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09 16:38:27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

  听了叶老师对《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的讲述后,我的感受颇深,在这里,我就谈谈我的一点心得和反思:

  一、几点收获

  1、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是通过一堂课,从课中先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案例则是把多堂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在新的课堂中分析、解快。也可以这么说,前者是一课多议,而后者是多课一议。(编者注:这是指形式上的差异,还是指两者的本质区别?)

  2、课例与案例的联系

  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

  3、为什么要写课例

  说实在的,在这以前,我写课例时只抱着两种想法:一是把我教学当中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记录下来;二是参加课例比赛。但昨天听了叶老师的一席话,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为什么要写课例:

  通过课例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让教师对一节课进行分析探讨,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研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能够在课堂上组织好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做到这些,一方面需要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实践和探究。即要学会发现问题。而课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头看”的机会。写课例的目的也就显而意见了。

  4、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课例

  一个优秀的课例,不应该表现为对某一课教学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描述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通过认识或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使教学课例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支架”

  优秀的课例是让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把握了撰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真缔。

  二、几点质疑:

  1、在叶老师的讲述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让我们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例。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

  2、我们又如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没有价值的问题呢?

  3、如何对我们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呢?它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吗?

  4、如何对一篇课例进行剪裁?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2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S版课标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分四个小节来写,每个小节都以“我真希望”开头,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差异。一些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强,善于交流,乐于交流;而有一些学生只能初步感知一些浅显的内容,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中以“读”为主,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迫切愿望,就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以“悟”为主,落实“读”的训练。

  朗读感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将“读”、“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由“读——悟——读”,经历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感情。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的整合。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是本节课我所里求达到的目地。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际的不同场面引入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鸣,唤起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

  (三)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我真希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

  来的,不是浓浓的黑烟,而是洁白的云彩;我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灰灰的粉尘,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真切的希望!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希望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我真希望》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我真希望,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浓浓的黑烟,而是洁白的云彩;我希望,烟囱里喷出来的,不是灰灰的粉尘,而是清澈晶莹的泉水……”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读出了自己真切的希望!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希望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教完后我在思考,本节课的优缺点:

  1、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对一些课文的重点能够有侧重的落实,像学习生字以及生字的书写等重点环节落实交好。

  2、对环保还可以适当引申,让学生能多了解和学习一些环保知识,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好环境保护,怎样把课文的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也是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的。在学生感悟朗读时,应尽可能多的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做的。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3

  我已经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已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的时光里有苦也有甜。没毕业之前,我认为幼儿园带小朋友很简单,但当我从事幼教工作后,才慢慢发现真正的幼儿园教育是要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性格、想法等各方面,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教育他们。

  罗奉民是个聪明又调皮的小男孩,平时爸爸妈妈为了赚钱,没怎么管他。想吃什么、玩儿什么爸爸妈妈为了忙生意都会迁就他。开学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都会带零食入园,以零食当早餐,小朋友们看见就都去围着他。每当这时妈妈都会说:“孩子没吃早餐,就爱吃这些,不然就不吃东西。”通过与妈妈的沟通交流,告诉妈妈这样是不对的,孩子的教育现在就必须重视,不然以后会更加的不好教育,养成一些坏习惯,而且零食当早餐吃多了不好,影响孩子健康,孩子的营养充足才能健康成长。在妈妈的配合教育下,现在罗奉民都会在家吃过早餐再上幼儿园了,再也不是用零食当早餐的孩子了,身体也越来越棒。

  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的幼儿,我们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罗奉民也一样。他很有爱心。

  有一次,我们班画画,其实他画画在我们眼里画的并不好,但是看到他主动动手画了起来,很惊讶也很高兴,他拿着一张画蹦蹦跳跳的跑到我面前,大声的告诉我说:“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老师,我画的是你呀。”孩子天真的小脸望着我,这一刻我体会到了幸福的感觉。我笑着摸摸他的小脸说:“老师很喜欢,你画得很漂亮,谢谢你宝贝!如果你懂事些,不那么调皮,老师会更喜欢你的。”孩子受到了表扬,开心的笑了。在这之后,罗奉民变了懂事了许多,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满教室的跑。孩子表达感情的方式很简单,平时他表现的很调皮,但你若耐心的和他交流,他就会乖乖听话。孩子就是这样,你爱他,他也会爱你。

  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鼓励表扬孩子,一点带面。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自信,并且信任老师,喜欢老师,当孩子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你的话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4

