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1 17:38: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争吵》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吵》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教学反思1

  《争吵》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我”的心里变化,以及“我”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

  1、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借此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此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引发争吵的根本原因)

  3、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以此来处理本文的重点问题,体会人物的内心)

  4、通过父亲的话体会父亲对我的教诲。

  探究第一个问题时,我采取了课题质疑的办法,以检查预习的形式来完成,并借学生的回答板书:原因心理变化结果教诲,使学生们可以根据板书对课文的脉络一目了然,并以此来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究第二个问题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谈到“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有的学生抓住“‘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谈了自己的体会,我又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们体会出了争吵的真正原因是:“我”嫉妒克莱谛得了奖。

  探究第三个问题时,我充分的采取了读思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文有关段落中画出描写“我”和克莱谛表现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比较容易的从相应的句子中体会出了“我”的不安与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再读中体会,学生们又感受到了我的“知错、爱面子”。

  对朗读的指导,也是这部分的一个设计重点,如,“要是我没有骂他,……!”读出后悔的语气;“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通过对有关语句的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看看克莱蒂的`表现:“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蒂这时在想什么?他说“我在外面等着你”时心里会想什么?(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说“我也等着你”时,又会想什么呢?(只想到防御)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们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含义完全不同,两个人的心态也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后,才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在充分的体会了父亲对我的教诲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两位主人公,你喜欢哪一位,并说出你的理由,最好是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证明你的观点?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果然,大部分孩子都说喜欢克莱谛,喜欢他宽容、大度、主动认错,也找出了文中相应的句子,就在学生的回答慢慢沉寂之时,有一位同学说:“我喜欢安利柯。”并说出了他的优点:虽然爱面子,但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借此,引导孩子们要对一个人有全面的认识,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而对于本篇课文对孩子们情感的引导,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从中学到了哪些处理生活中冲突的方法。所以,我又提出:假如你在生活中再遇到矛盾,你会如何去处理?学生们都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也看出了孩子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宽容。

  对重点词句的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终于挨到了放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再给“挨”字换词。可不可以换成“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是在挨,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

  可是刚学完这课班上就有同学告诉我:“老师,扣分了。”原来,丁美玉发作业本不小心扔到了地上,廖道铭就动手打人。我很生气,本想狠狠地批评他们。想到刚学完《争吵》这篇课文就吵,于是我因势利导说:“刚学完争吵这篇课文,文中的同学怎么做的?“主动向同学道歉。”丁美玉说。“那你们呢?”“对不起,廖道铭,我不该把你的本子扔地上。”“你不是故意的,是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吵架了。”

  接下去的语文课,我让孩子们结合实际,写一件你以前与同学发生争吵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听了,有的低头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笔和纸,认真地写了起来……因为课文写的就是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语言朴实真切非常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将语文教学与具体实践结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如果不遇到类似事情,即使同学们课堂上朗读的再好,理解课文再透彻,也可能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孩子学习暂告结束。然而,正是班内的突发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因此,依据新课标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机教学,应该是我们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所提问题的明确性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回答得不够准确之后,评价的导向性不够,这样再找同学起来回答,还是不够准确,这时我又想要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殊不知时间就这样流走了。由此反应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自己的教学语言还要丰富,尤其是对课堂学生回答的评价语要及时有效,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督促孩子们认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应该常抓不懈。

《争吵》教学反思2

  《争吵》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课文《争吵》刚学完,班内就发生了争吵。

  站在办公桌前,我正为下节课作着准备,王钦洋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用手捂着耳朵,委屈地说:“老师,袁艺用文具盒打我耳朵。”“打破了没有?”我连忙转过身,拿开她的手,仔细一看,只见她的耳窝边上擦破了一层皮。“他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问问去?”我一手拿着参考资料一手扶着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王钦洋什么也没说。

  来到教室门前,我把袁艺叫出来,还未开口,他就直视着王钦洋争辩道:“你也用文具盒打了我的。”“我没有!”“你和黄泽远刚才一起抱在我身上。” “我不是故意的.!”“你就是故意的!”看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伸着脖子互不相让的样子,我平静地对袁艺说:“咱们刚学完了《争吵》,你俩就争吵起来了,很及时嘛。课堂上咱们讨论过,遇到发生争吵时,应该怎样做呢?”“想对方的可爱之处。如果是自己错了,就主动向对方道歉。”袁艺对答如流。“那你是怎么做的?”我进一步和颜悦色地问,“用文具盒打了别人的耳朵就应该向人家主动道歉。”“王钦洋,对不起!”袁艺立刻醒悟过来。“没关系。”王钦洋回答道。两个孩子脸上马上没有了怒容。

  走进教室,我立刻改变了这节课原打算让孩子们做课堂作业的计划,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刚才,袁艺表现的不错!学了《争吵》一课,虽然刚才与王钦洋发生了争吵,但老师一提醒,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王钦洋认了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能这样做。这节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件你以前与同学发生争吵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听了,有的低头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笔和纸,认真地写了起来......

