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2-05-26 18:00:2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人生》读书笔记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读书笔记15篇

《人生》读书笔记1

  布里特-玛丽,一个离开清单就没法活的63岁老太,在她的大半生里都以牺牲自我、照顾他人为乐,只要自己被需要就会有满足感,觉得凡事有信念和爱就足够。可是生活最终教会了她,也教会了我们,只有这些远远不够,至少还要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勇气。

  从她离开出轨多年的丈夫肯特、踏进劳动就业办公室、开车驶向那个叫博格的小镇起,布里特-玛丽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重大的偏移。在被世人认为应该好好养老的年纪,离开缺乏激情和目标的生活,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当一切压得人喘不过气时,改变现状的欲求会强烈到让人充满无限的勇气。

  没有了清单的日子,布里特-玛丽不再是沿着既定的路线、打卡式地像完成任务般过活,那种因条条框框带来的脆弱的确定性离她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意想不到的际遇,在博格小镇邂逅不同的人、收获一份份真挚的感情,最重要的是,一点点地将支离破碎的记忆和自己修补好,像从没受伤过一样地去爱,遵循自己的心声做选择。

  布里特-玛丽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比如到了一定的阶段自问应该怎样去生活,比如借助一些小物品当作自己与平凡日子抗衡的装备,比如因为害怕未知而自欺欺人,比如在孤单难耐的房间中自言自语,比如在清单上郑重其事地写下新一年的计划和目标……

  故事的.最后,布里特-玛丽的生活不再被清单所劫持,她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前往巴黎的旅程。相信她如果有机会再次列一份清单,不会是关于柴米油盐的待办琐事,而会是关于那些想为自己实现的美好梦想。

  就像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所说:

  “每个人心中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清单里写着多么美好的事。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被叫做生活本身。”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实践心里的梦想清单,与年纪无关,永远都不算晚。

  布里特-玛丽做到了,我们也可以。

《人生》读书笔记2

  简单的封面,一抹小小的圆日,一片几笔勾勒的滩地,仿佛就是对人生的素描,很长,看不到尽头,很苦,却又有阳光般的希望。书名也简洁,“人生”,引人深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更吸引人开卷去读人生。

  书中的情节宛如一部电影,有起有落,阅读时仿佛在脑海中同步播放着一帧帧人物的写照。人生的路很长,总有磕磕绊绊,正如第一章就起了一波:主人公高加林的职位被顶替,失去了学校的工作。人生终会发生邂逅,在他最低落时,村里姑娘刘巧珍出现在他的生命中,给予他陪伴与帮助,以及她的爱。人生波动却人心难测,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高加林并结识了自己的另一邂逅——城里姑娘黄亚萍,这位姑娘与新生活让高加林抛弃了村里深爱着他的刘巧珍与巧珍对他最真挚的爱。人生波动尚未平息,很快高加林被告发其进城,一瞬间,事业与爱情都灰飞烟灭,双双落空。心灰意冷的他回到乡下,才发现内心深处真正的=挚爱是刘巧珍。人生总是有不如意,那时的.巧珍早已嫁人,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高加林则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爱。

  这样的故事情节,让人不禁心酸,感叹人心难测未来事,谁又会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会让如今的自己痛苦、失落与否呢?故事并没有结束,刘巧珍依旧帮助这个落魄的人儿,刘巧珍就像一股清泉,明亮、善良、美丽、纯真。正是她,让整部作品原本令人心酸的故事变得明亮,她,就是全书中真善美的化身。

  而高加林是既坚强又倔强的,他的人生也算一波三折,不禁令人叹息。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遇到美好的人,不论结局是否错过,他都在你心上留下了专属的一痕,对于高加林来说,刘巧珍就是那真正的一痕。

  可是人,也并非离开了谁也就再也生存不下去。高加林选择离开刘巧珍,而巧珍没有消极对待,而是尽早规划人生,成家立业。路是自己选择的,不管前方有多艰难,都要自己坚强地走完。而高加林面对这样的一份情,或许应不动摇,坚持走下去,结局或许就会因此而不同了。人生布满了苦难和波折,或许这些那些让我们痛苦,让我们狼狈,让我们憔悴,让我们甚至迷失自己,即使这样,更不应该选择逃避,只有面对,而且是善良、乐观地面对。

  整部作品就像电影那般,有相遇,有别离,有真情,有错失,也有悔恨,就像人生那般波折。不论人生是哪般曲折,请不要忘记最初的真善美。读《人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答案。

《人生》读书笔记3

  读路遥的《人生》,我深刻领悟那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我想故事的结局一定像我们每天所走的路一样,一样的实在。其实孙少平就是高家林未来的写照,一个有韧性血气方刚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汉。无疑孙少平是完美的,是让每个读者都赞扬的那种;而高家林却是那种桀骜浮华爱慕虚荣的,自视过高患得患失的,让人感觉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形象。可,难道孙少平心中就没有过波澜,他就不想田晓霞死后能再拥有像金秀这么漂亮女人的爱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是在问一个结过婚的人是不是就没有爱的欲望一样,答案是显然的,可是有一种比爱更重要的.责任压在他们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拥有这份爱,他没法给她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没法不让她每天不担心害怕,所有他选择了拒接,选择了煤矿那一个破败却温馨让人留恋的家。而巧珍,是当时朴素善良农村妇女的写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红梅一样,一样有一种对爱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红梅更痴迷,更陷的深,对爱情更执着。可人生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摔倒了,失败了,丢失了,她们站起来,看着那愈来愈远的背影,最终她们都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种更热爱土地的生活。对于黄亚萍来说,这场恋爱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场梦而已,虽然美的让人落泪。

  《人生》这部作品是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致命打击,但是,“刚强的姑娘,她既没寻短见,也没神经失常,人生的灾难打倒了她,但她又从地上爬起来了!”因为“她留恋这个世界,她爱太阳,爱土地,爱劳动,爱清朗朗的大马河,爱大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应该活下去!她要劳动!她要在土地上寻找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东西!”这一是体现出她的坚强、坚韧;又体现出她对生活,对土地,对自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这正透露出路遥对土地、劳动对故乡自然的深切热爱和依恋。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谁能在这条道上一马平川。人生是我们没法迈过的槛,而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加!

