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名人名言

时间:2024-08-23 07:22:51 名人名言 我要投稿

医学名人名言【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学名人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学名人名言【荐】

医学名人名言1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靈樞·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癥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

  ●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张锡纯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清·沉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宝辉《医医小草》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喻昌《寓意草》

  ●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周学海《读医随笔》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程杏轩《杏轩医案》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先秦扁鹊见《医述》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邈——

  ●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刘仕廉《医学集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清张文燮《医效秘传张序》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茍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凡名家亦有偏处。当日雨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两家对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

  ●正气。性天先生曰: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明孙一奎《赤水玄珠》

  ●临病人于饿顷便处汤剂何敏捷乃尔,要惟有定识于平时,乃克有定方于片刻。——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近代冉雪峰

  ●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定;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滋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灵枢"终始篇》

  ●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清·叶天士

  ●阴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阴虚之甚者,先补其阴,继而渐加补阳之药,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脱》华岫云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必亡。——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格言汇篡》

  ●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心而与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则知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中医针灸大成》

  ●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鲁迅

  ●李汉彪师傅传草药辨认秘诀

  ●草木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治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酱拨毒功。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灵枢"营卫生会篇》

  ●辨舌质可验五臟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病不应脉,当思其病;脉不应病,当思其脉;药不应病,当思其药。——清·杭世骏——

  ●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明·李榳《医学入门》

  ●湿病在表,一身尽痛;湿病在里,一身不痛。——明·汪昂《医方集解》

  ●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明·李榳《医学入门》

  ●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清·程杏轩《医述》

  ●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医述》

  ●逢节发病,必非议补之时。——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脉病人不病则病重,人病脉不病则病轻。——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治病必先辨症,辨症须辨兼症,徐洄溪谓有一症不具,即需审慎者,固难为见病治病、知常不知变者道也。——清·费绳甫《孟河费氏医案》

医学名人名言2

  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2、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英]南丁格尔

  3、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寂寞实际上应是一朵开放的心灵深初最好看的花,扎根于孤单的土壤,自我滋生,自我研丽。

  5、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6、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7、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8、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好医术,毕业生后到农村去,为广大群众治病,这就是我学医的最终目的。——邵小利

  9、至德行本,善医济世。

  10、那一些试验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一些什么也不试验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11、不应该急于求成,应该去知道得清楚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着手最难,但是更难的是何以善终。——莎士比亚

  1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

  13、教书的人要先当教师,教育的人要先当世界领袖。

  14、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1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6、每一次大治病,我们都要平心静气,无欲无求,先大慈悲心,立誓救人之苦的精神!

  17、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学伦理之心的春天永远在,医学之风人间处处不开。

  18、为下一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整个智慧,整个的热情,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惟一方法。

  19、沉醉于现实的没空之中,没有时刻间和精神力想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2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1、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

  22、给我一个学生,给你一根柱子。

  23、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24、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5、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26、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27、不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杂乱不能志中站起来重整旗鼓,要接着维持热情,要接着维持微笑,就像从未身体受损过一样。

  28、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29、我要像蚕一样,将最后一根丝都吐出来,贡献给国家,贡献给人民!——林巧稚

  30、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31、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32、软弱无能的人只会故步自封,鲁莽鲁莽随便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33、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34、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35、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要以济世救人为主旨,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天职。——赵炳南

  36、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37、厚德载物施仁术,大医精诚济苍生。

  38、另外的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将来有有经验有所答谢,另外的人对你非常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3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40、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41、人们说医生的工作是最干净的:洁白的衣帽,严实的口罩消毒的手套……但他却要和血脓病菌癌瘤……打交道。唯其如此,才需要最干净。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的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

  4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唐]孙思邈

  43、好运不会总是来到在你身上,你的尽量尽量是惟一能让你站住脚的后部的依靠。

  44、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45、一个手指洞,能干涸千里江水;一颗心的味道可以打败十条生命的美德。

  46、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7、说有上辈子的人是在骗自我;说有来生的人是在骗另外的人。

  48、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49、假设我们想要更多的一种植物的花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一种植物的花树。

  50、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51、一个民族可能是善良的,但却不能忍受。

  52、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53、黄牛虽老,余力犹存,霜染鬓华,壮心愈迫。——张香桐

  54、假设卡梅伦在2007年作出这样的任用而非挑选了库尔森,现在的他就不会这么焦头烂额了。

  55、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56、另外的人再好,也是另外的人。自己再承担不行,也是自己,绝无仅有的自己。只要尽量尽量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为自己的人的生存负责,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57、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8、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59、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60、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唐]孙思邈

  61、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学名人名言3

  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2、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4、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5、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9、成人的人格的影响,对于年轻的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10、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11、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1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3、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14、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6、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17、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18、面试的时候,多看看自己的积淀,少看看自己的梦想;择业时,多看看梦想,少看看积淀。

  19、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20、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2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22、天赋是埋藏在矿里的黄金,才能是挖掘矿藏的`矿工。

  23、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2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26、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

  2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8、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9、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0、无穷的伟大,也是从一开始的。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医学名人名言4

  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5、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6、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7,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8、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9、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10、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医学家名言警句

  1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1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1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1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24、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2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26、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27、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8、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医学名人名言5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

