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5 11:22: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1

  课前

  当我收到肃南县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室九月份活动通知单,以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一课“有多少块糖”同课异构时,我心里就忐忑不安,虽说教龄20年了,但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是老教师们私下聊天常说的话,“怎么办”?

  关键是如何设计教学?翻书、翻教案、网上查资料,最终抓住本节课重、难点,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上交。后来收到红小张燕老师二次发来的同仁们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很是感动,修改细心而又到位,非常感谢同仁们的辛勤付出!

  课中

  在不断的思考中,我决定再补充教学设计。通过互+计划培训学习,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教育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变化,再不是一根粉笔,一本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而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融合。在雷皓老师的数学绘本和王艳着老师的童话数学课堂智慧的启迪下,跳出数学课本读数学,数学课中融入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喜欢比学会更重要。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开始自编童话故事。看到练习题中出现青蛙,所以就以青蛙起名小小和白云起名多多两个童话人物对话展开。(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两位小伙伴,他们分别是:青蛙小小和白云多多,和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天气阳光明媚,天高云淡,青蛙小小和白云多多决定去神奇的数学王国逛一逛。)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数课桌,以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行和列,知道一行一行的数,就是横着数,一列一列数,就是竖着数。然后做游戏“排排队”亲自体验行和列。并完成导学练习单相应题目。

  活动二:数糖果,青蛙小小为奖励孩子们准备的糖果,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再数一数,最后完成导学练习单相应题目。活动三:我说你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以上说——数——摆——列,总结规律,完成课本练习2、3题。拓展练习多多送月饼,是为学生学习乘法埋下伏笔,这样60个2连加,太麻烦,联想到乘法,有没有简便方法,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课后

  第一,在检查孩子们导学练习单时,发现对行和列的理解还是有困难,尤其是对列的理解较模糊。练习中竖着数列式学困生就有困难。第二,摆小棒的预设,没有考虑到一列摆2根,摆6列,在桌子上摆不下的问题,另外,圆柱体的木棒,容易滚来滚去,学生摆不好。第三,拓展练习引导不到位。第四,学生表现来看,中等生表现较好,尤其是平时不咋滴的一个女生,说的方法和做的题,很是让我激动。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加注意和改进。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2

  这堂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我本来以为应该比较简单,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出示排列整齐的糖块,让学生数一数,学生还是从已有经验入手,1个1个数、2个2个数……,从学生说的2个2个数,我引出了竖着数,但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很仔细的给学生比划一下(一列一列数给他们看),所以出现学生在练习时,分不清楚行和列是什么意思,这一块内容在之后补充了一下。第二个问题是在表述几个几相加时,语言不够严谨规范,出示算式,直接问学生表示几个几相加,而应该这样问:算式中加数是几,表示几个几相加。这样问,不仅语言上规范,而且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第3个问题是在做练习第4题青蛙跳时,由于下课了,所以没仔细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表示的意思,所以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5+10+15=15”,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错误,这要有几个原因:1、前面语言不规范,没有指明加数是几,学生没注意到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2、没有引导学生观察图的意思,学生不理解图意,直接照搬尺子上的5、10、15三个数,直接相加;3、学生用5、10、15,5个5个数的方法,从而写错算式。调查过以后,第2个原因比较多一点。

  再说一说本节课的课堂氛围,看似热闹,但有些过了,有点乱。这个是一年级以来一直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班上总有那么几个没有纪律观念,喜欢自由乱说的习惯,有那几个带头,容易把班里其他人也带上。有表扬过先举手再发言的,但过一会就没用了。也跟我有时的仁义之心有关,一直不听课的'他,某天积极性突然很高,不忍心打击他,但也引导过,只是他们过一会就忘记了。课堂纪律是我本学期要抓的一项重点工程。

  最后说说简洁的数学语言,有时候我自己也意识到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我想这与我的数学语言不够简洁也有一定关系,容易要重复学生的回答,重复问题,为什么喜欢总喜欢重复说,怕有些人没听清楚,感觉班里有太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总是游离在课堂外。有让其他孩子说一说,但总是一小片人不知道。有时候跟自己上课用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也有关系,所以以后在语言上自己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析教参,分析规范的数学语言。规范学生的听课习惯。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糖块、数棒棒糖、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能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2、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不同方法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数熊猫活动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在数有序排列物体时,一行行或者一列列数容易数准确,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数圆片活动时,课件只出示第一排6个圆片,第2、3、4排的圆片覆盖上,上面有文字说明,第2、3、4排的个数与第一排一样,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快来数一数吧?再次数,不直接出示全部图片的目的就是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一排一列数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这种直接用“几个4”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就会突现出。以此更好的把数一数和乘法联系起来。

  数格子活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已经由数实物抽象到数图形,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3、联系拓展领悟新知

  “数苹果”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10盘、15盘、100盘苹果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相同加数的个数我用大括号标注出来,从而更好的是加法和乘法沟通起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些算式相同加数太多,写这些算式太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通过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下节课新知的强烈欲望。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加注意和改进。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10-03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11-11

《有你,真好》教学反思07-01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4-10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7-31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09-27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1-3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01-03

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