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5 18:21: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学生大声朗读,一来可以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2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小朋友的在乡下的一大片蒲公英花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并获得无穷快乐。

  文章围绕蒲公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是讲兄弟两人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充满了童真童趣。第二件事讲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通过自己仔细观察才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让学生看、读、想,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兄弟两人的快乐生活,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这一朵朵蒲公英,这一片金色的草地,更是这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文章写出了孩子的童趣,尤其吸引学生,学生在读了课题后也能提出一些问题。“它为什么是金色的?”“这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在第一次通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能回答问题的段落。通过读,我让学生自己来讲一讲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学生不容易说清楚。文中的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草地会变色”很有趣。那么我就出示课文第3段,这一段“草地变色的原因”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内容,划一划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再出示思考题:“草地怎么会变色”?并提供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即——“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是();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首先是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在指名汇报交流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变色这个奥祕说清楚?”在齐读该段之后,体会“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以引入最后一段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来,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感悟朗读体会的阅读方式,但是很艰辛,很多孩子有这些感悟陋习:

  1、光读悟会较少,甚至读完后,要说读懂了什么时,就直接戴大帽子。

  2、光是会读但不知道该怎么说。

  10月份得继续努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3

  在备课的时候一向很纠结,这篇课文究竟要怎样上。要教什么才是孩子所需要的?这个习作单元,真是让我很头疼。

  《金色的草地》看起来文章简单,可是里面蕴含的资料却十分丰富,真是不明白要落点在哪里。这一课呢,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曾强调观察的细致,这一次备课我发现,和细致比起来,观察的乐趣可能更为孩子所需吧

  观察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写一篇好文章,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为的,应当是发现生活的“美”和“趣”。

  因为是学过的课文,所以,我从听写入课,用不一样词语组合的方式来回顾课文资料,梳理文章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一是“我和弟弟”吹蒲公英玩,这时的观察是很粗浅的,能看到的`就是会飞的绒毛,或者一大片金色的草地;二是我钓鱼时,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开始仔细地观察。这时才发现,原先蒲公英的叶子会张开和合拢。张开的时候,金色的花瓣露在外面,草地就变成金的了;合拢的时候,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又变成了绿色。

  原先蒲公英的趣在那里啊!

  观察的趣味在哪里呢?经过课堂的交流我逐渐发现,观察的趣味在思考和想象。

  思考从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中能够略见一斑,想象又能从哪里体会到呢?在蒲公英的“飞”。我抓了两个词“装着”和“假装”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能够看出我和弟弟的调皮。课堂上我们玩了一个理解词语和感受生活的游戏。理解“一本正经”,用肢体语言表现,之后想一想哥哥可能还会装着怎样?弟弟也可能怎样应对?课堂上我们就这样你来我往。

  我问,好玩儿吗?大家都觉得很好玩儿。

  怪不得,这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欢乐。这是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想象的欢乐。在课前的时候,我一向在想,怎样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观察的乐趣。从这个环节事实的过程来看,效果还是不错。

  教学下来,感受还是蛮多的。要想用一篇文章来教习作,还真是不容易。每次总是想得太多,要落实下来,不太容易。好在,这次虽然是孩子们学过的课文,可是试教的结果比我预想的要好。

  好吧,还好!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孩子们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时……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因为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我想这就是窦桂梅教师说过的:“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的真谛所在吧。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资料了解的欲望。第三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经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学生在感受到了发现后的惊喜后,和文中的“我”产生了共鸣,很自然的联系上下文又理解了“我”感情的变化,从“摘着玩”到“最喜爱”。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

  经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资料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所以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5

  我一直认为,学生的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从而体验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因此在教《金色的草地》时,我就把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一小课题带入了课堂?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6

  中午的前两节是三年级的语文课。使我又沉浸在快乐的语文课堂中。

  对于一个已经习惯教高年级语文的老师来说,初次感受中低年级教学,看到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童真的稚气,好生喜欢,甚至觉得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天真可爱!

  这两节课我讲的是《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着讲生字、而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朗读入手,让孩子带着童真童趣的表情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刚开始还不适应,慢慢的孩子们读得越来越棒,大部分学生读的时候都能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许多孩子读得生动传神!使人感受到草地的美,感受到作者对草地的喜爱!

  课文的第四段,写了蒲公英早中晚变化的时候,我编了一个童话:老师扮演去草地赏花的人,学生们扮演们一棵棵小蒲公英。早上,当我来到这片草地时,让学生用两个攥着拳头的小手,支起来,手腕合在一起,做出合拢的样子,中午我路过草地时竟然惊奇地发现蒲公英开了,这是学生合拢的两只小手轻轻伸开,然后挥动着身体与头部,就像一朵随风飘动的金色蒲公英!傍晚时,孩子们举着的小手慢慢合拢。

  就这样,我一遍又一遍的把学生带入这种童话般的情景中,孩子们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做着这样的伸开与合拢的动作!