  镜头一:能容纳三百人左右的阶梯教室里,老师一手持话筒声嘶力竭,一手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台下为数几百的学生一个个神情严肃,目光炯炯紧盯老师,不知情的人以为来到了毕业班的复习大会,殊不知从话筒中传来这样的语句:“齐唱与合唱的最大区别在于……”。

  镜头二:老师怀抱厚厚一叠试卷冲进教室,站在讲台上说:“实战才会有经验,今天我们进行欣赏内容的检测。”台下学生有的神色紧张,有的一脸抱怨。不一会儿,从教室里传来悠扬的乐曲声……

  以上镜头是本人06年初亲身经历的“黑色1月”的若干片段,说句实话,面对这次音乐学科检测与调研,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身心俱疲,手忙脚乱。毕竟面对新课程的改革,就象面对一次次的冲浪,有多少教师又能“泰山甭于前而面不改色,岿然不动”呢?作为第一线的年轻教师,我深感作为新课程下的音乐老师的喜与忧。

  忧虑篇

  一、终结性评价是否会造成偏离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及规律的强化复习的不良现象?

  曾几何时,我们制造欢乐、享受美感的音乐课也需要加班加点,需要理论(复习)+实战(试卷)双保险?,连孩子都撅着嘴巴说:“老师搞什么,音乐也要考试,都变成语文课了!”听了这话的老师们也只能苦笑了。常州的音乐教育一直走在新课程浪潮的前端,从出发点来看,这次小学科的有效教学检测非但不是无理取闹,相反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新课程实行以来下的一场“及时雨”,通过有效教学检测没,可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音乐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可否认,新课改让大部分音乐教师感受到了一缕春风,一线阳光,但仍有少数的老师固守在自己原有的教学天地里,音乐课仍旧是简单的唱歌课、欣赏课。原有的老教材一学期只有10课左右的教学量,面对忽然而来的一学期几十首歌及欣赏内容时,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多怎么来得及上?我的知识量够么?”一部分请容许我称之为懒惰的教师,自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行将内容整合,课时缩短,原本两课时甚至是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中全部“报销”,原本需要花十几二十分钟进行情感深入,演唱细化的歌曲只用了五分钟学唱,学生真正唱会没有?到底是演唱还是读词?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可想而知!一首首优秀的欣赏作品往往只听上一两遍,学生才刚刚进入乐(歌)曲的意境,就被老师硬生生地拉了出来。如此草草了事的音乐教育,只怕教育上百年也难以让学生到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地。在我们感慨这部分老师居然能够心安理得地说:“我可是都上完了”的同时,却也不能不思考,现行的苏教版内容充实,课时紧张,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程度不够,现在又要面对这不知是深是浅的有效教学检测,难免会心里发毛。绝大多数学校及音乐教师迫于检测质量的压力,只能加班加点将音乐学科的知识点强化复习,制成大纲,印成试卷,通过文字记忆强化背记的方式,让学生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迎接检测,这样一来,“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目的似乎也达到了。可是,等“检测风云”过去后,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在想,这样的应对方式能行吗?它有利于学生真实自然的发展吗?一次的终结性评价似乎更多的是在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检测的目的难道不是在于希望能看到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吗?而这些难道仅仅通过一次检测一张试卷就能完全反馈其真实性有效性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将有效检测变得更具操作性,更具实际意义,将是我们行进在课改旗帜下的音乐教育者们共同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二、检测调研会否变成给已不堪重负的学生再加一门的统考呢?

  从古到今没有一种文化是不含有音乐的,因此我们的要求是很清楚的,我们必须用第一手文化资源来代替那种经过转手的文化资源,并且要逐步加强对主体文化以及人的情感的培养。而音乐的特点也正在于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这就是音乐能够直接触动听者心灵,而区别于绘画中的摹拟,语言中的描述,摄影中的再现。学科抽测的初衷,是让素质教育夯实在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反馈体现出来,从而达到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的目的。检测调研形式的不确定性给奋战在教育一线的音教工作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上级教育部门密切的关注下,在学校领导殷切的问询里,在自我价值能否体现的心理煎熬中,音乐教师会不自觉的将检测调研上升到类似统考的程度,将对待文化考试的方式、方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而学生呢?面临这样一场学校、老师都分外看重的“另类考试”也会变得格外认真谨慎,这样的检测最终是否会演变成为一场让学生害怕的、仅仅戴着素质教育帽子的统考?怎样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检测方式,值得我们反思与考量。

  欣喜篇

  一、学科检测有效促进了音乐教师根据学生需求,从课程出发,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文化素养。

