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2-05-07 13:19:4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

  这个寒假过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第一次自主的做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是关于我们村近几年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展变化的。第一次深入农户、与村干部交流,感受颇深。在调查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在得到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我的家乡。

  首先是经济方面,在前两年,荣乌高速公路的修建占用了我村的大量农田,因此,村与村民得到了相应的补偿。因为当得水利条件差,农田灌溉不方便,所以每年农田收入不稳定甚至有严重歉收风险。而这种类型的补偿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村民都乐意接受。还有,近几年工业园大批建设,既有占用土地补偿又能吸引村里的大批劳动力,带动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村盐滩承包年限去年到期,又有大笔承包费收入,因此,村里按人口每人千元的补助金。我村在土地利用方面,近几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多,尤其是棉花,有些农户通过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棉花每年也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另外,从前年开始,我村开始批放开发养殖区,我村的养殖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例如生猪、肉鸡等的养殖。因为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保障,我村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前年,我村全面翻修了全村街道,实现了全面硬化。去年,我村各主要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此外,还全面实现了电视信号数字化,让村民看上了更多更清晰的节目。我村村民不再是单一种田,而且从事各种打工职业,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村支书张春廷说,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我村实现了村民收入翻番的任务。

  在文化方面,我村去年加大了投入。建造了自己的篮球场、健身区。每天傍晚健身区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我村还与邻村联合组建了秧歌队、鼓乐队、老年曲艺队等,每逢较大的集会都会看到他们热闹的身影。在教育上,我村小学因资金不够充足师资力量较弱,硬件设施跟不上人数少生源不足等原因与岔河小学合并虽然路途比以前远了些,但让孩子接收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同时村里也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努力确保每个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加大与学校沟通,尽量减少辍学人数。

  在民主建设上我村也开始了落实行动,不再是以前的空头支票。设立信访举报箱,有专人负责,每天清查一次,作好记录,并及时与村领导沟通。村务公开栏切实认真的张贴村内财务开支、政策动向、上级指示等,让村民尽快了解到。

  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近几年我村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并在20xx年被评为“文明村”。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量修路建厂房,占用了大批土地,导致农田面积锐减。另外,工业园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水等环境污染。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灌溉不方便,人畜饮水有时困难。在文化、民主等方面人民群众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够。各种政策落实体系还不完善,许多旧老观念仍存在与村民之间,这对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一些障碍。在医疗卫生发面,虽然有自己的医疗室,但是人手不足,硬件设施条件差,医护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村民就一直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与存在的问题。只要全村村民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发挥优势,保持发展,克服不足,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相信今后的家乡会跟美好。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2

  按照县政协关于“三农”问题调研课题的分工,县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和供销社、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4人组成调研组,在3月中下旬深入到三合镇、青杠街道办事处、福禄镇实地调查,走访了6个种养殖大户或龙头企业,听取了县农业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组织部分委员到铜梁县学习,调查中召开了各种座谈会5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社会化服务机构健全。目前,农技、畜牧、农机、水产等机构,承担着对全县的农村种养殖业的技术推广、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农技包括县农技中心和13个街道(镇乡)农技中心。乡镇机构改革后,农经、农技、林业、水土保持并入农技中心。全县有农技人员390人,其中街道(镇乡)在编人员364人,在岗人员259人。在岗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26,36岁至49岁的占67,50岁以上的占7,结构年轻化;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84,中专以下的占16;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仅占17。

  畜牧设有县畜牧中心和1个畜牧兽医联站,乡镇建制调整前的2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有职工312人,其中在职251人,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占31,35岁至45岁的占34,45岁以上的占35,结构趋于合理;在文化程度上,中专及其以上的占66,中专以下的占34;在技术职称上,有专业职称的达83。

  农机体系,截止XX年6月底,镇乡农机站尚有在岗招聘干部24人,录用干部2人,合同制工人5人,提前退休1人,共32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70的农机站成了“牌子站”、“空壳站”,余下的也主要经营油料和承揽零星金加工业务,承担新机具推广、提蓄水灌溉和农业机械维护工作的很少。

  水产只有县水产站,在岗人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有职称的8人,但镇乡无1名专职水产员。

  (二)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初步建立了县、街道(镇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6个,其中县级8个,镇乡级19个,村级9个。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了以健龙藕协、狮子泰山果协等为代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长和加粗了产业化链条,促进了农业板块经济带的建设。建立了城北蔬菜示范基地、丁家花卉繁育示范基地等13个科普示范基地,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带头人和示范户,带动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增收。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建立农资超市10个。积极参与“两社两化”建设,发展综合服务社33个,兴办正兴薯业、大路蜜柚和璧城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个,创办乡镇联佳超市16个,满足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

  (三)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由产中服务向产前和产后服务两头不断延伸。建立了璧山农业信息网,并与相关农业网站实现了链接,全县各镇乡和龙头企业也设有信息网点;成立了中国农函大璧山分校,举办了蔬菜、果树、畜禽、种植等14个专业,各镇乡也相应建立了辅导站,对农村党员、干部、专业户、示范户进行了培训,为农业提供了产前服务。在产后服务上,支持和鼓励农民,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原则,发展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者按照“公司+农户或生产基地+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一批如原野食用菌产销合作社、新堰蔬菜营销合作社、三业茶叶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实体。全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会员1818人,带动了5176农户,经营总收入达2639万元,农户增加纯收入达314万元。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县级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仍按工改时人员编制核算,以后按照增人不增资进行预算,经费严重不足,造成了由工作经费来支付人员工资现象。调查中了解到,畜牧在从事春秋防疫、疫病普查、仔猪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镇乡(街道)社会化服务机构经费预算标准不统一,有全额、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经费紧张,工作正常运转困难,只有安排部分人员进行经营创收,三合、福禄农技中心有近40的人员从事经营创收,削弱了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经费的不足,职工待遇低,致使个别中心负责人频繁更换,调查中了解,在这次乡镇建制调整中,二级机构负责人竟争上岗,有镇乡竟无一人参与农技中心主任报名。

