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04-28 17:10:28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心得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教学心得1

  1、孩子在每天这样的练习中,计算能力得到了巩固,熟练程度得到了提高,运算速度相应的快了许多。

  2、树立信心。一般情况下孩子对计算的掌握还是不错的,有的'只是掌握的不够熟练,只有个别不是太会,但是通过这些训练,孩子发现自己算的越来越好了,做起题来也会越来越有信心的。

  3、通过每天的练习,程度好的孩子做题认真习惯得到了培养。每天的计算练习,老师批改做优良记录,孩子积极性很高,做题也很认真,久而久之认真程度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布置计算练习的建议:

  1、每天坚持训练,但是题量不要大,3到5个就行,控制在5分钟内完成较合适。

  2、题不多,但是要精,而且尽可能的覆盖计算类型多一点。

  3、当天任务当天毕,做到练习的有效性。

  4、保证把后进生的练习一一批改,老师做好监督工作。

数学教学心得2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和操作活动效果要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小班幼儿的趣味数学教学心得

  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1、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数学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从家长的心理需要考虑,他们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2、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受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1、对现有体育游戏进行改编: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数学教学心得3

  四月中旬,我有幸与学校领导及数学老师一起来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了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该主题刚好与数学组刚结束的开放式数学课堂模式研讨会的“以导促学”理念相吻合。

  “千课万人”活动邀请到了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刘德武等大师级教师演绎了精彩的研究示范课,还有郑毓信、吴正宪等专家做专题报告。“千课万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紧、满”两个字来概括,上午从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五节课,下午从1点30分开始到5点30开始也是五节课。真是学习的世界呀!虽然完成一天的学习有些疲惫,但是却觉得非常充实,收获也非同一般。走进名师,走进名师课堂。一堂堂别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范课;一个个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的报告,确实让我这个年轻的教师享受到了一顿丰富的有营养的数学大餐。享受过数学大餐后,给我的感触颇多,我的总体感受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有的课无论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渗透,还是对教材的挖掘,无论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发挥得相当出色,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学习。

  选两课来说一说我的学习体会。

  吴正宪老师的《重叠》。

  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童趣盎然,其背后又隐藏了深层的数学本质。开课部分,她组织学生回顾幼儿园的“排队问题”,以此作为热身;展开部分她引导学生倾注大量时间解决“数学组与语文组共有几人”,从中充分体验;结束部分,她又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跳出语文组、数学组,举些别的例子”进行推广。整节课吴老师并没有给出什么是“重叠问题”的抽象概括,但“重叠问题”的数学内涵已经进入了学生脑海。吴老师的数学语言也很有魅力,有善解童心的评价语。当有同学对(5+9)-2的小括号能不能去掉发生争执时,吴老师让学生充分说出理由,并亲切评价:“他想通过小括号使我们明白计算顺序,当谈他也知道去掉小括号不影响计算”。既有肯定,更有指正,课堂评价散发出促进力。

  张莉老师的《解决问题》。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正如张莉老师自己所追求的,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上让学生喜欢的课。一节课设计得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张老师的课让学生非常喜欢。

  张老师状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每次学生发言都能给一个适当、忠恳的评价,有效的肢体语言贯穿全课。

  张莉老师的课上有多次让大家记忆深刻的对比沟通,例如对例题和巩固题两道题各三种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得到三种方法的相同点是:用连乘解决问题,都是两步计算,先求一部分再求总数,同一道题思路不同但结果相同等;不同点是:第一步算的不一样,也就是先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不同。在练习中张老师也能充分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对不同解法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较中强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更得到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发展。

  总之,本节课张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还有很多老师的精彩课堂我也不一一陈述,听了这些课,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感觉到要不断虚心地向老师们学习,汲取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经验,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正如田昌通老师所说:作为一个教师,多听一些好课非常必要,对自身的锻炼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听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数学教学心得4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听、会想、会说、会记。”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学中既要运用教具、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又要运用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变规律”的教学,复习后教师出示例题:填表。被除数2412024024004800除数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学生:这个例题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认真观察,得出新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②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③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时向学生说明:商不变的规律是通过对旧知识的观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认识。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习题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从中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对每节课的旧知复习,不要满足于会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观察、思考。通过指点,使学生学会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学习方法。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故意设疑激趣,如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出示例题后,教师发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们已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怎样转化?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还有的教师抓装反例”或判断题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平行线的定义后,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③在不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让学生抓装直线”、“不相交”、“同一平面”等关键词进行质疑,以便透彻理解概念和性质。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解题依据是什么,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质疑问难的一般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主要是课本中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三种:

  1.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2.直观引导法。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步,提供图形,要求学生说出图意,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第二步,引导学生看图,从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从左往右观察等式,初步概括为数学语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四步,从右往左看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第五步,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种训练,能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地说话。

  3.说理论证法。要求学生作出判断,并充分说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要求学生说出: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教师还必须做到:①沟通情感,让学生乐于说;②打消顾虑,让学生大胆说;③酌请提问,让学生踊跃说;④当堂记分,让学生争着说。

  四、会记——养成勤于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手段,如果上课时既听了时既能理解又会作笔记,学生讲,又动了笔,既动了脑,又动了手,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学生记笔记要进行具体的指导:一种是直接在课本上记下一些要点、注解,如当老师讲到某个问题对自己有启发时,或某个问题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时,可以在课本上或书上简要地记上几笔或画个符号,留待课后解决,防止关键地方漏掉;另一种是记下扼要的提纲式的听课笔记,尤其高年级的同学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数学教学心得5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基础课,不仅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对于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职责的本质界定。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数学同样如此,那么如何才能给予正确的“渔”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应该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等,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认真备课是前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是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要让学生探索时觉得教师给出的材料有意义、有价值。所以,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认真批改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作业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以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教育活动,要想上好一堂课,作为老师必须在课下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才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灵活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采用丰富的课堂设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的材料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想学数学,才想有所提高,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生活化,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2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索欲望 。

  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问题的存在是探索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先讲一个小朋友直到现在才过两个生日的故事,请大家:猜一猜,他今年几岁?生日是哪年哪月?由此促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探求知识奥秘的心态,唤起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的欲望,这时再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借助于预先准备的一些年历等材料,围绕学习目标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注意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力求

  体现“五性”,①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②趣味性:要有趣味,引发学生能积极思考;③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能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④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做出回答;⑤实践性:伴以个人或小组的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寻求方法,特别是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一般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注意评价的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一棒子把学生打迷糊,摸不着头脑。要用鼓励性的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5.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发挥图文声并茂的优势,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的阶段特点,更喜欢直观性的东西。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习数学会产生更大的兴趣爱好。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以往教学观念中的不合理现象,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也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数学教学心得6

  高等数学是我院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国际贸易、商管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主要讲述了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双考大纲”,高等数学又分为《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充分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继续深造,从事金融行业、建筑行业以及个人的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多大帮助。但是这门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知识一环扣一环,结构既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呈曲线跳跃式发展,对于各高校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一方面很是感激校方对于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深知作为年轻老师教学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这仅仅半年时间就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认真备课,仔细撰写教案,上课时要说课,这节课大家需要掌握什么(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试要考的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使学生清楚这节课堂目的,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时而去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认真听听他们的讲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和教学方法。对于教案的认真撰写须不断地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这样才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上课要突出重点,做到张弛有度,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图形描述讲解抽象的定理,推论等,比如在讲解定积分及其性质、多元函数求导运算。具体到知识点的时候,重点是在分析,考察哪个知识点,要我们做什么,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工作又是什么,跟学生讲明白,体现层次感,每堂课对于一个知识点,至少一道题目要有完整的板书,便于学生做笔记,模仿,要及时讲解作业,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

  再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发:听课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住主要思路,主要思想,主要的脉路,不要在小问题上纠缠,课后自己动手去解决,实在不懂再问老师、同学,因为高数的技巧性很强,这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上课的内容要有所拓展,在难度上要照顾想考研的学生,这些跟学生说清楚。

  最后,就是基本素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要着装大方得体、讲课的语速要适中,提前几分钟到教室,上课带教案、教材、教学手册,尊重学生,所言所行符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本质上决定了它的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摸索,总结,依靠课堂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数学教学心得7

