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读后感

时间:2024-10-24 16:41: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步步惊心》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步步惊心》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步步惊心》读后感

《步步惊心》读后感1

  几年前看过《步步惊心》之后,桐华的作品就列入了我的必看范围。桐华的故事情节中涉及历史的部分基本算是基于史实的,最让人叹服的是她对于人物复杂内心的完整刻画,将人物的所有特点及其矛盾之处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她笔下,不论戏份多少、角色轻重,几乎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栩栩生动。总让读者完全融入角色之中,敞开心扉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且,她尤其能让人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当时历史或大环境的厚重感。桐华能做到如此,除了自身的思想深度,文笔便是得以不遗余缺地呈现她所有要表达的途径。没有好的文笔,就算想到了也无法说得精彩,自然黯色许多。所以,桐华凝练醇熟的笔触一直是我羡慕的。将散文写美并不是很难,将一部辗转的小说写得很美又极富剧情就不是一件易事了。在看绾青丝时,越仔细品味越由衷赞叹作者丰富深厚的文笔功底,如此才气没有一定的历练与积累是达不到的。

  看这部书,许多读者估计都会因其中环环相扣的密谋与心机颇为感触。绾青丝之所以那么长而剧情吸引力却未与长度成反比,作者不断地巧妙设置重重悬念功不可没。就像侦探剧,你总想看下去弄清楚真相或证实你的猜想。然那么多牵扯奇门异术的复杂脉络,看似错综无底的网,源头却总是那么简单,归根到底,终逃不脱“权”“钱”二字。从古至今,夺权、敛财之欲就是矛盾的发源地,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看着女主思路逐渐理顺、清晰,越来越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这种心情是很过瘾的,在惊叹那些人一个两个怎么都那么聪明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者超缜密的思维。

  绾青丝是一部融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小说,在酣畅出彩的剧情之中,不乏轻松的搞笑,更不乏沉重的人性善恶与深刻的情感演绎。看完了,内心激起的层层波纹仍久久不能散去。

《步步惊心》读后感2

  《步步惊心》这部书,最打动我的就在于它采用了普通人的视角,一个聪慧却又柔弱的宫女,渴望爱情又惧怕风险的小女人,虽然她早已知道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成功地靠上了雍正的肩膀,却没有逃脱被宫廷斗争摧残、践踏的命运,最终逃出九重宫阙投奔了被软禁的十四阿哥允禵(原来的胤祯,避讳改名),度过了生命凋谢前一段宁静而又压抑的`时光。

  其实这书里我最爱的人物,不是上面那些,而是十四爷。十四爷不是书里的男猪脚,更不是那场三角恋的男猪脚,但我最爱这个角色。尤其在雨中的那一段,他支开八爷,蹲下身,从怀里掏出芙蓉糕,看着她吃,还怕她噎到,最后跑去康熙那里也跪了一夜。虽然雨中陪着若曦的不是他一个人,可就这一段觉得最感人。掏出芙蓉糕的时候,就是我稀里哗啦泪流满面的开始。他曾经免她担心八爷而写信放于她屋前,只有四个字“安好,勿念”,他求康熙赐婚,只为让她得到自由,他有圣旨,却也没有强求她嫁给他,最后陪她回忆陪她终老,为她送信为她撒骨灰为她守灵,直到最后把已归尘土的她交到雍正手上,他们在拌嘴和怄气中成长,有友情有恩情,没有男女情长,但他却默默的守护了她一生。若曦和十三爷是红颜知己青衫之交,他们对饮品诗互吐心声的默契和友情让人感动和震撼,但好像怎么也比不过十四爷那份感情的坚持和静默。与之相比,若曦和十四爷更像是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她和十四爷的感情中,又夹杂着一些八爷的剪不断理还乱。

  读后感就是这样了。等过两天看了电视剧,不知道会不会因为真实的镜头呈现而有别的看法呢。

《步步惊心》读后感3

  然而面对凌晨6点就狠毒辣的阳光,我断然毅然的将白日的时间消磨在睡眠跟看小说上

  《步步惊心》已经忘了是哪年下载的,被深深地埋藏在不起眼的一个文件夹里

  闲来无事,当做是补习个别的点开了那电子书,看了2天,看完了。

  跟当年看《梦回大清》的感到不同,《步步惊心》看得我有好几回想要右移鼠标到右上角点叉叉

  看完之后脑袋也是一团浆糊居然完全回忆不起来是怎么看完的

  全部回想过长充斥了"哎?她不是喜欢.?怎么还喜欢.?最后又喜欢.?可是什么时候开端.?"

  想的满脑袋浆糊索性不想了

  暗里比拟一下若曦和茗薇发明这两个人完全不可比性基本就是完整不同的环境和性情阅历

  独一雷同的大略就是落在统一个朝代成为清穿文的著名女主角了吧

  茗薇比若曦理性良多若曦看起来仿佛很理智每一步的取舍都是经由理性思考挑选最有利本人的那方

  但是细心察看她的.行动模式能够看出最后决议她抉择的都是感性因素,无论是打算转变八阿哥的运气,还是抗旨据婚,仍是最后去十四王府。

  茗薇看起来始终很理性的处置问题,但是最主要的决定上是依附感性思考得出的举动,四阿哥眼前的落水,顶替十三的罪名,与十四壁垒明显的界线。

  从成果来看茗薇和若曦在同样知晓世人结局的情形下,命运也就截然不同,最好的祛斑产品:。

  《步步惊心》的悲剧终局较之《梦回大清》的恍然一梦更刺激人的心脏,让我更多了多少分偏爱。

  茗薇比若曦引人喜爱,但是若曦更像一个古代女人,一个很一般的女人,只管我不爱好她,但是我仍感到她更濒临咱们平凡人。茗薇则决绝的不似常人,让人敬仰爱好甚至亲热,但是我老是不信任世界是那么美妙的。

  清穿基础上可以当做架空历史小说来看,要是真的查究是清史如何如何那看着就真没意思了。

【《步步惊心》读后感】相关文章:

步步惊心经典语录11-09

步步惊情经典语录步步惊心的经典语录03-31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15篇【精选】06-16

野草读后感11-10

《哈姆雷特》读后感11-10

石榴读后感11-13

哈姆雷特读后感11-04

目送的读后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