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3 09:17: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1

  七年级上册引领学生走入地理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球、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等)与地理技能(读图、表和分析和绘制相关地理图表),本学期以上册为铺垫,进行分区地理学习,以实现学生地理知识的升华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学期,我打算由原来的以教授法为主,逐步转变为以讨论为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地理。

  《亚洲》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这课很重要。从这课开始,就要逐渐教会学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从哪些方面入手。《亚洲》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而其实在以后学习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也是从这两方面入手。因此从《亚洲》开始,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区与国家时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同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他们可能没什么概念。所以本节课我还着重区分了自然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人文环境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那么在这节课里,主要是我按照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找出答案,并且反复强调以后的学习中要按照这些方面分析。《亚洲》这部分一共用了3课时,一课时用来讲自然环境,我会给学生们强调学习一个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么一般是从图上获得一个地区的位置。让学生们养成看地图的习惯。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形象的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习地形同样是看图,主要是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们看地形图的步骤,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看地形图。接下来是气候,其实气候是和地理位置有关的。因此我在本课开始就从位置的角度让同学们思考亚洲的气候,而不是毫无思路的死记硬背。二课时讲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其实是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的,因此我对照自然环境来讲人文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从这些角度分析某个地区的人文环境的特点。三课时主要是总结以及举例巩固,让“自己学会分析地理信息”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学生头脑中。这样的上课方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取得较好效果。

  本课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分析能力可能还比较欠缺,我没能很好的掌握好这个度,在以后的课里我会逐步改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采用讨论的方式上课,课堂纪律还比较难掌控,在今后的课里都会逐步改进。

  通过上面对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地理教学反思2

  课堂上谁自主?如何使自己的课堂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者大多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然而,仅有教师的自主,是不是就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要形成自主高效课堂,造就一个自主自律的学习者,就必须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而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自主高效课堂。

  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学习活动?有没有信心去学习?这都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和动机需求。作者认为,“教师要想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先竭尽全力去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课堂上,学生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无知”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迫于家长、老师以及考试的压力,会对自己的“无知”越来越难以启齿。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要么逃避学习,要么寻找借口,要么通过“小动作”引起他人注意,以期获得另外一种满足。因此,教师需要创造能够保障学生情绪安全感的课堂环境,让他们认识到:在课堂上,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或错误不是丢人现眼的事——课堂本来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赏的课堂氛围就会形成,自主学习才能开展起来。为此,教师要示范“勇于冒险”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到,无论自己回答得怎样,只要经过了认真思考,回答就是“安全的”,自己就能体面地坐下来。教师尤其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就肯定表扬;对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问题”的学生,就加以批评或嘲笑。

  善于关心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会更有成效。教师可以用友好的问候、微笑、写便条、聊聊天、拍拍肩膀、摸摸小脑瓜、直呼学生名字等方式,让他们天天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让他们明白老师是他们永远的支持者!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每个人都能成功,也必将成功”信念;不忽略、也不放弃任何学生,坚持不懈地帮助他们,直到学生成功。千万不要用冷酷无情或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失败!

  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成长的价值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虽然不厌其烦地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可是学生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是学生厌学吗?还是教师的教学毫无生趣?

  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的时间是有情趣、有意义、有收获的。教师在强调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对于他们生命成长的价值。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及其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什么样的课堂才称得上生动有趣呢?下面这些策略可供一线教师思考和尝试: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文化”,如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学生间的时尚话题、玩笑等;设法把课堂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设置“四两拨千斤”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采用“设置生活场景”、“在做中学”等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

  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

  要想让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教师不仅要努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目前,不少学校采取公布考试分数和等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实际上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

  一些教师只关心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理解程度的检查。即便是检查,也常常侧重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无暇顾及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以致后者更加落后。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学生对课程的“完全理解”作为教学目标,必要时,完全可以缩减课程容量和减缓教学进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学生用手指朝前或朝后表示是否理解)、不计分的小测试、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等多种方式,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检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习是过程,而不是比赛”,可是面对各种竞争和升学压力,不少教师把应付考试、提高学生成绩当作教学重点。研究表明,在注重学习过程、个体努力和理解程度而非一味地比较成绩高低的课堂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一般都很强,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伙伴,鼓励并尊重学生表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这样,学生会更加自愿地、以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活动,更愿意遵守自己和老师一起制定的课堂规范;更愿意跟教师、同学进行对话和交流。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设置符合自身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迈进。大量的“小成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使他们有信心、有实力迎接更加艰巨的挑战。