《人生》读书笔记4

  对于一个不过24岁却要在高手云集的NBA球场里脱颖而出,成为篮球界唾手可热的新星来说,一切似乎只是梦想,似乎不经历多年的打拼是不可让梦想转变成为现实。可是对林书豪来说,这一切却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这看似无可实现的事对他来说却是必然。他用他的努力创造了成功,用他的成功书写了传奇。

  林书豪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幸运,也不关他的出身与国籍,他的成功源于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源于他积极向上的心态,源于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源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娴熟的运球,精准的投篮,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的通过运气好就能获得认可,而是来自极端刻苦的训练。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勤奋,一切自然无从谈起。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忍受常人不能忍的辛苦,才能获得技艺的提高,才能随时准备迎接机遇的到来,才会获得幸运女神的眷顾。是自信,是对理想的憧憬,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有理想,才会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贝多芬有理想,才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出伟大的音乐;牛顿有理想,才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鲁迅有理想,才使锐利的思想穿透历史的天空,化作永恒;周恩来有理想,才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代学生,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拥有了追求之源,奋斗之基。当教室的灯光漂白了四壁,我们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采珍撷玉;当太阳唤醒了清晨,我们又已扬帆一天的远行。求索的路途上,我们尽享理想的宝贵赐予,尽享人生追求的美好时光。可是当我们一旦失去理想,就如飞翔的鸟儿断了翅膀,就如航海的船儿扯下了帆,又如拔节的树苗脱离了根。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人生的意义将无处可寻。

  今天,是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不要说自己渺小,不要说自己平凡,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一个春天!雷锋,忠实地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他的名字才被人们永远的记住;杨利伟,以一个普通航天员的平凡,成就了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

《人生》读书笔记5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原载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生》的封面图片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书中第一章第一段就设置了在阴云密布的傍晚,一场大雨即将到来的情景。似乎也暗示着,故事主人公高加林人生的大雨也即将下下来了。高加林从县城开完会回到家就宣告了一个令人郁闷的消息——他再也不能当民办教师了,村里同族的村长明楼的儿子三星要替代他教书了。

  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村里的高中学校教书。在教书的这三年里,他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有时间就继续学习。即使三年来工作上他勤勤恳恳,最近在地区报上也已经发表过两三篇诗歌和散文,但是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他将不得不像父母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农民生涯。

  高加林骨子里是不喜欢农民的,觉得他们不认识字,又不爱收拾,什么都不懂。他绝望而又难过的日子在遇到农村姑娘巧珍后,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他在接受巧珍的爱恋后,就开始叮嘱巧珍要每天刷牙。在当时的村民看来,刷牙那是干部、知识分子和城里人才讲究的事。但是巧珍未来可能是加林的对象,虽然现在高加林不能当老师了,但是刷牙这个习惯,他希望自己和他未来的另一半能够保持下去。

  高加林一边享受巧珍的爱恋,一边又深刻怀疑:是不是和巧珍在一起了,自己这一辈子就逃不出这农村的土地了。从高加林不甘心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之间就不会有很好的结局。

  巧珍在农村可能是一位贤惠的妻子,但是在理想和精神上,她和高加林完全是两类人。巧珍不识字,不可能和高加林讨论文学或者国际政治。巧珍只会讲的一些衣食住行,这在高加林看来,是那么的俗气而又不厌其烦。

  两个没有思想共鸣的人,注定在一起的时间不会长久的。

  当高加林得到了一个在县城里做记者的工作时,他比任何人都努力工作。他觉得,这是他人生中跳出农村的好机会。

  他开始慢慢疏远了和农村的一切,包括他的巧珍。

  当他听到了城里播音员女同学黄亚萍对自己的表白后,他又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不过,这次他已经开始在城里站住了脚,因为工作出色,他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同事的爱戴。

  黄亚萍的时尚、博学一直深深的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自己同城里姑娘结婚,一辈子就不用当农民了吧!

  在他确定了黄亚萍对他的想法后,即使知道这是一个艰难选择,他还是与巧珍划分了界限。高加林明白巧珍是爱他的,但是,为了个人前途,他真的再也不想回到农村了。

  无论加林多么不想回到农村,兜兜转转、起起伏伏,没想到最后他还是不得不回去。

  可是,曾经那个要等他一辈子的巧珍,在那样落后愚昧的小山村,却嫁人了!

  巧珍是爱高加林的,为了享受高加林的亲吻,她每天都在大家的嘲笑和父亲的咒骂中坚持刷牙。

  为了和高加林约会,她多晚都愿意去等待喜欢的人出现。

  当他们两个人恋爱的.流言在村里闹的满天飞的时候,她愿意大胆坐在自行车后,在众人的鄙视下与高加林飞驰而去。

  当她知道高加林去县城工作后,不辞劳苦照顾高加林父母,早就把自己当作了高家的媳妇。

  她自己的积蓄都想着给加林。

  她用笨拙的方式爱着高加林的一切。

  当她知道高加林要分手的时候,一直自责自己没有读书,不认识字,是自己配不上优秀的加林。

  当村里都觉得她是攀高枝被抛弃,可能会自杀或者疯掉的时候,她又出现了在田里正常劳作。

  当她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姐姐要去找加林算账时,及时阻止母亲和姐姐没必要去闹,一直都觉得是自己高攀了加林。

  整本书看完后,深深记得德顺大爷对高加林说的那句话:“加林啊,你把巧珍这个金子丢了哇!”