  (二)服务队伍庞大,人才断层与知识老化严重。在镇乡农技中心反映尤为突出。一是人员臃肿、混岗现象突出。调查中统计,全县镇乡农技中心有在编人员364人,被安置到其他部门的有105人,占总数的29。二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非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47%,学农业技术专业的仅占14,其余39学农经管理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党校经济管理函授生。三是知识断层。在职函授进修的119人中,进修农业专业的仅1人,进修非农专业的达99.16,导致了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现象。据统计,全县有3个镇乡农技中心找不出1名专业农技人员,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

  (三)服务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一是服务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体制,带有一定的行政命令,往往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进行。服务的层面只停留在镇乡级上,服务指导的形式绝大多数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发现,镇乡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未驻村下社,真正到田间地头与农民接触的很少,农民得不到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二是管理体制不规范。如镇乡农技中心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明确,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农机局都是主管部门,都可管,但都不便管。加之,服务体系(除畜牧外)“三权”下放到镇乡,镇乡管理模式不统一,县、乡两级业务出现断链,如镇乡水产、农机业务无法开展。

  (四)服务市场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从事肥料、农药、种子、兽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户增加,无照个体经营比较严重。经营户进货渠道混乱,有假货充斥市场,加上监管市场力度不够,造成体系技物结合收入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如畜牧游医现象突出,三合镇就有游医30余人,游医因缺乏专业培训,滥用药物,使畜牧诊治得不到保障,肉品质量下降。

  (五)社会化服务质量不高。政府行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不分,公益性服务较少,有偿经营成为主业,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机构有名无实。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不明显。民办的各类经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太少,XX年底全县434个村民委员会中仅有12个,约占3,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会员综合素质不高,周转资金困难,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组织化程度较低,带动力也不强等问题。

  三、加强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意见

  (一)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各级农业部门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必须有正确的定位,要理顺行政、事业和社会服务组织职能,对服务体系实行“一稳一放两分离”,稳定公益性、放开经营性,实现公益性机构与经营性组织彻底分离。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公益性机构,所需经费(包括工资、工作、项目等)由财政全额拨付,服务人员不再从事任何经营创收活动,只对农技推广、指导等进行无偿服务。经营性服务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场、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全面推向市场。现有镇乡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门市、物资等资产,可以通过变卖、配送分流人员等方式改制成私人经营,保留其为农技推广服务的.性质。农业主管部门对公益性和经营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对公益性机构实施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经营性组织实行行业管理,确保经营市场有序竟争。

  (二)强化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社会化服务组织转变观念,找准位置,积极主动加强自身机构和队伍建设。公益性服务人员实行竟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新进人员实行考试聘用制度,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公益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与职员可按85和15比例配置,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服务人员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使收入与实际工作成绩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并适时对从业人员施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实行辞聘、解聘制度,形成以岗定酬、奖优罚劣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为农业服务。

  (三)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将服务重点由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逐步转移到提高农民素质上,运用教育、交流、咨询、提供信息等形式,帮助农民做出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加强与农业科研、教育的协作,引导农民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二是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方式,整合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开通农技110工程,利用广播电视等通讯系统,向广大农村传递生产、技术、管理及市场等信息。三是服务中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面上咨询培训,点上示范指导,建立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点,推行“一人一村”农技推广制度。

  (四)发展各类经济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

  一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担负管理集体经济资产的同时,应努力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工作,如组织农民统一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统一组织浇水、灭虫和户间互助,统一销售农副产品等等,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职能。另外,还可通过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设立营销协会、农副品代办及深加工、货物中转等形式,兴办社会化服务产业,以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功能,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多样化发展,合作类型上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农业产业协会,可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收购等一项或多项服务,也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可分村、乡镇、县三级兴办,可围绕一、二、三产业办,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还可组建联合组织等,扩大合作领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生事物,要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重点对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的议事规则。

  三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服务领域。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一进一出”问题。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给农民技术信息,这是“一进”。“一出”就是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进入了市场,劳动力走出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同时引导和壮大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储存、保鲜等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主要抓产前和产后服务,把一般的种养环节让给农民,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五)加大对体系的投资力度,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但必须调整投资方向,转变对农业的投入机制。投资主要用于农业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行普惠制,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工程、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成人教育与培训、环保工程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建立起以职业培训、农函大为主体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畅通县、乡镇、村、社四级信息网络支持体系,建立起财政支持信贷体系、农产品品牌扶持体系、农资供销加工出口体系。

  (六)营造服务外部环境,提高服务效能。要配套理顺财政、计划、税务、金融等部门对农业的服务机制,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合力。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业技术研究、技术和品种推广项目的资金投入。计划部门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优先立项,指导和制定服务发展规划。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和农行要面向农业农村,贷款上给予优先照顾,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信贷服务。税务部门要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按农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给予扶持。工商、土地和规划等部门也要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如登记上给予便利,兴办服务设施、对外开展服务等审批环节简化手续,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供销合作社也应按有关规定,深入挖掘潜力,发挥应有的合作服务作用。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地点:南阳镇

  时间:20xx-7-01到20xx-7-24

  调查程序: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主要内容: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 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

  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

  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

  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

  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继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4

  农村社会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关系,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服务业发展还不规范,需要政府导向、政策导航、农民导演。