  学以致用,将语文教学与具体实践结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争吵》是一篇阅读课文,如果没有遇到类似事情,即使同学们课堂上朗读的再好,理解课文再透彻,也可能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而学习暂告结束,然而,正是班内的突发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因此,抓住教育的时机,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争吵》教学反思3

  选课之前我一直犹豫不决,《争吵》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语言的训练点也不明显。但是这又是一篇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文中有多次对话。因此我就抓住这一特点,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入手,同时也不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一次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课堂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一些,学生配合积极。从没发现班上的.孩子有如此的潜力,特别是林迪同学,发言频频声音响亮。原来学生总是喜欢被表扬,在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之下能发挥出无穷的潜力。

  不过,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在质疑解疑的环节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原定的内容没有上完,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

《争吵》教学反思4

  张华梅 今天的这堂课,对我而言算是一堂自我检测课,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现我将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反思:

  1、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把握时间

  从整体来说,这是一堂极其糟糕的课。一堂好的赛讲课,它最重要的就是在时间的把控上能够游刃有余,而单凭这一点,就能证明一个老师控制课堂的能力。很显然,这一点我没有做到,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最后一段话的含义这一难点,这是本课最大的失败,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应反思和更正的地方。

  2、没有备学生

  在讲课前的那两个小时,我只顾着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重难点,却忽视了最应该备的东西—学生。在上课之前,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会在学过的课文里出现字词不分前后鼻音等的这些小问题上,也更没有想到学生会对课文中的目标问题完全没有思路,从而使整堂课的节奏不能有序进行,浪费了许多时间,更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这一重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这和我过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以及引导的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堂课会因为我的这些缺点败得一蹋涂地。

  3、缺乏朗读的引导

  三年级的语文课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最大的特色就应该是以读代讲,应该让孩子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自发地感悟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和情感,包括体会人物的的内心世界等等都需要通过朗读来完成。而《争吵》一文就是要通过孩子们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克莱蒂吵架后的心情,以此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可我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在这方面上多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取经。总而言之,这堂课上的漏洞百出,丑态尽显。

  不过,也就是这么一堂失败的课让我认清了一个不足的自己,一个在教学上急需要改变的自己。我希望它能时刻鞭策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争吵》教学反思5

  《争吵》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争吵?

  3、怎样争吵?

  4、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错误)。

  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接着让他们谈谈《争吵》中的两个小伙伴是怎样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样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同学们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争吵》教学反思6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两人终于和解以及父亲对安利柯的教育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外,还重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让学生把父亲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理解。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本课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我总觉得学生明白的道理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和运用。我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实践。“有错就改”、“和同学相处要团结友爱、互相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老师希望大家根据自己近来的表现,说说准备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议论纷纷。我趁机请几个调皮的男生发言。他们不但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当面向曾经对不起他(她)的同学道歉,对方也有礼貌地说“没关系”。课堂气氛十分融洽。我觉得这是意外的收获也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争吵》教学反思7

  《争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是节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文中的克莱蒂是一个宽容、友善的孩子,用一颗博大的心原谅了安利柯的鲁莽和嫉妒。

  这段文章很长,但它描写的情境却是那么的常见,所以在教学本文时,我想想通过孩子们深层次地和文本对话,让他们更高层次地理解课文的深刻涵义。它不单只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别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智慧去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关系。

  如何去优化文本?我翻阅了一些书籍,终于确定抓住《争吵》中对克莱蒂的微笑进行了两次描写来组织教学。第一次是在因弄脏本子而向“我”道歉的时候,第二次是在“我”向他举起戒尺的`时候。其实这两次笑所蕴涵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教学的环节中,我提出问题:“当克莱蒂向‘我’道歉时,他的微笑蕴涵着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但有点不着边际,我引导说,如果你没弄清,那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读完后告诉我们。孩子读完第五段呢,就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我明白了克莱蒂的笑中藏的是宽容。”我点点头。有的说笑中藏着不好意思,有的说笑中藏着对不起……看来孩子们是用心在和克莱蒂交流着,他们成为了克莱蒂的知音呀!