《人生》读书笔记6

  莫泊桑在小说《一家人》里,塑造了小职员卡拉旺这么一个形象。虽然这篇小说没有他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等等经典作品的名气大,但读过之后,卡拉旺这个形象在我心中,却留下了比羊脂球和杜洛华更为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个普通的职员,说好听一点,叫“主任科员”。您看,就是那种有点虚名,但没有实权的职位。这个称呼让人眼熟,名片满天飞的时代,如果能沾点边,大概谁都忘不了给自己头衔后面加印一个括号:副科级;科级;处级等等,以显示自己应该得到但却没有获得的地位,期望因此从心理上获得些许被人尊重的满足。

  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奔走在单位和家庭之间,就像我们经常调侃老实人时的一句话:他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单位,要么就是正在家庭通往单位的路上(或者说小火车上)。他没有什么坏习惯,不会到处乱逛,虽然也免不了去一趟咖啡馆喝上一小杯什么的,但他没有什么风流韵事,也不会沉迷夜店,绝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在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以外。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好男人的形象。

  他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三十年,始终没有得到升迁的机会,即便一个小小的副科长岗位偶然出现空缺,也立马被其他人给填补,不管上岗者是本单位人员还是其他单位空降部队,总之没他什么事。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落空,老实人也受不了哇。他满腹牢骚,回家之后就愤愤不平的老婆唠叨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同样对自己丈夫境遇感到不满的老婆,则一唱一和的与丈夫一起,滔滔不绝的控诉单位的薄情寡义。他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辛辛苦苦熬了这么多年,周围人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我卡拉旺呢?

  尽管一肚子的不满意,但是在单位领导面前,卡拉旺却是提心吊胆,甚至战战兢兢,从来不敢说出半个“不”字。千算计万算计,唯恐有什么方面得罪了领导,唯恐自己有哪些言行表现出来让领导不满意。他在单位像一只温顺的羔羊,又像一个待罪的可怜虫。这一点正如《二十二条军规》里面的卡思卡特上校一般:“他记得他曾不断地给那些大人物留下了可怕的不可磨灭的印象,每想到这些他就伤心不已,可实际上,那些大人物几乎根本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活在世上。”

  他贪慕虚荣,在行将退休之际,单位为了抚慰类似卡拉旺这样不得志的老员工,象征性给他发了一个十字勋章。对于单位的糊弄,他却感到非常骄傲,把勋章天天挂在身上向人炫耀。为了把勋章更好的凸显出来,好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他改掉了多年胡乱穿衣的习惯,特意换上了一身黑礼服。浑身上下则一本正经,言谈举止也模仿有身份人的样子,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当看到别人身上戴着勋章,不管与他的勋章有没有区别,他嘴上不敢表示什么,但从内心里鄙视,愤愤不平:凭什么呀,你们哪一点比得上我卡拉旺了?

  在家庭里,他对妻子惟命是从。妻子是典型的那种自私自利的市井婆娘。除了对丈夫的无能表示不满,另外加些许同情之外,整天就是打鸡骂狗,无事生非。卡拉旺九十岁的老娘是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老太太在自己的卧室中昏厥过去。卡拉旺不学无术的医生朋友认为老人已经死亡,没救了。听说老太太已经一命呜呼,妻子不光没有多少高兴,反而非常愤怒。为什么呢?她认为老太太没有为儿子早作安排,立下遗嘱,把遗产都分给他们,就这样撒手归西,简直太不负责任啦。一气之下,她逼迫卡拉旺先下手为强,在小姑子来奔丧之前,拿走她早就看中的老太太的一只五斗橱和一个镀金的座钟,这样在遗产分割的时候可以多赚一部分。卡拉旺虽然不甚情愿,却不敢违抗妻子的意志,只好费大力气,“吭哧吭哧”把东西从老太太的床前将东西搬走。

  有一点值得称道,卡拉旺是一个孝顺的男人,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得知自己母亲已经去世之后,他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哭成了个泪人。他感到自己的童年,过去所有母亲在世时候的生活都已经失去,从此他将开始的是生命的另一半:走向死亡。他大脑一片空白,过度的伤心导致他恍恍惚惚。医生朋友假装假模假式的表示关心,陪他出去散步。他踉踉跄跄,任由医生带领,自己却不知所之。医生累了,借故溜号之后,他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才好,于是想到了自己常去的.那家小咖啡馆里所熟悉的人,他认为可以当作朋友的人。可是,咖啡馆的老板,里面打牌的常客,这些平日关系看似很好的朋友,听到这个满怀希望,希望得到朋友同情和慰藉的卡拉旺宣布自己老母亲的噩耗之后,却根本没什么反映,顶多送给他一个“喔”字而已——朋友的痛苦又不是我的,死个老娘又算得了什么呢?何况所谓的朋友,只不过面熟而已。“朋友”?噫,又曾经给我带来过什么好处呢?

  可怜的卡拉旺,他本来以为自己辛辛苦苦,可以熬个一官半职;他本来以为忍辱负重,可以有一个安宁的家庭;他本来以为任劳任怨,可以得到大家的尊敬;他本来以为真心待人,可以得到他人的友谊。可是,在一个物质化的社会中,所谓进步、安宁、尊敬、友谊,都成了奢侈品,拥有这些,颇为不易。卡拉旺啊,你太天真,大错特错了。

  曾经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做《卡拉是条狗》。因此把人叫做“卡拉”,似乎有骂人的嫌疑。但看过《一家人》之后,我不禁掩卷四顾: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卡拉,而且正活得很“旺”么?