  雨果说:“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德国著名的汉斯﹒昆特﹒巴斯蒂安教授也曾领导了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叫《音乐(音乐教育)和它的作用》,这个研究以事实证明了,扩大了的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是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学习了音乐的儿童,其创造性能力得到了培养、精神关注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学校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在显示着音乐作为一种高度表达情感的表现形式与所有其他艺术的不同,即给予了人们一个展示个性的最佳空间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音乐学科曾一度是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学科,只具“锦上添花”的花边作用,直至今日也仍是小三门。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社会教育大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另一方面我却认为主观因素在于音乐教师本身。俗话说:要正人,先立己。有些音乐教师责怪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不投入人力、物力,可自己又是怎样对待本职工作的呢?专业基本功在日复一日的懈怠中被消磨;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心甘情愿地让音乐课被挪作他用,这些来自于音教者本身的消极态度也难怪会给其他老师甚至学生、家长产生这样的想法:“音乐课就是转转的(常州方言玩玩的,无所谓的意思)。”作为一名音教工作者,我认为,态度决定一切!要想别人尊重你,尊重你所教的这一门学科,扭转音乐学科的被忽视状况,首先自己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尊重自己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科,建立良好的教学威信,这才是首要之道。

  其次,音乐学科的专业基本功素养不是件易耗品,相反,它应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不断提升。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或由于在师范院校里所学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严重脱节的原因,或由于是从幼师转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行业的原因,导致自身专业基本功素质低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起跑点站晚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拥有一颗上进敬业的心,狠抓自身的各项专业基本素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让音乐教育者在课堂中潇洒自如地弹、唱、奏、演,让课堂焕发出和谐、流畅的别样光彩。

  第三,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科整合的成分较浓,作为单一学科的教学者,要杜绝“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课程出发,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音乐与其他学科更好的融合,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文化学习的境界。在1月份的音乐学科有效教学检测试卷中,有道题目是聆听并选择歌(乐)曲的基本情绪,这一题不仅是测试学生对于音乐情绪的感受与把握能力,同时也隐性地显示出教师的文化功底及语言素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是一带而过“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要带着怎样的情绪去演唱”,教师的不严谨也养成了学生对于聆听音乐的大而化之的态度与行为习惯,造成学生只会将音乐情绪大致归纳为两大路线——抒情缓慢与欢快活泼的现象。其实情绪的细化应落实到位,在进行异类情绪的简单体验的同时,教师更应推进情绪细化,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情绪间的细微差异对比,让学生从声音的表现和传递中感受情绪的细腻,并能用丰富的语言词汇来表达。如今的音乐教学内容量大面广,在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渴望与追求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自我,不断给教学添加营养成分,使自己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内外兼修的知识型教学能手。

  通过这次教学检测,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汗颜的是,许多平时忽略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这也犹如一声当头棒喝,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如今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中,以这样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还能在岗位上坚持多久?于是乎,更多的音乐教师开始学会了静坐常思己过,从主观找原因,打开突破口,找到修炼自身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我们欣喜地感觉到,我们的课堂在洋溢着活力的同时越来越充满知识味,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堂中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的和谐交织。

  二、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及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关注程度明显呈上升趋势。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够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并且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而我们中国也有句谚语:“为一年计种粮,为十年计植树,为百年计树人。”意思是培养人要有更长时间的计划,也许我们可以对此作出这样的补充,那就是,为千年计则应该培养人学习音乐!”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这一次的学科有效教学检测正体现了我们的上级教育领导部门对小学科的关注。再则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过去我们的学科不受重视,如今的师资力量依然严重缺失,即使学校有能力要到教师编制,也是首选语、数、外,至于音乐、美术这一类的科目则会让其他主课老师身兼数职,充分发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作用。而我们恰恰认为,虽然音、美等学科不列入期末考试范围,可其学科的`专业性是其它语数学科教师无法胜任的,这次抽测普及到兼职教师的教学状态及水准,也给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敲响了警钟,“学高为师”,如果一位教师连起码的专业水准都不够的话如何能为人师,教人学呢?笔者说这番话不是职责兼课老师,而是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可能地多配备师资力量,或者在现有基础上固定一批兼职教师,集中进行相关培训,从细处落实,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单方面的热情,这也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面对着主课的压力与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学生一直将音乐课堂当作一个放松身心却不用担心学习任务的乐园,课堂中欢声笑语有,扎实的音乐文化传承无,这一现象也让我们匪夷所思,我们的课堂怎么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对待音乐课堂?音乐教学抽测给我们的社会、教育部门、受教学生都亮起了一盏红灯:新课改来了,不管是谁,在什么课堂中都不能“穿旧鞋走新路”换汤不换药。音乐教学抽测让上级教育部门意识到教学力量这一方面的薄弱所在;让学校领导意识到在当今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潮流下,小学科的重要性更胜一筹;更让学生也意识到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是自己通往知识大门所铺的一块砖,缺一不可,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学好每一科,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勇敢地焕发自我个性光芒。从今天起,让我们上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广大教师学生,一起行动起来,为创造真实有效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而共同努力吧!

