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每个观看完影片的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记录了党和政府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过程,真实还原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惨烈的战斗场景,颇为震撼,观影后让人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一周年之际,朝鲜内战爆发,并遭到美帝的野蛮干预。刚结束百年战火的中国刚刚迎来难得的和平,百业待兴,却不得不再次直面战争,做出艰难的抉择。虽然与美帝的装备军事力量有着巨大差距,但为了人民的'生存,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取胜。在三所里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靠双腿跑赢了美军的装甲车辆,创造步兵史上奇迹,极度疲惫中展现出志愿军顽强的意志。
和平从来都不是靠祈求能得来的,民族自立和今日的生活是先辈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滚烫的鲜血拼出来的,那些战死异国他乡的英烈无愧为最可爱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尊敬的民族英雄。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2
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叫《志愿军:雄兵出击》。这是一部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制作的战争史诗大片。
影片中的画面是壮观而感人的。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一个满身鲜血的战士,拿着爆炸瓶扔进敌军的坦克里,让我看到了志愿军身上那英勇无畏的精神。
从电影中,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中国军人在战争中的艰辛和付出。我会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和平生活。在炮火纷飞、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军人没有退缩。他们勇敢地冲向敌人的'枪口,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我相信,这部电影会成为我们永远的经典,也会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指南针。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3
19岁的伍万里,像其年轻人一样,自由自在,活泼好动,还喜欢争强好胜。一天他的二哥伍千里带着壮烈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回家了,这件事给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当兵的种子。因为有了这个种子,他想让二哥瞧得起他,于是便偷偷地跟着他的二哥伍千里踏上了抗美援朝的'路上。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亲眼目睹了身边战友的牺牲,目睹了美军的。残暴,这一切让他瞬间成为了一名勇敢的军人。
战斗过程中,美军的武器十分先进,还拥有足够的物资和药品;当美军在喝着咖啡,听着广播庆祝圣诞节时,咱们的军人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啃着已经冻的僵硬的土豆,等待着战斗的开始。咱们的军人,在步行的路上一直被敌军侦察机与轰战机轮番袭击,被敌人轰炸的时候,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但是凭借聪明的智慧合作与勇敢拼搏的信心,最终取得了胜利。“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是啊,革命先烈们出生入死,只为了我们后代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牢记历史,热爱祖国,以国富民强为己任,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自信自强,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未来中国之雄飞。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4
昨晚带果果去看新出的《志愿军》了,小朋友看的很认真。
这种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很有必要带小朋友去看。
主要讲二次战役38军的一个连在松骨峰打阻击,一个连一两百人打到最后只剩一个人,相当的惨烈。电影开头一个刚回国的军工专家跟周总理讲到当时中美的.国力差距,说这个仗怎么都打不赢,周总理跟他说: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这个仗必须赢。
彭老总对38军军长梁兴初说“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就是儿子和孙子来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
其实想想这些革命前辈为了民族的生存空间,连命都不要,我们真的应该格局大点。
我对税务筹划、节税避税这些一直不怎么感冒,纳税是很光荣的一件事,一个国家有充足的税收,才有钱去建航母,去研发制造更先进的作战飞机,中华民族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5
今年我们的祖国已经74周岁了,望着祖国的秀丽山川,潺潺的流水,广阔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海,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应该以传承红色精神为己任。今天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校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
1950年,那时的.新中国才刚满一岁,它才是个刚成立的新国家,它热爱和平,那是因为它深深地明白战争的残酷。但美国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毛主席决定出兵支援朝鲜。毛岸英毅然决然的跟随彭德怀司令员一同出兵朝鲜,毛主席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为了家国大义还是让毛岸英去前线了。中国土地上的热血男儿纷纷上阵杀敌,只为守家卫国。周总理与他国外交周旋,何尝不是另一个战场呢?最后我们用枪杆子的实力把美国打在谈判桌上,使美国不得不停战,我们国家利用外交上的智慧最终成为胜利者。