《人生》读书笔记7

  在一本书上,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也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伤神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部书,一部正在书写的书,这部书能否书写的精彩,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这部书的主角就是我们自己。”这本书叫做《感悟人生》。

  这是一本励志性的书,里面包含着300多则励志的'故事,从成败、得失、心态、性格、习惯、细节、做人、情感等十五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面解读,无论何时读起,都会有所感悟,可以说是指导我们的一位良师益友。

  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成功的秘密相当简单,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一倍。不要在不经意间,错过一些最重要的东西。只有不停的奋斗,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们要把握人生中每一个机会,无论机会是大是小,都要想办法去争取。

  有人说人生是一杯酒,越喝越香醇;有人说人生是一壶茶,越品越甘甜;还有人说人生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说人生好似一场梦,每个人都是在梦中徜徉;有人说人生正像一场戏,每个人都是戏中的主角;还有人说人生恰如一株花,有绽放时的灿烂美丽,亦有凋零后的黯然失色。

  一个故事,一份收获;每个感悟,终生受益!我将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运用到工作当中去,让我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我们需要细细品味人生,我们需要梦想成真,这是我们的期待。

《人生》读书笔记8

  看完路遥的《人生》,有些小感慨。也许人生真如戏剧一般,五凑六合的,有时眼看要成功的事,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有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反而出现了奇迹。时代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选择也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高加林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他有理想,有抱负。然而,在时代背景下,由于家庭出身他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不容易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又被人挤下台,从半个知识分子又回到了农民的生活。他的人生一波三折,也导致了他个人情感纠葛多变。虽喜欢巧珍但在最后他们的爱情还是被现实的一系列不协调、不适合、不般配所扼杀。巧珍很爱他,但这种爱在现实文化差距、思想差距等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现实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从现实出发,尽管有再大的理想、再高的志向,一旦脱离了现实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命运的'捉弄下,高加林再次失去了工作回到农村时,面对全村人的舆论,一种失落与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而此时,村里顺德爷爷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你啊,刚刚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混账的想法。如多按你这么说我早该死了!而我百岁的孤老头子,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是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他几年!别说你这懒娃娃喽!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还是有意义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双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铺过路,修过桥难道不是活着的意义吗?拿你们年轻人的说法这叫幸福。"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每次抱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时,这一切和真正的痛苦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一切的压力和不幸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然而有时我们却会为小小的一件事情、一次挫折、一次失恋而绝望,想一想生活其实挺好的,不要因为某一次而否定终生。

  人生,本来就是弯弯曲曲的,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在这不平坦的路上发现生活的美并找到人生的意义。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你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之路,路上会有很多岔道口,我们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让我们学会了在选择之时三思而后行。

《人生》读书笔记9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 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虽然人生的结局是一如既往的悲伤与现实,但我却没有以往那么愤然,我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生活,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的样子.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此刻正高兴万分或痛苦万分,都不能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走入人生的岔路口里.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优秀聪明心劲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同时又懂得利用机会,这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然而他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一份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最真的女人,最爱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带着对他的爱嫁作他人妇,没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从回农村时还为他求情,求大队书记让他重新当老师。其实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其实真正爱的人是农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选错了路口,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其实我们都在走这条人生路,在这条人生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岔路口,我们在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会让我们在选择的时侯,三思而后行!

  就像柳青说的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读书笔记10

  真理是个什么东西?彼拉多曾玩世不恭地取笑说。当时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到答案的。世人多数人的心都会随着时间坏境的变而变,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仍大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也不仅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来得梦幻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消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渺小、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感悟:谎言----虚伪的代名词(不包括善意的),文中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去追随诡言是为了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人性,一个强壮到不能再伟大的`事物,读书笔记www。i1766。com却又同时渺小到不能再脆弱,追随诡言,是在逃避,去逃避那些内心中的某些事物被活生生、血淋淋地揭开。文中说得不错,气炸地行为像蛇,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的!所以蒙田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的时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别真的让童年成为最纯真的时光,然后永远尘封在回忆最深的角落里。

《人生》读书笔记11

  很多人在年青的时候都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只有少部份人会对末来有规划,可大多数人最后所走的路又都与当初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书中兴了几个名人的成长例子,在他们最后从事的事业都与他们一开始的规划不同。如果是这样,那人生还需要规划吗?肯定还是需要的,因为人生规划其实就是自我要求、自律性的体现。那些有做过人生规划的人,往往最后的成就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或是热爱什么?那么,又要如何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情况下合理规划人生?以往有很多名人传记,如马云、马化腾、王石……等等的成功人士的分享成功经验;往往很多人会说只要像他们那么干,你就可以成功。其实,往往没有那么简单,个人理解成功的定义,是具有计划性、时代性、机遇性的。很多成功的人是时代赋予这些机遇去发展,并不代表你现在走人家走过的路也能一样成功。

  传统的人生设计往往定了一个大的目标,然后冲着这个目标不懈的努力。比如成为一个科学家、警察……等等。而《设计你的人生》这本书则是从设计学的理念和思维角度来规划人生的,设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设计师们知道任何问题都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径,因此他们会尽可能多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不是某个单一的可能性困在原地。他们往往会为一个项目准备几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再去优中选优,而不是把精力花在某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上。具体到人生规划上,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去保持变通;而不是认准死理就不变了。作者觉得在努力过程中,初心不重要,忘了可以再找,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什么是初心。(这里的初心是相对而言,无论如何都需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和评估。)初心肯定是要坚持的。但要明白什么是初心。

  误解:大多数人认为初心就是自己一开始做某件事情的初衷。

  正解:初心,是自己内心那个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而不一定是最初的那个初衷。我们要找到这个理想和信念,可能中间要经历很多的事情,要做很多的尝试,经受很多的打击坎坷,得出很多的感悟,最后才能得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那个目标。而那个目标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够让我们为之坚持奋斗一辈子东西。所以坚持初心没错,但是在坚持初心之前,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找到我们真正的初心,然后再去坚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去掩概战略上的懒惰。

  这本书想有表达一个观点是:人生规划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你的人生不可能存在一个完美的规划,你能做的其实就是根据你现阶段的状态和兴趣,设计出几个在当前最适合你的人生版本,然后不断地试错和调整。那人生设计也不是说让你去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人生,而是根据你的现状不断去改变你现有的人生,从而获得更多的增益。

  奥德赛计划: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出3个不同的版本。不用版本的人生选择,取决于你现有的资源,包括你的时间、金钱、技能和人脉。另外还看你自己的.偏好,看你对哪一个更感兴趣。另外还要看你对这个事情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最后还需要检验一下这件事情与你的人生观、事业观是否一致。