  音乐学科是以审美为主要特征,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学科的抽测调研,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测评,而且会背离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及其特征。新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评价指标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抽测评价方法,还需各位课改先锋们的共同研究和摸索,这将是近阶段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拉丁文中的“Musica”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是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缪斯的名字,当女神歌唱的时候,阿波罗弹着古弦琴,为她伴奏,其中隐含着一种象征寓意:赞誉音乐的功能与陶冶人们性情和令人心旷神怡息息相关,并赋予她以高贵纯洁的形象。音乐塑造着“人格面貌”,它给我们获得宽厚人格和“确立自我”的机会,因此,音乐绝不仅仅是奢侈品和装饰品,音乐肯定不只是日常生活中一顶装饰文化的“奶油女式小帽”,它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永葆青春的万灵药。我很庆幸自己是个热爱音乐的人,并能够有幸成为传播美的使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所有的音教工作者都为新课改注入不竭的活力,成为课改浪潮中永远的弄潮儿!让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流淌着生命之音,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希望、追求和理想!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5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公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现此阶段的我,终于领会了歌词诠释的意义,也像歌词中唱得那样,我终于成了你。

  老师是蜡烛,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多赞美老师的词语我不想再一一赘述,这是大众给老师贴的很高大上的标签,可是在现阶段小学生心理,老师无疑是那只捉老鼠的猫,为何这样说呢?

  小时候,我们可能因为懒没有完成作业,就说谎:作业本找不到了,或者是落在家里了。以此来躲过老师的批评,我们为理由充分而不用受罚而暗暗窃喜。如今,当我们成为老师时,不禁为我们那时的傻、天真而发笑。其实,老师心底都清楚明白,没有戳破我们的谎言照顾了我们的自尊,也得感谢作业的含金量不是那么重。

  小时候,我们最不喜欢的无疑就是考试了。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还有那数不清的`课堂小测。为什么讨厌?一是考试就会有分数,分数高还好,分数低了,老师家长双双施压;二是考试过程老师的严格。每次考试,老师都会引来无数吐槽:这个老师真的是事儿多,我就动了动,就说我......就是就是,不就看了看旁边同学嘛,就开始批评警告,又不是我们班的老师,管得真多......如果我是老师,我以后肯定不这么过分......诸如此类,表达的都是对老师的不满。如今我也终于成为了这样的人。

  期中考试,有幸参与监考,也成为小时候最想成为的监考老师,体验了一把监考的滋味。真实地讲,最大的感受无聊,其次,因为责任,为了学生最讨厌的人。站在讲台上,台下学生所有的动作一一收入眼底,奋笔疾书的,咬笔头的,偷偷瞄其他人答案的,试图通过嘴型传递答案的,还有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各种姿态,都可以见到,于是,我巡视、提醒、警告、训斥。“把你们的小心思都收起来,你们玩得这套都是老师玩剩下的,看自己的卷子,答自己的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诚实一点......”如今,我终于将这句话还了回去,也终于体会到老师那时的语气和心情。恨铁不成钢,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不管是不是本班的学生,都想多说一说,把“小树苗”扶正,修剪掉“斜枝”。我想“园丁”一词也是这样来的。

  感谢这次实习,让我再次体会老师的善解人意、辛苦、付出,感受到做一名老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我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学校、老师的期望与信任,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用心播种,用爱培育,画出彩虹,洒下泪滴,举起别人,奉献自己。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你”。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6

  怎样进行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今年的12月8日,我们有幸参加了沈河师校小学教研室的张连双老师主讲的《实践新教材,探索新教法》部编教材一年上册阅读教学专项培训“七步教学法”,听取了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一年部老师的集体备课,观看了张悦老师的示范课《项链》收获较大,受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我们觉得应该在这几方面下功夫: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二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重视范读、范写、范背。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次小学语文教材培训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一定会认真记阅读笔记,反复观看培训老师的课件,结合实际,把教学开展得更好。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7