  在这个时候我说:“我们是克莱蒂的知音,可是文中的‘我’呢?他是怎么认为的?”在讨论中孩子们达成共识:“我”并不理解克莱蒂,因为自己的妒忌,“我”执拗地认为克莱蒂是一种得意的笑、是向“我”挑衅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孩子们,正是由于‘我’的误解,才导致后来——”“ ‘我’对克莱蒂的报复行为。”“才有了——”“争吵!”“让我们再一次回到争吵发生的现场,好好地感受当时的气氛,仔细地揣摩当事人的心理变化。”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这一次他们真正走进文本了,瞧他们的一笑一频已经显示出来了。……“在‘我’向克莱蒂举起防卫的戒尺时,他又笑了,这次笑使‘我’真正原谅了他,和他和好如初了。你认为这是怎样的笑?”孩子们细声读课文。通过他们的努力,最终明白了克莱蒂的笑是歉意的笑、是宽容的笑、是如释重负的笑……

  我故意说了句:“这个克莱蒂他为何会这么从容、这么稳重呀?真是怪了,要是我,我早就发火了,好朋友怎么可以那么不理解我呢?”“因为他不想失去一位好朋友!”刘琳自信地回答道。“对啊!是朋友!” “同学之间不应斤斤计较”,“朋友之间不能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友谊”,“我们要宽容别人的缺点。”听到他们这样说,我感到真欣慰。“最后让我们再好读读父亲的两次对话,”此时此刻,父亲的话已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中,以及给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都带来许多益处。

《争吵》教学反思8

  从教二十多年,对语文教学颇多感慨。教语文不易,教好语文更难。考试是指挥棒,围着它转时,我们有许多语文教师失去了自我,放弃了对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对语文教学深层次的思考。面对学生不会阅读,害怕作文的现实,我们心焦,但又无能为力去改变它。

  现在用新课标,新教材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新机遇、新起点,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走几步新路子成为可能。

  当然,我的语文课并没有什么出新,只是对语文传统课堂的细化与总结而已。我力图展示的,只是我在平时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界,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成功的范例很多。不过,我认为,阅读,有深有浅。一目十行是阅读,水过地皮湿是阅读,精读细读也的阅读。都说我们手中的教本应该成为学生的学本,也有让学生自主阅读的说法,但我们一线的教师比谁都明白,孩子小,在他们没有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懂得如何读好一篇文章的情况下,任其“自主”,那是一种放任,学生是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今天我在课堂上所展示的,就是自己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做法。具体包括:

  1、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特别是字典。它对学生通读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善用工具书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2、鼓励学生每读一篇文章都要了解大意,这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也是一种概括性思维的训练。

  3、鼓励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一训练过程,往往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焦点。以前的“满堂灌”,老师将自己的所思灌输给学生,偏了方向;而“满堂问”也未必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了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满堂灌”和“满堂问”又被搞成了“满堂超”。但学生在这样的所谓“活跃”的气氛中,即使是能够思考,也不会是深刻的。阅读者,特别是善阅读者,是能够边读边思的,这是一种很不错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阅读习惯呢?我所用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做批注。已经在课堂上有所展示了。它使热闹的课堂沉静了下来,也使浮躁的童心沉静了下来。只有心与心的交流与对白,这应该才是阅读的佳境。当然,小孩子的思考不免流于肤浅、偏颇,放任他们的思想,信马由缰,就没有我们老师的事了,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还必须有一个收拢与限制,这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教师与以必要总结,进一步点明课文的学习要点,使学生的思维与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丰富语言库比储备知识库更为重要。积累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必须。所以,我的语文课堂也安排了这一环节,所期望的,就是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会注意主动积累语言文字,形成自觉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

  以上是我在第一课时所展示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说明。也算是我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吧。需要说明的是,一读识文,二读思考,三读品味,四读积累,并不是说,把文章读四遍,而是代表了四个层面,代表了每一层面上的不同要求。

  在第一课时传授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第二课时的阅读方法应用,这也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坚持的做法。学以致用嘛。掌握了一种阅读方法。然后马上给学生一个应用这种方法繁荣机会还是必要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正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要在第二课时阅读另一篇文章,就必须对课本上的精读课文的讲读进行精缩。如果不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惟恐落掉每一个细节,总担心考试考到学生不会,这样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其实,语文说到底是一种能力,学生的语言分析与应用能力,正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大一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也就没有必要去担心学生应付考试的问题了。

  偏颇与谬误之处,望海涵并挞伐!