  如何在设计学的指导下做一次完整的人生规划。

  以设计学思维规划人生的五步法:

  1、 自我评估

  对自己感情 娱乐 事业 健康这四个方面打分。以10分为满分。

  感情:包含亲情、友情、爱情;

  娱乐:带给我们纯粹的放松和愉悦的活动;

  事业(工作):

  健康:包括生理、心理、思想、精神上的健康

  从以上四个方面给自己打分,从而对自己的现状有个清楚的了解,并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去调节。

  2、 人生罗盘

  GPS保证你的人生不偏航,向你自己提出三个问题:让你自己来回答,

  1、 关于你自己的世界观

  1.你为什么要工作

  2.你从工作中想得到什么

  3.工作对你而言有多重要

  4.工作与你个人、还有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

  5.什么是好工作

  6.工作和金钱的关系是什么

  7.个人成长、阅历、成就感与工作之前又是什么关系。

  以上7个问题是为了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事业对你的意义所在。

  2、 关于你的人生观

  1. 你为什么在这里

  2.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3.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4. 人生与家庭和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

  5. 你对善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6. 是否有超自然的力量在影响着你(如:你信仰的宗教或者神灵)

  7. 悲、喜、公平、爱、和平对生命的意义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别人问你,你可能会觉得很虚,当别人问你,你可能会进入一种表演状态;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给说出来;但这两组问题最重点的是让你自己问自己,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诚实回答就好。

  3、 在回答前面两组问题并写下来后,再回答这第三组问题

  1、 你的事业观和人生观是否能够互补?

  2、 它们之前是否存在冲突?

  3、 你的事业观和人生观是否可以相互驱动?

  人生规划的灵感往往就来自这最后一组的答案,所以最后这组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你的事业观和人生观相冲突了,如果存在相冲突,你就需要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做个调整,接你的事业拉回正确的道路上。

  人生规划是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而人生观和事来观也会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作都建议每年至少要完整回答一次以上所有问题,发现有任何的变化就要及时调整。人生方向也需要定期检查调整,才能尽量保证不走错路。

  3、路径寻找

  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心流”就是我们平时在做我们喜欢的事情的时候,那种忘我的,全情投入的状态。人生规划最理想的状态就在于我们平常所从事的工作能不能够引导我们进入这个“心流”状态(即把工作变成享受);

  作者介绍了“愉悦日记”,用来记录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对工作投入的不同状态及精力消耗的状况。如:可能在画画时状态能进入“心流”状态,而写文章时只能投入95%,

  那你也要把这记录下来;记录的周期至少要在三个星期以上。之后你就会慢慢地看出来哪些活动比较适合你;而哪些活动对你来说比较煎熬。当你找出你对哪些活动更感兴趣之后,你就可以做思维导图。

  4、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帮你探索出人生规划当中最有可能的那几个项,思维导图跟平常画的思维导图有点不一样。具有发散性;

  找一张白纸,把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关键词写在白纸中间,然后以它为圆点,然后以它为中心一层一层地往外发散。如你很喜欢户外运动,那你写在中间那个关键字可能是“户外”,那接下来你就可以发散到“户外”相关的关键词如草原、海洋、森林等等;那第二层又可以发散到下一层;如“草原”这个关键词可以发散到马场、农场等等,那接下来马场这个关键词又可以发散到下一层,如驯马师、农场主、护林员、水手等等。

  从最开始的关键词往外扩散,扩散到三到四个关键词之后,你就可以从重审视一下你的这张思维导图。看看能不能从里面找出一些你未来可能的职业方向。

  5、奥德赛计划

  奥德赛计划就是根据之前找出来的可能的职业方向设计出几个不同的人生规划版本。比如从“户外”这个关键词发散出来的职业的选择里,你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农场主,那你的第一个人生版本就可以跟农业相关的职业;接下来你就可以用针对性的做准备寻找相关的机会;再比如从“科技”这个关键词发散出来你最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那接下来你就可以相应的往这个方向发展,也可以自由组合,如把农业和人工智能结合一下,这个有可能是你第三个人生版本。

  你可能会想人生版本这么多,该怎么选呢?这个其实取决于你现有的资源,如你的时间、金钱、技能和人脉,还包括你的偏好程度以及不同人生版本是否与你的人生观、事业观是否相匹配的?比如你对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最感兴趣,但你现在的资源储备不太够,没什么人脉,对相关的技能也不太懂,那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先选择其它版本的人生方向,同时为这个版本的人生打造基础做准备。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做转换。总之,保持灵活性。

  以上,是我在荐书听来的,此书还没有中文译本。

  人生规划有很多种方式,我听完个人

  书中作者提出的初心,与我平时为身边朋友做职业规划理解一致,不过书中提出初心可以经常换,是因为它认为的初心可能是某种理想化的职业;而我认为的初心可能可以用非常长一段时间。

  我认为初心的设定,你可以描绘出一段你想要的生活;一个你想要成为成功人士的形象;一个你想要累积的财富梦具体到一个大概的数字。越是具体越是好。它同样包含:生活、家庭、健康、事业、感情。(最好能文字化,图象化;放在一个时间能让你查看自省的地方)

  然后,再针对你所描绘出来的蓝图写下达成这样综合目标,你所需要的具备的各种能力。然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能力,用上面所提的自我评估、路径寻找、思维导图、奥德赛计划这些来设计出你的规划。

  个人认为,做个目标可能很容易,这同时需要设计个5年计划、3年度计划及年度计划,如果能把年度计划再细分到月计划就更好。然后每个月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年度计划。

  做年度计划时,最好也能细化到一个年度财务计划,每月审视自己完的成情况。个人经验是,常常年度计划在月里有时难以完成,但经常关注,在量的一个累职,它会某几个月内大幅度实现。所以在审视计划时,不要心急,冒进;要有耐心,有时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你而来的。

  不要担心你的计划没有完全实现,只要你做了计划,你能达成的成就已经比不做计划时多。你会做的事也会比没有计划的多,你已经在实现量的累积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与身边的人慢慢不同。

  PS:有人跟我说,人生规划我想了很多,我可以跟你说说?