  课堂管理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

  学生到底有没有约束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回答是肯定的。审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通常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教师身兼警察、法官和陪审员三重角色,这样的角色会让学生感到沮丧,进而对学习索然无味。第二,教师虽然多次阻止学生的违规行为,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因而是治标不治本。第三,有些教师认为惩罚违规学生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然而结果往往相反:受到惩罚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还可能出现抵触、报复的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学生自我约束模式的建立是有前提的,即教师要尽力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反思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愿意多花时间,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主和自律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和学生自身所应担负的责任,这需要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达成共识。如果将其仅仅理解为教师一方的责任,那么实践起来恐怕就举步维艰了。因此说,高效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

地理教学反思3

  地理教学反思:

  九年义务地理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排了大量的教学插图。这些插图和正文、阅读材料、读图要求、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相得益彰,从而使教材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说服力。充分发挥插图功能,加强和改进插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多种素质。从形式上看,地理教材中的插图可分为地图(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和史料图等几类,它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因此,教学中的处理、素质培养的方向也应有所不同。

  一、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图,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阐明其空间分布,而且还表示它们的形态(如河流长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说: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教学,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据大纲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地图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

  二、地理统计图教学。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统计图是地理数据的形象直观。统计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注重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与精神。统计图可依下列程序教学:“读图名——读座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于知道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自己要读什么,座标(或图例)则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小(单位),读图名和读座标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动手制作等多种能力。

  三、示意图教学。

  教材中的示意图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图,如果说地图侧重从空间分布,统计图侧重从量上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联系的话,那么,成因示意图则侧重阐述它们的形成,成因示意图往往和统计图联合出现,它们在教材中联系是很紧密的。成因示意图教学可这样安排:“明确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状况——揭示发展历程——抽象(或演绎)规律。”如进行“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教学时,可先明确这种气候的地理位置(赤道附近),分析该地太阳高度和气温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天气变化过程(日出后,气温迅速升高,地表水不断蒸发到空中,空气中水汽不断增多,云层增厚,午后14—16时产生雷阵雨,雨过天晴);最后得出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的特征。在进行成因示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画动态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四、景观图。

  从形式上看,主要有照片实录景观(彩图)和素描景观,从内容上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观图的作用是通过直观形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并注意抓突出特征,避免不着边际,分散学生注意力。

  五、史料图教学。

  史料图有地理学家画像、地理大发现和地理知识发展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史实,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攀登地理科学高峰的勇气,树立创造精神,并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般方法。如我在进行“魏格纳得到了什么启示”插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魏格纳躲在病床上仍孜孜不倦地观察和学习以培养学生发奋学习、建功立业的志向,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历程,鼓励同学们“细心观察、大胆假设、多方求证、形成学说”,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热情。

  六、漫画教学。

  地理漫画以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成就和问题,它不仅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而且蕴含着振聋发聩的教育力量。漫画教学一方面可根据“画的什么现象——反映了什么现实(或理想)——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办——给我们什么启示”的程序教给学生地理知识和读图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幽默气质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读图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逐步形成关心人地关系及发展的责任意识。利用学生学到的漫画技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人地关系并以漫画揭示这些关系。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的环境意识、节约意识有了很大增强。

  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插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反思4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1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去思索、去探索。

地理教学反思5

  学生都希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渴望成为同龄人中的杰出者,然而众多孩子的这种良好愿望往往被老师所漠视。每日评选一位杰出学生,就是教师在尊重、关心、承认每个学生存在价值的前提下,给他们成功的希望。

  评选每日杰出学生,最需要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所有学生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由于我在评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重在看其当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某一方面的“杰出”表现,所以人人都有机会当选。

  比如,不爱发言的学生勇敢举起了手,不喜欢做作业的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一次作业,优秀学生又实现了一次新的超越,以及参与集体活动表现突出者,平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者等都有可能获得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

  另外,对当选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我还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私下与他们来个约定,只要达到约定的目标,就能实现当杰出学生的愿望。因此,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我这儿领一张杰出学生的奖状,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成为幸福的杰出者。

  为了让杰出学生多一份荣耀与责任,我在班上规定杰出学生当选后就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日常事物,包括开门关门,布置黑板,发表简短演说,带领大家学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接受前任杰出学生的采访,填写好班级日志,作好班级课堂表现记录,下午离任前做一日小结等。

  自从评选每日杰出学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学生在“杰出”的激励感召下信心倍增,彻底地改变着自我。每日评选杰出学生活动产生了神奇的教育力量。

  比如,杨超,一年前我刚接任时他还是一个受人歧视、令老师最感头疼的学生,因为他除了爱说谎不愿做作业之外,还经常骂人。

  开学后不久的一个课间,大家集合做操时一位同学不慎将另一位同学的笔盒弄到了地上,文具散得满地都是,由于时间紧迫,前边跑过去的十几个学生没有一个伸手去捡。

  正当我感到失望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最后一个起跑的`杨超,他看了一眼地上,毫不犹豫地蹲下身来,收捡好散乱一地的文具后,望都没望我一眼就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当我将当日杰出学生的光荣称号授予杨超时,在一片喝彩声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这以后,杨超在我的悉心呵护下彻底地变了,他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到上学期期末,他不仅当选为班级的“十佳标兵”,而且还破天荒地被评选为学校的三好学生。说实话,杨超今天的巨变让我都感到吃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实现了从未有过的超越?