  当好服务主角。政府的工作就是服务,农民的要求就是政府的工作责任,农村社会化服务需要政府统领和协调。政府服务农村社会,要一手抓技术性、公益性服务,一手抓经营性服务,使两种服务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在技术性、公益性服务层面上,乡镇一级的农技、教育、农机、医疗、畜牧水产等工作部门是主体,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经费,教育新一代,推广新种苗、应用新技术、提供新信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象体现农业三大技术改造(高杆改矮杆、常规改杂交、单季改双季)带来的社会化效果一样,展现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既要照顾当前,又要思虑长远;既要考虑农民的现实利益,又要体现公益性服务。在医疗费用虚高的问题上,采取刚性政策、硬性措施,务实工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借鉴苏南全民医保模式,建立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结合的医保基金,坚持“小病在村,大病在院”的政策,因地制宜制订可操作性细则,让参加医保的`农民在看病时能享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带来的益处,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村教育要集思广益,尊重大部分农民意愿,实行农民代表听证,把农村小孩上学难的问题采取寄宿、合理配校等措施加以解决。农村修路要与民居修建统筹规划(农村规划只服务不收费),建好村路如同给农村戴上一条“项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拉动作用,民居点缀其中,逐渐把农村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在经营性服务层面上,政府要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对接生产基地,建设好农产品贸易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优化企业经营市场环境,使农村服务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主体的小主角,让农民享受社会化服务成果。

  延伸服务触角。主要建设镇、村、示范户三级服务网络,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千家万户,新技术、新种苗、新信息源源不断输送给农民,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产品生产无害化,农业结构调整符合农村经济走势和市场需求,为建设现代农业、和谐新农村夯实基础。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5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光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这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潜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个性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我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我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我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我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我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我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我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够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状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光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潜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6

  和谐是20xx年中国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这就是我们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经济主要是人文追求的和谐。这种和谐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能够提及的用来缓和各种矛盾的一种口号,这在今年的春晚中就有体现,因为20xx年的春晚就将主题定格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因此我也是农民自然而然得非常关注农计民生。这次回家又给了我一次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于是我开始向我爸爸发出请求希望可以多走动走动,一来我们这一家子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滴水,一颗沙子但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反映太阳的温度,也就是有小见大,有小家见大家。由此可以完成我的调查报告,一来在走动过程中可以郑家自己的社会阅历证章一些与人交往的能力,又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学会一些常用的社交礼仪规则,也能为以后的进入社会作好铺垫。于是我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访友之旅。在这期间我得出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同时自己总结了一下。拿来和大家分享。

  事件一:大和谐

  首先就是和谐,这在中国农村突出的表现为家庭和睦,生活富足。我所在的镇是我国的百强乡镇之一。我们那里经济搞得还算不错,交通也算便利,既是鲁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有两条国道通过,老百姓的思维也算灵活目光看得也很远,再加上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当地的经济就是靠这一动力拉动的。以我们家为例,我爸妈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由于历程较近,务工方便。一年也能挣不少钱,我姐在我们那边最大的一家企业,也是我们济宁市唯一的一家上市企业。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小家过得还算不错至少在我们农村,还是不错的。其实反过来讲,我们所追求的小康不就是家人健健康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有个盼头,相信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问题一:孝敬父母

  每当提及这个问题,我原本应当相当的自豪,毕竟作为礼仪之邦的后人,孝字为先。可是就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我大爷家有三个儿子,现在每一个小家都过得不错,房子正好一家一处,结果我大爷就没地去了,只好在我二哥家的房子上又接了两间房,给我大爷大娘住。我大爷又生了并全部生活都得有我大爷一个人照顾,不是讲我哥们不孝顺,我只是觉得做得不够多,我把告诉我这是人家的家事,不能够说得太多,不然以后会处理不好关系的,我也只能自己叹气,这也是农村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面临老龄社会的到来时,农村的一些问题显得相当的重要这就需要一些政府官员做好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那个地方的敬老院较少,等等还有很多问题。

  社会实践报告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不要整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做半个社会人,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同时对我们自己也算是一个考验。

  问题二,农村新生力量的就业问题,

  这次回家碰到了许多以前的旧交,尤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这次相见体现得就十分突出,我们在一起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然后讲了一下彼此的现状,和结业后的经历,吃饭喝酒,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又用电话联系了几位在远方的同学,通了电话,互相问候。事后,我发现现在的农村的青年的命运,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像我一样,继续上大学,这种被称为光耀门楣的事业,在农村办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卧薪尝胆一样看着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再看看自己的父母,人家自己挣了钱,然后翻新了房子家电,家具现在我的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的工资都已经达到了四位数,而自己却还要花父母的钱,想象着他们的弯曲的背影,自己真地有一些痛心和不忍,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享清福(相比较而言),但转眼一想将来的工资铁定地不了也就不再追究了。另一种生活就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更谁自己的家长找工作,他们的心了也会有一些自备毕竟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没能够完成家长所赋予的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一想到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这种人的社会经验相当的丰富,早已熟知了社会,也已经融入了其中,找到工作自后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一些理所当然的事,结婚生子,然后过自己的平平常常的生活。就这样比较而言第一种人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多的变数,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该怎样去找工作,结果会怎样,这样地变数会很多的。因此现在可以总结的讲,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都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是正大光明的继续自己的生活履行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任务承担自己的责任,都是一种生活形态,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大,文盲当富豪的不在少数,大学生沿街叫卖东西的也不是不纯在,都是一种人生形态吧。

  问题三,家庭收入,

  20xx年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时间长达20xx年之久的农业税在20xx年这一年被彻底的取消了,这一决定许多人生活的大事,即将永载史册,可以将是开天辟地,这几年国家的一号文件不都是关于中国农村的吗,要讲的是农村的收入。

