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心得集锦15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浒传》读书心得1
明朝文学家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经典章回小说,它与《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齐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主要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水泊梁山,接受朝廷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一个个英雄的传奇故事: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巧夺二龙山、三打祝家庄……书中描写了一个个英雄好汉:徒手打虎的“行者”武松、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抡大板斧的“黑旋风”李逵、射箭技术一流的“小李广”花荣、游泳最棒的“浪里白条”张顺……《水浒传》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读完这本名著,我不仅领略到了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也被一百零八条好汉的`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豪迈气概深深地折服了。合上书本,故事中的人物就像在眼前似的,鲜活无比,让我想忘也忘不掉。我要感谢《水浒传》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我相信,今后我一定会再次拜读这本名著,那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水浒传》读书心得2
《水浒传》是中国历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所描绘的水浒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水浒传》讲述的是在奸臣当道,横行的北宋年间,一百零八位好汉先后聚义于水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屡败官军,闹得轰轰烈烈的故事。几百年来,水浒传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梁山英雄们个性鲜明的形象,曲折传奇的经历,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个个迥然不同,李逵的粗心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皆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观止可亲。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众多好汉中,我最喜欢的是军事吴用。别看他起的名字叫吴用,但却是一个十分聪明,有才智的'一个人。
从刚开始跟着晁盖,到后来坐上了山寨的第二把交椅,他还给宋江出谋划策,出了不少的好主意,也充分体现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我还很欣赏吴用的性格,他为人正直,大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总是可以直接指出,毫不隐瞒。在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也十分敬佩他。
《水浒传》读书心得3
近日,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书中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他们是多么让人神往啊!
《水浒传》读书心得4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的内容丰富多彩,108名梁山好汉性格鲜明,让我不得不惊叹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其中我最喜欢《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是讲鲁智深来到相国寺看管菜园时把“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等泼皮修理了一番。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这时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他们认为乌鸦叫声不吉利,鲁智深就把那棵树连根拔起。
别说泼皮们为鲁智深的神力惊叹不已,赶紧伏地拜师,我也对他佩服得五股投地。如果不是这样,他又怎么能收复那一帮泼皮呢?其实,鲁智深还有一颗慷慨大方、扶危济困的善心。当他了解到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发生的事。那天下午,我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在南塘边上三角地带转弯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上了些年纪的老奶奶骑着电动车摔倒了。可能是转弯太急,可能是地板有点滑吧。只见老奶奶的腿被车头压住了,允许腿摔伤了,一下子拉不出来。我看见了马上跑过去,可还没到老奶奶身边,就听见街边摆摊的几个老人家七嘴八舌地喊:“不要去扶!”“有些伤不能动的!”“这小孩走开,不关你的事!”……我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妈妈急忙拉住了我,往街边退去。这时候,我看见了旁边站了很多人,或指指点点说着什么,或拍照或录像,但就是没有人上前去帮忙。
后来,还是老奶奶自己爬起来的,瘸着腿又把电动车扶起来,慢慢开车走了,围观的人这才渐渐散去。
我想,如果有像鲁智深这样力大勇猛又热心的好汉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快速去帮助摔倒的老奶奶的。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有鲁智深的善心啊!
《水浒传》读书心得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至令,《水浒传》己有几百年的悠远历史。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水浒传》通过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水浒传》中的高俅始终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出现,是贯串全书的一根墨线,是一个阴险、狡诈、爱财、拍马屁、心胸狭小、见利忘义、城府极深的人,看脸色行事的本事极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可以看出豹子头做事很谨慎小心。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设计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半路把他杀死,幸亏鲁智深仗义相救。
蔡太师过生日的时候,他的女婿搜刮10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钢。事后,与朝廷发生激战,最后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后,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鲁智深等众多好汉,共一百零八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揭竿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气势,张扬了人民群众的英勇。干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宋江等人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一百零八条好汉伤亡惨重,只剩下二十七人。统治者见梁山义军势孤力单,便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结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你们多年以来劫富来救济老百姓,为人民服务,难道不足以表现到你们对人民的忠心吗?