  个人理解:说的再多,想得再多,没有写出来,它都只存在你的脑子里,不完整。可行性存在很多缺少你可能关注不到。你是否有个本子把它们记下来,并不断重新审视它修正它?不要小看,你把它写出来再不断审视它的这个过程。

  PS:有人问我兼职?

  个人理解:不要简单为了多赚钱而去兼职。要先有规划,理解了你为什么需要去兼职,你的兼职是否可以为你的人生规划积累哪方面能力的基础?想好了,再去找对应的兼职。否则,兼职只会是你用生命的时间简单地换取少量的现金的工作,对你人生帮助的意义很小或是没有。与其这样,不如先少赚些钱,有这个时间去培养训练你的人生规划需要的能力,还能为日后成功创造机会。

  PS:有人问我换工作?

  个人理解:你觉得现有公司的平台,是否你把你所想要学的都搞清楚了,学到了真本领了?这个平台对你没有新鲜感了,你熟练现在负责的工作并能独立处理好工作里出现的任何问题。而且连你的上司需要处理的问题,你都有能力处理了。那你是可以换工作了,要换工资更高的工作或是职业更上一层的工作。

《人生》读书笔记12

  翻开《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于路遥,其实我并不了解,只是有很多人向我推荐他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听书名觉得自己可能难看懂,便没有勇气看。可是有次在书店见到《人生》,被书简单的封面所吸引,而后是对一段从书中摘录的话有点感觉,于是,开始了这次的“人生之旅”。

  “人生”这个话题,充满着一种遥远又空旷的感觉,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给我一种距离感,似乎只有那些经历了沧海桑田的父辈才有资格和经验向青年人论述它的概念,于我,显得很陌生,但又好像熟悉到每天都会出现。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记得小学和初中的书上说过,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也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的过程。可是这句话却显得苍白和无力,似乎概括了一切,但又令我们不知所措。

  刚拿到书,没几天就看完了,自己总是沉不住气,急切的想要知道下一章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书中的人物担心和焦虑,其实这样也好,把自己置身书中,更能体会人物的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品味他们的人生。

  书的开头,作者摘录了柳青的一段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感觉这句话很有道理,但是我却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雨,并没有很深刻的见解。有时会很羡慕那些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人,感觉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风雪中一步步成长,一点一点的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睿智。可能是我还太年轻,见过的东西太少,虽然总是想去外面的世界学习和生活,但是爸妈于我的那份爱把我紧紧的保护在他们的羽翼下,生怕那些风浪让我受到伤害。但终有一天,我会长大,会远离爸妈的庇护,自己独立的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闯荡,想想也是充满了挑战和期待的。

  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顺德老汉和巧珍。

  顺德老汉是个老光棍,他对于感情是忠诚而且真实的。年轻时那个和他相恋的女孩受父母逼迫嫁给了别人,从此远离了他的世界,但他一直牢牢的记挂着她,从未忘记他们的曾经。当巧珍问他那个女的是否还活着时,顺德老汉说道:“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这份感情在经历了那么多艰苦的岁月后依旧鲜活的跳动在他的心里,没有轰轰烈烈的热恋,没有甜言蜜语的抚慰,他一个人,一直在等她,等着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其实,如若他的心里只有她一个,再容不下其他的人,那他的等待可能不是一种煎熬,而是一种享受,她住在他心里,从未离去。他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两个人的生活,永远在一起。想来,这样的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的是一份融进心里的刻骨铭心。书中顺德老汉的形象有种岁月累积的沧桑感,他像一位明理的指路人,教给加林人生的`道理,在他走错的地方给他警示和引导,在他伤心无助时帮助他找回人生的灯塔。很希望自己身边也有像顺德老汉一样的人,鞭策我,在我迷惘时一巴掌把我拍醒。

  而书中巧珍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加林无私的爱和包容。对于一个没有知识的农村女孩来说,众人的流言是很可怕的,但是她爱加林胜过自己,此时的流言不管多难听她都不在意。好像在加林面前她什么都可以放弃,只要他过得好。她在加林最无助时开导他,给他安慰,虽然她不识字,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淳朴,善良,可爱,加林能够度过那段消沉的时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巧珍给予的温暖。故事的最后,与其说是加林抛弃了她,还不如说是她自己默默退出,不想再拖累他。

  “你……去吧!我决不连累你!……我尽管爱你爱的要命,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到外面你多操心,人生地疏,不像咱本乡田地……”

  她默默的离开,把自己那颗爱加林的心埋起来,重新开始属于这个年纪农村女人的生活,只不过,这一段没有加林的生活,或许不够完美,但是爱她的马栓也会给她幸福。不知道身边的人不是加林,巧珍是以怎样的心情生活,可能是对一切都死心了;也可能是时间让她忘记了曾经的伤心,开始了一段新生活。虽然她有了自己和睦的家庭和平静的生活,但我总觉得她没有顺德老汉过得幸福,至少他一直坚守着那份爱和执着。