  2、医者,仁心仁术好医德,廉洁自律,自爱守人格。石珉

  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佚名

  4、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孙思邈

  5、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做人以品为重,做官以廉为先。佚名

  6、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柯棣华

  7、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徐大春

  8、清正廉明,扬医者风范;妙手回春,治百姓疾苦。佚名

  9、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一切只是健康、勇气和我的工作。巴斯德

  10、廉洁行医两袖清风昭后世,贪图钱财一朝失足愧今生。刘克震

  11、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佚名

  12、树叶离开枝头是腐烂的开始,行医不守医德是堕落的开端。佚名

  13、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

  14、医院之本,救死扶伤;医生之本,德术并举。夏克良

  15、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贾冬

  16、医生,应该献身于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白求恩

  17、从医须心系千家忧与乐;诊治应胸怀百姓暖和寒。刘克震

  18、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贾冬梅

  19、为人民服务应视名利淡如水,与健康同行须知事业重于山。江墩明

  20、诚信行医,恪守职业道德,不以医谋私,不侵害患者的利益。刘玲

  2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收人红包,你的一切祷告统统无效。佚名

  22、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佚名

  23、工作哪能停,心跳不停,工作就不能停。李月华

  24、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巩元

  25、救人一命,上帝为你加一分;收一红包,神灵给你减一寿。佚名

  26、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王晓春

  27、每一个白衣天使的背后,都会有一条医德医风铺就起来的道路。佚名

  28、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佚名

  29、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父成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30、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孙思邈

  31、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行廉廉洁洁医。佚名

医学名人名言6

  1、“我不是残疾人,我只是有些不方便而已。”——李娜

  李娜是中国著名的网球选手,也是一位康复名人。在20xx年澳网决赛中,她因腰部受伤而退出比赛,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网球生涯,而是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最终在同年法网上夺得了个人二个大满第+一+名+人+网。她的这句名言,表达了她对自己的乐观态度和对康复的坚定信心,也为其他康复患者树立了榜样。

  2、“不要让你的残疾为你的借口,追求你的梦想。”——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霍金是一位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残疾人。他在21岁时被诊出患有肌萎缩侧硬化症,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学术事业,反而在科学领域中为了一位出的人物。他的这句名言,鼓励康复患者不要因为残疾而自卑和退缩,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来源。

  3、“生命不是等待暴风雨过,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舞。”——克·康菲尔德

  克·康菲尔德是一位美国的演说家和作家,也是一位康复名人。他在9岁时因祸而失了左腿,并且在17岁时又因癌症而失了右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生活,反而在康复过程中不地挑战自己,最终为了一位功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康复过程中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也为康复患者树立了榜样第~一~名~人~网。

  4、“不要让残疾为你生命的主题,让你的生命为残疾的主题。”——蒙特·鲁伊斯

  蒙特·鲁伊斯是一位美国的演员和歌手,也是一位康复名人。他在14岁时因祸而失了左臂,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反而通过不的努力和坚持,为了一位功的演员和歌手。他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康复患者的关心和鼓励,也为康复患者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5、“康复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但是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走到终点原文。”——未知

  这句话虽然没有明确的来源,但是它却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康复名言。康复是一项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患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但是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走到终点。这句话鼓励康复患者要坚定信心,不要放弃治疗,相信自己能够战疾病。

医学名人名言7

  1、医生不能脱离临床,更不能离开病人,一个离开病人的医生,就等于没有了生命价值。赵雪芳

  2、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3、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4、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5、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怀抱奇《医彻·品行》

  6、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汪绮石《理虚元鉴》柯怀祖序

  7、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8、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9、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程文囿《医述·治法》

  10、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11、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12、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14、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5、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16、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详明,勿持两可,如是者谓之胆大。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17、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8、上工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

  19、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20、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22、人命至重,貴于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孙思邈《千金要方》

  23、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篇》

  24、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25、做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裘法祖

  26、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27、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8、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贫莫贫于无才,贱莫贱于无志,缺此不可为良医。秦伯未医文集》

  29、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30、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医工论》

  31、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32、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33、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34、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5、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

  36、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37、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圆心小胆大论》

  38、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江瓘《名医类案·医戒》

  39、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痈疽治法论第二》

  40、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41、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42、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4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4、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李中梓《医宗必读·行方智园心小胆大论》

  45、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46、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47、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48、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9、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50、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51、不读书穷理,则所见不广,认症不真;不临证看病,则阅历不到,运动不熟。宁松生《医林选青·医有体用论》

  5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杂病论序》

  5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54、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55、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6、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张昭远《旧唐书·孙思邈传》

  57、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8、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9、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60、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61、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刘一仁《医学传心录·病因赋》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6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64、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费伯雄《医醇剩义·同病各发》

  65、逐字逐句地读书,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名老中医之路》

  6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67、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68、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

医学名人名言8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3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3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3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3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3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3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3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3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3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4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4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4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4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4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4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4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4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4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5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5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5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5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5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56、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57、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58、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59、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0、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1、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62、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63、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6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65、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6、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7、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赵学敏《串雅内编》

  68、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

  6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7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7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7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7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7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7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7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8、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7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8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8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84、吃一堑,长一智。

  8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8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87、太多了,我只复制了一部分。我把网址贴上来了,有空多看看!祝你好运!健康快乐每一天!

  8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9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9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9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93、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9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9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96、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9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9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10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10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10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0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0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0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0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0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1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1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15、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116、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罗曼·罗兰

  117、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118、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119、为艺术而艺术,不会比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义。——毛姆

  120、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罗斯福

  121、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穆尔

  122、艺术使自然更完美。——雷诺兹

  123、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124、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冈察洛夫

  125、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126、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歌德

  127、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迦迪那

【医学名人名言】相关文章:

医学名人名言04-14

医学开题报告07-16

医学经典语录12-31

医学开题报告11-20

医学实习报告07-15

开题报告医学11-16

经典名人名言03-23

名人名言05-15

经典的名人名言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