《水浒传》读书心得6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他们与朝廷的对抗深刻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使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吴用了,他虽不如青面兽杨志武艺高强;也不似武松的性格刚烈;但他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
吴用曾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齐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但是我觉得吴用也有一点缺点,就是太衷于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的宋江了,因为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朝廷趁此借刀杀人。他壮大了梁山,却亲手毁灭了梁山。因为面子,他又毒死了李逵。所以我对宋江印象不是很好。因为他的意愿,使整本书的结局成了杯具。宋江被害时,吴用便随自缢了,这是令人读了十分可惜的下场。
虽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是我觉得我们青少年们就应读水浒:它体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刚好与我们当今社会相反。
《水浒传》读书心得7
呼保义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后面都由后人冠以“忠义”二字,其原因不外乎他们聚焦了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义梁山泊,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在他们身上,我们读到了英雄们的豪放豁达,慷慨重义,敢作敢为,快意恩仇。
林冲,原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奸臣高俅父子两人的步步紧逼,赶尽杀绝的迫害下,他终走投无路,复仇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粗豪憨直、重情重义的.黑旋风李逵江州劫法场,白龙庙小聚义,破大辽、征田虎、讨方腊,一颗忠心只为报答大哥宋公明。花和尚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坐化灵隐寺,不图名、不图利,浑身是胆伸正义。将门之后小李广花荣被清风寨正知寨诬告谋反,陷入绝境后幸得梁山好汉救助,终与朝廷军官秦明、黄信等同上梁山,替天行道……
人们常对宋江渴望朝廷招安的做法万分疑惑,甚至有人说宋江不配与梁山一百零七位好汉为伍。但,我认为宋江是明智的。当年,梁山好汉虽在民间享有盛名。但当时的局面注定他们不能完全与朝廷为敌,那时,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梁山好汉一旦与宋军交锋,辽国定会乘虚而入,渔翁得利,而梁山好汉也定不愿引狼入室,所以我认为宋江的想法是对的,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大局观念。《水浒传》中的事迹并非都是真事,梁山好汉亦是后人所编造的人物,而我也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谈谈我的感受罢了。套用一下宋代文人周敦颐的话,试问各位看官“同予者何人?”
《水浒传》读书心得8
名气很大,一直没有读过。上个月有一天突然觉得天天看网络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没有斗志啊,不如找部名气大的书看看。就是《水浒传》了。
生怕看不下去,先是听朗读版,接着看电视,最后还是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20××年张涵予主演的《水浒传》共86集,还是比较写实的。
整本书围绕一个主题来写:逼上梁山。着墨最多的'人物是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人称“武十回”)、卢俊义等。
印象比较深的是最后一回总结了最后大家的归处。鲁智深听见潮信,想起师父临行前的偈子,大笑圆寂,说了几句法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了悟因果。武松断了左臂,武功尽废,留在六和寺中作清闲道人,80善终。
林冲风瘫,留在六和寺中,武松照顾他,半年而逝。燕青想要同卢俊义隐姓埋名,卢俊义舍不得功名利禄,后来醉酒落水而死。燕青挑了一担金珠宝贝,归隐去了。宋江饮了御赐毒酒,把李逵叫来,和他一起喝下毒酒,只求保全梁山泊忠义之名。后来吴用、花荣一起自缢在宋江墓前。
好汉们都各自散去了。
《水浒传》读书心得9
《水浒传》,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激励他们奋发前进,新时代的我也是毫不例外。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不似《三国演义》是英雄惜英雄的豁达情怀,是旗鼓相当的比拼,是势均力敌的警觉、挑战;也没有《红楼梦》感慨春花秋月的凄凉,相爱却不能厮守的无奈,和那封建门第的兴衰;更不及《西游记》的惊险刺激,人物形象鲜明活泼,给人带来摆脱束缚冲向自由的力量。可我偏偏钟情于《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气,江湖义气,不拘小节的大气,想杀就杀想打便打的匪气,无惧生死的勇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师也说,每读一遍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以前并不认同,可是当我处在不同年龄段,怀着不同的心情去读的时候,我才发现每句话都是有道理的。
“我剑,何去何从,爱与恨,情难独钟;我刀,划破长空,是与非,懂也不懂……”初读时,我是一个“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心只想浪荡江湖,学着长者故作深沉,学着电视剧中的大侠快意恩仇的初生牛犊。对于这个世界,我抱着像黑旋风李逵一样的心态,以自己为圆心,横冲直撞。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结局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学到的,也就只是《水浒传》中的豪气从天,为兄弟两肋插刀而在所不惜。做事也同李逵一样,不懂思考和变通,一意孤行。生活却也安静快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再读,我已脱去了当初的稚嫩,懂得了何为愁苦何为忧。一百单八将豪气冲天,英勇不凡,爱憎分明又能力超群,却还是物是人非,奸臣当道,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众叛亲离的下场。为什么封建不得推翻,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什么建不得一个太平盛世?
