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07-02 16:43:1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新学期开学了,我仍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开学第一课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数学课程纲要”,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容易理解,我给这节课起名叫《这学期我们学什么?怎么学?》。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过了一个假期,都长大了,更懂事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都学会了自己翻看目录,自己说每个单元都有哪些内容?我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请思考一下你在接下来的新学期里打算怎么学习呢?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还在小组内先给成员们交流自己在这个学期里有什么新的学习计划?打算怎么学?怎么和同桌一起进步?最后在班里在派出代表发言,令我很是惊喜!虽然这些只是只有七八岁的一年级小朋友,但是如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问题,他们也能像模像样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就是进行了新课,我课前做足了充足准备,因为我认为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难,孩子们在上学期都已经熟练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这些平面图形对于他们来讲,算不上是难题。所以在课上,我设计了让孩子们自己分类,自己总结的形式,认识平面图形,虽然刚开始,孩子们有些混乱,因为他们在幼儿园里学过这些图形,但是一看到大屏幕那么多被打乱放在一起的图形,他们就懵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成功分类,并总结每个图形的特点。最后在游戏阶段,我设计了三个游戏。游戏一:我说平明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相应的学具图形。游戏二:同桌两个同学一组,一个人闭着眼睛摸图形,另一位同学判断同桌说的对与错。游戏三:猜图形。老师用卡纸遮住一个圆或者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一个角,或者一小部分,让其他同学猜他是什么图形,并且说出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圆的特征最好认出来,平行四边形还可以,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别容易混乱,只有最后全部揭示才能认出它到底是哪个图形。

  我认为:勤于思考是数学课上必须帮助学生锻炼的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孩子们认知学习数学的一个慢过程,是数学的本质特点。没有思考,孩子就不会真正的进步,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思考的过程。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往往对新的学习和新的环境、新的事物等更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具体表现在他们特别喜欢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而数学是很抽象的,那些枯燥的数字和符号难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教学知识。例如:“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但实际的教学中仍然让学生从头开始学起,这种“炒冷饭”现象因没有新意,而使学生不感兴趣。如何适应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应是一年级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一年级的知识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虽然大部分知识孩子们都有所了解,但肯定有孩子会因为粗心或是得意而导致错误,因为他们所了解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我是第四次带一年级的课程,这一次显然轻松上手了很多,对课程更了解了,知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很多地方我还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过去认为在学生面前老师要随时保持严肃,让学生在怕老师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它只能造就被动的学习和抵触情绪。实际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这种亲其师,信其道的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这点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多次得到验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这样首先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良好的情绪,能够善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学习上的缺陷,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多点赏识慎用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大多数还特别注重表扬和奖励。老师的一句表扬和奖励的一朵小红花,被他们常常挂在嘴边,成为他们向家长和小伙伴炫耀的资本。也就是说:“ 好表扬 ” 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的一次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平时的提问中,把问题分成难和易两种,针对不同的学生提问,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差生坚持“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应及时表扬和奖励(奖励五角星、小贴图等),教师的评语要明确,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儿。比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想法真不错”,“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比以前进步了”等等。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在老师鼓励性的评价中慢慢建立起来,对数学也会越来越有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本学期,任教的班级是一年级。由于是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因此,课堂上除了进行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有部分学生由于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没有受过幼儿教育,因此,在各种学习行为习惯上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优点:

  1、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还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

  3、认真批改作业,并认真地写上等级和鼓励性评语。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将教学常规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问题交流会、自学、发言等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挖掘教材不够深,知识的渗透度不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

  2、教学中设计的练习题和题的类型太少。

  3、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习惯,要求不够严格。

  4、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不够。

  5、对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得不够及时。

  三、改进措施:

  1、在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将知识进行全面性地渗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牢固地掌握。

  2、每单元系统知识教学任务完成后,将多设计一些练习题,并不断地变化题目的类型,增强学生理解题目的灵活性。

  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书写规格、整洁度等进行严格要求。

  4、利用课余时间多对后进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个别辅导,帮助后进生进步。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谈谈。

  一、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生性好动,喜欢乱跑乱叫。即使在课堂上随意性也非常大,想说就说,想下座位就下座位,这是儿童本性,教师不要太着急。我们要从课堂常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课堂会倾听的好习惯

  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既要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讲解,更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每节课我都会选出上课最认真听课的孩子进行奖励。其他孩子也会自觉的静下来认真听讲。

  2、养成会自我检查用行动告诉老师的好习惯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存在差距,大家完成练习的时间就不一致。这时先完成的学生就可能坐不住了,会随意说话,会以许多方式去影响别的同学,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影响学习效率。我先批改好先完成同学的作业,让他们回去订正好,再让他们去监督未完成作业的孩子去完成作业。让他们去当小老师帮助后进生。这样就分解了老师的教学压力,成绩好的孩子也找到了成就感。

  3、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狭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的缺乏更是难以准确表达。这就需要老师加强数学语言的锻炼和引导。一年级以直观的图形模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我在教学看图列式这类题型时,先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意义。问题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一遍,循序渐进的把题意表达清楚说完整。