《争吵》教学反思9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

  〖教学预设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板书: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

  【板书设计】

  争吵

  宽容、友爱 知错 认错

  重归于好

  应该……不应该……

  【听后反思】

  整堂课设计没有问题,只是操作还不够理想。

  1、一堂课前松后紧,结果生字还落实不了,最后草草收场。

  2、读书百遍,歧义字见。读的时间不够,读的没有层次。

  3、三年级了最好做到读写结合,特别是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争吵》教学反思10

  《争吵》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所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课文较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火”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教学时,我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另外我还结合重点词句的学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

  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朗读“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段落,可以先深入了解争吵后“我”的表现和克莱谛的`表现。如,“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再来看克莱谛的表现:“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一定是想着要怎样和“我”重归于好)“我”说“我也等着你”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只是想到防御)课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是引导学生在关键的地方认真想一想。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联系上下文两个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体会出这

  两句话的含义完全不同,两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的“挨”字读二声,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时,不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尝试着积累运用,学习表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

  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如,有的学生能通过具体事例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和个性,说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有的学生能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不是凭一时一事的表现给别人下结论,认为“我”的进步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

  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时能够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我也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

  不过,在教学时,我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这方面还有待我好好学习。

《争吵》教学反思11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

  因为我们班男孩子多,又处在9岁左右的年龄,特别调皮,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应该对他们有所启示,有所帮助才对,所以,我精心准备了这一课。

  感悟理解课文时,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采取了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然后让学生自主读书,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对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课文中作了详细描写。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火了,产生了报复的念头;吵架后,觉得不安,后悔,觉得对不起他,很想认错,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下决心,可嘴里又说不出。这些矛盾的心理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学生都经常遇到。我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理解重点词句。“嫉妒、报复、瞟、挨,举起尺子、拨到、搭”这些重点词语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莱谛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让学生反复读这些语句,谈体会,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后悔,“我”的矛盾,克莱谛的宽容,并对两个人的行为、心理进行比较,感受克莱谛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亲说的三句话,在文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句话散见于课文,“应该知错认错”,“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我让学生找出这三句话并好好地谈了自己的理解。

  此外,我还让学生以“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为题仿写,让他们写出和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真希望他们也能像克莱谛一样拥有宽广的心胸!

《争吵》教学反思1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1、2。

  三、导学达标:

  (一)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二)、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定目标:教学目标2、3。

  三、导学达标: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7

  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

  赞许

《争吵》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2、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3、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接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师:争吵之后,我时时会想起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他是怎么教育我的呢?找出文中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出示三句话)

  ① 在我和克莱谛争吵这件事上,我有没有做到知错认错?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知错)a.我觉得多好!(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不认错)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

  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第6自然段)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想和我重归于好)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读父亲说的第二句话)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我以为克莱谛要打我,我准备防御)

  ⑤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理解父亲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二、升华理解

  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读写结合教《争吵》

  《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字迹也看不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教学本课,我除了采用指导朗读,感悟人物美好品质的方式,还重点就两人主动提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课文《争吵》刚讲完,班内就发生了争吵。

  站在办公桌前,我正为下节课作着准备,杨杰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用手捂着耳朵,委屈地说:老师,韩旭用石头打我耳朵了。打破了没有?我连忙转过身,拿开她的手,仔细一看,只见她的耳窝边上擦破了一层皮。他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问问去?我一手拿着参考资料一手扶着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杨杰什么也没说。

  来到教室门前,我把韩旭叫出来,还未开口,他就直视着杨杰争辩道:你也用石头打我来。我没有!你和丁宇在一起扬土,爆在我身上。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行!看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伸着脖子互不相让的样子,我平静地对韩旭说:咱们刚学完了《争吵》,你俩就争吵起来了,很及时吗。课堂上咱们认真地讨论过,遇到发生双方争吵时,应该怎样做呢?想对方的'可爱。如果是自己错了,就主动向对方道歉。韩旭对答如流。那你是怎么做的?我进一步和颜悦色地问,用石头打了别人的耳朵就应该向人家主动道歉。我错了,老师。韩旭立刻醒悟过来,接着把头转向杨杰,真诚地说,对不起!没关系。两个孩子脸上马上没有了怒容。

  走进教室,我立刻改变了这节课原打算让孩子们做《基础训练》的计划,平静地对同学们说:刚才,韩旭表现的不错!学了《争吵》一课,虽然刚才与杨杰发生了争吵,但老师一提醒,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杨杰认了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能这样做。这节课,请同学们结合实际,写一件你以前与同学发生争吵的事情,仔细回想一下当时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听了,有的低头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笔和纸,认真地写了起来......