  在杨超的一篇随笔里我找到了答案:“自从我当上了第一次杰出学生,一向对我责骂的父母第一次夸奖了我,那一夜我抱着杰出学生的奖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从此,每当我面对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心中就有了自信的力量……”

  其实,类似杨超的例子在我身边举不胜举。是的,只要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金矿,都能成为杰出者,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赏识激励,学生就会在老师平等地关注下创造奇迹。

地理教学反思6

  柴达木盆地面积121000km2。盆地内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00倍以上。盆地地势较高,四周海拔4000m~5000m,中部2600m左右。在这样的气候和地形的环境中,为盐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盆地内的盐湖出产的盐矿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盆地东部的茶卡盐湖和柯柯盐湖出产食盐;南部的察尔汗盐湖盛产钾盐及镁盐;西部的大浪滩盐湖、昆特依盐湖富产钾、镁盐;尕斯库勒盐湖富产锂盐;茫崖盐湖富产石盐;北部的大柴旦盐湖、小柴旦盐湖盛产硼酸盐;中部的一里坪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主要出产锂盐。由此看出,柴达木盆地盐矿的种类极为丰富。盆地东部的茶卡盐池,面积120km2,是一个露天的食盐矿,洗涤后的成品盐,氯化钠含量在97%以上。盐池食盐贮量丰富,可供全国人民食用近百年,是我国著名的食盐产地之一。盐矿开采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颁有盐律,1929年设盐务局,开采食盐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区,是由南霍布逊湖、北霍布逊湖、团结湖、协作湖、达布逊湖、大别勒湖、小别勒湖、东陵湖、涩聂湖等9个盐湖和察尔汗、别勒滩2个干盐湖所组成的一大盐湖区。湖区东西长达168km,南北宽20km~40km,总面积达5856km2。区内汇集了几百亿吨以氯化物为主的盐类,以产光卤石著称,是我国钾、镁盐矿主要产区,被誉为“盐的世界”。石盐沉积的厚度在30m左右,最厚处达60m多,储量达到4.26×1010t,其中钾盐储量为1.5×108t,仅次于死海(钾盐储量达2×109t),居世界盐湖钾盐储量的`第二位。

  1958年在察尔汗盐湖建起了我国第一座钾肥厂,这是一座用机械开采光卤石,以生产氯化钾和钾肥为主要产品的化工厂。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钾肥原料供应基地。在察尔汗盐湖区有一座被人们称为“万丈盐桥”,其实是一段跨盐湖区的公路。路基用盐砌成,路面用盐铺平,汽车行驶在31km长的路面上,与行驶在柏油路上并无两样。在万里晴空的夏季,人们乘车在“万丈盐桥”上奔驰时,眺望远处,犹如银装素裹,耀眼夺目,有时在汽车的前方,还会出现“茫茫大海、层层楼阁”的海市蜃楼的幻景,好像进入一个神仙的世界,壮观非凡。

地理教学反思7

  又到学年的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经历了学业水平测试,而后又专注于地理选科的教学,其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形成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采用启发式教学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中,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好动” 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复习亚洲地形和河流时,可以尝试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诗词和歌曲相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8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具体思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向着素质教育为主转变,但由于高考的制度变化不大,导致现在“分”还是学生的命根没有突出素质教育的优势。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xxxx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地理教学反思9

  1、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

  例如:在上日本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我国的气候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3、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思绪游离在课堂之外?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今后还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10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地理教师十分关心新教材的资料,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潜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用心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下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透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能够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方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潜力?等等。

  鉴于这种状况,我主要透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忙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我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我必须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地理教学反思11

  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都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纲,也就是说的教教材。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培养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新课程内容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和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为例来谈自己在新教材下的教学和传统教材下的教学的不同。