  二、保护儿童的童真,对学生多表扬少直接批评

  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老师充满崇拜,老师不经意的夸奖就会让他们兴奋许久。

  1、注重表扬的技巧和时机。同样是针对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的注意和效仿,比直接批评就管用的多。我以前上课时发现同桌两个同学都不认真听讲,点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名字,但另一个同学却依旧无动于衷。后来我尝试换另一种方式,发现有部分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了,我就会说×××坐得很好,特别认真,话音刚落,发现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坐得端端正正,精神抖擞地望着我,被表扬的孩子更是特别专心,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2、注意表扬方式,物质的奖励比口头的鼓励更有魅力,课前我会准备一些小红花、五角星,奖励几个表现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作业100分,书写优秀的同学盖印章,一个月累计一次大排名,对排名前十的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1、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建立起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课间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玩幼稚的游戏,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喜欢上你了,自然会听你的话,喜欢上你的课了。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不同的比赛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好奇心强,爱表现,不愿掉队。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课堂练习房间环节中,多设置一些小组竞赛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减少学生的疲惫感,让学生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3、利用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材编排体系看,游戏活动内容也比较多,所以在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游戏环节中,我会挑选表现突出的学生与我一起示范游戏,这也是对学习认真的同学的一种奖励,同时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再让分组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1、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2、学生直观地看出了每种事物的数量后,我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对图中隐藏的“5种动物”这个数量进行了再次挖掘。个人认为,像文中这个孩子的想法在课中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她想到了其他同学都没能找到的答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可是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数量是5的,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啬的夸奖。

  一节课就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把握好每一分钟,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精练,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我现在所要学习的。课前备好每一节课,将每一句问题设计好,反复地进行推敲,才能够在课堂当中很好的运用,学生的学习也会更轻松,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慢慢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无论是新知学习还是课后练习,如果活动组织方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进入疲倦期,这个时候如果课堂的节奏毫无变化,学生很可能会昏昏欲睡或是乱作一团。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展示课《有几棵树》中,设计教学活动时牢牢把握“变化”二字,充分体现活动多元化,课堂与课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仅经历课堂上的练习过程,更能在平时生活中自觉主动的去巩固所学的概念和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口算抢答”的环节,既复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摆一摆,数一数”,验证计算结果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练习分别设计了“圈一圈,算一算”、“连一连”,基本上都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课后练习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我让学生带了17根小棒,先摆8根,然后在剩余的一堆中任意拿出几根,列算式,并算一算,计算有困难的可以看着小棒数数。这样设计使得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练习变得有趣,使得同桌合作更有必要。课后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能用8加几来解决,并给家长说一说,并做成一篇数学小报。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8

  这学期我接受了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开始以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面比起语文应该简单些,其实并不是我想的样子。在实际教学中,我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于是不断地摸索、请教,渐渐地适应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执行,达到预计的目标。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慢慢的适应,做了好多地调整。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 在认识数时,让他们寻找身边藏着的数;在分一分时,让他们自己去超市看一看,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在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一课时,让学生把他看成一条张大嘴巴的小鱼,嘴巴张得大大的,喜欢吃大的东西,尾巴尖尖的对着小小的数。学生的兴趣大大激发了,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提出问题,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迷茫无知的样子,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教学“分一分”,当做到树叶分类一题时,我提问:你可以按照什么来分呢?很多小孩子都露出了迷茫的眼神,我就猜到对于“形状”,“颜色”这类词,一年级的学生可能还没怎么接触过,因而也就没法直接的讲述出来。所以,当有学生这样回答“叶子的样子不一样”时我乘此机会,大大地表扬了他,“真不错,你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我们可以按照叶子的形状长得不一样来分一分??你们看叶子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没有其他的不一样的地方了?”听到我的鼓励,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找到了按照叶子颜色来分类。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尽量把抽象地数学结合到现实生活中,如放到天平上比轻重的时候,我把天平比成翘翘板,学生马上就联想到,重得东西沉到下面,轻得东西翘到上面。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9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一半过去了,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在这一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

  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很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两个月多的时间,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根据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带他们到校园里参观:数一数花园里的花朵、操场边上的树本、数教学楼,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学生数数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障,首先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习方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5.重视细节方面的教育,体验成功的喜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在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同时,以学生为本,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辅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今后我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1

  一学期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有时还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时努力做到面批面改。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2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讲席”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3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半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这半学期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布置口算题目及课堂抢答形式,及时沟通、督促。经过这半学期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看题意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看题意,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懂题意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一直坚持到现在,我突然发现少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看懂题意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分隔开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2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半学期来的一年级教学真的很累,但收获很大,在这半学期的教学之中,让我逐渐学会了怎样思考问题,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会了怎样解读教材。在教孩子们的同时,我自己也成长了许多,现在回头想想,我感觉认真读教材、教参真的很重要!

  我想这是快乐、充实的!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测试。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讲解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分类讲解。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举一反三、运用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4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如脱离生活而只知盲目计算,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变成书呆子,闹出大笑话。小学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如何使他们更快适应学校新的学习生活,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学年来的做法。

  一、故事引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平时上新课,我常常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上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例如,我在教学《分一分》时,根据教材插图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森林里的小熊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商店里的货物可多了,放在一起像一座小山。小动物们听说小熊开了百货商店,纷纷跑来买东西,可是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小熊出个主意吗?让小动物们来买东西的时候能很快找到自己要买的东西。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办法,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摆放。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感觉上数学课就像在玩游戏。

  二、动手操作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思维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法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7+8为例:让学生一边摆7个小棒,另一边摆8个小棒。学生通过操作得出了两种方法:(1)把7分为5和2,2与8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2)把8分为3和5,7与3合起来是10,加上5是15。通过以上的思考与操作,学生不仅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识,从一个数里拿出一部分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来的一部分,就得出了结果。而且知道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这样做,使学生理解了“凑十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到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中。这个时期的孩子,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小猫钓鱼”时,让学生扮演形态各异的小猫去钓鱼,有的钓到1条,有的钓到3条,有的钓到4条,有的没钓到小鱼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理解了0、1、2、3各个数字的意义,而且学会了比较多少。这样的游戏看似平凡,但它的效果非常好,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借助多媒体讲授新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情境,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能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5

  (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六)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七)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八)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教学《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07-11

数学教学心得02-22

数学教学心得10-11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8-27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4-28

最新数学教学心得10-09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8-2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0篇02-26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