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时间:2024-07-04 15:19:13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养生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1

  1、男女有别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与血,以其数脱血也。”

  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2、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护养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用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中病即止。

  青壮年期:“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男子三十二岁左右)“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劲强、身体盛壮”。

  此期可耐药石,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女子四十九岁,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顺天时以养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序,生物界顺次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4、按月廓盈亏而补泻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虚,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5、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黎明清晨,适当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安静凝敛,少作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6、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柔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人以水谷为本。”

  不同的食物可以造成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已,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7、谨和五味而调饮食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本源,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

  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8、运行气血多运动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孤危。”

  人之血气,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血气,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推拿、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9、平性怡神善天年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每致气机递乱或郁闭。养生旨在静神,道法自然、怡情养神;少私寡欲、清心宁神;抑目静耳、逐扰安神;开朗乐观、怡情畅神;陶怡情志、平性怡神;保精益气、养心舍神。

  10、上工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有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一是既

  病之后防其传变。前者主要内容就是摄生,正说明了摄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摄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调摄精神形体,提高防病机能;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治未病的另一个意义是:既病防变。外邪侵入人体以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侵犯内脏,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2

  1. “食满则止,气从中和;适当节制,身心健康。”

  这句话教导我们应该掌握适当的进食量,以保持身体健康。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医强调积少成多的道理,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努力改变生活习惯。

  3. “治未病,先防病。”

  预防胜于治疗,中医养生主张提前预防疾病,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4. “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扶正祛邪,这意味着中医治疗要保持身体的正常状态,消除人体内产生的异常病理状态。

  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教导我们应该追求健康和长寿的同时,也要具备厚德载物的品质。

  6.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句话告诉我们,疾病的治疗需要耐心和恒心,应该在疾病初期就开始治疗,而不是等到病情加重再治疗。

  7.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中医养生主张预防疾病,意味着人们应该在身体健康时就要关注保养,而不是在生病之后才想到治疗。

  8.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中医认为,通过食物补充适当的营养和气血,可以使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

  9. “天有九气,地有八纪。”

  这句话表明了中医养生的不同方面,充分说明了其强调“阴阳调和”的.理念。

  10. “四季养生,顺应自然;疾病养生,治本不治标。”

  这句话强调了在不同的季节,按照自然规律,坚持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疾病,应该从根本上治疗,而不是仅仅治疗症状。

  11. “少食多餐,饮食有度;清淡为宜,荤素搭配。”

  这句话强调了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指出了人们应该遵循适度饮食的原则,减少过量进食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3

  1.男女有别

经典语录: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2.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

  经典语录: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养护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病愈即止。

  青壮年期

  经典语录:此期可耐药物,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

  经典语录:女子四十九岁左右,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3.顺天时以养生

  经典语录: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序,生物界顺此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4.按月亮盈亏而补泻

  经典语录:中医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峻猛泻下之药。

  5.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经典语录: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清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少做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6.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经典语录:不同的食物可以引起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别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7.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

  经典语录: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根本,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调和,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8.运行气血多运动

  经典语录: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9.平性怡神养天年

  经典语录: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气机紊乱或郁闷。养生旨在静神,怡情养神、清心宁神、逐扰安神、怡情畅神、平性怡神。

  10.上工治未病

  经典语录:治未病有两种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二是既病防变。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中医经典语录11-19

中医养生的心得体会05-28

中医经典语录11篇11-19

中医经典语录(11篇)11-20

中医宣传口号05-27

中医实习报告06-07

中医工作总结05-15

中医医生述职报告02-24

中医院实习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