  对于本书的主人公——加林,在经历了人生一段旅程的沉沉浮浮后,成长了很多。从一件一件事情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无奈,势利,软弱和渺小。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样,在青春年少时总是充满了斗志,溢满了心中的自信让我们把世界看得很小,很简单,总认为自己可以很轻松的改变世界,博得旁人的呐喊和欣赏,却不知我们正在那些真正有能力和阅历的人面前像小丑一样展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有时候,时间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把锋芒外露的我们磨得成熟和稳重。加林又回到了这一片他从小生长,一直想要离开的土地,他不再怕自己这颗珍珠会埋没在这里,相反,没有那些嫌弃和伤心,有的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和巧珍的分手,是他很伤心但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他爱巧珍,但是,是在和亚萍在一起后才发现的。他以为自己和亚萍有很多共同语言,应该算是很般配的一对,但他却忘了爱情与文化没有关系,与前途更没有关系,他把自己对于光明前途的渴望当成了对于亚萍的爱,他错爱了亚萍,对于亚萍和巧珍都是不公平的。在茫茫人海中与一个人的相遇,相知,相爱,确实是不易,但是加林却亲手葬送了那份珍贵的爱情。巧珍对于他是完全真诚的,没有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这种简单的感情在现在这个物质社会更显得珍贵。可能,真的是这样,很多东西在你失去它时才懂得珍惜。一次次的错过,一点点的学会珍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或是情势所逼,或是被人安排,再或是自己掌握,我们在这个大大的世界上游走着小小的自己,安静或喧哗。有人在官场拼搏了一辈子,有人在田地里劳作了一生,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证明着我们的存在。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怎样的人生,过怎样的生活。也许现在我已经走上了一条人生轨迹,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等到不久的以后,回过头来品味时,是庆幸还是懊悔,我也不清楚,只是希望那时的自己不要悔恨,因为路是自己选的,自己理应有能力和勇气把它走完,而且,要走得精彩。

  愿自己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宽容,忍耐和珍惜。

《人生》读书笔记13

  于丹说过:“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说生活方式,说说中国人悠闲的情趣?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闲置,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让我们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很多成功者费尽心机拥有了财富、名誉、权势,却蓦然发现自己恰恰丢掉了幸福。缺少意趣与闲情的生活方式,往往会让我们在忙碌中失去自己的心灵。

  我们今天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呢?于丹教授将带领我们体验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

  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己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读书笔记大全《《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1000字》。

  《于丹趣品人生》中讲了一则令我印象深刻小故事:一差役押解一和尚,每天早上启程前差役必要清点一番: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在;自己—也在,这才放心上路。有天晚上,和尚趁差役熟睡,将他的头发剃光,把自己的僧袍给他换上,然后逃之夭夭。次日差役醒来,例行公事:包袱—在;公文—在;和尚呢?环顾四周无人,摸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看看身上的僧袍—和尚在!差役纳闷:那么我到哪儿去了呢?包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公文是我们安身立命的职业,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忙碌的事务。于丹说:“当我们日复一日的忙碌着,过分关注于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就会越忙越忽略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觉将自己置换成囚徒。表面上看,和尚还在,……自我却找不到了。

  这则小故事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走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都将面对坦途或荆棘,但我们不能迷失自我。生活亦是如此,不管生活在多困难的逆境中,别忘了——还有我!静下心来:去旅游,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回到家,泡杯简简单单的茶,用心去感悟,你还能发现许多许多的美好。

  人生即所谓用于丹的方法去生活,这就是《于丹趣品人生》带给我最有价值的真谛。

《人生》读书笔记14

  人生有时是那么的戏剧性,上一刻可能还是平步青云,下一刻可能跌落至人生低谷。人生这条路,起起伏伏,迂回曲折,还是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

  看完这本书,脑海中挥不去巧珍哭着求高明楼再让高加林教书的模样,高加林沉痛的呻吟还震动着我的心。命运真是和高加林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没能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刚适应了教书的日子,村里的“大能人”高明楼走后门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位置。高加林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怒火,任双手鲜血淋漓,任身体精疲力竭,这也是他对权势压迫的无声的无力的反抗。然后没有多久,命运再次垂青了高加林。他的叔父转业回乡,他再次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通讯干事。这个满腔激情与活力、才华横溢的俊朗小伙很快在城市大显身手,成为一介名人。然而,命运又一次的捉弄使他彻底被判回了黄土地,这一次,他失去了前途,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高加林本来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又有勤实,坚毅,聪慧的心性,他应该拥有一个大的舞台来发挥他的才能。然而,复杂的社会、错综的利益关系是他这个没有背景和权势的的愣头青应付不来的。他踏入社会还不久,虽然已体会到了竞争的残酷,社会的不公,但身处那样落后的时代,贫瘠的`农村,他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感到钦佩;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我感到惋惜;对于他的结局,我感到同情,但他的爱情让我看到了他的自私和势利。在他被赶回农村,失落失意的时候,是巧珍,这个纯真热诚的女孩给他安慰和希望,让高加林走出失业的阴影,重新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即使村人之间传出了他们的种种难听的绯闻,即使自己的父亲极力反对,即使高加林回到城市工作,她都从来没有过一句对高加林的怨言,一直为高加林做着自己能做的事。即便是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的时候,她也是强忍着泪默默接受了;即便是嫁给马栓后,她也袒护着高加林。用德顺爷爷的话说:“巧珍,那就是一块金子呐!”直到最后高加林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站在岔道面前,当作出决定时,要记得在失意时对我们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凭自己的良心。

《人生》读书笔记15

  《人生》是路遥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中没有浓墨重彩浮夸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稀奇古怪的秘密,作者用质朴简单的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年轻人的忠告,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这篇小说中,我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社会的黑暗,还有生活的不易。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漫长人生?面临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又该如何把握?人生曲曲折折,时而得意,时而失意,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呢?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高家村当民办教师,他有能力有才华,不仅关心时政,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很快来临,因为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书记要将自己的儿子安排到公家干活,所以高加林被顶替下来,(可见,那是的社会就已经很黑暗了)一时间,生活的沉重负担压在高加林的身上。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像父母那样当个农民下田种地。但一个堂堂男子汉,苦苦读书的高中生怎会甘心呢?所以,遭受打击的高加林一蹶不振。他闷在家里不出门,烦躁不安,但又无可奈何。最后他决定不能这样窝在家里窝囊,要出去挣钱,当他鼓起勇气带着母亲蒸的一筐馍去城里卖,本来就自尊心强的他又遇到了同学黄亚萍和张克楠,黄亚萍在县广播站上班,张克楠毕了业也是吃国家饭的,都是一个教室里的同学,他却回农村做起来农民,高加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后来一个馍也没有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在路上他遇到了在大马川道桥上等他的巧珍,巧珍是村里生意人“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她家境好,人又标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姑娘,巧珍喜欢高加林很久了,她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却不俗气,打心眼里喜欢文化人,所以一心想要找个识字的人嫁了,高加林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懂得多,还经常发表文章,所以村里人对他爱慕的姑娘也不在少数。这天,巧珍热情地帮高加林把馍拿到县城去卖,回来还给他带了纸烟,并向高加林一诉衷肠,处于人生低谷期的高加林,,也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质朴大方的农村姑娘,于是两个年轻人就幸福地开始了恋爱。但高加林的心里却有点矛盾,一方面是他不想一直呆在土地上,他有知识,向再翻身走出去,但现在他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永远在土地上不能翻身了。