  学以致用,将语文教学与具体实践结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争吵》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果不遇到类似事情,即使同学们课堂上朗读的再好,理解课文再透彻,也可能随着下课铃声的敲响孩子学习暂告结束。然而,正是班内的突发事件,激发了我的灵感。因此,依据新课标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机教学,应该是我们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争吵》教学反思14

  《争吵》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重归于好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小学这个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容易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今天是我上的第三次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课文内容,第二节课主要讲生字词。

  在第一节上课的时候,因为这一课和我前面讲的课的类型不同,对教案也没有做到烂熟于心,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底气不足,还是会紧张,以至于说话有些磕磕绊绊。而且上课时我的声音可能有点小,对同学们有些不懂的地方引导的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今天的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同学们的表现不太积极。对于时间上,这一节课课堂上发生了一些突发事件拖延了些时间,加上对教案熟悉程度不够,使得本来想在这一节课上完成的内容没有完成。这节课本来是想将课文内容处理完的,结果进行到要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就打下课铃了,当时脑子没有反应过来,没有在结尾引到下一节课就生硬的草草的下课了。

  在下午的第二节课上,我想要同学们根据所学的这篇课文,讲一件他们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并想一想以后要怎么做。但是可能他们并不想要说太多自己做过的不好的事情,所以没有人想要举手回答,所以我让他们小组讨论,一是想要延长他们思考的时间,二是想要活跃一下气氛。可是这一环节进行的时间有些过长了,使得后来同学们已经远离了主题,开始乱了。后来请孔令举和孙正宇同学表演完他们的情景剧时,孔凡琪他们那一组也是想要上台表演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让他们上来,也忘记了和他们解释,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了,我觉得我当时没有处理好这一件事。在学习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的时候,直接就显示的是这几个字,没有出示它们所在的词语,可能同学们直接接受起来会有些困难,下一次我会注意让同学们先通过课文中的词语来学习这些字,让他们的学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时候,是同学们指出哪里我说了哪里,没有做到把一个字要注意的'点直接说完,再进行下一个字的学习,这一点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除去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我还有好多方面需要继续学习、改进。

  1.对学生评价不够,有时候就只是一带而过,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只是我自己在评价,没有让同学来评价、借鉴和学习。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没有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今天有些同学没有预习好这一现象也没有做出批评。

  2.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主动。

  3.小组讨论时间设置过长,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致使学生后来写生字的时间不够。

  4.在朗读感悟环节做的不好,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按照应该有的感情去读。

  总体来讲,这节课是顺利讲完了。对于以上这些方面,我还要多多注意,继续努力,尽量向好的方向发展。

《争吵》教学反思15

  《争吵》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决定上《争吵》这一课时,很茫然。这是外国作家的作品,写的是意大利学生之间的争吵的故事。一开始很怕咱们中国孩子思想认识上与外国孩子存在差异,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点困难。而且,这中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将教材反复研究,终于定位在“争吵是发生在两个小学生之间的故事,跟学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这一点上。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比较残酷!

  生字教学一块基本顺畅,较好地结合了汉字的音、形、义来教学。学生落实地较扎实。其实,三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故生字词教学我紧密的和课文联系起来,抓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字的音形义上都有所了解。这样教,学生比较不容易疲倦。

  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所提问题的明确性较强。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回答得不够准确之后,评价的导向性不够,这样再找同学起来回答,还是不够准确,我想要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殊不知时间就这样流走了。由此反应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自己的教学语言还要丰富,尤其是对课堂学生回答的评价语要及时有效,这也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督促孩子们认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应该常抓不懈。

【《争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让》教学反思12-12

教学dtnl的教学反思12-15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5-18

争吵小学作文05-22

争吵小学作文02-05

线上教学反思08-28

《寓言》教学反思09-29

《比的化简》教学反思09-29

体育教学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