  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这本书,这是管老师掀起的一场全新的作文教学革命。

  学习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后,仔细揣摩后,我对管老师的理论研究有以下体会:

  (一)写作内容,不是靠“指导”出来的

  传统作文教学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指导上,而从管老师的叙述中却看不到太多的“写前指导”,二是放在了“训练”和“讲评”上。正是因为坚持这一点,管老师的学生的作文才没有出现“千篇一律”,才没有出现“小八股”。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此外,管老师更多的讲作文训练依赖于“发表”,创办了《作文评价周报》,师生在完成这一任务中乐比不疲,并且将作文训练的主要任务蕴含其中,搭建了训练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发表意识”。

  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眼里的上帝。后进学生在办公室的所见所闻,对班级的学生来讲,那都是国家级的机密,那都是重要的班级新闻。遗憾的是,可悲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来没有使学生知道,使学生明白,这就是作文素材,这是可以写作文的,作文本来就是写这些事儿。我们的作文教学,总让学生丢开自个的喜怒哀乐,迎着题目、迎着考试去找材料。我们的作文教学,总以为学生哪有什么事儿,学生的那些芝麻破事儿,哪能当作文来写?

  小时候,我最大的宝贝是小人书。礼拜天,没事的时候,把身边的所有的小人书拿出来,一本一本看,看得心满意足,看得像个富翁。有一天,我丢了一把小人书,一整天丢了魂似的。我们认为学生没有什么写作的内容,那只是用我们大人的“美”的标准衡量孩子,而不是用“小人书”的标准来衡量,或者用的“几粒跳棋玻璃子”“几根皮筋”“几枚纽扣”来衡量。

  成人以自己的强势,强迫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喜欢的事件和故事。可是,“年人所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在热娜古丽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这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巨大痛苦。只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他们自己生活的、成人眼里的'那点“破事”,怎么会没东西写呢?

  当前很多的“作前”指导课上,师生一起做游戏、做实验、做调查,当堂“生成”作文。这里有一个悲观的假设:学生是没有写作材料的,需要教师去“制造”。这种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离开教师,学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吃”,尽管他身边到处是“食物”,伸出手来就是“食物”。

  (二)作后讲评,就是“先写后教”“以写定教”

  学生写好了作文,老师认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以后要注意。老师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导”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的作文训练点,两者合起来,就是“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作前指导”,学生作文还是个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有什么问题,我给你诊断,给你开药方,给你治,这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

  一定要研读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肯定无的放矢,你不朝着学生的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里“射”?又能“射”到哪里去?作后讲评课,是“研究学生作文”之后的一个表现形式,最好的表现形式。一个老师讲评课重视了,上好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讲评”课,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批改的时候,要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欢迎,学生有心理认同感,觉得伙伴行,我努力一下,也行。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备作文训练系统,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训练系统的人,“讲评”的时候,是“练”不到位的,甚至根本找到训练的“点”,更别说加以切实的训练。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我由此要高喊:讲评,确实是最好的“指导”。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8

  我最近研读了20xx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里面对于以后新课程改革都有很详细的建议。总的来说,最新的课程标准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说实话,很多云南的老师只是听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词,但这个词包含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应该如何来理解还是一头雾水。我做为张玉代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有幸先接触到这个全新的概念,也慢慢的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我在曾经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遗憾,好像我什么都教给学生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教给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当老师的每天都在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点,学生埋头苦学,苦记,好像我们教给了学生很多很多的生物学知识,但是到头来呢?结果是高考一过,学生脑子里面剩下的就没多少了。仿佛我们每天的教学都只有一个任务,应付考试,应付考试,还是应付考试。但是我更多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成为他们能够一辈子都有用的东西。比如,让他们学会想要弄明白一件事情时要如何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如何设置对照,如何做才能给他人和自己一个信服的结论。我还想让我的学生学习完生物能够更懂得保护环境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是每一个人的事。我们每天生活在充满塑料饭盒的,有外卖的便捷生活里其实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我们只知道自己快乐了,但却不知道环境和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却苦不堪言。这些生物试卷上曾经极少出现,但新课程标准的四个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让我看到了曙光,更加坚定的指引着我教书育人的方向。如果在将来,我们的教学是围绕这几个素养来教学的话,我们的教才真正的有了意义。