  这样纠结矛盾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适应新生活,拿起锄头,卖命锄地,这个血气方刚的男儿汉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便卖力干活挣工分,手全部都磨烂了,爱情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虽然高加林还是不得不承受变身农民给他带来的痛苦,但他和巧珍每天都沉醉于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也不再显得那么忧愁了。

  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又悄悄来临,高加林的叔父当兵退伍,对国家贡献突出,安排为地区劳动局局长,高加林一下又看到了一线曙光。但高加林的叔父坚持正义立场,说不能把高加林调走。之前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位置撤下的高明楼和刘占胜害怕得罪劳动局局长,又让高加林去县委做起了通讯干事,高加林能写,懂得又多,是块材料。

  高加林到了县城,春风得意,工作干得又出色,各方面都很优秀,引人瞩目,成了城里的一颗启明星。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在县广播站,经常读高加林的文章,他们二人在学校就谈天说地,聊国家大事,聊文学,很聊得来,当时就互有好感。但高加林毕了业回了农村,黄亚萍不能跟着他一起回农村,便和一直追求她的张克楠一起了。此时,高加林已经来到县城,她对他的感情又重燃了,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意。高加林犹豫了,善良美丽的巧珍怎么办呢?他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抛下巧珍不管;但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他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想去更大的城市发展,黄亚萍是干部子弟,又有文化,这时候,黄亚萍在高加林心里比没文化的巧珍有意思多了。于是黄亚萍离开了张克楠,高加林抛弃了温柔贤惠的巧珍,两人开始了新的恋爱和生活。但这件事对张克楠和巧珍造成了巨大痛苦,巧珍每天以泪洗面,瘦了很多,但她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坚强起来,之前一直上她家提亲的马栓还是愿意娶她,她就一狠心决定开始新生活,嫁给了马栓。

  很快,命运的第三次转折又降临这个年轻人头上,黄亚萍要和张克楠分手,张克楠妈妈将高加林的来路调查的一清二楚,随即将刘占胜走后门让高加林在县委工作这件事告发,纪检委严格重视,认真调查,结果是,高加林重新被打回农村。他的叔父此时也支持将他调往农村。高加林又一次受到打击,他第一个想到巧珍,痛苦不已,此时巧珍已经嫁给了别人,他把宝贵的“金子”丢了,也把自己的良心丢了。以前和黄亚萍向往的美好生活也随即向泡沫一样破碎了,他和黄亚萍撇清了关系,独自踏往回乡的路……

  最后,德顺老汉开导高加林,不要意志消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还是要努力生活,热爱自己的土地、家乡,他还从德顺老汉嘴里得知,是巧珍求高明楼让他还去当民办教师,听到这些高加林一下子扑到德顺老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留下想象空间,高加林有没有当上老师,他和巧珍再见面该如何打破沉默,他们是否都幸福,这些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内心是唏嘘不已的,为巧珍被抛弃而心痛,为高加林的昧良心而气愤,为人这一生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而感慨。

  同时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以前以血统论英雄的时代,走后门更加普遍,一个高加林,村书记儿子要当民办教师,就把他撤了下来,变身为农民。后来又因为他叔父当了劳动局局长,莫名其妙又被安排到县委工作,最后因被告发又被谴回农村,对于这种社会的黑暗,普通老百姓是无力改变的,仅仅因为关系,就轻而易举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既然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努力做好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篇小说还启发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不能因利益的诱惑就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如果高加林抵制住了黄亚萍带他一起去南京大城市条件的诱惑,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昧良心的事,那么他将会和巧珍很幸福地生活,即时没有很光鲜的生活,不能像和黄亚萍那样谈论国家大事,但是有巧珍的善良质朴也足够了!高加林自己不知道珍惜拥有美好品格的巧珍,最后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生活偶尔会和我们开玩笑,无论失意得意,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低调的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高加林在县城顺风顺水地工作生活时,他有点过分骄傲膨胀,他明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却把虹当做桥,桥根本不存在,彩虹是出现了,而且色彩斑斓,但也很快消失了。如果他能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坚守本心,或许小说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吧!

  有追求是对的,但是要以现实为基础,更要走正道,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昂首挺胸走正道,传递正能量。

  德顺老汉在小说中是一位老者智者的形象,他虽然是没文化的庄稼人,但淳朴的语言中透着生活的哲理与真知,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陈道明饰演的老卓角色也有这一特点,他们作为长者智者过来人,能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语道破梦中人,指引我们走上归途,走上正道。

  以前父母经常教育我:“人生很短暂,不要走弯路,要走正道”,读完这篇小说,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是走不起弯路的,尤其是在关键的岔路口上,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要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又想起以前读的现代女作家李筱懿的一篇文章《你真的打算凑乎过完这一生?》里面的一段话和《人生》所表述的道理差不多:“当女人还是女孩的时候,不太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实只是由几个关键环节组成——亲情、学业、职业、爱情、婚姻、子女、朋友、伙伴,那些貌似漫长的时光,都在为这些要素积聚能量,在不该凑乎的事情上凑乎了,未来也就只能凑乎了;在核心环节认怂了,人生也就真的认怂了。”

  希望我们都能认真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积极阳光,热爱生活,永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