  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好了!孩子们学的也很投入,开心地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还有个别个别调皮的孩子故意不和拢或者不伸开,不过没关系,我告诉学生们:这是一棵枯萎的花!那位调皮的孩子,开心地笑了!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对回答好的学生及时鼓掌,回答正确的学生本人也要做一个快乐的表情动作“耶”!发现这样做特别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乐于被鼓舞、被认可!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实在是太开心了!我和孩子们都沉浸其中,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光!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7

  《金色的草地》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手势模仿,对比练习。

  教学本课,小男孩发现草地变色,是最为神奇的部分,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教学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缺乏细致观察,对于蒲公英的花瓣缺乏了解,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演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了自己的(),草地又变成()色了。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2、朗读+表演=趣。

  课文写得生动有趣,画面感很强。课文结尾有这样的一句:“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教学时我抓住其中关键字“趣”,请同学们说说:蒲公英“趣”在哪里?首先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短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同时表演蒲公英的花瓣张开、合拢的趣味,学生的表演和朗读,也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有乐趣。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内化知识,演绎课文。

  二、成功之处

  这次比较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

  众所周知,我们总是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际上在课堂中,我们害怕时间不够,总是让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草草收场。这堂课中,我把有趣朗读放在重要位置。如:“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强调了“一大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渐渐带领学生透过文字走近这片草地,进而深入了解这片草地,感受作者的快乐。“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强调“很早”)突出以前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原因是“没起早”。因此,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马虎不得的。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理解,而默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读与思相结合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默读的机会,就是给予学生专心与静思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文本,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我过分关注学生的朗读训练,读写训练,忽视了默读训练。我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特别是课文的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讲:“我”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进行默读训练,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这个问题在后期教学中要重视。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这篇童话充满了童趣,在教学中,需要加大指导朗读的力度,不能害怕耽误时间,害怕丢掉所谓的“正事”,扎扎实实指导朗读就是正事;其次,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默读,让学生读中有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8

  《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变回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通过这篇课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意识。我抓住两个问题来重点学习,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以及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一、谜语引入“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西来飞到东,到处安家忙不停”和有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来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表演促读。教学中,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快乐心情,我请了两位同学生上台来分别扮演哥哥和弟弟。我让学生表演俩兄弟玩耍的情景。抓住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朝我脸上吹”重点理解,动词的运用也很形象,学生把俩兄弟的开心、快乐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兄弟俩快乐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解释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课下我让学生充分查阅蒲公英的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孩子们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些了解。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把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9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搞笑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DD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明白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此刻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思考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必须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能够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能够了解课文资料,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搞笑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搞笑?透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明白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能够透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潜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搞笑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用心性,透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情绪,加深理解“多么搞笑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齐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就应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0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本篇课文文字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围绕“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进行读书。这两件事分别是: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时,我主要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两兄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体会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阅读理解第二件事时,我主要围绕问题“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子进行自读感悟:

  “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这样以来,学生在自读自悟的体验中,既享受了探究自然之乐,又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大自然。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1

  本次教学围绕《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展开,教学目标为: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2、明白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教学资料丰富充实,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渗透了抓词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经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发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想象,并且结合语文园地一中如何经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第一次场景。

  在理解“一本正经”这个词语时,经过让学生表演来理解,学生也都体会到了“一本正经”是形容严肃认真的样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时,由于这个词语我们在《邓小平爷爷》这篇课文里接触过,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我表达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开课这个情景,问学生:“你觉得此时在那里谁最引人注目?”请学生答,学生会说:“教师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问:“此时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也显得格外……”生齐答:“引人注目。”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当时当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第三段草地怎样变色和草地变色的原因时,没有采用先讲后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先做练习,后再讲评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学生的答案是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时,我牢牢抓住看见草地变色是第一次发现,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第二次发现。并让学生经过比较“看见”和“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的不一样来比较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仔细观察是用心、细心、耐心、长时间地去看。在两次发现之间作者用了一个句子来连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过渡句,同时也代表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看见”,没有看过就走过,而是进行了“思考”,进行“思考”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最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在大自然中变化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我的观察过程和观察所得仿照课文第三段的样貌写成一段话。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了作者的仔细观察,也让学生模仿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表情和动作来进行表演,在四人小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也许是因为在平时课堂中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训练都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没有太进入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才回答出来,孩子们的胆量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难,我直接请了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怕课堂时间不够。如果在开场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状态比较好的话,我想后半部分的提问和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这次教学一共经历了四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和成长了不少,感觉自我慢慢地开始有了掌握课堂的节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细致感。对于我来说,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变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2