  我们不应该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如果花大功夫大力气却把学生指引向了错误的方向,那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读最新的课程标准,看看国家的考试方针在向哪个方向偏移,看看国家对育人提出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除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后,高中生物分为了两种考试,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针对不同层次的考试,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具体调整请看杨岑老师写的"【课标研读】20xx年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一文,里面有比较详尽的介绍。在这里,我仅仅是觉得这样的考试调整得更加人性化了。最近我看了一部叫做《神秘巨星》的电影。身为老师的我看完以后心灵的确感到了震撼。那部电影告诉了我一些小孩某个方面表现得不好不代表他不够优秀,我们看问题不能流于表面,要看到每个孩子闪光的`一面。如何能将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发挥出来,我想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将来有学生因为喜欢生物,对学习生物有天份,而将生物选为高考科目之一,我会觉得非常的荣幸,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教好他。而如果有的学生因为对生物不感兴趣而放弃将生物做为高考科目之一,我也应该为他祝福。这样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非硬性规定理科文科的方法,我很支持,当然我更希望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偏离甚至违背改革的初衷。

  我很期待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到来,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了解新课程标准就是应对这个挑战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把每一项准备工作都做好,落到实处才能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所以,我研修课程标准只是第一步,今后的路也需要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走出来!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9

  学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既为我提供了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又为我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认真地对待每项技能的比赛,在比赛中得到了迅速地成长。课内比教学,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舞台。

  听课和赛课,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十几节数学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这十几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布置作业再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很多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听课、评课、讲课、说课等活动,一方面大开了眼界,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怎样教学才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一、精心设计教与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观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一方面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那怕是课堂气氛的设计也非常用心,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大家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对于实施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对于这两方面的情况,大部分的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驾驭课堂处理到位,体现了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过硬。

  二、捕捉生成亮点演绎课堂精彩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此次“课内比教学”我们看到教师都能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能达到学生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绽和个性的张扬。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源于现实,源于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常识性的认识的精微化和概念化。事实上,进入数学学习的个体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对现实的世界早已有了许多的认识,只不过在这当中许多认识不是显得那么精细、规范,那么有条理。然而,正是这些对数学常识性的认识,有些甚至是模糊的、直观的认知结构却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成,引导他们在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概括等活动中,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问题的再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这次课内比教学,一个新的亮点就是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历课内教学比武,听课,说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使我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精致的课件作品,先进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师生角色的转变;看到了一个个热爱教育事业,沉潜务本,爱岗勤奋,遨游在教学研究中的人;看待了沉醉在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探究学法指导,设计优化学习过程的状态下的人;看到了教学比武带来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再磨炼再提高;看到了一个个老师对活动的积极参与热情,我们比听课的感受,比评课的感悟,比听课的门道,比谈诱发的思考,比谈能激励你成长、成功的可借鉴的价值取向;看到了比教学的老师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反思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在尝试中造就,在造就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努力铸就新一代名师。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0

  来古月快一个月了,也给学生上了三个星期的课了。在这三个星期里,有开心,也有生气,每当我值班的时候看到有的学生不好好学习,我就会感到惋惜,但也理解,我也是从高中过来的,也能知道学生的心理,这时,我会想是不是我讲的课不好,他们不感兴趣才回不好好听。我会反思自己。我会和我的指导老师探讨请教,怎样当一个学生老师,通过和指导老师的谈话,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尽心尽力去教,为学生指路。教书育人的过程,应该先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再是一个教书的过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不一定很好,但是起码要从品德、态度方面加以教育。做人可以允许学习能力不如别人,但是做人的思想品德不能出现瑕疵。把学生培养起来,这是作为职业教师的为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恩威并重、宽严相济。作为老师,要有老师的威严,否则无从管理班级教学事务。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关心照顾自己的学生。如果说,威严是一则猛烈的阳光,给予了学生前进的希望,那么宽厚则是和煦的春风,滋润的学生的心田。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句话,足以让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事业一线岗位上老师奔跑不已,永远追求卓越。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度,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几个班的'班主任也告诉我要对他们严肃一点。在课下时间,我也会去找他们谈话,问问他们我讲的课能不能听懂,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这种模式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拉进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去食堂打饭,碰到了喔的学生,他们在后面就大声的叫我,给我打招呼,我觉得很开心。

  作为一名老师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老师更重要的目的是育人,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用我们老师的一举一动去引导去影响他们,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处事。为此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只用我们在待人接物等从多小的方面树立好的榜样,只用我们当老师的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教导学生。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学生。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1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回首往事,就好像在昨天。下面我谈谈我的一点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但是因与他们的关系良好,上课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课,对问题都会积极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很少有学生睡觉,因为我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才会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燃烧起来。