  (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六)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七)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八)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教学《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数学教学心得8

  面对课程改革,我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近段时间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非浅,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我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的现状和进步。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讲解;新知—让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归纳;学法—让学生总结。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数学教学心得9

  这学期我接受了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开始以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面比起语文应该简单些,其实并不是我想的样子。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于是不断地摸索、请教,渐渐地适应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执行,达到预计的目标。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慢慢的适应,做了好多地调整。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认识数时,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分一分时,让他们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一课时,让学生把他看成一条张大嘴巴的小鱼,嘴巴张得大大的,喜欢吃大的东西,尾巴尖尖的对着小小的数。学生的兴趣大大激发了,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迷茫无知的样子,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教学“分一分”,当做到树叶分类一题时,我提问:你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对于“形状”,“颜色”这类词,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没怎么接触过,因而也就没法直接的讲述出来。所以,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叶子的样子不一样”时我乘此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真不错,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按照叶子的形状长得不一样来分一分??你们看叶子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了?”听到我的鼓励,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找到了按照叶子颜色来分类。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尽量把抽象地数学结合到现实生活中,如放到天平上比轻重的时候,我把天平比成翘翘板,学生马上就联想到,重得东西沉到下面,轻得东西翘到上面。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数学教学心得10

  静下心来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过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数学本身的特点,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发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现数学的文化元素和内在价值.回忆自己教的内容:

  如在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时,可以介绍笛卡尔,他在生病时还一直思考如何把点和数结合在一起,而墙角的蜘蛛和蜘蛛网让他得到了启示,把蜘蛛看成一个点,蜘蛛的每个位置就能用一组数据确定下来,,他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通过对数学过程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

  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设计旅游方案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这项活动,在整理自己旅游方案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运用了很多看似和数学无关实际却紧密相连的内容,如学生学习如何用电脑制作图片,如何规划最优路线,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在讲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后,出示韩信点兵故事,让学生猜测解答并让学生课后查一些有关中国剩余定理的资料,下节课汇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不仅好学,还好玩。

  再讲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金子塔的高度这样有趣的小故事。

  把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到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育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教学心得11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数学几乎渗透到每一个学科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我们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忽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不会运用,将很难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亲自动手实践,寻找数学有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纳税之后,布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心得12

  不少对数学学习患有恐惧症的学生基本上都会陷入做题慢→_→用时多→_→解题少→_→做不完→_→心情差→_→变讨厌→_→心恐惧→_→能力差→_→做题更慢→_→解题更少恶性循环的怪圈,甚至到最后提起数学就头疼,看到数学心理就抗拒,学生一旦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不从自身内部打破,就会变得苦恼难堪。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一般来说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恶补,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玩的时间进行恶补,把缺的东西补回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变回正常的学习状态了,特别是因为各种原因原来学习好,忽然变差的那种学生,会在短时间就收到良好的效果。

  恶补说起来简单,但是补哪些东西呢?可以补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就是大楼的地基,就是经商的本钱,基础知识越扎实,你才能盖出更高的楼,你的本钱越多,才能获得更多得利润,所以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题型等进行恶补,这些是基础。学生可以先进行自我弥补,就是把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忘掉的知识再复习巩固一遍,增强知识的联系性,学生可以借助资料书迅速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补基础知识要注意自己是在哪个层次上,例如会基础知识就有知道→_→理解→_→记住→_→会用→_→推广等不同层次,会解题也有会做一道题→_→会用不同的方法做一道题→_→会做一类题→_→会自己出题进行变式训练→_→会灵活运用和创新不同层次。 不要放松现在的学习,部分学生可能想着我把前面的基础巩固一下就能提升自己的成绩,所以就放松了现在的学习这样也是不好的.,这时的你更应该认真听讲,听老师如何分析题目,理清思路,选择方法,灵活运用,听同伴是如何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教训,要尽可能做到提前预习使自己课堂听讲更有效,要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总结方法技巧,增强解题能力,提升解题信心。