  一、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体现重能力轻知识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是:依据教材列举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要分析三江平原为什么是种植业,然后要根据三江平原的气候、地形、土壤来分析种植业形成的原因;同样依据教材列举的青藏高原的畜牧业要分析青藏高原为什么是畜牧业,然后要根据青藏高原的气候、地形、草场的分布来分析形成畜牧业的原因。从而引出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概念的学习只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泰国湄南河平原的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两案例来说明农业区位的概念。而泰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知识也不在要求学生掌握,弱化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只是用来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案例而已。教材后面还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农业区位的案例,这就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人教版20xx版教材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因素的教学,传统教学是:注重区位因素知识的讲解,引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需求、交通、科学技术、政策等因素,并且做了详细讲解,教材详细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对学生的要求是对这些知识的识记,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则是通过进行农业生产的.案例要学生自己得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直接由学生自己的感性认识就可得出结论,然后由学生总结怎样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以及影响因素。教材后又有思考“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要影响农民的决策?”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材的最后又安排了活动,介绍了水稻种植、立体农业以及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材通过这样的设计,更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在新课程教学下的主体地位。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而新课程改革要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而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教材直接呈现农业地域类型,对学生的要求是识记和了解,中间没有推理阐述,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农业地域根本不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学习教材用了很多文字来阐述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通过以上的解释,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从而对农业地域的含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思维的锻炼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20xx版教材还列举了许多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地理教学反思12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式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下面就《五带的划分》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反思。

  《五带的划分》一课,属于《地球的运动》的一部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把这些资源引入新课教学中,珠联璧合,事半功倍。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还是疑难题的.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发言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辩证思维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平台。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学生上台画图,有个体的展现,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第三,注重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师上课要形成自己个人风格,凸显自己的教学风采,结合课堂内容努力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仅是使学生,并且使全体听课教师都感受到这一点,整个课堂我是快乐的,快乐感染了我们,也充分感染了学生。

  第四,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四季的感受。这样不仅是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理教学反思13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而如何改革传统输灌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教改的重要课题。各地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合作、引导、探究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这两年的地理教研实践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近几年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由于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而优化教学过程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而“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一教改,可使优化课堂教学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地理学案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合作、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通过学案,使自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强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实现和推广,同时,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自我学习、检测、评价,有成就感,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很受学生欢迎。

  “学案导学”教改体现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与“合作”活动,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等特点,而这一特点适应了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课改的突出特点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这一教改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课改后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编写好学案提纲,提纲是学生自学的向导,编写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的原则。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同时,提纲应反映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反映知识体系和结构,

  学案内容在使学生自主获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问题,特别在读图问题上,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与分析,让学生交流与探讨,体现合作学习特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出典型的练习,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反馈自学能力与自学效果,然后通过“学生相互评价→学生个人自评→教师评价”过程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

  “学案导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结构提供了载体,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传统的备教案转化为备学案,并与导学有机地结合,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

  由于学案针对学生特点,学生易于接受,并通过自我学习与评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学案把练习引入课堂,减轻了大量课外作业负担,达到了课内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要求。

  学案通过“知识体系”、“反馈练习”、“学习小结”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自学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则进一步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在读图方面,既培养学生读图的方法,又提高了通过地图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教改在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值得反思。

  反思一:导学内容问题:导学内容设计是否恰当与合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设计导学内容时,能否提纲挈领,紧扣教学目标;能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能否对课本内容进行册减、合并和重组;能否联系生活实际等都是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要钻研新大纲,新教材,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导学的艺术和技巧。

  反思二:自学效果问题。一些学生适应不了课堂上较长时间的自主学习,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差的后进生,习惯于“你讲我听”模式,懒于动手、动脑,过分依赖教师,若教师辅导,督促不力,他们就不会利用时间去阅读课文,不会去思考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

  反思三:教师备课问题。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好材料、深入备课:既要备好所教学的内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备好学法,备课量较大。因此,如何建立与教材同步的课堂教学材料,以便每节课施教时随时提取和应用,以减轻教师备课量,这是需要探讨的现实问题。

  为此,在今后的学案教学中我们要注意:

  1、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的教学。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教学反思14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地理教学反思15

  “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以知识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社会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任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在一定的交往情境中、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孕育、生成、发展,这是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的。“对话”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人的发展。

  第一,和自己对话。

  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坚持“课前问”,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向自己发问,例如,“为什么这样上课?”“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这堂课?”三思而行,定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坚持“课中问”,就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这样,可以克服教学预设带来的机械呆板的弊病,让课堂教学随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与活力。再要坚持“课后问”,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

  第二,和学生对话。

  教师要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怎样教学的愿望等,这样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个体,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尽最大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对待学生幼稚的意见,教师不要简单适从,要善于倾听意见,去伪存真,否则,反而会降低教学绩效。

  学生与教师对话,是教学民主的真诚呼唤。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我们必须将民主、平等意识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与教师对话中,教师又应该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平等对话”,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完全不要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一般要比学生深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对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时,既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又要随时发现、揭示对话双方存在的意义差异,以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第三,和同行对话。

  教师应倾听同行和领导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这种意见科学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让大家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去粗取精,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