  毫无疑问地一项就是纯农业收入,也就是粮食收入,显然这在许多地方都不是最多的,例如华西村,作为‘天下第一村’,他的收入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许多的城市,那儿的现状可以用共产主义来形容了。现在尽管村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入不是很多了,但是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这一说法过多少年都不会改变,我们国家将来少什么也不能少土地。现在的农村的土地问题已经相当的恶劣了,有许多土地被楼房占据,尽管那些官员说是为了城市化进程,但不可改变的是我国人均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些更为气人的是有些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却由于某些问题,却闲置着这样的土地只能白白的闲着,连开荒都不合适。这可真是农民之痛。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我爸年轻的时候用板车运送建材,就是那份工作,我家建起了第一座院子,我也从小学走进了高中,现在我爸在建筑工地当老师,每天40元就这样我才能完成我的大学。在我的一个表叔家,他有两个儿子,老大现在自己承包了一个装修队,现在农村建楼房的人家比较多,建好了就要装修,还有许多人家住进了楼房也有许多的生意,况且这一行的水分很多,所以他家都发了。人家有技术,又有人。所以挣钱特别多。还有我大姨家的一个表哥人家在当地的纸厂找了份工作,干了将近十年现在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在我爸看来要么你就踏踏实实的学习,将来谋上一份好工作别再回家。在哪儿上学就在哪儿买房子,要么你就直接找一份好工作也能大红大紫,现在的农村在我看来早已今非昔比,有的硬件设施比城市的还要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因为我是农村人,我们那边有很多人都是大款,都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病树前头万木荣。幸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充满信心。

  总结

  现在总结一下,通过现在我的观察,农村很多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地方,不令人满意,主要就是现在的基层干部做得不够好,也许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工作又不是很多,也没什么人会看重自己的官。一句话就是自己的责任心不强。看来要想将农村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人人安居乐业得大同社会,这个理想的是要靠我们的了。这份报告写得有些仓促,但还是将自己想要讲的话讲了出来。自己觉得还是可以的。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7

  这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要是关于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当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勤工俭学的经历和感想,分为做人篇和为师篇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于1月20日清晨乘上返乡度假的列车,下午到家后,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庄河旅程。由于在那里有姐姐照应,因此我并不十分害怕。在汽车行驶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有点乱,也有喜悦的激动。因为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将收获这20年来第一份报酬,将拥有自己支配的一笔数额可观的工资。我为它做了无数美妙的计划,我最终决定应为父母各买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让他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这个心愿最终还是未能达成,因为从庄河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货,没有时间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舍不得花我的钱。最后这笔钱进入了我大一下学期的生活费中。

  做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贵的情感,当我们羽翼渐丰即将翱翔于天宇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学会感激我们的父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答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对我的触动很大:道路两旁放眼望去稀稀两两的人家,且相距很远,这让我想到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啊!这里属于山区,从收割后遗留的庄稼茬可以看出,这里的农民是靠种玉米为生,没有种水稻和小麦,更没有建大棚的。我想,这里农民的收入一定不会很高,接下来的所见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这里的房子很少有砖瓦房,大多是石头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农民甚至还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我心里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区也许也像这里一样落后,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这里荒凉却并不颓废,因为这里的农民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样甘愿在农村吃苦的普通教师,我相信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在这里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飞舞着,随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种因责任感而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尽管即将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育工作,但我没有做老师的经验,万一教不会孩子怎么办?我怎么对得起姐姐的信任,怎么对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让孩子上课、渴盼他们成才的父老乡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认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对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部分:为师篇

  1月21日下午,我来到超凡英语培训学校,与校长匆匆见过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进行培训,让我了解上课的流程,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带领学生做游戏,上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听到这些,我脑袋一下子就大了,心里异常紧张。为了增加我的实战经验,姐姐找来几个小孩临时当我的学生。开始时我讲课的声音非常小,而且经常笑场。经过姐姐的多次纠正和指导,我渐渐进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了,把昨天刚刚学到的东西又演练几遍,不到七点钟,已有学生和家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我真想笑,不过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严肃,记住自己是老师而不再是学生。那些来早的小孩自觉的坐在座位上读单词。不一会,学生都来了。上课铃一响,他们都自觉的坐好,不再说话。我用英语简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绍,便开始讲课。第一节课校长还来听课了呢!当时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这样越要保持镇定,不能出差错。第一节课就这样在焦虑和紧张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节课的“开门红”,接下来的三节课上得还比较轻松。不知不觉一上午的四节课都结束了,我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时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我还是很高兴,一种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长,这给我以后上课增添了信心。

  一些学生没有书,我就天天给他们抄录课文。为了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在每篇课文的旁边用彩笔画了一些图案,为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我还自己出钱给他们买粘贴。他们尽管上课时也有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但都非常听话,读单词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回答问题也都抢着举手。二十天悄悄的从眼前飞逝。其间也遇到过不少麻烦,比如上课孩子突然哭了,放学时领生病的孩子回家,处理我们班的学生被高年级学生欺负的事情等等,但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很有趣。不过和有趣比起来,这二十天给我最多的还是感动。这些孩子的家离学校都很远,可他们每天都能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提前到学校学习。他们有的是在家长的陪护下来的,有的是骑自行车来的,有的是步行来的。尽管路很远,尽管天很黑很冷,尽管很累并且少了许多玩的时间,可他们从来不迟到。这让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说的一句话:“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农村的孩子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他们分外珍惜。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他们唯独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只要他们的这种品质加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成功。从孩子那渴求知识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农村的未来……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8

  一、概述:

  由于农村经发展慢,农民生活依旧没有很富裕,特别是我们村没有民办企业,农民只有靠种粮食、外出打工等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因此,我们村只能靠一些副业来争得更多的外快,有养猪的,有养鸡的,但是我们村以养蚕占据最多。养蚕业由兴到衰在我们村慢慢的演绎着。

  基于我村养蚕业的兴衰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基于原因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调查方式:

  通过访问本村养蚕的业主,以及上网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养蚕业兴衰原因:

  一、兴的原因:

  (1)没有更多其他经济来源

  农村毕竟是经济发展薄弱,没有更好的其他经济来源,农民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没有文化知识。所以大部分农民只能发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经济,近几年来养蚕、养猪、养鸡等一些个体经济兴旺起来。农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较,农村毕竟比城市是落后的,特别是教育,这样使农民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

  在农村寻找一些赚钱的事情是很难的,这必须考虑到很多东西,如农民的文化知识、农村的经济发展结构等。因此,在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这是我们村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毕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应更注意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注意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2)养蚕业赚钱快

  之所以许多农民选择养蚕业还有一个很总要的特点,那是养蚕业赚钱快,基本上养一次蚕只需要十几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镇里回收并直接付钱。因此我们村许多农民选择了养蚕业,毕竟这些钱来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农民所选择了养蚕业。

  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几天在家里帮忙养蚕,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养蚕业一年可以养四次,这样本村农民家里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时间短,见钱快,所以许多本村农民选择了养蚕业。

  (3)有镇里的技术支持

  对于养蚕业,我们xx镇是很支持的,因为他是我们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现在我们镇里建立了蚕茧站,还给每个村配发技术员,这显示了本镇对养蚕业的特别重视。由于镇里的重视使我们村的养蚕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几乎我们村家家都养蚕。

  当养蚕在我们村发展的时候,技术员也会帮助村民们来解决一些难题,在镇里的领导下养蚕业在我们村兴旺起来。当蚕茧形成时,技术员帮着村民们到镇里统一销售,这样农民们不用担心蚕茧的质量问题。由此看来有镇里的技术支持,很多村民也会走上养蚕的道路,毕竟养蚕不用担心技术问题。

  (4)养蚕业多带来的热潮

  许多本村农民当外出没工作可干时,他们看到养蚕可以带来家里的补贴,于是各家纷纷栽种桑树准备养蚕。从嫁接小桑树到桑树长大,村民们悉心照顾着,这是他们的心血。当养蚕业给村民们带来很多收入时,其他人们也看到了明显的收入,于是都纷纷种桑养蚕,这样桑树在我们村迅速生长代替了粮食庄家的生长。正是由于养蚕业带来的热潮使更多村民们升起了养蚕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树在田地里生长着,从远处望向我们村庄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在我们村到处都可以闻到桑树的气息。这样一来使村里、镇里更加关注我们村的养蚕业,这就是所谓的养蚕热带来的热潮。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9

  调查对象:省市区镇村和村部分村民

  时间:2月15-2月19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城前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甘蔗、大蒜、花生等经济农作物,基本上达到多元化农业。

  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西,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以后均未进行硬化处理,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去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李书记说,原有办公楼不算很旧,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取得的成效

  1.人们的`就诊途经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厂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共村民休息的

  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和调整能力。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0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国从那个落魄的年代里站起来,正大步流星地迈向那欣欣向荣的新时代。许许多多的农村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兴旺。——题记

  在今天,新农村陆续地出现了,马六良村就是当中的一个。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到马六良村做了具体地调查。

  目前,新建设的马六良村并不亚于一些小城市,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桥流水人家,走出荒芜人烟的年代。

  一进入村口,眼前就会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的画面。平坦的水泥大道旁,花红柳绿,水波粼粼的池塘,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

  这儿房子十分有特色,红色的砖头,金黄色的瓦处,简单雅观。一座座高矮参差不齐的房子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乡村的特色令人感到赏心悦目。这儿不比城市,繁忙的大都讪中,车来车往的噪音让人心情无法平静;而在马六良村,我们总能听到路旁果农的吆喝声,有时,也能听见从某户人家中传出儿童的戏嬉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首温馨和谐的交响曲。

  过去,一提起农村,我们总会用荒鞠人烟来形容它,偏僻、荒凉这些词总与它相伴。可是今天,马六良村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彻底摆脱了“荒芜人烟”这些词语。

  二、农作物茁壮,告别缺衣少食的日子。

  在马六良村,少不了农田的存在。土壤肥沃,让许许多多的农作物能够茁壮成长,微风吹过,绿油油的稻田成了翡翠的海洋,浪花一层接着一层,绿得发光,绿得鲜亮,一浪推着一浪涌向远方。除稻苗,还有许许多多的蔬菜,样样都长得茁壮无比,我仿佛看到了秋季的'丰收图,农民们乐呵呵的笑脸。

  在之前,有许少贫困的农村,因无法种植农作物而风餐露宿,过着艰苦的日子。现在不同了,每家每户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不再愁吃愁穿,庄稼丰收,运到城里卖,还可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经济迅速发展,不必担心无法上学。

  回想之前的年代,有多少家庭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让孩子上学校去学习。在今日的马六良村,孩子们都可以背着书包上学读书,学知识,为做祖国的栋梁而奋斗。

  除了马六良村,我知道,在新中国的每六角落,每个贫困的农村都在奋力前进。经济的发达,让旧日衰老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今天都是党和政府在努力,在建设,经过他们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仿佛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农村。

  新农村,我们在建设,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1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奇台县位于吉木萨尔县之东,木垒县之西,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31.47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至91°22′,北纬42°25′至45°29′,总面积18000平方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在兰新线铁路修筑之前,奇台曾是关内通往新疆的必经之道,丝路新北道、漠北道都要通过此地,所以,奇台也就成了关内和新疆的商品中转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故有“金奇台”之说。我县总人口 202768人,全县农业人口1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6%,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709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4%,核实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口16061人,发放养基础性养老金354万元,发放率达100%。16-59岁农牧民符合参保年龄段人口70911人,实际参保人数达7049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82万元,参保率为81.5%。

  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

  1、新型农保财政补贴:年缴标准设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共10个档次,参保人可根据本人及家庭经济状况,按年度自主选择,多缴多得。

  2、特殊人群有优惠 ,政策惠农暖人心 :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继续享受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对领取《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的人员,应提高缴费补贴和基础性养老金发放标准。

