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时间:2024-10-24 16:45:07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陈嘉庚办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1

  最近,我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知道了陈嘉庚为了使国家富强,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对孩子们的教育里。

  课文讲述了陈嘉庚在国外做生意,几年后他回到家乡,发现很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他既心痛又着急,就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集美建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等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剩下的全部积蓄建起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

  读到这里,我想起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有些山区的孩子也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我想:如果在社会上有更多的企业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将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更多有用之才,成为国家栋梁,为祖国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2

  读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后,我心里很佩服陈嘉庚这个大实业家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陈嘉庚爷爷的高大形象。

  陈嘉庚生长在战争时代,因为中国的经济很落后,所以陈嘉庚在海外拼命工作,把挣来的钱献给国家。当他回国后,发现家乡的教育非常落后,就自己出资办了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可能很多人认为陈嘉庚有钱就会过很奢侈。不!你们想错了,他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

  读完《陈嘉庚办学》后,有感陈嘉庚为民族的振兴慷慨解囊,毫不保留地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献给国家,有感陈嘉庚一边拼命工作,一边把挣来的钱不断的寄回家乡。这种爱国行动一直持续了他一生。我们可能做不到陈嘉庚那样,但我们要学习陈嘉庚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从大处说,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人,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就挺身而出。从小处做,大家互相帮助,不帮助时,应当尽力而为之。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盛更强,社会才会更和谐。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3

  《陈嘉庚办学》讲述了华侨陈嘉庚到海外学习做生意,凭着他辛勤的劳作和诚信赚了很多钱,他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了教育工作,并在自己的家乡集美镇办起了许多学校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陈嘉庚无私奉献和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陈嘉庚远涉重洋,辛辛苦苦才积攒的.钱,可他没有拿着钱去大吃大喝,而在家乡办起了学校。因为他坚信,孩子是祖国的春天,要想让祖国立足于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作为一名实业家,他的这种远见,他这种为家乡教育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人敬佩。

  陈嘉庚是为了让孩子--这些“祖国的未来”读上书,义无反顾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来建学校。陈嘉庚办学的事鼓舞我们,现在的好环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成果。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力量,我们现在要好好的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待,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4

  这两天我们在上《陈嘉庚办学》这一课,课文叙述了陈嘉庚老爷爷少年出国在国外创业赚钱,到了老年以后有了肯定积蓄回国。当他看到家乡照旧特别贫困,就自己出资在家乡开办的私塾。

  由于他深深地担忧家乡孩子若没有良好训练成长以后未必能有所建树,因此就用他辛苦赚来的'钱开办学校。还说“要让国家能够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需从兴办训练开头”。

  陈嘉庚始终生活简朴,他用几乎全部的积蓄兴办了小学、中学、师范等,1921年又兴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读完《陈嘉庚办学》,我深深地明白了陈嘉庚爷爷的一番心愿。他是盼望通过训练转变当时人的思想,向学生传授学问,让这些学生长大以后能够为家乡建立奉献力气。

  相比拟陈嘉庚爷爷,我感到自己就很亏欠,自己总是不知道节省省钱,总是把钱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陈嘉庚爷爷的精神,尽己所能地努力成长,将来有了积蓄以后也要为家乡、为社会做出奉献。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5

  最近,我学习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知道了陈嘉庚为了使国家富强,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到对孩子们的训练里。

  课文叙述了陈嘉庚在国外做生意,几年后他回到家乡,发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他既伤心又焦急,就用自己的积蓄在家乡集美建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等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剩下的全部积蓄建起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

  读到这里,我想起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有些山区的孩子也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我想:假如在社会上有更多的企业家能伸出救济之手,帮忙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将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更多有用之才,成为国家栋梁,为祖国富强富强做出更大的奉献!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6

  《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事,赞扬了他热爱祖国,为祖国无私奉献的品质。他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其中,陈嘉庚对妻子说的“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这句话使我感悟最深。他与妻子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

  陈嘉庚真无愧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7

  读了《陈嘉庚办学》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厦门大学原来是陈嘉庚办的,而且他还用自己全部的积蓄办了许多学校。

  课文告诉我们陈嘉庚一知道孩子们上不了学就很着急,他还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这充分地表现出陈嘉庚爱国。

  课文中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说明他为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慷慨解囊,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他与妻子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精神。

  我最喜欢陈嘉庚的名人名言:念社会事业,当随时随力,则无有可为之日。

  陈嘉庚你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付出自己毕生心血,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而自己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8

  这两天我们在上《陈嘉庚办学》这一课,课文讲述了陈嘉庚老爷爷少年出国在国外创业赚钱,到了老年以后有了一定积蓄回国。当他看到家乡依旧非常贫穷,就自己出资在家乡开办的私塾。

  由于他深深地担忧家乡孩子若没有良好教育成长以后未必能有所建树,因此就用他辛苦赚来的`钱开办学校。还说“要让国家能够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负,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陈嘉庚一直生活简朴,他用几乎所有的积蓄兴办了小学、中学、师范等,1921年又兴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读完《陈嘉庚办学》,我深深地明白了陈嘉庚爷爷的一番心意。他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当时人的思想,向学生传授知识,让这些学生长大以后能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相比较陈嘉庚爷爷,我感到自己就很亏欠,自己总是不知道节约省钱,总是把钱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今以后,我要学习陈嘉庚爷爷的精神,尽己所能地努力成长,将来有了积蓄以后也要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办学口号03-30

规范办学自查报告10-31

违规办学自查报告02-02

规范办学自查报告10-24

办学行为自查报告04-04

民办学校工作报告01-11

小学办学条件自查报告04-17

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07-10

学校办学行为自查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