  二、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在教学中就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中,难度不能太高,是由于他们的基础差异大,太难了他们听不懂的话,上课就会失去激情,不认真听课,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让他们以为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没办法学好,所以教学时一定要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

  三、积极提问

  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可能还会睡觉。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四、多举实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强调数学的应用,每个章节中都有相关联系生活的例子,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他们知道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会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要使学生学会你这一科,先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一科。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讲的少了,开放性的题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工作中得到的心得体会,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2

  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语文“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其中一员的我经历了上课、听课和评课,深深感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回味无穷?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特别是他们个个不甘落后,纷纷奔赴“战场”干劲让我刻苦铭心,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等,更是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校杨老师上的一节语文课。她通过范读引领,紧扣“勤奋”二字来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经典的实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融为一体,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同时,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品尝到了语文的逻辑思辩的魅力,使整个堂课真正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作为老师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3

  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了丰富多彩“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其中一员的我经历了上课、听课和评课,深深感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回味无穷。特别是看到了一群勤钻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看到了他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尤其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等,以及课件的制作,更体现出了我校老师们综合素质的扎实工作作风。惊叹之余,我把在活动中的点滴感受总结出来。

  一、首先要提高认识,扫除思想顾虑。以前我总认为,自己40来岁,比不比一回事。活动后,我才发现原来的想法是不对的。殊不知,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教育要改革,自己必须融入大潮,必须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推进。省教育厅这项举措一定有它的道理,建立这项长效机制有利于教改,有利于教育和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况且,“活到老,学到老”,对己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只有通过比,才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看到别人的长处;只有通过比,才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只有通过比,才有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产生;也只有通过比,才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使竞争意识增强。在实际行动中,我真正体会到了老师们忘我工作的精神和“比、学、赶、帮”的团结协作氛围,看到了老师们诸多亮点。

  二、其次要全心投入,不断创新。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争先报名承担主讲任务,不讲任何条件,不扯任何理由,虚心向年轻人学电脑知识,向同行取经,制作课件,集体备课,不断改进教法,以求课堂出实效我深有感触:要想把课讲好,必须勤学苦练,必须全身心投入,积极准备,努力创新,不断改进。

  三、比教学还要比实效,比质量,越比劲头越高,阅历和经验越丰富,并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教无定法,人无完人,在教学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这最能考验教师基本功。常言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的准备工作和临场发挥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周汉林老师主讲的《算数平方根》课的专业性表演,看到了陈志文老师主讲的《圆的切线》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功底,看到了陈桥的学法指导,也看到了杨翠老师们的精讲多练……,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许多不足,如把握课堂节奏不够,教学语言的精湛度不高,训练作业的坡度还未设计到位。看他人,想自己,更要用心思考,奋起直追,善于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地完善自我,达到教学的炉火纯青,上什为理性的东西,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在评课中,我们比课说课,一针见血,面对面的剖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认真反思找差距,同心同德说问题,细心总结学标兵。比学赶帮乐无穷。这样的.教学互利共赢,比出了成绩,比出了实效,比出了“平常中的优秀,优秀中的平常”,返璞归真,还本源于教学,是智慧与能力的较量,为我们老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校老师们那种真做、实做、做实、做细、做到位的那种责任心和忘我精神,令人钦佩,难以忘怀。

  这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作为老师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同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要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定会探索出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的最好教法。由此可见,“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4

  孩子们由小班进入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凸显出了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以及小小的脾气。在我们班有个叫雨彤的小女孩,别看她个子挺高,但年龄比较小,所以在很多常规和习惯的培养方面,我们着实想了不少的办法。

  之所以我们会使用魔法棒,而且让魔法棒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那还要从魔法棒的源头讲起,魔法棒是张老师从糖果乐园买回来送给我女儿的,在那天放学后,雨彤还没人来接,她就看到了我们的魔法棒,还问我,老师这是什么呀,好像小魔仙的魔法棒呀,我说对呀,这也是“魔法棒”,但是它比小魔仙的魔法棒还要厉害,你看老师花瓶里的花,我只要一念魔法,它明天一定会开花哦。由于我知道,那朵花明天一定会开,所以我就念起了魔语“魔法棒呀魔法棒,你明天一定要让花开哦”孩子当时就信以为真。等到了第二天,雨彤一来幼儿园就跑到办公室,她说要去看看花开了没有,结果她看到花真的开了,当时我就告诉她,你看老师的魔法棒厉害吧,只要我念念我的魔语,我想变什么就变什么,从孩子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孩子真的信了,说实话,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孩子真是太天真了。也没想到其他的什么。雨彤也把魔法棒的秘密告诉了班中其他的小朋友,还带他们跑到办公室看魔法棒和办公桌上盛开的花。孩子们都是信以为真,因为雨彤告诉小朋友,老师的魔法棒真的很厉害的。