  新学期开始,我一直在思索,应该如何给孩子搭建一个平台就是让孩子“潜心会文本”养成良好的品读文章的读书品质。

  如何读懂一篇文章,要一句一句的品,读出文字后面的思想感情来,要读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讲前两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和孩子们回顾上学期读书的方法。初读文章时要完成哪些的任务,细读要完成哪些任务。在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有目的有梯度的读。三年级应该在上学期的阅读基础上对文字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方面应该有所提高。所以除了和学生构建阅读话题之外我把怎样准确精练的概括文章内容这个任务也作为了培养重点。再讲《金色的草地》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有的孩子认为讲的是草地早晨、中午、晚上的颜色。我引导孩子认真读这一段,作者还告诉我们什么了,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我引导学生这一段里有一句话很关键把这两方面连起来了。再认真读文章,找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然后启发学生这样的内容要把两方面和起来说就准确了。“讲草地的颜色从早到晚的变化和为什么这样变化。”“讲草地颜色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讲草地为什么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样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准确精练了。

  并且让孩子知道有的文章有中心句,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就可以概括文章的内容,而有的文章需要我们自己来概括,可以找重点句子也可以自己把其中的意思连接起来概括。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3

  《语文课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根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通过谈话交流,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习分自然段写作,并初步掌握通过抓一件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习作方法。

  本课的设计,力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同时,在师生谈话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所以,我先通过玩游戏的教学手段,让那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学生根据我提示的能概括人物特点的内容去寻找对应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这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帮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写作的目标,我特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最熟悉的同学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让大面积的学生都回答了这个问题。然后,通过品读范文,学生知道介绍同学可以按三个步骤来做:1、简单介绍同学的外貌;2、先概括说出同学的特点,再围绕同学的特点选择一件具体、详细的事例来叙述说明;3、概括谈谈自己对同学的感受或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他们知道介绍人物的方法后,就应该让他们付诸实践活动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头练习,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学生代表的发言就应运而生了。这个环节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会了表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认为作文教学更应该做到以听说为先导,以品读为基础,以写作为落脚点,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如何让学生想说、敢说转化成乐写呢?创设情境,采用表扬、评奖、提供展览等多种激励措施可就是一个良好的举措了。而本教学中的这几个由说到写的教学环节:交流、积累、构思、修改、评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的认识规律“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就这样,写作在师生的交流谈话中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新课标要求“要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愿意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讲评学生的习作更是此教学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着重抓住这两个环节来进行:一是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既有全篇的展示,又有精彩片断的展示;既有当着全班同学展示的,又有小组的展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向别人展示习作的机会。二是注意用各种方式来讲评。既充分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与长处,也提出个性张扬但又中肯的建议,使老师与学生的讲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必要在此提一下的是本教学设计,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修改,不断研磨而生成的。第一次试教,写作主题确定为《我的同桌》,结果发现写作范围太窄了,学生看着这个题目就犯难。经过琢磨,最后把写作的主题更改为《我的同学》,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来写。当我把这一教学设计带至本镇的兄弟学校马安小学试教时,发现学生虽然都有很大的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一开始没有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结果绕了一个弯,才使“特点”这个词在学生的脑袋生根。所以,经过再一次的修改,我加入了“猜一猜”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找到对应的人。由此学生对词眼 “特点”有了比较深的印象。此外,我在指导写作时避免在文体、谴词造句上面面俱到,而是紧紧围绕教学难点“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人物的一个特点”,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落实。从几次试教学生所完成的习作来看,所有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写出同学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举出具体的事例去突出人物的特点,习作内容具体且有真情实感。第二课时评讲习作,师生互动交流也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从而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说写的热情,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说自己身边人与事、写自己心里的话。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4

  1、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一件重要的工作,本课中在理解“一本正经”一词的意思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理解的方法:读句子,想意思。

  2、文中运用类比手法说明蒲公英颜色的变化一段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学生理解时较为抽象,如果能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就好了。

  3、在指导学生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的玩耍的'乐趣时直接让孩子去写,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孩子们先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兄弟俩一样快乐玩耍的时候,你和小伙伴是怎么玩的”,再让孩子动笔写,可能就激发的孩子写作的欲望,写起来就更能得心应手。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平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04-15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07-28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04-22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0-06

金色花教学反思05-15

《金色花》教学反思04-22

金色花教学反思15篇09-04

三年级下册《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反思06-09

草地小学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