“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学习历史,真的可以看到正反两面。对历史尊重,就是要客观的看待历史。这时,我明白无论是宋江的仗义疏财,李逵的粗鲁直爽,武松的文韬武略,还是鲁达的行侠仗义,梁山好汉都是英勇无比的,可受出身的限制,受农民阶级认识的制约和思想的束缚,对封建朝廷一眛的愚忠,起义失败是必然的结果,招安便也是最好的结局。我崇拜梁山好汉的如梦江湖,又为他们的愚昧思想无比悲哀。时代在进步,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不同,处理的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不能责怪他们最后的决定,因为因果相连,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至于最后的感悟,往大了说,我明白了一个集团的崛起,满腔热血必不可少,但只有一腔热忱也是万万不可的。需要每个领袖的态度——大局为重,也需要各个成员——同心协力。小而言之,在迅速发展的时代,既要学习历史吸取经验教训,又要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具有奉献社会的价值,无关他人,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水浒中,无论是谋者,侠士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发奋图强努力让自己在走过的历史中留下辉煌而无悔的足迹!
《水浒传》读书心得10
《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余下的人却被奸臣迫害,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腐败的王朝。不仅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怎样办?那就只好打!打到剩一个为止。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取了投降。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
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杯具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历史上,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样讲“忠孝节义”。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忠孝节义”能够用,但也要注意用法与轻重。如果像宋江这样用,死心塌地的投降招安,那就是“愚忠”。宋江只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小小草寇,就把“忠孝节义”放得如此高,岂不犯傻?
其三,宋江打方腊,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打仗有两个目的.:第一,扩大自己的地盘,充实自己的兵马;第二,使别人降服自己。如果像宋江打方腊,人马从一百零八人减到二十七人,带着一群残兵败将,跑回去领赏,那就是拿自己的队伍开玩笑。打方腊,实质上也是从招安开始的。投降,相当于去当朝廷的走狗。走狗的任务,就是帮猎人逮猎物。以盗治盗,这种封建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宋江竟糊涂到看不出来?
宋江犯的以上三个错误,基本上就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如果一味地只明白像绵羊一般,任由奸臣们这批狼宰割,除了兔死狗烹这个下场外,别无选取。
《水浒传》读书心得11
在《水浒传》中我看过许多个具有独特风趣的小故事,如《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就要数《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篇了,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在发配到沧州的柴进庄上时,林冲遇上了洪教头,洪教头不相信林冲是东京八十王进军的总教头,因此不停地向林冲发出挑畔,要和他比武。林冲再三谦让,并不是因为他怕洪教头,而是因为他谦逊,并不想得罪更多人,可洪教头并不领情,硬是要跟林冲比试一二,林冲无奈,只好同他比赛的整个过程,最后当然是林冲大胜喽,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可怜的洪教头呢?没有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输了的落花流水。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林冲是一个顾全大局,谦逊有礼的人,在洪教头多次发出挑畔的时候,他虽然知道自己比洪教头武功高强很多,但他不想炫耀武力,因此不愿意与洪教头比武。而洪教头自以为是,嚣张跋扈,最后搞得自己手忙脚乱,当众出丑。在生活中,不管我们有多么高强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大,要像林冲那样谦虚,以大局为重。再联想一下自己,有时候我只因稍取得一点成就,便骄傲起来,现在回想一下,还真是羞愧不已。但读了林冲的故事,我决定今后向他学习,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水浒传》读书心得12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与世闻名。今天我阅读了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了解了“一百零八将”是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水浒传》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想很多,体会很深。