  3、年满16周岁即可入“保” 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养老金:奇台县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可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性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补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

  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

  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万元/年,占我县20xx年财政收入的27%,县财政更无力承担。

  3、目前我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尚未移交,机构、编制、经费等诸多方面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

  四、建议

  1、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主要抓好村组干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失地农民、农村专业大户、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双女户)等重点人群率先参保,逐步向有经济条件且有参保愿望的农民扩展,不断扩大农保覆盖范围。

  2、落实农保人员编制,明确管理和经办机构性质,统一农保机构名称,落实工作经费。建议

  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内设“农村社会保险股”,设置行政编制2-3名;设置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农村社会保险经办中心”,编制5-10名。

  3、把宣传发动作为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抓手,采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方式,使新型农保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通过“点对面”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开办专题栏目,采取立体式的宣传;二是采取“面对面”的宣传方式,组织流动宣传车进行新型农保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实施“点对点”的宣传方式,聘请有宣讲能力的参保者或到期领取户作为新型农保政策义务宣讲员。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保基金管理办法,农保机构要建立基金内审稽核制度;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要将农保基金纳入日常监管业务范围,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强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2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具体对策。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这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中央政府从“三农”问题到推进新农村建设,再到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这些无不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而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了。本文试图从农村社会保障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出发,探寻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 社会保障 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低、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如何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本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社会保障有一定的了解,现就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 、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削弱。

  在以前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是完全依赖着个人家庭的。"百善孝为先"。就是靠着这个"孝"字,靠着孝道,我们家庭中的老年人才得以有一个比较安稳的晚年。随着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出现了"4-2-1"和"4-2-2"家庭结构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将要承担双方父母四人的"生老病死"和一个或两个子女的抚养责任,这将使未来家庭不堪重负。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里打工,造成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造成老年人的精神方面的照顾缺乏。

  (二)、农村社会保障任务加重。

  1、农村人口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有资料显示, 截止20xx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14亿,占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8.5% 。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以年均3.2%速度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上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疾病问题依然是困扰农民的瓶颈。虽然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农村实行起来,但那毕竟还只局限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还不能全面的实行。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依然数以亿计的农民处于医疗无保障的困难境地。

  他们因长期过度劳累、日晒雨淋、缺少劳动保护、往往落下一身疾病。但医疗费用只高不低的情况下,相当多的农民无钱治病,有病难医,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据全国100多个县(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农村慢性病患病率达

  85%,平均每个农民年患病时间在12天以上,因病休工5天以上,每年全国农村因疾病至少损失27亿个劳动日,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许多的贫困农民甚至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圈:生病→医药费增加→生活更加困难→营养不良→再生病→更贫困??

  3、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亟需保障。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但与城市的人相比,受到种种歧视,不仅就业机会少,而且就业后待遇不公。而且在保险待遇上也与正式工存在很大的差别。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方面,据调查显示,有36.4%的农民工生过病,甚至多次生病。然而,他们生病以后有59.3%的人没有花钱看病,而是仗着年轻,体质好,硬挺过来的。另外有40.7%的人不得不花钱看病,但看病支出绝大部分是自费,即使得到了赔偿,也往往是私了,没有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来进行赔偿。工伤事故赔偿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民工的工作条件是非常恶劣的,工伤事故伤害的往往是农民工。

  (三)、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

  有关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占GNP的比重,1991年全国是6.2%,城市是10.3%,农村是1.5%;至1994年,全国是6.0%,城市是10.8%,农村是1.3%。占我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占总人口20%的城市人口却占有近90%的社会保障费用。从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看,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0倍以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远远低于适度水平,这种状况至今一直没有大的变化。

  二、现在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低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一般不规范,不统一,实施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救济方式以临时救济为主,定期救济以集体救济为主,而且只对五保户和困难人口提供救济。1995年国家民政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改革了以往的农村社会救济工作,保障了真正困难的农村人口的生活。二十世纪末,全国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县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覆盖农村人口近四个百分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国家和集体筹集。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经费短缺,需要救济的人很多,因此,该制度只能按照最低标准提供待遇,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难以贯彻落实。

  (二)、农民养老保险

  我国在建国初期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确立,但当时农民没有被纳入保障计划之列。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1、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农村家庭子女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大,家庭的养老功能相对弱化。

  2、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也在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比较突出。

  3、随着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青壮年远走他乡,留住人口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4、依靠土地养老面临风险,农民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况且农民失去土地是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上述问题的凸现,政府也正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像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国务院决定,国家民政部门曾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农村养老制度的一次重要突破。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依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的地方有了雏形,有的地方还没有动作。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干部对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资金短缺。国家资金投入不到位;多数集体经济相对不足;部分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的生活仍比较艰难,个人负担的部分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支付。三是,农民自身对养老保险缺乏认识,目光短浅,有的农民已经参保还举棋不定,甚至退保。所以,农村养老保险有一定的难度。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主要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从20xx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特别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空白点仍然较多。其主要原因表现如下:

  1、经验不足。农村合作医疗被当作不合理负担取消后,对于大多数农村来说,合作医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由于这一制度的长期中止,现在重新实施,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民群众自己,都缺乏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

  2、资金筹集十分困难。按照规定,从20xx年起,中央财政每年通过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按人均10元补助,地方财政每年对参加农民的补助不低于10元,农民群众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合作医疗,个人缴费以乡镇为单位按上年人均纯收入的0.8%筹资,但人均不得低于10元。其中的问题,中央财政资金到位是没有问题的,地方财政的资金能否到位或是到位后能否持久还是一个问号,同时个人缴纳的部分是以乡镇人均纯收入为基数计算的,这里就存在一个报表数与实际数的差距,如果报表数水分与实际接近,人民群众还能接受,否则将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抵制和反对。

