,使他们不断的更新知识,拓宽思维,提升能力。

  2.对项目的设计要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探讨。使项目设计更加完美,更有时代的特征,更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3.要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开拓创新。创新有理念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等。理念创新:要用新的理念去应对项目的设计。方法创新:要用灵活、简便、省时的方法去设计项目。载体创新:要用新颖别致,灵活多样的载体去设计展厅。

  四,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如果想探讨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原因,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条河,那么文化就还是你河里的水,水没了,河充其量就还是你条死坑,不能供人欣赏、游玩、垂钓……

  总之,本次的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收获很大,通过社会实践,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道了青春的宝贵,懂得了青春的任务,明白了青春铸和谐的深刻含义。在即将完成学业,踏上社会。我要加倍努力的学习,克服学习中的难题,合理安排时间,不断充实自我,为将来踏上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以实际行动向学校、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建议事项。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0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完成,“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就说:

  国际金融危机对

  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

  XX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大学生就就业难”的现状,政府通过多方面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国家投资促进就业之外,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被视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大连市是一个高校聚集的地方,目前有2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26万,如何解决每年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成了大连市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大学校园里,有大学生一心想找到好的工作却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有些同学尝试着接触社会,还有一些同学已经开始利用学校社会提供的一些资源开始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不再抱着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但是对于大学生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大家还是很迷茫,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学长来学校传授经验并给予我们中肯的建议。但是“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到底在校期间需要培养怎样的技能,大学生该如何选择企业,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有怎样的扶植政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团队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主题1大学生就业观调研时间:XX年11月1日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从原因下手。我们通过各方面渠道了解了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信息,以便更准确地分析应对就业问题的方法。

  XX年11月1日,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发放调研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涉及范围较广。

  我们将团队分成三组,各自有各自的地点,对象。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深入寝室,耐心讲解来意,同学们的反应大不一样,有的同学积极参与,但也有少数同学积极性不高。当我们敲开一个个门,喊住一个个路人的时候,都要攒足足够的勇气,我们也在过程中锻炼了自己,这种机会很难得的。当我们说出问卷的内容时,他们表示希望能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对此我们给予了积极回应,并将我们了解的信息告诉他们。

  经过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态度,选择积累经验和精挑细选的同学明显多于不惜代

  价找以一份高收入的同学。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眼光都比较长远,较以前只顾眼前利益有了很大提高。

  2、在企业类型选择上,学生对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私营民营、国有单位、事

  业单位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在自己创业上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希望先进入企业中获得一定的经验及支持才会考虑。

  3、在就业城市中,选择留在毕业城市和去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占多数,并纷纷表

  示在这些地点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但很少人会主动选择去西部等欠发达企业,这表明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于提高。

  4、在试用期后的期望薪酬中,同学们普遍都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标准。对于

  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标准,反应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和剖析。这种对自己认识的缺乏正是求职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怪现象的原因。

  5、在大学生选择企业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具有良好的

  培训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说明同学都具有明晰的职业规划,在谦虚的学习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6同时,同学们在问卷中纷纷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业有

  困难。但在求职过程中困扰的因素中,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充分的认识等选项都成为同学们的热议话题。在解决这种就业难的问题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可以调整择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寻求必要的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7、在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方面,同学们都表示一般了解。但是都表示国家的政策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每一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并且大学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当今的就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并且充满了自信。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不得不看到当前就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1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33万、20xx年413万、20xx年495万、20xx年559万、20xx年610万、20xx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xx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xx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2

  经过这几周的社会实践调查,自我从现实生活中切身感受到和学习到很多东西,觉得自我又有了新的成长和认知。

  完成一项实践调查报告,异常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实践作业,选好队员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队员需要的一项最重要素质就是对于实践活动积极主动,愿意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我们组队员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都很主动,对于自我的任务都很用心。当我听到别的同学抱怨的时候,我觉得自我异常幸运。所以这也让我明白,以后在小组中千万不能懈怠,也不能让别人的消极情绪影响到自我。或许我们只是万千器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也仅有我们充分发挥自我的作用力,才能让一切有条不紊的运行,也才彰显了我们的重要性和不或缺。相反,我们就会构成一种消极心态而不再被别人所需要,就会更加消极和自卑,从而构成一种恶性循环。

  实践调查需要尽心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调查方式、调查资料、组员的任务安排等。这些都是全体组员一齐商讨的,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歧,我们采取了以少服多的方法,所以大家会根据优劣选出最好的方案。而在组员任务分配上,我们也是各用所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做好前期准备后,在这几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说修改了一些调查资料,又在报告资料中增添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实践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完成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反复的修改,这都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互相支持迁就。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帮负责分发问卷的同学分发问卷。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或愿意帮我们做问卷,起初有些心灰意冷,其实换个立场也能够充分理解。所以,我们为了让大家愿意帮忙我们,与他们耐心沟通,并一边又一边的说明我们的意图,一边一边的微笑多谢。其实,这让我们明白,我们不能把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而是用我们自我的努力去让任务完成的很好,让自我很满意。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个程度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除了好好学习课本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人沟通,这是在某种程度上臂我们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而掌握好这项技能技能需要我们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这就要要求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的拓张自我的知识,为以后迈入社会做好准备。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觉的有了不一样以往只是学习和上网的新的感受,体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现实感,都觉得课本知识也不是那么刻板,其实也能够用很多方式来实现它们的实际意义。增强了我们学习知识的信心和动力。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3