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用生命热爱这片土地,爱得深切,才会有今天的和平。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沾染着他们的鲜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6
在观看了《志愿军》电影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说的这句:“上下同欲者胜!”1950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彼时,中美差距之大,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悬殊,更直接体现为中美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天壤之别。现代战争是制空权之争,当美军的飞机肆无忌惮地飞跃鸭绿江,炮轰中国无辜的东北民众时,中国人民,中国军队,无一不对此深恶痛绝,又深深地认识到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但是,中国战胜了美国,中国打响了反战抗战的呼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坚定而热烈地回响在联合国的会场。这一切,靠的不是朝鲜的坦克,不是俄国的飞机,靠的是中国三十万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是中国和朝鲜三十万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为什么中国军队可以在十四小时内行军七十公里,可以在寒冷的冬夜趟过冰凉的江水,可以在没有一手战线资料时决心深入敌军后方作战。中国军队之所以有如此机动性,是因为中国军队纪律性强,服从命令,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上下同欲,军民同心,这是中国的法宝,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7
观看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我受益良多。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原型,从不同视角使观众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不论是毛主席心系家国的情怀,还是彭德怀不顾性命奔赴前线的举动,都令我钦佩。战士们为了歼灭撤离的美军,十几个小时连续奔跑七十多公里,三里路上累死无数壮士。连长为了不暴露行踪,毅然坚持理想至上,切断与总部的连线,只为顺利完成任务。失去战友的小同志,努力越过低谷期,重新振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该电影对战争的细节描写。那尖刀即将刺入眼球的一刹,那子弹穿过胸膛的一瞬,那炸弹从天而降的一刻……
每一幕,都使我心惊肉跳,为这些逝去的烈士感到无比痛心。这使我明白,如今的.和平多么难能可贵,烈士们的壮举不能被忘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希望我们能铭记历史,珍惜这先辈用血与肉换来的美好生活。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8
看完电影,比那些胜利的瞬间更让我感动不已的是我们的志愿军们坚决保家卫国,毫不犹豫踏上抗美援朝道路的坚定信念。跨过一条江,守住一条线,钢铁与炮火吓不退血肉包裹着的坚毅灵魂,我们的志愿军前辈用青春与鲜血点燃火炬,温暖了新中国在国际形势上所面临的凛冽寒冬。前辈们也恰似我们这个年纪,一战胜一战起,他们脸上的灰还没擦干净,就再次踏上保卫祖国的道路,面对战场伤亡,彭德怀将军悲痛之下,说“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长津湖的`七连,松骨峰的三连,坑道的八连,用年轻的、壮烈牺牲的尸骨,为新中国、为我们后辈铺平了光明大道。南朝鲜凛冽的寒风不再吹到我的身上,我深知,那是我们最可爱的志愿军们为我们筑起抵挡风雨的高墙。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9
在祖国生日前夕,我观看了这部影片,电影中的主角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显赫的身份,但却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冲在前面。在战场上,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让观众看到了普通人在刻苦环境下所展现出来的伟大与无私。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客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听到这句话,我不禁肃然起敬,中国人民志愿军们用血肉去面对美军机械化兵团。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任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战士们的形象,不仅展现出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当阵地上只有五个人时,当已经弹尽粮绝时,他们决定,冲!冲锋号被吹响,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国旗被扛起,那是中国人坚不可摧的信念,他们跟随着五星红旗一起冲锋。
我们生在红旗下,感叹岁月静好,是我们的子弟兵在为我们守护和平,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如今的太平盛世,才有如今的繁荣昌盛,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0
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一些画面,有电影《长津湖》、《水门桥》战役中战士们为完成任务而奋斗到即使最后仅剩一人的坚勇、顽强不屈;这部影片中毛主席一句:“我们的新中国一岁了”,就让我想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开国大典前夕千千万万参与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终于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更让我不禁想到的是《红岩》中渣滓洞的同志们听闻新中国成立,凭借自己想象制作出来的`五星红旗!是那样的红,是那样的闪耀!