  后来会想到运用魔法棒的魔力来推动孩子常规和习惯的培养,也是突发的想法,想尝试这个办法是否有效,当时是由于雨彤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爱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导致吃饭慢,而且饭粒掉满地,当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吃饭的习惯有所改变呢,我就想到了“魔法棒”,我把魔法棒拿到教室,我问雨彤,你说老师的魔法棒厉害吗?孩子说厉害的呀。我又说,那你要乖乖吃饭,不然的话,我就要念魔法,那明天你就会变成一只小蜗牛了,爸爸妈妈会不认识你的,那你也不能到幼儿园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孩子当时特别着急,嘴里还说不要变,我说不变也可以,那你要乖乖吃饭,而且饭粒不能掉开来,孩子爽快的答应了,那天中午,孩子吃的特别快、吃的特别干净,吃完后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老师我吃好了。当时我就表扬了她,还告诉她,魔法棒也看到了,它看到乖乖的你,是不会把你变成小蜗牛的,那以后每天都要这样哦,孩子爽快的答应了。到了午睡的时候,孩子总喜欢磨磨蹭蹭,拖到到最后,我就跟她说,你今天开始要快点了,不能在最后了,在慢慢地我就要使用魔法棒了,把你变成什么呢?孩子当时就说“不要变,我会很快的。那天孩子真的以超速快速上床睡觉,起床的时候都不磨蹭了,特别快。从那开始到现在,我们的魔法棒就成了我们的法宝,孩子们都会被它的魔法所改变。

  从这个实践中,让我看到了魔法棒的魔力,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转变,也让我引起了思考,确实老师要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尝试、善于思考的人,可能在过段时间,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变化就会不相信魔法棒的魔力了,到那时我再以什么样法宝来推动孩子,这就需要我不断的探究孩子的心理,随着孩子的心理去发现、探究。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15

  为了能让全体高中一线教师深刻领悟新教材,贯彻新教材当中的编写理念和国家意志,xx年10月15日召开了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网络培训。我聆听了名师李惠军老师的精彩讲座,感受了教学名师的风采,也更新了教学观念。专家的精彩讲座给了我很多启示,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加深

  教授首先向我们绍了必修新教材的特点和难点,指出新教材既求通又求全,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跨度大,这既是特点又是难点,这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往往难以完成一个课时的内容,做不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我们对课时内容进行取舍,突出重难点。并且李教授着重向我们强调我们应该向学生教授些什么内容,是学科知识?还是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亦或是个国情怀意识观念的形成?这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我们需要向学生传达的应是使他受益终身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毕业后就会忘记的学科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中外历史纲要》作为必修内容专家组在培训期间特别强调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理性宽容、全面贯彻国家的意志以及特别强调学科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本教材的编写时序性很强是以通史体例从中国的古代历史再到近代现代,其内容丰富主题明确、课与课之间逻辑清楚。 3。对教学的认识

  (1)在单元主旨统摄下够了历史图谱

  李教授向我们提出了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不仅对每课的内容加以整合,还要对单元内容加以整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这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意识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必一步步地按照教材走,可以注入自己的思考加以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自主思考,这必然会使我成长许多。接着,李教授以典型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一积累历史知——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2)在核心内容的统领下再建历史组合

  李教授指出,教师应该做到在复杂现象中发挥关键性、连带性、辐射性的历史事理要义、由此及比。在聚焦核心知识与变焦相关知识的编程和检索中,形成形散神聚、提纲挈领的历史知识体系和逻辑网络结构。针对这一点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把新教材的内容吃透,并且通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节点将其他历史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学生把握和理解。

  (3)研究好核心素养,用好教学方法

  在新教材的改革中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适当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同时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不是教教材,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现在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什么考什么。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凭空形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知识的灌出,强调以学生为主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新教材的改革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学习课标、研究课标、吃透课标、用好课标。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教材内容栏目众多、史料丰富、由于本教材的内容的量大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太好处理其教学,这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今后对于新课程标准以及通便新教材的学习还应该贯彻到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中去。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我选我》教学反思05-31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8

我的教学反思04-18

教学心得体会08-12

教学心得体会08-20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9-28

《我的家》教学反思09-16

我的线上教学反思06-09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