《水浒传》中令我难忘的'一段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武松年轻力壮,机智勇敢。当他听说景阳冈时常有老虎出没,隔三差五有人被老虎吃掉,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时,他便自告奋勇,决定除掉这只老虎。一天晚上,他喝了十碗酒壮胆,然后径直上山。那只凶猛的老虎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来了一个猎物,猛地朝武松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挣开了老虎的血盆大口,打得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盖世英雄。
《水浒传》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些好汉都十分勇敢,为老百姓除暴安良,这样的英雄也被赃官污吏所陷害,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我十分同情这些好汉的遭遇,我真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好坏人之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梁山好汉”,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喜欢《水浒传》;我喜欢“一百零八将”;我喜欢《水浒传》中所有的故事。
《水浒传》读书心得13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水浒传》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主要见了无赖高俅因球技好,而被端王选为护卫,从此目中无人,因王进父亲打过他一棒,所以怀恨在心,想害王进。经过了三番五次以后,终于加入了梁山伯起义,许多人也因此被逼上了梁山泊其中与李逵。宋江。晁盖等人,晁盖是老大,可不幸的是,最后,晁盖被史文恭的毒箭所射死了。经过一番比试,宋江当上了首领。卢俊义当上了老二,他们面临了种种磨难,都突破了。但好景不长,这支队伍,最终还是在黑暗中消失了。我还很喜欢其中的很多的人物呢!比如像李逵,他非常勇猛,手持双斧,力大如牛。他还非常孝顺,自己吃好穿好也不忘母亲,准备把母亲带过去,可不慎遇上了老虎,他又气又恨。一下子打死了4只老虎,还有张清,他非常机智,又很厉害,一个人就可以打伤梁山泊的10位好汉,而且竟是用石子。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还是被吴用等人抓住了。我最喜欢的`还是宋江,他被成为及时雨。呼保义,他非常善良,百姓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出现,许多梁山好汉又都是冲着及时雨的大名,才来投奔的。
我非常喜欢作者写的故事情节,非常深动比如像其中一句:“武松纵身一跳,又让他扫了个空,老虎急的连吼几声又转身向武松扑去。”这句话动作描写得非常好,中有:跳。扫。吼。转。扑。几个动词。把武松打虎描写的活灵活现。
这是一本好书,建议大家看看欧!
《水浒传》读书心得14
《水浒传》写于明末清初的施耐庵,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还有一个名字《忠义水浒传》,《水浒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形象。
《水浒传》中一宋江的'义气最为显著。对朝廷,他忠,‘宁可朝廷我负我,不可我负朝廷’,这足以表明他的忠。对父母,他孝,不然他怎会有‘孝义黑三郎’的外号,这足以表明他的孝。对朋友,他义,江湖人送外号‘及时雨’,这足以表明他的义。李逵,外号‘黑旋风’,他对宋江忠心耿耿,直到被逼喝毒酒还喊着要和宋江在一起。这不是李逵傻,而是他义:为啦兄弟,宁可死也要在一起。
总而言之,《水浒传》是描写兄弟情的。
《水浒传》读书心得15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就会想起爸爸零零碎碎地跟我讲梁山好汉的故事,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
妈妈告诉我,《水浒传》是一本很有名的书,还是四大名著之一呢!这个寒假,我终于阅读了这本书。
《水浒传》这本书可精彩了!主要讲的是北宋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的故事,有九纹龙大闹史家庄、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汴京城杨志卖宝刀、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等等,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让我情不自禁得读下去。这些故事生动曲折,人物具体形象,他们很讲义气,锄强扶弱,一人有难,大家帮忙,团结友爱,互相扶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武二郎景阳冈打虎,故事情节很跌宕起伏,武二郎有勇有谋,老虎虽然勇猛,但是武二郎更加武艺高强,最终打死了老虎,也老百姓除了一害。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继承他们讲义气的精神,好好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的本领,帮助弱小,为祖国的和谐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浒传》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水浒传的读书心得08-21
《水浒传》读书心得01-02
水浒传读书心得01-05
《水浒传》读书心得【热】09-02
《水浒传》读书心得(精选15篇)01-12
《水浒传》读书心得14篇01-10
《水浒传》读书心得精选15篇01-06
《水浒传》读书心得(14篇)01-13
《水浒传》读书心得(通用15篇)01-04
《水浒传》读书心得(汇编1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