  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认清学习是自己的事,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同样的班级中,使用同样的课本,同样的老师上课,结果却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在个人,不要用老师讲的不好,同学总影响我听讲等借口掩盖自身的原因,这样起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另外在这个时候家长,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会使学生信心倍增。 通过一段时间的恶补,相信你会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进入做题快→_→用时少→_→解题多→_→能力强→_→成绩好→_→有信心→_→喜欢学→_→做题更快的良性循环的圈子里。

数学教学心得13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节,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假若我们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的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学生一定会非常积极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自然会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需要学生巩固、提高的知识可能自然就解决了。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线段的比较,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心得14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就在教科书中,而教科书中谈到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用钉子图能不能围成一个圆形?球、长方体、正方体哪个滚得远?知道球类滚得更远,也就懂得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自行车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

  深入生活,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液。在教学单数和双数时,相当多的学生对给定的两位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判断错误或判断较慢。我就让他们走出课堂,两个两个地数校园的小树,楼梯的台阶,教师的窗户,最后剩余一个的就是单数,正好数完的就是双数。学生对钱应该是最感兴趣的,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却困难重重。他们年龄小,没有买卖东西的经验,不能把书本上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如1元钱可以换几张1角?几张2角?几张5角?我就让学生带齐真钱来交换,说说换的理由,换错了不许拿回去,有了这规定,他们在兑换时可认真了,经过深思熟虑才和对方去交换。在兑换热闹时,我又抛出一题:1元可以换几张3角钱?开始学生都在进行兑换,后来声音越来越小,没人兑换了,原来在兑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实际生活中根本就没有3角钱一张的人民币所以没法换。

  生活中的数学多有趣。让他们在生活中尽情感受数学,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这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言为心声,从低年级起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说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定会摆脱到了高年级只有寥寥无几的分学生在唱“独角戏”的尴尬现象。让我们从一年级学生抓起,让一年级数学课堂也能“回”声嘹亮。

数学教学心得15

  今天听了两节数学课《6.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二课时,我在承德四中教的是冀教版的数学,感觉到了它与人教版的不同之处,版面设计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目标是会用代入法解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首先老师先用3x+10y=14则3x=_x=_,4x+2y=5则2y=_y=_3x+2y=5则x=_y=_。作为引入,然后三分钟自学例2,然后小组交流,再找一位同学在前黑板将例2演示在黑板上,此时老师在每个小组间逐个教学,分别解决不同的问题,然后黑板上的演示完后,进行讲解。接下来,找了8位同学在侧黑板和后黑板解练习题1题,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教师则负责指导,直到8位同学快写完,教师则又找8位同学负责批改,最后进行简单的提点,和对错误地方的强调。最后谈谈与例3的区别,最后留个习题第二题加以巩固例3!

  这节课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师生之间的配合,老师指导的有条有理,都让我感觉到了,教师的神圣。后来下午6.7节课,学年进行了评课探讨。首先讲课要创设情景,复习知识,目标导学。然后让同学们先独学,也就是先读题、审题,然后学习,教师要在此时做恰当的提示,然后让同学们分组互助帮学,在他们的讨论中,教师要参与到他们当中,对每一个小组都要照顾到。然后最后要有总结,整节课的目标。在多人展示时,可以在下面标上自己的名字,进行小组评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增加小组荣誉感。在改正同学所做的题时,要用彩色粉笔标出,更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题的理解。

  在此次会议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方法有,用分数刺激,对应训练,小结归学。在我们集体备课时,要考虑,:重难点,训练目标,及练习题的讲解。在目标的制定上,要易读易懂,易操作,还要有目标意识。在高效互学中,要先行独学,然后互助帮学(教师要参与到每一组中获取信息)在先行独学时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是怎么来的?更以小组评价机制及达标侧学激发学习兴趣,助学。最重要的强调避免师问群答,做到有效问答,还要有时间观念,在课程的编排上,充分利用时间。今天随着导师一起听课,开会,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个顶岗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欢乐!

【数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心得02-22

最新数学教学心得10-09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8-2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4-28

数学教学心得15篇01-17

最新数学教学心得8篇10-09

幼儿园数学教学心得09-13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9-07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15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