  3、观念难转变。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一年拿10元钱并不困难,但一旦你去向他们收取这10元的合作医疗基金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反反复复,许多农民对次持怀疑态度,一阵风似的搞一两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少部分农民群众还把对合作医疗的不信任转嫁到对干部、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认为减免的.一点医疗费还不是卫生部门又通过药费涨价,开处方给刨回去了。除此之外,农民群众寻求医疗保障的意识不强,无风险规避意识,尽管深知合作医疗的好处,一旦知道自己三五年不生病时,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钱,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钱别人吃药。

  4、合作医疗管理操作难。合作医疗额外成本过高。享受合作医疗的都是定点限额报销,村中心卫生室、镇卫生院、县医院都规定有不同的报销比例,连门诊费、住院费也规定有不同的报销额度,年累计报销也有最高额限制,不得

  突破。在报销费用的过程中,还得出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等证件,手续程序繁杂,而用于具体操作合作医疗的资金又不多,定点医疗单位报销的标准低,农民群众享受的报销范围和幅度都不大,对于生大病,一花就是几千元的根本无济于事,所报销的一点费用还不够往返的车费,无形之中又挫伤了部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或许今年参保了,明年又不参加了。

  归结起来,现在农村保障存在5点问题:

  (一)范围小,保障性差

  现有的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均采取农民自愿参加、政府和集体适当扶持的办法。源于农民自身对保障的认识差异、实际支付能力不足和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能力不同,以及地方公共财政缺乏对农民社会保障的现实支付能力,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形式、保障内容、保障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保障意识区域差异大、保障内容和形式缺乏规范、保障水平低和覆盖面小、保障功能差。另外一些地方的乡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片面强调GDP和吸引外资,不考虑农民利益,在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情况,损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也影响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保障水平低下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极低的发展水平,农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极其有限,所以他们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消费,也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保障。自1992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管民政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距离农民最基本的养老需求的满足尚有相当距离。其次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基本上处于同样的境地。农民很多情况下都陷入缺医少药、疗费昂贵、毫无医疗保障的窘境,农村集体卫生室基本承包给了赤脚医生,同时政府鼓励社会化办医,农村出现大量个体开业诊所,这为方便群众就医、缓解就医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已经从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县乡两级医院门诊量下降,设备利用率低,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才大量外流,而非专业人员膨胀。卫生资源在市场配置中更多地倾向了城市,有些地区农村再度出现缺医少药的局面,医疗价格大幅上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医疗状况恶化。有调查显示,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社会保障的11%,可见保障水平之低。

  (三)资金筹措困难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由个人或集体负担,而由于国家长期对城市和工业的政策倾斜,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多数农民没有参保能力。有些经费紧张的地方,农村社会救济工作处于停顿状态,这样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农村参加养老和医疗等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保障工作的难度。所以我国应尽快改变目前这种资金来源方式,寻找适合我国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多渠道的来源方式。

  (四)社会保障管理混乱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既无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无统一的管理办法。从管理机构上看,部分地区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一些地方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也建立了社会保障办法。但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由于多家分割,政事不分,缺乏监督,

  使本来已经够乱的管理体制更加混乱。另外,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发展缓慢,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差等问题。

  (五)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

  三、总结

  纵上所述,可以得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状况存在着保障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低、政府扶持力度小、覆盖范围窄、法律制度缺失等诸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不仅滞后于城市 ,而且滞后于农村自身对社会保障的现实需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即使说农村目前尚未达到城市那样的燃眉之急的地步,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在农村也已经是当务之急。

  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和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要一下子就实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国家和社会要正确认识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郑功成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家谈》,《劳动保障通讯》 20xx年第10期

  2、尚长风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xx年第3期

  3、王文韬等:《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半月谈》,20xx年第7期

  4、杨立雄:《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社会》,20xx年第9期

  5、李强:《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新视野》,20xx年第5期

  6、翟从海:《我国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立法建议》,《社会保障制度》,20xx年第6期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3

  今天我们再次下到农村调查,不过这次是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上几次都是向东,这次我们决定改变一下,向西去探探究竟。看这里又能弄出什么新花样来,对于这几天的机遇,在我的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抗体,都说人在社会上久了以后就会改变我估计要改变就会是这样改变吧!《无间道》里有句话说的好往往不是人改变事情而是事情改变人,难怪《伤逝》中子君那么具有浪漫情怀的人在进入社会后也会向世俗小人一样,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我们也一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接受那里农村教育的现实。坐了一会儿车就到了,目的地和我们预先设想的又有一些不同,但还是有着很独特的代表性。于是走访有一次开始了,仍然是很单调的过程,挨家挨户走,但是我们发现此地老百姓和东边的有有着很大的不同,较之东边的老百姓这里的老百姓显得更加老辣,更加世俗,七旬老人你问他是否有留守儿童,他到不回答是否有,先来一句,我是这里的族长,我们这里不存在这种情况,看到汶川大地震中那句史上最牛的官腔和这比起来好像也是半斤八两吧!我们当然也已练就了一套对付此种人的行为规范,“哇!族长啊!德高望重啊!”无关痛痒!看上去很淳朴的人也会找出一系列原因加以拒绝,但看了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比之东边简直是天堂地狱,颇像二战结束不久的东西柏林,这里老百姓生活状况普遍很高,盖起了小洋楼,有的家里还有汽车,但是这就让人很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了,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的素质也越高啊!怎么就搞成了经济越发达人的素质越低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想搞经济就得投机,要投机就得看清世道,就得入流,所以才会经济搞起来了,对社会也认识的更清楚了,也就得在这种调查面前站好队,这个解释够合理了!当然也不乏好人,也大多是那些学生族,学生见学生虽不能是两眼泪汪汪,总是有很多话说,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心理距离拉近了,什么事情都好办,这是我此次实践的最大体验,这估计也是现在市面上一大叠的成功学着作的要义,其实人际交往没那么复杂,心灵距离拉近也得以心交心,所以最好的'做人方法就是真诚,祖辈讲了那么久,硬是听不进去,还得扔钱去买书岂不是舍本逐末!