  随着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大庆三所大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目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调查方式:

  关键词:就业形势 大学生 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

  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食品专业、室内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农学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调查数据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

  然而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1、社会方面: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

  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

  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

  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2、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一: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有效的职业规划,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而且有部分学生存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现象。在校学习期间碌碌无为,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没有真本事。

  原因二:专业和兴趣不对等,很多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原因三:学生一开始就要求待遇好、职位高,更加加大了就业困境。

  原因四: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对新手的培训费用,很多都要求有经验的工作者。

  原因五: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多,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原因六:就业机会不平等,靠关系就业的人也不少。

  原因七:国家关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不够完善,很多时候执行力度也不够。 原因八:金融危机的冲击

  原因九: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的涌入市场,以农民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对大学毕业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

  原因十:企业不会片面的从卷面成绩和证书上招聘人才。所以很多企业都采取内部提升,很少从外部招聘。

  3、学校方面: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

  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其次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

  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

  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最后是观念问题。

  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4、用人单位方面:

  (1)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采取正确的就业引导。

  建议二:毕业生要认清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端正个人的择业心态,对自己科学定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择业地区和岗位;要有科学的就业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未来的就业应该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择业。虽说现在就全国范围来说,大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对于经管学院的学生来说,还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重要的是大家要及早准备,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不要错过了找工作的最好时机,也不要过于局限于某一行业和区域,大家要有长远的眼光。

  建议三:同学们要时刻关注学校及学院的就业信息,要充分珍惜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及时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下基层、立大志、成大业”为就业方向,把握时机,当机立断,统筹规划,积极主动就业。最后,他从日常管理角度,特别强调毕业生在就业中要早作准备、要遵守相关规定、要加强安全意识、要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安全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

  建议四:希望学校以及国家能够更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做更多的有效的措施。

  建议五:在校期间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建议六:国家应加快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增加就业岗位。

  建议七: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就业,保障就业公平。

  结束语:

  很感谢老师给我们这次调查机会,在调查后,总结、分析以及建议的同时,给我我们上可深刻的一课,也提醒了我们关于就业方面问题。在就业紧张的今天,让我们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在学生毕业后,也有存在工作变动的情况。所以不是那么严密。加上时间仓促,调查得不是那么周全,希望大家见谅!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希望我们组的成员也了解和学到许多,为自己将来就业做一个有效的参照,同时也给所有学子们一个参考!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4

  每当假期临近,我们都会规划好旅行的地点和游戏的思路;但是,这个暑假,我打算找一份工作,可以体验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升自己。人们常说:“知识没有平坦的道路,学习也没有捷径。”一切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我们往往把实践验证的.唯一标准记在心里,所以当我们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实践是必然的,这是我们常说的。

  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实力,一个人去了市里,以为努力认真就能成功,却忽略了努力认真一定要有平台。我只是走进一家又一家商店,包括茶叶店、药店、服装店。不料被拒绝了,因为人们不希望临时工放假,想找永久员工,所以我的“意气风发”有点被夏普扼杀了!还好阿姨的朋友是一家眼镜店的老板。经过介绍,我终于通过了申请,成功迈出了假期体验的第一步。但是,除了开心之外,我的内心也被挑战淹没了,知道这个挑战需要耐心,需要关心,需要自信,所以我要严格要求自己。

  从第一次见我开始,我的老板和老板娘就很喜欢我,他们说他们看起来很聪明。老板要求:每天早上7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任何一天客户多,就会加班一个小时以上。相反,你可以正常下班。第二天上班,早上七点就到了店门口。老板还没开门。门一开,我赶紧拿了一桶水准备开始打扫。眼镜行还有一个女生。她比我大几岁。我会给她姐姐打电话,这样会让她看起来不那么容易辨认;其次,我也要求她多多照顾我。她可以做眼镜,卖太阳镜。她在店里待了一年,显然经验丰富;至于我,我无论如何也帮不了老板,所有的体力活(打扫卫生、做饭)都得我尽力去做。这不是浪费平衡。人也平衡自己!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觉得自己长大了很多。毕竟校园是净土,和社会大不一样。我们单纯的在这片净土上长大,享受着简单带来的快乐,却忽略了适应社会,进入社会后的生存问题。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要想在耀眼的明星中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就必须灵活变通,从底层做起,及时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你要做的是积极适应社会!这个暑假虽然有点累,但是很特别,很有意义!

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报告15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xx大学劳xx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xx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xx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xx大学校长xx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

  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学生就业信息不足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那么用人单位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而且人才交流市场开发的时间和地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筛选。

  2、用人单位方面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3、高校方面原因

  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方面原因

  I、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II、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

  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

  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同时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

  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很多毕业生自身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却不能正确认识,盲目一味要求工作待遇,期望过高。

  III、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全面了解,帮助他们分析自我的能力、优势和存在的缺陷,引导大学生要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打好专业基础,建立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激发成才意识和行为。

  对于三年级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直接地去体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继续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

  对于大三的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指导内容就是要逐渐分析整个社会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毕业生的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点,这一阶段,指导的重点在于传达就业方针政策、分析预测就业形势、指导大学生作好如何获取就业信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等就业准备,处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