这场战争中,每一个战场上,不同的战士都在拼搏,也都在牺牲,他们保护的是新生的共和国,是国家未来的宁静而光明。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1
电影中,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表现印象深刻。他们面对着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入侵,不屈不挠地抵抗,展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血性和骨气。即使当时的中国只有一周岁,面临着与美国无法相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差距,我们依然毫不退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忠诚和担当的篇章。
当一个隐姓埋名的刘秘书在窗户外看了一眼正在连夜开会的主席父亲当做告别上阵杀敌时,我百感交集。
当松骨峰战役中,全身是血的连长喊道:还有活着的吗?举手!沉浸其中的我握紧了拳头,也想拿起枪去冲锋。
当彭老总说:牺牲是我们这辈人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简短的话语,每一个字都震撼着我。
当新中国的外交官伍修权在联合国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说下那句“时代不同了,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更是充满力量和血性,我差点当场流下眼泪。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这份爱国主义的精神绝对不能丢,它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2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中国首部史诗及的战争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讲述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志原军士兵们顽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表现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情怀。
电影当中,志愿军战土所面对的不仅是敌人猛烈的进攻,更是艰苦的环境和物资的匮乏。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造出了志愿军战士的坚强不屈的精神。电影中一段情景,志愿军战士脱掉裤子,防止失冻在极寒的天气下,悄悄渡江去偷袭敌人,在这时候,影厅中居然有人还发出嘲笑的声音,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笑出来的',如果不是他们舍身忘死、奋勇杀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披荆斩棘,最终为中国军人赢得荣誉与尊严。
影片中场景画面都十分震撼,特别是战斗场景的展现,让人感受到也置身于战场当中,通过观者这部电影,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要更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将时刻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长大后为国家的强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份力量。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3
电影中最令我动容的片段是毛岸英在临别前在窗前长久凝望,而毛岸英离开后毛主席的不舍刹那间涌出。这个小片段让我透过他们伟岸光辉的形象感受到了他们为人父,为人子温情的一面。
他们也是经典的中国父子关系,从不善于将爱意当面宣之于口。但他们对彼此的爱又存在于点点滴滴里,在面对老友提起儿子欣慰的眼神里,在对战友说出父亲是自己的榜样的骄傲劲里,在他们同样为国家奋不顾身的'精神传承里。
同时这样的一对父与子,也是成千上万个参与保家卫国家庭的缩影。敌寇来犯,国难当前,纵有万般不舍愁绪,也毅然决然割舍,一颗赤胆忠心含泪辞别双亲,两行清泪将儿交付战场,马革裹尸诉说痛楚的生离死别与青山埋骨刻印鲜红的爱国主义,交织在一起奏出了慷慨的壮歌,冲散黑暗中威胁的阴霾,终得以见后代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4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通过讲述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和艰苦奋斗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人民的铜墙铁壁。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人民的.忠诚让人深受感动。
影片中的战斗场面十分激烈,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进行了一次次的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影片还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战斗中,他们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战斗集体。他们坚信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敌人,保卫家园。
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可贵,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生活。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5
历史从未抹去曾经鲜红的颜色,人民从未忘记曾经有过的悲壮。很荣幸参加公司党委组织的主题教育红色观影活动——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
该影片以志愿军为主线,全景式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38军奔袭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的恢弘史诗,“万岁军”的称号由此而来。当志愿军113师接到临时任务,必须按时赶到74公里外的三所里阻击敌人,全师电台静默快速行军,战士们跑到口吐鲜血也不愿休息,这是何等的`决心和意志力;三连战士死守阵地,全连官兵不惧艰险,不怕牺牲,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这是何等的英勇和顽强......
影片中的一个个片段、一幕幕场景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铿锵有力的话语,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人,我将时刻铭记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以“最可爱的人”为榜样,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奋斗,以志愿之志,承青年使命,为祖国强大、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相关文章:
《弱点》观后感11-05
左耳观后感09-12
溺水观后感08-23
《父亲》观后感08-24
《八佰》观后感07-27
《论语》观后感11-11
深海观后感11-28
孔子观后感11-22
《大鱼》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