  到了中午突然感到胃不舒服,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就成了这样,钻心得痛,也许是最近老是省什么钱吧!每天只吃米粉而且很无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真的吃不消了!现在想来这又是为了什么呢!真的是自找苦吃,我们老是倡导自找苦吃,这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们是应该吃苦,吃苦也确实能够锻炼自己,但是为什么就要没苦吃时硬要找苦吃呢?归根到底还是大家长期形成了一种变态心理,即经受的教育就是人生充满坎坷,吃苦是福,于是大家都盼望吃苦,如果哪天没苦吃了反倒不适应了,为什么不是享受生活呢?既然一天没苦吃就享受一天啊。

  但是中国人不这么想,我们普遍认为人是苦难的,不能只顾眼前,要想到长远,哪有什么好日子过,这肯定不正常,也许这是灾难的征兆,我们应该防备,于是大家面临快乐时反倒诚惶诚恐,期望他早点结束,这可能也是中国内需老是提不上来的根本原因吧!因为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了。所以这样看来也没那个必要整天这样折磨自己了,把身体搞坏了反倒不好!接下来的问题又不好解决了,我们两个都没有那个能力讲好当地的方言,这样就好像是一个刚刚才学习的英语的小学生突然接到了通知要和一个老外交流,其情形基本上是难以想像的,要怎样才能和他们交流呢?

  反正好像有个理论说人交流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借助于嘴上的语言,还有半分之七十是靠的身体语言,所以万一不行的话,就和他们打哑语,反正好汉不吃眼前亏车到山前必有路,怕什么呢!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家一家的走访,可是天不凑巧啊,走了不到几家就下起了大雨,我们当然要离开这里了,但是雨下这么大有什么办法啊,要我们躲雨的老大叔挺好的,明明知道我们再也无法回来,还是把一把伞塞进了我的手里,我们当然感激涕零,于是我们俩就着一把很破旧但已经不错的伞就开始走了,那是的闪电不知道为何就是那样的让人可怕,震耳欲聋的雷声就在我们的头顶隆隆作响,开始我们还不在意,等到偌大的公路上只有我们两个过客时我们突然感到一丝恐惧,好像我们平日里也是谨小慎微,心存感激,没做什么亏心事啊,怎么现在就感觉好像老天在发怒呢?

  看来古时候的人崇敬神灵也就不值得那么惊异了,因为他们科技尚不发达,就在这样发达的今天尚且我们还很畏惧何况是他们。借着这样浪漫的故事让人心存善念也不是一件很坏的事情,况且单单从手段上来讲已经让人很能接受了,难道这样活着不是一种幸福吗?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进城务工农民逐年增加。这导致了农村中土地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提高。

  一、 调查名称:城市化下的xx省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二、 调查目的:

  l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促进农村土地科学、合理利用,探索农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l通过深入、全面地调查,掌握农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l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调查对象:农民、部分政府人员、学生。

  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资料。

  五、 调查时间:20xx.8.15----20xx.8.20

  六、 调查内容:部分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及农民对城市化的`看法,并对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知识水平。我们做了两个调查问卷,各向对象提出了10个问题。(见附1、2)

  七、 调查结果: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在发放了一百多份调查问卷后,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目前,xx省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两种情况:

  1、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2、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一)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土地撂荒现象存在但比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如:挖农田里的土卖给砖窑厂,农房规划不合理,以及乱占耕地现象。从调查报告中分析得到,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平原地区土地开阔,便于集约化耕种,机械化水平较高。

  2、 国家目前实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3、 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但季节性外出务工较多。

  4、 城市化不断推进使大量农田被侵占

  5、 部分地区的村民委员会并没有实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措施。

  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民的收入不仅仅局限于对土地的利用,还来自于经商、外出务工、养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山区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率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多元化,撂荒现象比较严重,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如毁林造地,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费、闲置现象严重,农村办的工厂用地较为浪费等。从调查报告中分析得出,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山区地区地形起伏大,不利于集约化耕种。

  2、 山区耕地面积少,建筑用地规划不合理。

  3、 山区坡度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较贫瘠,产量不高。

  4、废弃的房屋得不到及时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土地的闲置。

  八、 调查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我切实了解到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滞后,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我觉得自己身负着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经历加上我个人的薄见,我认为农村的发展,土地是根本和关键,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但基于目前我们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并没有使大部分农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改变当前单一的种植模式,发展多种经营。

  2、 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政策、财政支持。

  3、 改变当前粗放的经营模式,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如:“科技下乡”等。

  5、 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15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离县城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10—13岁):初中(14—16岁):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

  47(人):34(人):34(人)

  对于小学生,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或者学一样“乐器”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50%的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34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看。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学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学生竟说没意思、不喜欢。95%以上的同学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上高校继续就读:14人

  上大学4人:上高中10人

  毕业后打工:14人

  已成家:5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1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一进屋我就担心,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了文化才会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幸福。

  17—21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读大学,1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他们当中只有2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5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政府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政府应该重视;考上高校的学生,政府应该为其贷款,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看些好书。

  无力为困,无计为困,无智为困。困则穷,穷又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若家长再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教育交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只有那仅仅的两周,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想要经营一个企业不是容易的,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长。

  我感谢我的实践生活,它考验了我,激励了我,使我由贪玩变得好学,由懒惰变得勤快,由茫然变得自信,由幼稚变得成熟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的社会调查报告01-05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7-28

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26

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7-27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报告08-10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15篇)02-01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篇11-10

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5篇)11-10

农村环保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1-30